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汗王朝 的 發展歷程

2020-12-24 唐玲愛生活

喀喇汗王朝的疆域很大,那是一個可供遊牧部族和農業居民生活的富饒地區。這個地區,集中了亞洲三大草原中的兩個即準噶爾盆地和中亞草原。塔裡木盆地南緣地區又有高度發達的農業和農業居民。因此,王朝的統治者不得不考慮這種現實,而對牧業地區和農業地區採取不同形式的管理制度。

在遊牧部族中,厲來有一種傳統的、符合遊牧部族生產和生活特點的行政管理辦法。經漠北時代、隋唐時代一直沿用下來,而到了喀喇汗王朝統治這些地區以後,不但沒有改變反而繼續保留了這種傳統的行政管理辦法即遊牧部落制度。保留了酋長在本部落中的統治地位。部落中的所有事務,包括排解糾紛、處理犯罪等等完全聽任部落酋長裁決。部落酋長又必須向最高統治者可汗負責,服從可汗的統轄,並承擔一定數目的賦稅和必要的兵役。

喀喇汗王朝統治者在農業地區則採取完全有別於草原遊牧地區的行政管理方法。喀喇汗王朝向農業區——主要是指塔裡木盆地諸綠洲與中亞河中地區——派遣官吏,即地方官吏行使朝廷的管理權,他們叫作「伯克」。具有治安、司法、稅收等方面的行政權力。「伯克」又分幾個等級,各級伯克的任選和罷免,取決於可汗。

喀喇汗王朝這種實施於農業地區與草原地區的雙軌體制的行政管理系統,一直貫穿於整個喀喇汗王朝的全部歷史時期。

當蘇圖克·博格拉汗執政以後(公元960年),朝廷又設置了中央派出機構。最初在巴拉沙袞城設置北部總督;徵服河中地區以後,又在烏茲根城設立了西部總督。這兩個總督之職,分別委派王室成員擔任。

在喀喇汗王朝長期進行對外戰爭中逐漸建立、完善了一支直接受可汗支配、統帥的武裝力量。這是汗王即王朝統治權力及統治體系得以存在的重要條件。當朝著名作家麻合穆德·喀什噶爾在其《突厥語大辭典》中記錄了喀喇汗王朝軍隊的情況,認為是一支組織完善、結構嚴密的軍隊。

《突厥語大辭典》

完整的統治系統造就了中央集權的條件。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具有至高無上的封建皇權。這一點在王朝對外活動中有著明顯的反映。

當帕米爾高原周圍響徹王朝軍隊凱歌聲與喊殺聲的時候,蔥嶺西維吾爾內部社會生活正發生著劇烈的變化。喀喇汗王朝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勝利不僅僅使維吾爾人奪得了當時世界上農業最發達地區之一的塔裡木盆地南緣地區和中亞河中地區,而且新的生產關係和生活方式,開始湧進維吾爾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維吾爾人早在秦漢時代就知道農業耕作技術,但那只是小型的、局部的家庭農業。而到了塔裡木盆地以後,農業經濟所固有的優越性,在蔥嶺西維吾爾中間開始發生影響。維吾爾勞動人民看到農業經濟創造的穩定的收穫,以及定居帶來的安定的生活環境。維吾爾王公貴族看到的是:農業經濟提供的更為豐富的財富,以及定居所創造的更加豪華的住宅、城池和奢侈的生活條件。

喀喇汗王朝統轄下的帕米爾以西地區、中亞草原上繼續保留了以國家直接佔有為主的封建所有制,即將草原、河流等土地的一部分作為世襲封地授予王室成員。得到世襲封地的王族被稱作「伊列克汗」。另一部分土地,則沿用薩受尼王朝的舊制,作為終身份地,以「伊克塔」名義授予維吾爾貴族和其他遊牧軍事貴族。無論是世襲封地(伊列克),還是終身份地(伊克塔),在授予與否上均屬於喀喇汗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可汗所有。

