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為了增加孩子在小升初進入名校的機會,英語KET、PET(劍橋大學考試部開發的英語五級水平考試中的前兩個級別)的考試成了家長們又一個競爭場地。
昨日上午9點,KET/PET開始報名,家長為此各出奇招,有的請假在家用兩臺電腦來搶考位,有的甚至不惜花錢請「黃牛」代報。有教育人士表示,此類證書在小升初上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越來越多學校採用面談形式,家長切勿盲目跟風。
家長百態
請假在家,兩臺電腦同時搶
家住海珠區的孫小姐昨天起了個大早,按照「報名攻略」上說的那樣,把報名網站提前預覽了一遍。為了PET的報名,孫小姐專門請假在家備戰,她這次和老公一起上陣,搶報5月的考試名額。8點30分,家裡兩臺電腦同時開機,夫妻倆一人在書房一人在客廳,嚴陣以待。
「看到5月PET廣州的考點只有4個,比4月的還少,心裡不禁緊張了起來」。孫小姐告訴記者,開始報名網站上顯示的廣東考點只有暨大、華南碧桂園學校、深圳雲頂學校和中山市紀中三鑫雙語學校,比4月份的11個考點足足少了7個。「那不就意味著這次報名更加難了嗎?」
離報名只有一分鐘,孫小姐就在「暨大」和「華碧」兩個考點來回切換,一直等到9點03分,暨大考點下面顯示「可以報考」,孫小姐立馬點擊滑鼠,但是頁面卻停留在「不停轉圈」刷新的狀態,轉了半分鐘後還沒有回到正常報名頁面。焦急不已的孫小姐只能重新後退進入報名頁面,這個時候,4個考點下面全部顯示「名額暫滿」,只聽見在書房裡的老公不時大叫「沒有名額了」。心都快提到嗓子眼裡的孫小姐不甘心,不停在4個考點來回切換。
9點06分,報名頁面上突然顯示了一個新的考點:天榮中學。孫小姐眼疾手快,一個滑鼠點擊了「報名」。「太緊張了,那是幾分鐘血壓飆升,點擊滑鼠的手都在顫抖啊」,報完名、交完費的孫小姐長舒了一口氣。
搶不到本地名額,外地考點也不放過
劉女士昨日報名運氣不好,公司的網速很慢,所以直到9點15分才好不容易進了報名頁面。廣東考點無一例外沒有名額了。無奈之下,劉女士只能將目光投向了外地。早幾天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報不到廣東的,就去報湖南或者貴陽的。兒子今年5年級下學期了,再不考就影響小升初了,「現在奧數競賽都取消了,如果沒有一張PET證書,小升初遞簡歷都沒有面試機會。」
沒搶到廣州名額後,劉女士又退回到報名首頁,選擇湖南的考點,果然4個考點還有位。粗略對比了一下,劉女士選擇了湖南湘潭伊達英語考培中心的點,「在廣州南站坐高鐵去到株洲西,然後打車半小時可以達到湘潭市區,這樣算下來,來迴路程也就3個小時,就當帶孩子去湖南旅遊一趟吧。」
據悉,KET、PET考試分為口試和筆試,一般都需要兩天時間完成,如果加上提前踩點熟悉考場的時間,至少要3天。劉女士無奈地表示,現在已經不去考慮時間和金錢成本了,小升初在即,不能錯過那麼重要的考試,「聽說PET證書對於小升初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據記者了解到,不少搶不到廣東考點的家長,湖南、江西、貴州甚至北京的考位照樣搶。有家長告訴記者,「去年在湖南參加了一次KET考試,考點附近的一家賓館住了幾十個廣東來的家長孩子。」
六七百元請他人代報,至今仍未有結果
而家長廖先生和妻子卻忙得連報名的時間都沒有。廖先生發現有人號稱可以代報名,收費500元。最後,因為代報家長人數有10多個,代報名費提高到700元。
不過,廖先生昨天等了一上午還沒有最後的消息,「對方說再等等,這一兩天都可能會繼續放名額。」
上個月,吳小姐就也找了這些「黃牛」幫忙,費用是600元。加了微信轉了「代報費」後,昨日想聯繫時,吳小姐已經被對方微信拉黑。
知道上當的吳小姐後悔不已,「當初只想著有人代報名,花點錢也可以,誰知道名沒有報上,反而被騙了幾百元。」
原因分析
家長心理:多個證書多個砝碼
據了解,目前新課標小學畢業單詞量是800,中學畢業1600,高中畢業3500。而KET考試的詞彙量就要求有1500個,PET則要求2500個。近一兩年來,參加KP考試的學生呈現低齡化,一些PET考場甚至出現了一二年級學生的身影。
為什麼這麼多小學生的家長熱衷於報考這項考試?不少家長坦言,無非是希望孩子在小升初時提升競爭力。家長陳女士表示,劍橋英語考試起碼是國際通用的,是對孩子英語語言水平的一個證明。「小升初,多個證書多個砝碼」。
「大家都在考,你不考不就落後了嗎?小升初競爭那麼激烈,學校怎麼選人呢?當然是證書越多越好,級別越高越好。」採訪中,不少家長這麼說。業內人士表示,一些考試熱,除了家長為升學而功利性較強,攀比參與外,與一些機構開設課程不斷助推也有關係,有些機構老師通常是開什麼班就勸你去學什麼,可謂滿滿的套路。
家長報班的需求也帶旺了各大培訓機構KP的培訓熱,據記者了解到,目前幾大機構都開設了線上線下培訓班,某機構一對一KET的培訓班費用甚至過萬,費用最少的「大班制」8節課也要2000多元。
KP證書到底有沒有用?
校長:不和升學掛鈎家長應回歸「主線」
劍橋英語等級證書究竟在小升初時有沒有用?記者採訪了廣州幾所民辦初中的校長,校長們都表示,按照教育部門規定,嚴禁以各類競賽、考試證書等作為招生入學的依據。
一位民辦外國語學校相關負責人李老師說,學生不需要奧數、英語證書作為「敲門磚」,因為學校有自己錄取學生的標準,相比考試成績,學校更看重孩子在小學階段一貫的表現。面談時,也會關注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等,這些能力比一個證書更有說服力。「家長們盲目跟風,搶報劍橋英語考級。實際上提前搶跑、參加各種跟風考級的孩子,在初中階段未必有競爭力。」
海聯路小學英語教師郭老師表示:「根據詞彙量以及相關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六年級去參考基礎級別的KET是比較合適的,小學畢業可以達到KET標準的詞彙要求是1500個,如果小學低年級就去『比拼』,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也會抹殺了他們這個年紀對於英語的興趣,對於英語的長期學習來說,並沒有好處。」
立尚教育市場總監賴愛濤也認為,這類證書最多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現在小升初大趨勢是由考試轉向面談,越來越多的學校在小升初面談中探索出新的路徑,更加強調學生綜合評價、溝通表達、邏輯思維、學科基礎等。家長應回歸到「主線」,即紮實的小學學科基礎並適當拓展,同時也為面談做準備。「一些家長道聽途說,聽說這個證書有幫助,就一窩蜂湧上去,實際上沒有了解清楚。」賴愛濤說。
撰文 信時記者羅莎琳 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