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機場做奢侈品導購的中國富二代

2020-12-12 騰訊網

把項潔擁有的四十六個包包都擺在地上,可以鋪滿一個15平米的房間。其中有聖羅蘭的鏈條包、迪奧的戴妃包、巴黎世家的機車包、羅威的三角包、蔻馳的限量花朵包、古馳的緞帶包…價格多在一兩萬人民幣上下,塞滿了二十多個柜子。

這些品牌裡面,項潔買得最多的是古馳,「光她家的緞帶包就買了四個,還有和包包同一個系列的高跟鞋。」她喜歡古馳偏年輕的設計風格,「不像另外幾個老歐洲藍血品牌,那麼沉悶的學院風。」還有幾個品牌是從來不買的——愛馬仕、普拉達和香奈兒,「愛馬仕鉑金包55萬一個,太貴。」至於普拉達和香奈兒,「我駕馭不了,感覺得像鞏俐那樣,個子高有氣場的女士才適合穿。」

這些包包,加上三十雙高跟鞋,和各種大牌衣服,令她120平的雪梨東區公寓不堪負荷,「怎麼收拾都覺得亂。」

除了這些,26歲的武漢姑娘項潔還擁有澳大利亞永久居民權、雪梨大學國際關係專業本科學位、雪梨科技大學營銷碩士學位、寶馬七系轎車、百萬澳元存款和一個億萬富翁的父親。

再加上嬌小可愛、長得像日本女團的外貌,從各個方面看,項潔都擁有讓人羨慕的人生。

但她不開心。

2016年,碩士畢業後,因為熱愛奢侈品牌,項潔應聘到蔻馳的雪梨機場店裡做導購小姐。

在澳洲,很多像她那樣家境優裕的華人留學生幹奢侈品導購,「一開始就是買買買,買得多了自然對這個行業產生興趣。」「奢侈品牌也喜歡招會說廣東話、普通話的中國員工,因為不誇張地說,現在澳洲一半的奢侈品牌銷售額都是靠亞洲客在撐著,而亞洲客的主力就是中國人。」

年薪扣稅後在五萬澳元左右(澳元與人民幣比率為1:4.8),按照項潔的消費習慣,這個收入也就夠她一年買衣服包的,存不了什麼錢,但是她樂意。

一周工作38小時,全程保持挺拔的站姿和親切的微笑,客人進來先寒暄一番,問問他們來自哪裡、出差還是旅遊,就雪梨與客人家鄉的風土異同交換意見,「要有話題聊,不能一上來就問人想買什麼,人家可能只是隨便逛逛。不管買不買,走的時候祝客人一路平安,旅途愉快。」不過這套細膩的服務標準常常用不上,因為——

「店裡每天忙得跟打仗似的,航班一落地,中國客人就像蝗蟲一樣進來掃貨」,澳洲一年有四次打折季,加上免稅退稅,算下來非常優惠——常常是國內價格的五折,所以店裡總是亂騰騰的,「忙完一個航班,要趕快收拾貨架,馬上下一個航班的人又進來了,烏泱烏泱的,明明是強調一對一服務的奢侈品店,做出了大賣場的感覺。」

忙就算了,問題是糟心事兒也不少,主要出在中國客人的表現上,「中國客人一般會成群結隊地進來,進來了就七嘴八舌,吆五喝六,強行插話,很吵,還會偷拿贈品,搶爆款包包,兩個客人一人一邊,扯一個包,那個場面…我們這兒好歹也是高檔消費的地方。」

「伺候大叔大媽買完東西,他們還會拉住我聊會兒,問我什麼學歷,工資多少,幹這個工作一個月能不能掙兩千塊澳元。」

「還有內地過來旅遊的縣長局長們,一進來就自曝身份,說剛買了十幾二十萬的勞力士,現在是來給小蜜買包的,翻譯出來白人同事都笑話我們,說你們中國人這麼明目張胆的嗎,沒法解釋都。」