喀喇汗王朝統轄下的維吾爾居民,在經濟生活方面發生變化即向定居農業過渡的同時,在社會形態方面也完成了封建制的過渡。這兩種過渡的結果,是公元十一世紀,維吾爾社會經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發展。七河地區大批城市和居民點興建起來,農業和手工業較前一時期有了很大的發展。新近出版的五卷本《哈薩克共和國史》的編著者在該書中說:十至十二世紀是七河地區經濟文化巨大進步的時代。窗戶玻璃的生產和普遍使用,釉下彩陶的生產達到了鼎盛時代,織造業、造紙業、礦業都有很大的發展。特別是城市規模空前擴大,根據考古資料,撒瑪爾罕城本身擴大到六百三十公頃,它的坊區已延伸到離城六七公裡的地方。阿爾斯蘭汗穆罕默德(公元1102-1130年在位)重修布哈拉城牆,城區面積達六百五十公頃,它的規模就是十九世紀的布哈拉城。與經濟發展的同時,維吾爾人作為統治民族,在政治上又具有特殊的優越地位,因而加速了這一遼闊地區各部落的語言的統一進程和生活習慣上的突厥化,普遍信仰了伊斯蘭教。

這種融合發展的結果,在喀喇汗王朝時期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文化—伊斯蘭—突厥文化。而這種新的文化中的主體和核心就是做為喀喇汗王朝統治民族的維吾爾人的文化。

