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環北市場門口,掃堂腿大伯找到了!來杭旅遊,腿還有些淤青

2020-12-20 瀟湘晨報

還記得昨天全網尋找的大伯嗎?(早前報導《杭州環北市場門口,大伯看準時機一記掃堂腿,成功放倒一個嫌疑犯!立功啦》)沒錯,就是那個在杭州環北市場門口一招掃堂腿,成功放倒一個嫌疑犯的那位。剛剛收到好消息,民警已經找到他了。

來杭旅遊沒想到幫了民警大忙「其實也沒什麼,我就看到那個人從電梯上竄下來,還很慌張,後面還有人在追。那個人肯定做了壞事,就下意識的抬腿想攔下他。」大伯說道。

視頻製作 記者 金潔潔

看到長慶派出所民警楊恩特意上門,向他表示感謝,大伯有些不好意思。

大伯姓龐,今年59歲,廣西柳州人,這次是來杭州旅遊的。

楊警官用手機裡的監控視頻,向龐大伯介紹了當天的情況:「這兩個使用假幣的違法嫌疑人前幾天出現過,這次他們一來就被我們發現了。沒想到他們看到保安撒腿就跑,沒有大伯的那一招掃堂腿,和幾位熱心市民的幫助,很可能就跑了。」

「這種事情不值一提,誰都會這麼做的。」在交流中,龐大伯多次向民警表示道。

當時腿有點痛半個小時才緩過來看到龐大伯的腿有些淤青,還有點腫,楊警官問道:「大伯,你當時那一招掃堂腿,真是給力。腿現在感覺還好嗎?」

「當時腿有點痛,我過了好一陣子才緩過勁來,現在上了藥已經好多了。」龐大伯笑著說。

這時,站在一旁的酒店負責人插了一句嘴:「大伯的新聞我也看到了,假如當時我在現場,還是有點怕的。」

「對的,這麼兇悍的人突然衝過來,像龐大伯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敢於出腳攔下違法嫌疑人,還是很不容易的。」楊警官解釋說。