「來給小蜜買包的男同胞不要太多噢,一開始還會驚愕,覺得同胞真是坦蕩,後來碰得多了,也就見怪不怪,直接問客人預算多少,然後在這個範圍內,選當下賣得最火的一款,顏色越豔越好。」項潔說。

還遇見過因為退不了貨撒潑大鬧的,「大叫大嚷,揪著我說髒話,揚言不給退錢就一天堵在門口,結果白人經理一過來處理,立刻老實了,小聲問我是不是故意找個洋人來嚇唬他。」

「別看中國客人買得最多,品牌對中國客人還挺瞧不上,因為旅遊團進來像搶貨的,代購進來像搞批發的,都是風捲殘雲一樣,所以品牌知道不需要為中國客人提供優質的購買服務,他們不在乎這個,都是土大款。」

臺灣客人也不比大陸客人好伺候,一次照例的接待寒暄中,來自臺灣某大學的教師旅行團對她抱怨起來,說他們使用酒店電梯,人還沒出去,就碰到一堆大陸人往裡面衝,「你們大陸人雖然有錢,但是素質不行,要靠你們這些新一代的大陸人去提醒他們、教育他們。」一直說大陸人素質不好,說了半個小時,氣得項潔差點喊保安,「所有的東西都問一遍價格,照一遍相,最後啥也沒買,走了。」

遇到過一對大陸母女,「超級有教養,問話輕聲細語,一直說不好意思、麻煩您了,最後只買了一個400刀的小包包,我都特別開心。」碰到這種大陸客人,項潔會熱忱地與他們分享品牌內部的優惠消息、自己長年買奢侈品的經驗,怎麼從五金、皮質、輕重、保養難度等各方面衡量一個包包,「但是這種客人太少了。」

除了同胞的麻煩,有時候還要面對白人的歧視。

一個白人姑娘,因為試皮帶沒有合適的尺寸,突然衝項潔發起脾氣,說「你們的設計很蠢,只給f**king chinese設計這些沒用的尺寸」,還有「為什麼店裡一半的員工都是中國人,為什麼澳洲到處都是中國人?」然後要項潔滾蛋,「我不要中國人為我服務」,當著她面把貨架給踹了。

白人姑娘被保安帶離門店後,白人經理讓項潔不要「take it to the personal or too serious」。

同樣是這個白人經理,曾經在季度會議前,指著桌上一盒附近超市買的餅乾對她說,「這麼難吃的餅乾只有你們asian才會吃吧」。店裡的華人女同事,去倉庫拿貨時從梯子上摔下來,暈倒在地上,這位經理不聞不問,「最後叫救護車的費用都是小姑娘自掏腰包出的。」

因為受不了這位領導,2018年初,項潔跳槽去了巴黎世家的雪梨旗艦店,繼續為奢侈品客人提供一對一的導購服務。她喜歡奢侈品,對這個職業充滿熱情,希望一直幹下去,成為副店長、店長,然後是經理、亞太區總部經理。這不是什麼奢望,因為亞洲客人購買力太強,澳洲奢侈品行業不少中高級職位是亞洲人在做。

不過,這樣的職業願景,在她父親眼裡,是「沒出息的表現」。

項潔說她父親是個「鳳凰男」,「湖北農村人,軍校畢業後在新疆建設兵團裡認識了我媽。」項潔媽媽則是高幹子弟——出身新疆兵團師級幹部家庭。早年項父靠她外公的關係接新疆的道路工程發家,後來雪球越滾越大,發展到房地產、玉礦、水利工程,事業重心也轉到湖北,經過多年經營,身家已在五億往上。

用她父親的話說,這個奢侈品牌導購就是稍微高級一點的商場導購員,本質上仍屬於社會底層職業,「沒啥地位。」

按照父親給她設計的道路,項潔拿下雪梨科技大學碩士學位後,應該回國到北京大學讀國際關係專業的博士——導師的門路都找好了。博士畢業後做大學老師或是研究員,然後在北大光華學院找個高材生談戀愛,帶回家一個能幫他做生意的得力女婿,齊了。

