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黎鄉裡的長桌宴夜空下的七坊歡

2020-12-23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賈磊 曾毓慧

  「嘀嘀嗒,嗒嘀嗒」伴隨著一曲傳統黎族打柴舞的樂曲,11月10日晚,在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高石老村文化廣場上,2018年白沙「啦奧門」豐收節活動之一的長桌宴開席,黎族阿哥阿妹跳得正歡,主人賓客喝得盡興。

  150米的長桌宴蜿蜒盤曲在文化廣場的周圍,三色飯、牛肉乾,竹筒飯、山蘭酒……一盤盤黎鄉美味被身著黎族服飾的黎族婦女端上長桌。舞臺上,穿著節日盛裝的黎族姑娘和黎族小夥,伴著越來越快的節奏,跳著打柴舞。舞臺下,黎村村民們品嘗著桌上的美食,幾個年輕人拿著竹酒杯,斟滿山蘭酒,「啦奧門」(黎語慶豐收、吃新米的意思)取代了「乾杯」。幾杯山蘭酒下肚,小夥子們趁著酒勁,登上了舞臺,拉起黎族阿妹的手,跳起來,唱起來。

  「雖然我們聽不懂黎語,但是我能從他們的表情、動作中深刻感受到豐收的喜慶,舞動的黎族樂曲,竹木樂器演奏,也把我們這些外鄉人帶入了『啦奧門』的喜慶氣氛中。」來自湖北的遊客楊軍表示,只需要打著拍子,跟著村民一起乾杯就可以了。

  夜幕漸深,長桌宴結束了,但沒有曲終人散。在人潮歡呼聲中,2018年白沙「啦奧門」豐收節啟動儀式暨豐收節形象大使選拔賽總決賽在七坊鎮文化廣場舉行。只見舞臺上的霓虹射燈將整個廣場點亮,在電子大屏上,此次晚會的主題「鄉村振興助脫貧,黎家豐收展笑顏」14個大字顯得尤為顯眼。一首傳統黎族歌曲《久久不見久久見》拉開了晚會序幕。在「山水白沙,天賜良食」為主題的白沙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發布會上,「山水白沙 天賜良食」白沙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正式發布。