最後,楊警官送上了慰問金,對大伯見義勇為的行為表示感謝。目前,長慶派出所正在為包括龐大伯在內的幾位熱心市民,申報「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在杭州環北市場見義勇為的「掃堂腿大伯」,找到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蕾 通訊員 劉文逸昨天(6月11日),小時新聞受杭州下城公安緊急委託,全城尋找一位神秘的功夫大伯。「我們找了三天沒找出來,請記者發動廣大群眾幫我們找找看。」要找的這位大伯,6月8日那天在環北市場見義勇為,一記掃堂腿踢中了一名妄圖使用假幣的不法分子。(詳情戳這裡)今天上午,從下城警方處,好消息傳來,大伯找到了!大伯姓龐,今年59歲,是廣西柳州人,來杭州旅遊。
  • 掃堂腿大伯視頻來了! 看到監控裡的自己,哈哈大笑的他連說「不值一提」
    大伯姓龐,今年59歲,廣西柳州人,這次是來杭州旅遊的,已經在杭州住了一個多月了。看到長慶派出所民警楊恩特意上門,向他表示感謝,大伯有些不好意思。」看到龐大伯的腿有些淤青,還有點腫,楊警官有些擔心,大伯笑著說:「當時也不知道到底踢到了哪裡,就是腿很痛,過了好一陣子才緩過來,現在還有點痛。
  • 在環北小商品市場見義勇為的掃堂腿大伯、三輪車大哥、撿錢包大姐...
    之前發生在環北小商品市場抓使用假鈔的嫌疑人的事情中,俠義出手的「掃堂腿大伯」「三輪車大哥」「撿錢包大姐」都在今天早上獲獎啦。「我只是做了一個公民應該做的。」「當時沒有多想,遇到違法犯罪現象,該出手時就出手!」「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站出來。」
  • 柳州「掃堂腿大伯」被評為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獎金5000元
    近日,在杭州市見義勇為的柳州「掃堂腿大伯」火了,就連央視新聞、人民公安報以及杭州、柳州等數十家媒體都進行了報導。這一腳放倒不法之徒的阿伯,可是咱柳州人(詳見:一腳絆倒壞人!「掃堂腿阿伯」是柳鋼退休職工!網友:螺螄粉大爺夠威)。
  • 環北市場掃堂腿大伯、三輪車大哥、撿錢包大姐都獲獎啦
    還記得6月8號下午在環北市場,用一腳「掃堂腿」幫忙抓住逃跑嫌疑人的大伯嗎?其實在警察抓捕的那個時間點,除了掃堂腿大伯,還有好幾位見義勇為的好市民!比如第一個撲上去控制人的三輪車大哥,還有撿到塞滿假鈔皮夾,並主動交還給保安的路過大姐!上午,他們齊聚長慶派出所,接受表彰!
  • 柳州的「掃堂腿阿伯」獲評杭州見義勇為積極分子
    近日,在杭州市見義勇為的「掃堂腿阿伯」火了,央視新聞、人民公安報以及杭州、柳州等數十家媒體都進行了報導。這一腳放倒不法之徒的阿伯,可是柳州人。6月17日,記者獲悉,「掃堂腿阿伯」被評為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並獲得獎金5000元。
  • 柳州「掃堂腿」大伯太牛!上了央視新聞,今早獲獎5000元
    近日,在杭州市見義勇為的「掃堂腿大伯」火了!就連央視新聞、人民公安報,以及杭州、柳州等數十家媒體都進行了報導。這一腳放倒不法之徒的阿伯,可是咱柳州人!今天(17日),記者獲悉,「掃堂腿大伯」被評為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並獲得獎金5000元。杭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宋誼平、下城區公安分局副局長兼長慶派出所所長孔建銘向龐阿伯、陳先生授予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榮譽稱號。
  • 杭州交警持續嚴查環北小商品市場一帶非法改裝三輪車
    位於鳳起路的環北小商品市場常年人來人往,門前車輛也川流不息。在眾多進出市場的車輛中,除了正規的大小貨車,還有一批看似尋常,實則危險係數極高的無牌三輪車。  為此,交警部門對環北小商品市場一帶的非法改裝三輪車進行了重點整治。  非法加裝電機,「瘋車」嚇壞周邊居民  日前,記者來到環北小商品市場,現場交警正在對一批非法加裝電機的無牌三輪車進行集中處理。「這些車輛都是給市場商家運貨的,晚尖峰時段尤其多,對過往行人和車輛造成的安全影響很大。」交警說。
  • 杭州會診道路「腸梗阻」 環北市場再成典型案例
    環北市場、絲綢城周邊的非機動車道,屬於下城區城管局長慶中隊轄區。長慶中隊金中隊長,特地認真看了快報「市民觀察團」關於「鳳起路新華路口」堵點的報導。「報導裡面說的貨車非法營運、地鐵施工增加擁堵等情況的確存在,環衛市場周邊的交通擁堵問題是城管和交警部門的一個頭疼事。」