而項潔對於在辦公室裡做學術毫無興趣,「從小自由慣了,更喜歡和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且,回國就意味著得參與自家的家庭事務,她忍受不了,「一鍋毒粥似的。」

項潔發來一張微信截圖,那是她和父親的小五的對話:

「負責我和孩子的生活就夠了,我不需要名分,就算找個人結婚,能保證對方愛自己一輩子嗎,這是童話,我不信。」

「不要名分,就可以理直氣壯做二奶,搶別人老公了?」

「你境界高,地位高,你當然不用這麼幹,我比不了!」

「你最好祈禱我下次回武漢不要被我抓到,我潑你硫酸,騷貨!破鞋!」

項父在外面有小三、小四和小五,以及四個年幼的私生子——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在他的「多子多福」的家族版圖裡,項潔——他唯一合法的婚生子女——只是其中一個「遲早要嫁出去」的女兒,「替他們項家傳不了香火。」

2015年初,因為姨夫的揭發,項潔和媽媽才發現了父親的貓膩,「在外面養女人、生孩子,都是他公司招的小姑娘,高中學歷,長得不錯,接受當小三。」

被發現後,父親沒有慌張,擺出堅實的理由——「項家要傳宗接代,而我媽不肯生二胎。」態度堪稱鐵板一塊,「想離婚分家產,我財產早就轉移了;要斷絕父女關係,不在乎,小孩有的是,不缺你一個。」

那段時期項潔多次崩潰,人生迎來至暗時刻,「想自殺,喝安眠藥、跳樓,我就是膽小,太怕疼了,才沒死成。」

「有一次過馬路過到一半,綠燈亮了,那個瞬間好像靈魂出竅,覺得要不就這麼給撞死了吧,然後就停在路當中了。是我朋友把我拖走的。當時把她嚇壞了。」

突然從獨生女成了「棄子」,屬於自己的生活被偷走了,項潔心裡憋屈,「我知道,全世界都有小三、二奶、sugar baby的現象,但是不能因為司空見慣,就認為它是可接受的,沒有什麼不對,是不是?可現實就是這樣,我和媽媽被拋棄了,卻拿這些人一點招兒都沒有!」

現在項潔就連看見LV包都有心理陰影,因為知道「爸爸最愛買LV,給他的小三、小四和小五」。

和父親的上一次說話是一年前,父女倆在越洋電話裡大吵一架。

父親給她的選擇十分明確,聽從安排意味著「他會給我錢,在國內過優渥的日子,想買啥買啥,將來他的財產也有我的份兒,當然大頭分不著,那是留給兒子們的。」「我作為長女,可能還得和他的私生子們做朋友,所謂一大家子兄弟姐妹,和樂融融承歡膝下,他追求這個。」

不聽話的話,那就留在澳大利亞,「萬事靠自己。」

沒怎麼糾結,項潔選擇了留在澳大利亞,自力更生,「不選擇獨立自由的生活,都對不起他栽培我留學多年。」「澳洲這邊沒有國內的特權和關係,沒有那種萬事安排好了、通行無阻的感覺,你就是個普通人,但普通人也能好好活著,沒人欺負你。」

澳洲人的年收入大部分在6到10萬澳元之間,多了會被課以重稅,「這是個中產階級為主的社會,富豪少,窮人少,福利保障好,生活壓力不大。」項潔準備在大洋另一邊的國家,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人生。

入行兩年多,項潔對奢侈品有了新的理解,「奢侈品是為了upper class而誕生的,如果你覺得買大LOGO的奢侈品包包能讓你感覺有面兒、有錢有地位,你就不是奢侈品牌瞄準的upper class用戶。」

