地處海南生態保護核心區的白沙黎族自治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在「十三五」開局的關鍵之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27億元,同比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9元,分別增長了8.7%和10.5%。「十三五」開局,白沙在綠色崛起的道路上走得堅實。
守住生態,夯實發展之基
春節前夕,白沙最後一批春茶採摘結束,充實了茶農們的腰包,而連片成山的茶園,既為當地人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讓「綠韻白沙」的味道更濃。
白沙是生態保護核心區,也是南渡江、珠碧江、石碌河三大河流的發源地,是松濤水庫主要集水區,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3.4%。守護好青山綠水,是白沙發展的大前提,也是白沙一以貫之的發展策略。在過去的一年裡,白沙積極開展林區生態修復和溼地保護工作,深入推進「綠化寶島」大行動,順利完成造林2500畝,培育各類苗木180萬株,義務植樹25萬株。
通過全面推行「河長制」等責任制度、建立健全城鎮水環境質量監測和監管體系,白沙在2016年繼續保持重點水體水質總體為優,同時實施汙水截流併網工程、堤岸護坡及河道疏浚工程、中隊小溪水汙染治理工程(一期)等城鎮內河水汙染治理工程,著力恢復修復了水生態環境,讓縣城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4.7%。
而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白沙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也同步推進, 深入開展整治違法建築三年攻堅行動,拆除違法建築1.7176萬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標的124%。全縣基本建立了「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清掃保潔收運體系。
城鄉環境的統籌治理,也讓白沙在2016年順利通過了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技術評估。
穩抓改革,增強內生動力
2016年也是白沙推改革、抓項目的一年。已在白沙遍地盛開的「淘」花,讓電商從一年前的懵懵懂懂,到如今人人都能觸網生金。走進白沙的村落裡,各種還在田間地頭生長的特色農產品不少都已經掛上了電商銷售平臺,讓白沙在2016年用這樣特別的方式嘗到了網際網路經濟的甜頭。
去年,白沙於全省率先推動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不僅成功列入「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農村淘寶線上交易額超過了4000萬元,訂單量超17.5萬單,並實現了農產品全國全網直銷。
電商的穩步推進,得益於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白沙通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有序調減甘蔗、木薯種植面積,綠茶、南藥等高效種養業得以發展。同時重點打造了「白沙福財地瓜」等一批生態名優品牌,肥沃了電商紮根的土壤。
此外,白沙以服務社會投資百日大行動為抓手,主動把政府投資項目列入服務社會投資百日大行動內容,全力抓好50個重點項目、中央投資項目建設。僅去年前3季度,全縣5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08億元,其中27個新開工項目已開工19個,開工率達70.4%;12個服務社會投資百日大行動新開工社會投資項目開工7個,超過省下達20%的任務目標。同時,利用國家重大項目庫儲備項目145個(其中生產性項目74個),計劃總投資362.2億元。
改革與投資雙管齊下,白沙發展的內生動力在不斷增強。
著力民生,惠及全縣百姓
在過去的一年裡,白沙繼續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集中全縣70%以上的財力用於民生建設。
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後,2016年全縣參加新農合達10.65萬人,參合率96.86%,新農合補助標準也由380元提高到450元,基本實現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覆蓋。而全面鋪開的農民小額貸款貼息政策,累計為1713戶農民發放小額貸款9408.12萬元,助力了農業發展。
同時,保障性安居工程穩步推進,改造農村危房2440戶,實施棚戶區改造147套,結合脫貧攻堅,切實落實了「兩不愁、三保障。」
此外,白沙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得到大力提高,投入省級資金760萬元,建設10個文化綜合服務中心示範村、10個村級文化室。同時積極引進大型健康養生項目,加快推進縣老年服務指導中心、白沙中西醫結合醫院、縣衛生防疫檢驗綜合樓等項目,引進「候鳥型」醫療衛生人才,打造「名醫匯白沙」等品牌,讓醫療健康產業得到穩步發展。
立足生態保護,深化改革開放,白沙不僅通過大項目投資和網際網路經濟的快車道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實現了快速發展,也慢慢挖掘出了發展的內生動力。青山綠水間,白沙正實現著綠色崛起的諾言。
(本報牙叉2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