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情事 獨家記憶

2020-12-13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54歲的黃善強收藏了上千張明信片,這些明信片如同他的老友,伴他走過歲月塵煙。

  他小心翼翼地把它們一張張用專業的薄膜包起來,保護好;若你想翻看,或許還要觀觀天象——雨天,因擔心明信片受潮,他可不輕易拿出示人;他家裡的保險柜不放別的,就放了這些看起來並不值錢的小紙片。

  這些小紙片,於黃善強而言,記錄著他走過千山萬水的感情坐標,猶如貼著海螺就可聽到大海的聲音,字字情深,見字見人;它們如一張記憶地圖,循著郵戳的日期、寄件人的名字,便可重溫那一段深厚的情誼;又如一台歷史大事記的日曆,慢慢翻看,仔細回味一段載入史冊的時刻。

  海南風光 情躍紙上

  「赴吉學習近一載,愚友長夢仁兄還。瓊州風光寄遠方,祝君學成順歸來。」這是1988年6月13日,黃善強在吉林讀研究生時收到好友從海南海口寄出的《海南風光》明信片。

  明信片十分簡易,正面是攝影照片海口東湖碧水藍天的南國風光,湖水清澈,如一陣微風吹過,水中的亭榭、白雲也被吹皺。背面用鋼筆寫著「海南風光(海口市) 攝影:王永平」。

  「當時我的舍友大多是北方人,也從沒來過海南,見到如此景色十分新奇,也算是領略了一番寶島風光!」海南集郵協會常務理事黃善強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交通和通訊尚不發達,書信、明信片等仍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主要載體。由於相關部門對明信片的管制較為寬鬆,像這樣的自製簡易明信片在市面上也能發行,並成為當時一種特色。

  1988年,時逢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黃善強收藏的寶貝中,有一張正是慶祝海南建省的極限明信片。明信片上,海天相接處,紅光氤氳下的椰林顯得風情萬種,郵票、郵戳、明信片上的風景如出一轍。明信片的背面,由寄件人寫著「慶祝海南建省」,落款日期為1988年4月20日。

  值得注意的是,明信片蓋著兩個郵戳:一為「1988年4月14日,廣東瓊海」;另一個為「1988年4月14日海南瓊海」。「這是首尾戳,非常有紀念意義,是海南歸廣東管轄的最後一張明信片。因為海南是1988年4月26日才正式掛牌建省,所以在此前還是印著廣東、海南兩個郵戳。」黃善強說。

  像這樣的海南山水風光明信片在這一時期十分盛行。不少明信片上還配有詩歌,以詩言志:「雲霧繚繞競朦朧,巍峨挺拔叢山」,一展五指山之壯麗;「山山疊其層層樓,綠樹紅霞唱晚風」凸顯五指山城建發展速度——遠山下,平地而起的高樓,大橋橫臥,天塹變通途。

  另據海南出版社出版、海南省集郵協會編寫的《海南集郵史》一書記載,1991年4月郵電部發行《海南風光》紀念郵資明信片,其中包含五指山五峰入雲、晚霞中的東郊椰林、黎寨田園風光、晨曦下的鹿回頭等,海南秀麗風光盡收眼底。

  「當時為海南建省不久,時逢『十萬人才過海峽』,不少明信片將海南美景向『闖海人』展示,吸引他們來這個廣闊天地一展身手。」黃善強說。

  鴻雁傳情 定情信物

  「我從來都和我的學生說,集郵和收藏明信片首先要因為熱愛,要覺得這事有趣,而不應先衡量其有無經濟價值。」事實上,黃善強還有一個身份——海南師範大學歷史系老師,他在學校還專門開設《集郵文化》公選課。

  黃善強對明信片的這份情結,頗有作家董橋筆下的「舊派人」的作風。

  黃善強說,昔日友人交往,紙上風月,鴻雁傳情,見字見人。如今,電腦、手機通信發達,但他總不喜歡學年輕人玩微信,「內存一滿就要刪,刪後啥都沒了。」 黃善強說,逢年過節,他還是喜歡呆在房間裡寫明信片,用文字表情誼。

  黃善強收藏的明信片裡還有兩張捨不得寄出去的「老古董」。

  明信片是質樸的灰色素麵,收信人地址、姓名,寄信人地址、姓名都為空白。兩張一模一樣的明信片,蓋著「1986年1月」的郵戳,貼著一對鳥兒躍上枝頭的老郵票,卻沒有寄出去。

  但從其背後的文字,飄出的古韻墨香,能讓人讀出一段悠悠情事。

  一張寫著:「1986年初,與愛妻碧珍信物。八所留念。」

  另一張寫著:「1986年元月5日——10日,難忘的八所之行,紀念。與愛妻碧珍訂緣,後返通什,時年廿三歲有餘。

  這是黃善強與妻子許碧珍的定情信物。「當年,我在通什,妻子在東方八所,兩人定情後,我買了這兩張一模一樣的明信片。一張寄給妻子,一張留做紀念。但害怕中途丟失,便都留了下來。」黃善強說。

  在後一張明信片上,寫著「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落款日是2009年5月24日」,這是黃善強閒時翻看老明信片,回憶往事,再次落筆寫下的字跡。