「在upper class看來,奢侈品不是虛榮,它就是自己消費得起的快消品,所以他們肯買那種不能洗的、穿過一次就要換新的衣服。而在奢侈品牌看來,每年趁打折季過來排隊買個爆款包、買個包用好幾年的客人,只是沒有消費能力卻想體驗奢侈品感覺的普通人;那些一次買一打襯衫、每季上新購買多套時裝、有漫長的歷史消費記錄、甚至由店長副店長帶著一貨架衣服上門服務的客人,才是核心客戶。」

「我前兩天接待了一個上海阿姨,帶兒子來買衣服,兩人一次買了四套時裝,其中一件上衣起跳兩千澳元。這種人才是品牌歡迎的upper class客戶。我花了一個小時去服務他們。」

離開父親的支持,項潔自認不再是「upper class」,不能像以前那樣買買買,她要工作、存錢,將來在雪梨買第二套公寓,給媽媽住,「盡力給她一個舒適的晚年生活。」

至於父女關係,她做了最壞的打算,「以前,我跟他唯一的維繫是金錢,現在就是我才是他唯一合法的小孩,未來媽媽要打離婚官司的話,我會是法庭上站在他對面的人。」

項潔在澳洲結識的留學生朋友們,也多是富二代——河北品牌家具老闆的女兒、北京房地產商的女兒。不像項潔,她們家庭和睦,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生活中最大的煩惱是移民壓力和被催婚而已。

「沒辦法,誰讓我倒黴呢。」項潔看著朋友圈裡渾若等閒事的私人飛機旅程和名表珠寶,心裡滋味複雜,同學少年都不賤,只有她被落下了。

值得安慰的是朋友們沒有疏遠她,而時間會抹平一切,「一年前,朋友們擔心我自卑,不跟她們出來玩兒,現在我都會在聚會時主動自嘲了。我甚至都想不起來當時是怎麼撕心裂肺的難過了。」

「既然老天給了我不一樣的人生,那我就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看看不一樣的風景。」項潔說。