相關焦點

  • 塞爾柱王朝與西遼、喀喇汗王朝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
    喀喇汗王朝得以崛起,是伴隨著原控制中亞河中地區的薩曼王朝的衰敗而出現的,在毀滅並瓜分薩曼王朝遺產的過程中,喀喇汗諸汗得到了伽色尼王朝蘇丹馬赫穆德、馬斯烏德父子的有力支持,在打垮中亞軍閥勢力阿里特勤的戰爭史,雙方進一步鞏固了聯盟。
  • 喀喇汗王朝 葉爾羌汗國 維吾爾文學藝術
    公元840年,西遷維吾爾人的一支來到喀什噶爾一帶,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即喀喇汗王朝。喀什作為西域重鎮,自古以來便是絲綢之路要衝,各種古老文化的交匯之處。維吾爾文化發展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喀喇汗王朝,正是維吾爾文化達到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是近代意義上的維吾爾民族的形成、發展的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作為維吾爾文明的傑出的成果。
  • 為什麼喀喇汗王朝曾經視本為同宗的維吾爾為異教徒?
    這就很奇怪了,為什麼喀喇汗王朝的王族視本為同宗的維吾爾為異教徒?公元840年,曾經掌控北方草原、左右中亞局勢近百年的回鶻汗國,在黠戛斯(意為真正的吉爾吉斯)的突然襲擊下而崩潰,四下逃散。其中的一支,回鶻汗國宰相擁戴回鶻可汗的外甥龐特勤等高級貴族五人,率十五部回鶻部落西奔葛邏祿(現中亞七河、伊犁河地區),並且在此之後打敗併兼並了葛邏祿政權,在蔥嶺周邊地區建立了喀喇汗王朝,龐特勤自稱可汗。龐特勤之後,喀喇汗王朝實行雙王制,龐特勤長子巴茲爾為大王(大可汗),治所在巴拉沙袞,在名義上、理論上是整個喀喇汗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 信仰伊斯蘭教的喀喇汗王朝,擴張過程中,為什麼一直沒能佔領敦煌
    他們人人憂心忡忡,羞愧使他們把頭低……」雖然唱著這樣的歌,但喀喇汗王朝卻沒能將西夏怎樣,而西夏也因此有力地阻止了東喀喇汗王朝東擴和伊斯蘭教的東進。今天,在研究這段歷史時,有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西夏進至敦煌就不再向西了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說說。喀喇汗王朝,中國古代西北地區操突厥語的民族在今新疆、中亞建立的封建政權。
  • 20萬帳齊入教,維吾爾的喀喇汗王朝全民信教,聖戰徵服佛教于闐國
    喀喇汗王朝副汗奧古爾恰克之侄、大汗巴爾茲之次子阿布杜.克裡木(博格拉汗薩圖克)受薩曼王子納爾斯的影響,最早接受了伊斯蘭教。阿布杜.克裡木是個很有能力富於計謀之人,他運用縱橫捭闔之術,拉一個打一個,先是在薩曼王朝的支持下,先擊敗了奧古爾恰克,稱博格拉汗。
  • 這個女人是喀喇汗王朝的公主,為把伊斯蘭教傳入新疆戰死於英吉沙
    這頭會跳舞的大象讓宋朝人感到非常驚奇,但當時的趙匡胤並沒有能力可幫于闐這個西域的城邦一把,乃至于闐最終被喀喇汗王朝滅國了。喀喇汗王朝與于闐王朝的戰爭從10世紀晚期開始至11世紀初結束,持續了一個多世紀,最初的時候,于闐王朝是佔了上風的。公元971年,于闐獻於宋的那頭會跳舞的大象就是于闐軍隊的戰利品。
  • 喀喇汗王朝桃花石錢幣為何如此引人注目?原來背後有這層含義!
    喀喇汗王朝為10—13世紀初回鶻人在中亞及今新疆喀什、和田地區建立的伊斯蘭王朝,亦稱「黑汗王朝」或「蔥嶺西回鶻」。喀喇汗王朝的錢幣有玉素甫·阿爾斯蘭汗錢、桃花石汗錢和穆罕默德·阿爾斯蘭汗錢三大類,以上錢幣正背面銘文均為科斐體阿拉伯文,沿襲中亞、西亞制錢傳統,採用打壓法造錢。錢幣正面銘文漢譯為:「除了安拉,別無他神,是至高無上的。
  • 西遼西徵擴土前的中亞局勢——三大突厥王朝將中亞帶入伊斯蘭時代
    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化始于波斯薩曼王朝,但突厥化則源自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以及後來的塞爾柱王朝。2、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的歷史,應當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黑汗」。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來自哪裡?眾說紛紜,但一般認為是唐朝時期的回鶻,其被黠戛斯所滅之後西遷至我國新疆地區所建。喀喇汗王朝是一個突厥化的伊斯蘭王朝,但其最初信仰的其實是薩滿教與拜火教,喀喇汗王朝皈依伊斯蘭教是受薩曼王朝的影響。
  • 歷史上的新疆:喀喇汗朝同于闐王朝的戰爭及《福樂智慧》的價值
    喀喇汗朝自薩圖克布格拉汗執政以來,一直堅持強制推行伊斯蘭教的政策,對不願改宗者進行迫害。這種做法不僅引起國內佛教徒的不滿和反抗,也引起了信奉佛教的于闐李氏王朝和高昌回鶻王國的不滿。當喀喇汗朝的佛教徒暴動時,于闐便給予支持,對因遭受迫害和暴動失敗逃往于闐的喀喇汗朝的佛教徒,予以收留和庇護。
  • 簡述日本大化改新的發展歷程,王朝的發展帶來了燦爛的文明
    在大化改新日本的封建體製得以建立之後,隨著封建王朝的不斷發展,與其相適應的時代文化也在不斷發展,這是封建化意識形態在原本的部民制經濟基礎清除之後,封建經濟得以建立背景下的必然表現。原來日本處於奴隸制似的部民制時代,由於部民制本身存在的封閉性特徵,自然出現不了燦爛的文化。
  • 中國從古至今的教育發展歷程
    中國從古至今的教育發展歷程中國教育服務網(宜言)中國歷來是個教育大國,人們從古遵從「不學不知義」主流思想,對於學習教育一直存在崇敬觀念。再後來則到了以孔孟思想為尊的封建王朝教育時期。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並開設私學之風,為近現代學校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這時的人們著重培養君子之風,受孔孟文化影響好讀聖賢兵法之屬書籍,並不斷將前人事跡記錄在冊,以倫理道德教育後,以仁愛之風待人。
  • 西遼傳奇:建國在今中亞的王朝,為何被視為是中國的王朝?
    遼朝的末路並且隨著局勢的發展,遼朝的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也於四年後被攻陷,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城)告急。同時,南面的北宋王朝也起了趁火打劫、收復燕雲的念頭,遼朝已處於崩潰的邊緣。1137年,西遼軍隊和喀喇王朝交戰,獲勝,同年打又攻打高昌,回鶻王不再稱汗,改稱「亦都護」,至此西州回鶻王國成為西遼的屬國。1141年,西遼又與西喀喇汗王朝和塞爾柱汗國聯軍決戰於撒馬爾罕(中亞古城,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城市),西遼再勝,西喀喇王朝成為西遼屬國。之後西遼又向西北進攻花刺子模,花刺子模王阿提西茲投降,做了西遼屬國。
  • 埃及數千年發展歷程中,宗教一直是一重要歷史要素,影響政治社會...
    自此以後,埃及經歷漫長而複雜的民族融合曆程和歷史變遷,古老宗教也隨之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法老與金字塔] [埃及法老] [視頻]   羅馬帝國的徵服為埃及帶來基督教   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羅馬帝國徵服埃及,埃及也成為了基督教最早傳入的地區之一,在基督教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具有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