  • 在杭州坐公交,你收到過這張暖心小卡片嗎?杭大伯堅持7年:就想為...
    下方還有一個手機號碼和小區的名字。「杭肇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杭州人都聽說過。給讓座的人發「感謝小卡片」這件事情,杭大伯說,他從7年前就開始做了,一直很低調。但現在,大伯想站出來跟大家說道說道了。為啥?
  • 徐大伯的假牙終於找到了!
    胡小喬從水面探出頭來,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他舉起一隻手,張開,空空的。很多人同時嘆了口氣。 就在胡小喬遊向岸邊時,他突然舉起了另一隻手,朝岸邊人群揮舞,徐大伯仔細一瞧,突然雙拳捶向胸口,喊道,我的假牙啊!真的找到了!就是我的假牙啊!
  • 當「紅綠燈」的大伯找到了 是典型的杭州老頭兒
    老同事撥通錢報96068熱線:做好事的大伯是我們單位的老司機  打電話來的朱老伯是王祖德同一年退休的同事。不過,由於分處不同部門,兩人之間並不是很熟悉。朱老伯說,唯一一次長時間接觸,還是幾年前單位組織退休員工的一次旅遊。  王祖德留給朱老伯印象其實不深,兢兢業業的在普通崗位上幹了幾十年,也沒有特別轟轟烈烈的事跡,就是一普通的杭州老頭兒。
  • 鬼馬黃齡把腿上淤青畫成錦鯉,真會玩!
    黃齡小姐姐,早前在參加寧夏中衛音樂節表演時,因舞臺設置不慎踩空,人直接掉下舞臺,造成腿部大面積淤青。敬業的她爬起來後,掩面哽咽忍痛向觀眾道歉,她表示想離觀眾近一點,但沒有注意到腳下是空的,「對不起,是有一點點痛,但我還可以唱,沒關係。」
  • 安吉通高鐵了 杭州大伯被「一字頭」的房價撩得「心思活絡絡...
    都市快報訊 上月28日,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杭州段正式開通運營。這段高鐵新線,北起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向南經馬鞍山市含山縣至蕪湖市後,與皖贛鐵路新雙線共線至宣城市,再到達浙江省湖州市,並在此接入南京至杭州高鐵,終至杭州市,在浙江境內有安吉、湖州、德清和杭州東等站點。
  • 杭州環北小商品市場受困搬遷傳言 聲明為原地改造
    浙江在線09月27日訊 在環北小商品市場門口,施工人員正在忙碌著改造外立面。而面對正在進行的施工,一個有關環北小商品市場準備搬遷的流言也隨之流傳開來。  最早在1997年從杭州紅太陽批發市場搬遷到鳳起路,經過十多年發展的環北市場真的要搬遷?這一傳聞不僅讓經營戶們大吃一驚,連平常愛逛環北的消費者們也頗有些「悵然若失」。
  • 最近杭州一群大伯大媽坐在路邊做同一件事!10元15斤 有人一口氣買...
    都市快報訊 來大姐打進熱線說,現在是吃蠶豆的季節,我上班的附近,這段時間每天都有很多人來買蠶豆,都是十幾斤、幾十斤買,然後坐在路邊剝豆。前天,我找到來大姐說的地方,大學路高官弄,馬路兩側有幾家蔬菜店,都在賣蠶豆。大伯大媽坐在門口臺階上剝,我數了下,有7個人。來大姐說,早來一點人還要多,「這一排坐滿的。」
  • 環北小商品市場今年將完成提升改造 遠期計劃搬遷
    他建議,環北小商品市場已不適合在市中心生存,應儘快搬遷。  拉貨車嚴重影響交通  昨日,記者來到鳳起路上的環北小商品市場。  「四季青,四季青!」市場門口,幾個中年婦女正在拉客,喇叭聲、吆喝聲此起彼伏。  保安說,黃魚車清晨5點就停在那裡拉生意,一直到下午5點市場關門才離開。
  • 主城五單元控規草案開始公示 環北市場再次確定「遠期搬遷」
    時報記者 宋意麗時報訊 記者昨日獲悉,杭州主城區的潮鳴艮山、祥符、景芳三堡、朝暉、拱宸橋五個單元控規草案開始公示。從公示來看,這五個區域的集中調整,主要是為適應城市發展需要,同時結合地鐵建設開發。備受關注的環北市場遠期鐵定搬遷,為地鐵2號線「讓路」。
  • 一封信、兩條腿、一群人——秦州區西關街道辦事處環西社區人口...
    一封信、兩條腿、一群人——秦州區西關街道辦事處環西社區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側記□新天水記者 王曉華 見習記者劉 嘉一封信、兩條腿、一群人,共同構成了秦州區西關街道辦事處環西社區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記工作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