策劃Editor|豪七

排版Layout|王健羽

相關焦點

  • 女子在奢侈品店休息,被女導購兩次語言驅逐:狗眼看人低?
    女子在奢侈品店休息,被女導購兩次語言驅逐:狗眼看人低?近日,杭州的王女士一個人在商場內逛街,因為逛街時間久了,又穿著高跟鞋就比較辛苦,所以進了一家自己喜歡的奢侈品店內,準備休息一會再看。王女士指向店內的一座椅說道,當時店內還有一位剛購物結束的阿姨。王女士做了沒一會,奢侈品店裡的女導購向王女士走了過來,並且詢問王女士是否和那位阿姨是一起的。
  • 旅遊變成了代購 日本每個家庭均配一中文導購
    而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中國出境遊人數為519萬,其中8.7%的人去了日本,這些人差不多花費了1125億日元(約60億元人民幣),以東京的三越銀座店為例,他們在春節長假前3天免稅品銷售達到了去年同期的3.4倍。中國人的消費熱情把2月這個日本的零售淡季變成了旺季。  由於中國人的大批湧入,日本商場的中文導購數量也急劇增長。「我們同時進商場的有2個團吧,大概分到了20個中文導購。
  • 哈羅德百貨年底將在上海開設中國首家永久私享導購服務空間
    從2020年10月14日起,哈羅德百貨在上海時裝周期間舉辦為期三天的現場直播,內容包括奢侈品的未來、奢侈品如何引領可持續發展、中國設計師的全球影響力。沃德表示,上海時裝周已經成為時尚行業最激動人心的盛會之一,上海時裝周將引領世界時尚,並且上海時裝周在數位化方面做得很好。
  • 逛奢侈品店不要穿這幾種鞋,容易被鄙視,導購:都不想搭理她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在逛街走入任何一家店的時候,如果店內導購對你熱情相待,想必也能提高購物體驗,說不定還會產生購買慾,但是大多數高端一點的店,比如迪奧、香奈兒等這些奢侈品店,店內導購往往會有一種「鄙視鏈」,如果看著比較「窮」的顧客,說不定都不想搭理你。
  • 奢侈品店特別歧視中國人?在奧地利,真相只有一個!
    近一段時間來,頻頻爆出中國遊客在海外受歧視的的新聞。   英國希思羅機場免稅店的歧視事件,   法國巴黎世家的打人事件,   以及各種奢侈品牌對中國人區別對待的報導。
  • 國人購買奢侈品的熱情,讓巴黎戴高樂機場免稅店專門配了中文導購
    我們中轉的戴高樂機場,是歐洲主要的航空中心,也是法國主要的國際機場。最喜歡的就是這裡的指示牌全部都有中文版本的,看來中國人越來越多的走出國門,也越來越國際化了。轉機的時候,隨便來逛了一下機場免稅店,和任何國家的機場免稅店一樣,這裡的化妝品的人氣都很高,大家穿梭在各大奢侈品牌之間,尋找自己需要的品牌。
  • 中國遊客大買澳洲奢侈品 各大品牌爭搶入駐澳洲
    中新網1月12日電 據澳洲新快網報導,中國遊客對奢侈品的痴迷將重新定義澳洲零售業的版圖。隨著他們的支出加大,國際奢侈零售品牌紛紛在澳洲擴大經營。今年預計有一百萬的中國遊客將來澳,其中一大部分將去昆州。在過去5年,受中國人熱愛消費奢侈品的影響,奢侈品牌也紛紛擴大在澳洲的經營。
  • 哈羅德百貨年底將在上海開設中國首家永久私享導購服務空間
    從2020年10月14日起,哈羅德百貨在上海時裝周期間舉辦為期三天的現場直播,內容包括奢侈品的未來、奢侈品如何引領可持續發展、中國設計師的全球影響力。沃德表示,上海時裝周已經成為時尚行業最激動人心的盛會之一,上海時裝周將引領世界時尚,並且上海時裝周在數位化方面做得很好。
  • 旅遊變成了代購 日本每個家庭均配一中文導購
    而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中國出境遊人數為519萬,其中8.7%的人去了日本,這些人差不多花費了1125億日元(約60億元人民幣),以東京的三越銀座店為例,他們在春節長假前3天免稅品銷售達到了去年同期的3.4倍。中國人的消費熱情把2月這個日本的零售淡季變成了旺季。  由於中國人的大批湧入,日本商場的中文導購數量也急劇增長。「我們同時進商場的有2個團吧,大概分到了20個中文導購。
  • 奢侈品集團市值普漲20% 天貓國際「奢侈品跨境供應鏈」加速消費線...
    像陳玲這樣的萬千中國消費者拉動了全球奢侈品時尚集團業績增長。各公司新近發布的財報顯示,LVMH、愛馬仕和普拉達等多家公司前三季度股價以及市值增長超過20%。投行傑富瑞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直指,中國作為最先從疫情中恢復的市場,已成為全球奢侈品行業的中堅力量,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中的份額激增,從2019年的38%猛增到80%。
  • 澳洲瀰漫中國風,國際中國紅,澳洲報紙竟用中文做頭條!
