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美樂珠產生的機率據說頗高,有幾千分之一。有位專賣黃螺的朋友,自此不再囫圇賣黃螺,只賣切好螺肉,明顯是惦念著龍珠。
《黃螺》
它長長地吐露巨大肉足,在礁巖砂礫爬行覓食,漁民叫它牛舌螺。如果把肉足翻過來,布滿黃黑橫紋的巨大肉足會收縮起來,兩邊捲起,中間呈條溝狀,像某一性別的生殖器外形,那麼張狂地袒露、縮動,好像要勾引誰似的。連野性的漁老大也看不過去,用閩南話極粗鄙地叫它,之母之螺。廈門城裡人蔑稱為豬母螺、牛屎螺。晉江人看它肉足斑紋如金錢豹,叫金錢鮑,金門等地方則稱它木瓜螺、渦螺、椰子螺、斑點椰子螺。三十多年前,我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工資比吃巴浪的幹部們還低一個檔次,只能研究粗菜細做來招待客人或者改善生活。價錢便宜、品相好看、下酒時容易惹話題的黃螺,常充任我的料理主材,從每斤兩毛買到五毛。頭一次買黃螺,不知如何把螺肉取出。魚販說,不礙事、不礙事,我會幫你。我以為是砸殼取肉,沒想到他把秤鉤插入螺肉深處,蠻力發作,硬生生拔出來。後來知道了一種討巧辦法:黃螺的尾部——就是內臟,螺旋短淺,只消鉤住肉足吊一段時間,它承受不了自重,螺尾鬆開,螺殼就掉下來了。更簡單的法術是,把螺尾放在火上烘烤,它消受不了,就往前部縮去,用力一扒拉就出來了。這和把人架到輿論的熱點上烤,最後讓他自行掉落,道理相通。黃螺肉足長年爬行,又兼做護身厴片,韌勁非常,最是考驗烹飪功底:刀工、火候。不熟麼,臭腥;過火呢,韌如橡皮,嚼切不斷。廈門人料理黃螺,通常是把螺肉燙熟,浸入涼水,撈出來用快刀薄片,熱油爆炒。三亞海灘的海鮮排擋店家,做法威猛。螺肉活活拉出後,快刀活切做紙片狀,甩入烈焰飄閃呼呼作吼的油鍋,幾下猛炒,油火裹焦香腥味從鍋中騰起,再丟下蔥蒜西芹什麼的,抖幾下,倒盤上桌,鑊氣撲人。我喜歡的是酸辣黃螺,像料理鴨內臟一般做酸辣,我認為這是瓜螺菜絕味。螺肉切成一兩毫米厚,爆炒後出鍋。米菠蘿塊、酸筍片、紅辣椒絲混炒,煮出酸甜辣味,倒入熟螺肉,用中火略略熬煮,讓它吸足湯汁味道,再倒下番茄、黃瓜、西芹、蔥段混炒。最後潑下小半碗薄芡,翻攪幾下就起鍋。酸辣甜鹹,筍臭果香螺腥鮮,加上韌脆螺肉、清爽黃瓜、軟糯菠蘿的各種質感,洋洋乎視覺大觀,泱泱哉口舌盛宴。資深老饕會選大個黃螺,吊出肉,先煮熟來。他們意在肉足後面、腸肚之前那一段方形肉。這塊肉切片來炒西芹之類,或與排骨或五花肉燉湯,無論哪一種做法,都比昂貴的響螺重味而實惠。廈門有一道黃螺菜,稱得上「俗又有局」(上算又體面),乃將螺肉切做方糖大小,高壓鍋悶爛,再加排骨或豬尾骨同燉。開鍋,黃螺堅韌而豪脆,腥味也消減大半。味道近似墨魚燉排骨,略有臭腥,味道卻不俗。如果再加入橄欖青澀之風,又多一重清鮮甘味。改革開放初期,普通人月薪幾十元,一斤數十元或一罐一二百元的美國大鮑,不是百姓敢想望的。但是酒桌應酬火熱,談一單業務不在酒桌上打十幾回合飯仗,不喝到有人跪趴,你都不好意思說在做生意。彼時龍蝦海參本地野生小鮑魚,尚只零星客串,美國大鮑,是酒桌一劍封喉利器。