  在晚會最後環節,2018年白沙「啦奧門」豐收形象大使選拔賽總決賽中,10位豐收形象大使候選人經過角逐,最終,由該縣文化館推送的符小影奪得桂冠。

  (本報牙叉11月10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等你,在滿山遍野的木棉花裡
    山海黎鄉·純美昌江。昌江通過活動推介木棉花等獨特旅遊資源,向世人展現昌江唯美的一面。而隨著木棉花開,一幅美麗的畫卷也將在昌化江畔徐徐展開。  每年二三月份,是昌化江畔木棉花開最豔麗的季節。在木棉花季,為了更好地服務遊客,今年昌江旅遊部門將原來策劃設計的2條旅遊線路增加到5條「兩天一晚」旅遊線路供遊客選擇,這5條旅遊線路涵蓋了「一山一灣一黎鄉」的主要景觀。
  • 海南日報數字報-綠韻白沙黎鄉美
    白沙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部偏西,地處海南生態核心保護區,這裡被譽為「山的世界、水的源頭、林的海洋、雲的故鄉」。白沙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總人口20.3萬人,其中黎族人口佔60.1%。就是這樣一個位於海南島中部的山區縣,在交通不便、基礎滯後的惡劣形勢下,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守住綠水青山 走特色產業化道路  群山連綿,水流蜿蜒。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鄉風味醇 白沙美食多
    沒錯,就是螞蟻蛋湯,這是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一道特有美食。  什麼味道?「像蜂蛹一樣甜,像魚籽一樣鮮。」白沙牙叉鎮一位黎家妹子說:「小時候常吃,現在很難吃到了。」  「螞蟻蛋湯現在也能吃到,不過,要看季節,而且,要提前預約。」白沙縣城醉爽酒樓的黎族大廚說,這螞蟻不是普通的螞蟻,而是在深山裡,長在野生的芭蕉葉縫裡,或者老樹的皮紋裡,是天然美食,滋補價值極高。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十月夜空「觀星指南」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10月3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10月天象。進入10月,多個流星雨開始活躍,其中流量比較大的是天龍座流星雨和獵戶座流星雨。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陵水大裡:大美黎鄉醉遊人
    陵水黎族自治縣大裡,正好可以讓你「虛度時光」。  從陵水縣城前往位於本號鎮的大裡,小妹湖是必經之地,用「桃源」形容映入眼帘的水墨長卷,已稍顯遜色。時光慢下來,驚豔了萬物生靈,駕車環湖而上,柔和的陽光把湖水變得靈動。  繞過湖心的「生命綠洲」,碧波似一條清麗的飄帶,迤邐於奇峰峽谷下,如明鏡,向人們袒露心扉。
  • 海南日報數字報-化作黎家女 筒裙起婆娑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11月15日至16日,海南省歌舞團以惠民演出的形式推出了幾經修改完善的精品劇目——大型原創舞蹈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擘畫鄉村振興 添美山海黎鄉
    昌江縣委書記黃金城表示,昌江將圍繞海南「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拼搏競發,持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朝著新時代「山海黎鄉大花園」目標闊步前行,著力書寫昌江「三農」新篇章。  A  產業興旺   鋪就鄉村振興之路  近年來,昌江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深山藏王下 黎花三裡尋
    王下「黎花裡」已成為昌江建設「山海黎鄉大花園」、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成功範例。  美如世外桃源  引遊客驚嘆  在黎花一裡·「詩裡畫裡」三派村,村裡民居的房牆上繪滿了一幅幅富有民族風情文化的牆畫,涉及黎家生活、黎族建築以及傳統農耕等內容,吸引了不少遊客拍照留念。
  • 海南日報數字報-從詩句中觸摸祖先的脈搏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昆  11月14日,由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主辦的鄭文秀詩集《夢染黎鄉》作品研討會在北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住木屋採果蔬慢品黎鄉風情
    穿過古樸大門,農莊內無處不在的黎族特色符號,都在為遊客打造一個獨具海南黎族風情的現代鄉村莊園。走進茂密蒼翠的橡膠林,29間木屋旅館在林蔭裡安靜佇立。「屋內床具、家具等生活用品的擺設非常貼心,在這裡住上一宿,感受黎鄉生態農莊的神秘與靜謐,這種體驗讓人回味。」 來自海口的遊客李女士說。
  • 【黎視之窗】山東電視臺《旅養中國》欄目組走進陵水大裡黎鄉體驗原住民族別具特色的文化之旅
    2018年12月15日,山東《旅養中國》欄目組、海南航空國旅天上人間假期走進大裡——世外黎鄉,感受黎族風情,入住【黎峒部落·大裡人家】黎族文化主題民宿
  • 驚天動地的祝酒歌 通宵達旦的長桌宴
    哈哈——苗家米酒分為甜酒、泡酒和燒酒,長桌宴上通常是甜酒,度數不高,但是後勁頗大,不諳此道的人常常會一醉不起。苗家人把米酒笑稱為:苗家可樂。豪氣的說:苗族人生下來會喝水,就會喝酒!從酒場上看來,所言不虛!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族民歌山花「爭豔」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大雨啊快快下來吧,阻攔姑娘們回家的路。」  「你們求雨下來,想阻擋我們回家的路,我們就戴著你們的新草帽,穿著你們的雨衣回去!」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與海南共同成長  63年前的1950年5月7日黎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第七天。  在海口市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一張張散發著油墨芬芳的報紙在這裡開印,印刷機有節奏的咔嚓聲,即便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當年的老報人覺得「是如此清脆悅耳」。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島水墨暈染「永恆之城」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古羅馬帝國的堅固遺蹟在這座城市中烙下不朽的文明,文藝復興的人文遺存積澱出這座城市的藝術氣質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雨林野山雞「孵」出富農新產業
    經過近9年的醞釀,海南五指山黎鄉有機野山雞股份有限公司為海南農民增收開拓出一條新的產業。  這是一次嘗試:海南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五指山雨林野山雞從「資源」變「產品」,走出了培育禽類新品種、開拓農業新產業的路子。  這是一次探索:海南島中部地處生態核心保護區,五指山雨林野山雞回歸傳統,山中放養,將海南生態優勢變成產業優勢,通過了有機認證,打出了品牌。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族民歌山花「爭豔」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大雨啊快快下來吧,阻攔姑娘們回家的路。」  「你們求雨下來,想阻擋我們回家的路,我們就戴著你們的新草帽,穿著你們的雨衣回去!」
  • 海南日報數字報-野山雞博鰲變身「金鳳凰」
    今天,在位於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西餐廳外的海南風情美食園,不少前來就餐的與會嘉賓紛紛發出這樣的感慨。  嘉賓們圍觀的雞蛋,是由海南五指山黎鄉有機野山雞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有機野山雞蛋,個頭比普通雞蛋小不少。就雞蛋的來歷,嘉賓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問產地的,問品質的,了解情況的,相關人員忙著一一應答。
  • 海南黎鄉香格裡拉的奇妙旅程:2萬年古人類遺址,1個麥田守望者
    下到一處山谷底,前方忽然豁然開朗,一個山水黎鄉漸漸顯現了出來。不遠處,錢鐵山高大巍峨,錢鐵河在山下緩緩流過,流向了昌化江的支流南堯河,灌溉出一片豐饒的土地。適逢海南水稻豐收的第一季,在山谷懷抱的金燦燦稻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浪,隨著微風輕輕飄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盛夏「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