    近日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中國旅客能為澳洲帶來最高130億元的收入,即每個中國旅客平均每天在澳洲花費500元。對於熱帶北昆州地區而言,中國遊客確實是最大的遊客來源國。去年有9.5萬人次的中國來訪,今年預計將會超過10萬人次。」澳洲最大型的酒店連鎖集團Accor表示,去年大中華地區的遊客在澳洲過夜的天數增加了37.8%。
  • 海外奢侈品店員:中國遊客買奢侈品期待「白菜價」
    在這家奢侈品店擔任銷售、月薪高達幾萬美元的安娜說,「中國遊客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的、也是最壞的顧客。他們中的有些人可以非常讓人愉快甚至甜蜜地相處,但是也有些顧客讓人覺得嘈雜、骯髒、缺乏禮貌。」   「節儉式」奢侈   買奢侈品期待「白菜價」   安娜說,價格是中國顧客最敏感和在意的,也是讓做奢侈品銷售多年的安娜感覺最困惑的。
  • 逛奢侈品店不要穿這幾種鞋,容易被鄙視,導購:都不想搭理她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在逛街走入任何一家店的時候,如果店內導購對你熱情相待,想必也能提高購物體驗,說不定還會產生購買慾,但是大多數高端一點的店,比如迪奧、香奈兒等這些奢侈品店,店內導購往往會有一種「鄙視鏈」,如果看著比較「窮」的顧客,說不定都不想搭理你。
  • 為什麼澳洲中產階級就算有餘錢,也不愛買奢侈品?
    在澳洲,華人一直都是奢侈品的一大消費族群。關於許多華人熱衷購買奢侈品的故事早已不是新聞。   不久前,有一份權威的統計彰顯了華人強大的經濟購買能力:   在全世界奢侈品總消費額比重中,華人買家佔了將近二分之一,可以說是一個國家撐起了奢侈品行業購買的半邊天。
  • 本月起,澳洲機場新規正式開啟,一不小心可能無法登機...
    少數人仍可戴眼鏡拍護照照片不過,澳洲護照辦事處表示,極個別的情況下,戴眼鏡拍護照照片可能會被允許。例如,對光敏感或者近期做過眼睛手術的澳大利亞人,只要持有醫生的證明,就可以佩戴眼鏡。所謂的「醫學證明」,則必須詳細說明申請人配戴眼鏡的原因,而且必須有註冊醫生的籤名。但是,只是視覺障礙這個原因並不足以換來豁免。
  • 印尼富二代炫富:以生命為代價的「奢侈品」真的值5000美元嗎?
    作為時尚設計師卻連最基本的人類同理心都沒有,這不禁讓人質疑:我們一直以來推崇的奢侈品文化究竟是不是「慘無人道」的?何為奢侈品文化印尼富二代阿諾德給人骨包包定價5000美元,這個價格在奢侈品裡代表什麼呢?
  • EAORON澳容國慶熱銷澳洲各大藥房機場免稅店 成澳洲旅遊回國必買伴手
    國人澳洲「買買買」澳洲護膚品引發搶購熱潮據國內各大機場客流數據顯示,澳洲是今年國慶出境遊的熱門目的地,10月1日當日從國內出發赴澳人數相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0%。「趁著國慶長假終於到了嚮往已久的澳洲。」為迎接中國國慶假期的旅遊客群,澳洲的藥房、超市、機場免稅店早已做好全線產品的備貨工作,滿足赴澳旅遊人群的採購需求。澳洲最大連鎖藥房CW藥房的品牌總監Leo介紹:「在中國的國慶假期,我們迎來了今年最大一波出貨潮。
  • 澳元貶值 去澳洲買奢侈品相當於打6.5折
    11月份中國赴澳大利亞遊客增兩成  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著名的「MYER」百貨公司門前,3個杭州女人挽著手走進商場,其中一位手上還拿著一隻小型的計算器,隨時準備把澳元換算成人民幣,看看自己實際獲得了多少優惠。昨天記者從澳大利亞維州旅遊局方面了解到,隨著澳元不斷貶值,目前中國人去澳洲旅遊的人數顯著增加。
  • 首家澳洲機場連鎖免稅店,全面部署微信支付!
    2017年4月17日,首家澳大利亞機場連鎖免稅商店JRDutyFree全線接入微信支付,即日起正式上線。中國遊客將在飛機降落在澳洲的那一刻,就能享受微信支付購物的極致體驗。同時,這也是微信支付在世界舞臺上的一個裡程碑。
  • 中國富豪錢多到無法想像?移民澳洲後,購買奢侈品像買土豆
    由於距離澳大利亞超近,近些年,中國富豪已成為澳洲移民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儘管在澳洲整體人口中,中國人的比例不足3%,但錢多到無法想像的中國富豪,卻實打實地以一己之力,帶動了整個澳洲奢侈品產業的極速發展。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亞的人口甚至比不上中國大多數省份,其消費的天花板也顯而易見,對價格不菲的奢侈品來說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