外匯緊缺,哪來那麼多美國大鮑。有廚師忽發奇想,不都是螺麼,何不用豬母螺試試?中廈酒家推出了菜膽扒假鮑。做法是螺肉洗淨,放入高壓鍋,加雞油、雞骨架、豬筒骨、高湯、幹芡粉,蒸四十幾分鐘,螺肉吸足膏油滋味,軟糯酥脆,取出後,切掉會洩密穿幫的螺足黑色斑紋表皮,切片備用。菜膽鋪盤底。翻炒螺肉片、冬筍片、薑絲蔥絲、蠔油味精,勺入盤裡,風風光光上席,光那名字就如今日龍蝦大菜一樣撐臺面。廈門稍上檔次的酒樓,跟著仿做。如今,外匯大大的有,君不見中國大媽周遊列國揮金如土,買得全球叫好。美國大鮑?沒人記得了,南非十年鮑也只等閒。黃螺回歸本位,但是有過狸貓換太子的那場演出,身價上去了,連肉帶殼一斤八元十元。黃螺螺殼顏色,從牙黃、杏黃到橙紅都有,橫綴幾排褐斑。色澤亮潤的黃螺殼,如今是海洋城市旅遊的符號性旅遊紀念品,有人好事,還把它打孔,綴上瓔珞流蘇。過去呢,這之母之螺殼無人稀罕,漁家用來做舀水瓢勺,魚販把它切平用闊大弧殼做勺子,舀蠔、舀麥螺酉+圭(音guéi)。黃螺鮮為人知的價值是它的卵。農曆四五月,黃螺陸續產下黃褐色角質卵囊,每囊一卵。卵囊一個個粘在一起,層層包裹,構成粗大的柱狀卵群,徑粗10多公分,高可一倍,俗稱「紅螺塔」。漁民採得後晾乾,賣給了藥商。《中華本草》說它味鹹、性平,歸入肺胃二經,可以清火明目,主治胃痛、發燒、眩暈、目昏。2016年,泉州一對經營海鮮排擋的王姓夫婦,剖一個黃螺,竟然剖出一個大珍珠。大珍珠直徑和一角錢硬幣差不多,通體橙紅,瑩瑩發亮,一團珠光寶氣。——此前臺灣有海鮮館老闆娘發現店裡黃螺吐出一顆珠,比對寶石圖鑑,確認是「美樂珠」,估價十萬新臺幣。美樂珠,也稱為龍珠。你知道嗎?福建東山關帝廟裡,巍峨神聖的關帝君冕旒正中那顆大金珠,就是龍珠啊!2003年6月,在香港寶漢拍賣會上,一顆100.4克拉的美樂珠竟然以270萬美元成交,創下單顆珍珠成交單價的世界記錄。王掌勺的美樂珠重42.7克拉,直徑1.8釐米,值多少錢呢?沒有公布。記錄不斷刷新,2018年3月,惠安有人從一個黃螺裡剖出三個,最大一個竟有一圓錢鋼鏰兒大,不得了啦!美樂珠產生的機率據說頗高,有幾千分之一。有位專賣黃螺的朋友,自此不再囫圇賣黃螺,只賣切好螺肉,明顯是惦念著龍珠。龍珠雖然不是黃螺卵,但也是黃螺孕育出來的東西,至少算螟蛉子吧。中國素有母以子貴的傳統,閩南人該改口了,什麼之母之螺、豬母螺、牛屎螺的,統統改口!叫龍珠螺。往期導讀:
廈門吃海記:鱟的故事
廈門吃海記:石花
廈門吃海記:土龍
朱家麟:老廈門人的「年兜」
閩南記憶:海蜈蚣,一種叫龍腸的絕味美食
廈門吃海記:篔簹港時代,廣電大廈下面曾是狗鯊巢
朱家麟《廈門吃海記》朗讀版:滸苔之不可或缺
廈門吃海記:龍頭豆腐身的絲丁魚
廈門吃海記:死了都要愛的海蜈蚣
作者簡介: 朱家麟,廈門人,日本立命館大學社會學系(應用傳播學專業)博士、博士後,原廈門晚報總編,廈門日報副總編。
LOOKERS 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繫微信號:DONGE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