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農業社會新年假期的最後一天,歡度元宵夜後,隔天一切恢復正常,因此又叫「小過年」。
元宵起源與漢代,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大將周勃在正月十五平定「諸呂之亂」,漢文帝為了慶祝,每年元宵都會出宮與民同樂,並祭祀上天祈求國泰民安。
元宵節的趣味就是各種花燈的呈現,還有猜燈謎!當然元宵節在各地還有一些特別習俗,例如臺灣的「南峰炮、北天燈」。不知道親們的家鄉都有那些習俗呢?
中國北方在這天會做「元宵」,是用竹篩搖滾而成圓形,餡料切成小塊後,放在裝滿糯米粉的竹篩內滾成圓球,煮出來的湯頭比較濃;南方稱「湯圓」,做法比較像包餃子,必須先把內陷塞入,餡料有素有葷,再用手搓揉成圓形。湯頭比較清爽。早在唐代就有它的記錄,稱為「粉果」,宋朝稱為「圓子」或「糰子」,明朝永樂時代後才統稱「元宵」。
元宵大多以甜的口味為主,在中國各地的吃法也不盡相同,著名的有蘇州五色湯圓,南京雨花石湯圓,山東芝麻棗泥湯圓,廣東四式湯圓和上海擂沙湯圓、蟹粉湯圓、江浙藕粉湯圓,臺灣豆沙湯圓、鹹湯圓。
今天C媽和大家分享一種超級簡單的做法,希望寶寶也能吃上健康美味的自製湯圓,明天還會繼續分享不同的做法哦。
水晶山藥紫薯元宵
(13月齡+)
山藥 120g
紫薯 120g
西米粉 100g
- Step 1 -
山藥紫薯切段蒸熟,大概蒸20分鐘左右;
怎麼判斷是否熟:只要可以用筷子輕輕插進去就是熟啦~
-Step 2-
山藥和紫薯壓成泥備用;
由於山藥水分比較少,比較難捏成球,所以需要在壓成泥之後加入少許溫水,120g蒸完之後我加了大概20ml的水。但可能由於山藥品種不同,最後含水量也不一樣,所以需要寶媽感覺一下紫薯的粘稠度來調整水量。
-Step 3-
紫薯、山藥搓成球;
-Step 4-
-Step 5-
-Step 6-
嫌麻煩的寶媽也可以單獨只搓紫薯或者山藥丸子;
到這裡,只要寶寶滿8個月,媽媽就可以給寶寶吃這種幹的湯圓,但要注意是媽媽自己拿著餵寶寶,不要讓寶寶自己吃。
-Step 7-
搓好的丸子先放在西米粉裡滾一下,然後再放到水了沾一下,然後再放在西米粉裡滾再沾水,需要重複3到4次。
西米粉我是用超市裡賣的西米打成粉的,沒有西米粉的寶媽可以用糯米粉代替,只是最後成品不是透明,而是白色的。
以下是分解圖:
- Step 8 -
最後是看不到餡的顏色;
- Step 9 -
鍋裡準備足夠的水,煮開然後再放進裹好的元宵;
- Step 10 -
煮到元宵浮起來後再繼續煮2分鐘,然後蓋上鍋蓋燜5-7分鐘;
- Step 11 -
漂亮的花雨石水晶湯圓就做好啦·~
我們把菜譜裝進了「工具箱」
在公眾號底部菜單可以直接點擊查菜譜進行關鍵詞搜索了哦!
按年齡段、食材、功效等都可以直接在這裡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