  黃善強說,由於分隔兩地,他與妻子從1986年至1996年,互通明信片近十年,喜、憂,都在明信片上與妻子分享,直至兩人一起回到海口,明信片傳情才告一段落。

  海南盛事 精彩記憶

  2008年5月4日,奧運火炬在海南三亞鳳凰島開始傳遞;2014年4月24日,第十四屆世界旅遊大會三亞海棠灣開幕;2015年12月30日,海南島環島高鐵全線通車;2016年6月25日,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首次發射……

  猶如結繩記事般,黃善強收藏的不少明信片也用圖片記錄了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時刻。

  「2008年5月4日奧運聖火從三亞鳳凰島開始傳遞,5月5日到達五指山,5月6日到達海口,8月8日在北京鳥巢點燃」黃善強翻看著老明信片彷佛重溫一幕幕重大的歷史時刻。

  黃善強把那一年自己走過的足跡稱為「鳳凰還巢」。他說,明信片就像一副日曆,光看郵戳,他就知道那年那月,他做了什麼。「奧運聖火在海南傳遞時,我也風風火火地追了一次火!直至傳遞到鳥巢,我還與妻子買了入場券觀看演出。」

  回頭看看黃善強收集的這些新新舊舊的明信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只需四分錢的郵資,明信片就能寄出省外,到如今需要80分郵資才能「飛鴿傳情」,不難窺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時代在變,人們溝通感情的載體在變,唯獨不變的,是舊時借明信片遙寄的真摯與誠懇。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
    「常常牽掛 /海南老家 /椰風海韻 /綠樹繁花 /雨打芭蕉說不完的情話 /愛人送我在椰子樹下 /夢裡常回 /海南老家 陽光沙灘/ 海角天涯 /春光四季喝不夠老爸茶 /愛人等我在椰子樹下。」一首《海南老家》的歌詞,充滿了對海南的認同感。這首歌的歌詞,並不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海南人所作,而是出自於一位國內資深策劃人、新銳詞作家蔣平之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星空海南 光影豐饒
    本報三亞12月3日電 (記者李豔玫)「這是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最獨特的一面,也是我最期待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與海南共同成長  63年前的1950年5月7日黎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第七天。  在海口市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一張張散發著油墨芬芳的報紙在這裡開印,印刷機有節奏的咔嚓聲,即便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當年的老報人覺得「是如此清脆悅耳」。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闖海人記憶中的海口新港
    文\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海口新港從1976年投產到2011年,一直是海南物資主要集散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人在馬來西亞
    ——編者按  12月14日,由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副總會長、檳城海南會館主席林秋雅拿督帶隊,馬來西亞文化交流團一行36人,在海南大學舉行了學術交流、文藝演出等活動。此後,來賓們還將趕赴三亞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其中包括探訪三亞回輝村。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留住城市的記憶
    海南文物保護工作有著長足進步,自2017年以來,海口以河域歷史文脈追蹤作為古建築、古遺蹟的保護起點,開始了大批古建築的修復保護工作。  具有悠久歷史的文物古建築不僅僅只是老房子,其體現的是民族傳統、民族智慧。有專家稱,保護好文物古建築,就是尊重歷史。讓古建築發揮新活力、獲得新生命,成為當前文物保護的主流。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曼谷街頭的海南味
    泰國,在這個51.3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生活的6800多萬人口中,有600多萬華人華僑,其中祖籍海南的華人華僑有150萬人左右。上千年來,他們乘坐船隻,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在泰國紮下了根。  在曼谷生活的瓊籍華人華僑在融入當地社會與生活中時,也帶來了不少海南文化,兩種文化互相融合,衍生出一派散發著「泰香」的海南味。「泰籍海南味」,是曼谷不少街巷中真實的一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當代海南論壇'2014冬季峰會徵文公告
    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擬於今年12月中上旬召開當代海南論壇冬季峰會,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法治海南建設,為此特組織徵文。有關事項如下:  1、徵文主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法治海南建設。  2、論文要求:所寫論文(對策建議)應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每篇3000—5000字。論文末尾註明作者所在單位、職務、職稱和聯繫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的無價瑰寶
    文\本刊特約撰稿 溫波  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長陳宏宣稱發現新的珊瑚物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雞飯十大金牌名店評選活動舉行
    本報海口5月16日訊 (記者羅霞)海南日報記者5月16日從海南雞飯十大金牌名店評選活動總結儀式上獲悉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比比哪家海南雞飯好
    本報海口2月23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陸建安)2月23日,海南雞飯烹飪大賽暨海南優質雞展示推介會在海口舉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青山綠水出好酒
    文\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編者按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除令人為之迷醉的各式各樣的酒類,有關酒的詩詞歌賦自古以來更是層出不窮,不勝枚舉;因為飲名和詩名聞名於世的詩人,也是舉不勝舉。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尋辣海南 問椒江湖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編者的話:  在吃辣成為風尚的當下,渝貴川湘地區確實引領風騷,殊不知以清淡飲食為主的海南卻也有自己獨特的辣椒文化。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海南的?海南現在都種植些什麼辣椒?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花卉引種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作為熱帶島嶼省份,又地處雨量充沛的南海中,熱帶雨林發育極為茂盛,因此萬物生長,各類花卉資源豐富。那麼,到底海南有多少花卉資源呢?其中,多少是本地土生土長,多少是北花南移,多少是外花歸化的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