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玉芬
編輯:李孝軍
尼赤寺(古秀寺)位於林芝市巴宜區(原林芝縣)城區的尼赤村。村內有一座非常美麗的苯教寺廟古秀寺,寺內有一棵萬年的古柏樹,寺廟又被稱為古秀寺,這棵古老的柏樹,高而大,散發著誘人的香柏氣息,被們稱之為「萬年古秀」。
尼赤寺(古秀寺)是一座非常秀麗的本教寺廟。它始建於公元1332年,距今已有684年的歷史,尼赤寺是由本教徒多丹日巴珠色創建的。此寺是以這棵萬年的柏樹而建。據說本教典籍中有記載,此樹是本教祖師——辛繞彌沃種的,當初這棵樹與大師本人一樣高。經過萬年的風吹雨打日曬,在此地屹立萬年之久,如今這棵萬年的老柏樹,依舊頑強的生長著。雖然它飽經萬年的滄桑,如今依然立於此地,四季常青,老柏樹的胸圍大約13米,樹高18米左右(據說此樹的樹尖是在1957年被大風颳斷)。這棵古老而又神奇的樹周圍,被信徒們堆放著瑪尼石,為它保駕護航。萬年柏樹被苯教信徒視為本教祖師辛繞大師化身,過從古至今當地的老百姓和信徒們對它非常崇拜。古秀寺(尼赤寺)當地信教的百姓及信教徒們來朝拜和轉經的人絡繹不絕;他們中間即有苯教徒,也有佛教徒,有來自青海、甘南、四川等藏區的信教群眾,不論什麼教派,都把此棵古柏樹視為神靈,朝拜不絕,朝拜時,都是按照本教儀軌,逆時針方向轉。
這棵萬年的香柏樹令信徒們敬畏,因為它有一個神話故事。據史料記載,在古時工布地區有一個魔王,叫魔鬼恰巴拉仁,工布地區就是這個魔王的駐地,它非常殘忍無道,塗炭生靈,把老百姓至於水深火熱之中,百姓苦不堪言,於是,苯教祖師排著百姓的疾苦,大發慈悲之心,他便決定前往工布地區魔王之地,懲罰魔王,救老百姓於水火之中
在本教《大覺悟道雍仲苯教常識》(郭哇·格西旦增朱扎①)編著的書中記載:「二十歲時祖師(指辛繞彌沃)至部洲的各個地方,在中原漢區講授陰陽五行算,在印度講授本門」……此後魔子雪娃娃登將辛繞的七匹馬盜走,逃至工布的羅剎鬼及惡魔,使之成為屬民,他特意從魏摩龍仁至象雄的大食傳播苯教。於是辛繞祖師為了降服惡魔,坐著他的蓮花寶座,渡河來到工布的絨納,「納」指的是「恰巴拉仁」,惡魔施展了很多種魔術對辛繞祖師進行攻擊,這些魔術都被祖師破解,於是魔山倒塌,後來魔山成為了苯教的聖地的神山——日青布山,即今天的本日神山②。
辛繞祖師一次又一次用法擊退了兇猛的魔王的軍隊,但是祖師以大悲之心將它們擊敗後收服,使諸多的魔和工布嘎爾波王③歸於苯教,皈依本教之門。
尼赤寺(古秀寺)原寺在文革期間被毀。如今的寺是1984年時,由四川阿壩的本教徒,唐克加措和當地的老百姓信教群眾,出資出力,在原來的寺廟基礎上進行了恢復,寺廟面積大概為200多平方米,建築 經堂為三樓,在三樓上經堂、佛殿,寺內主供真巴南卡、才旺仁增、蓮花生等苯尊佛像。寺內如今還保留磁卡大量的本教內籍,對研究西藏歷史有著較高的價值。尼赤寺(古秀寺)它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寺廟,建築風格與其它寺廟不相同,建築獨特,顯得精製而別具一格。寺廟內的佛像、壁畫,有著不同的風格,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尼赤寺內因為有一棵古老的大柏樹,人們稱它為「萬年古秀」,所以這座寺廟又稱之為「古秀寺」。關於「萬年古秀」之柏傳說 《聖地本日山志》中記載:「惡魔恰巴拉仁,用盡所有魔術無法對付頓巴,終於皈依頓巴,米瑞為首工域全被頓巴奪取」。從以上的這段記載,說明了苯教祖師曾經來到工布地區。書中又記載:「王妃工尊德穆王姬手捧婀娜柏樹,前去迎接頓巴,頓巴誦著祝詞,工尊之呈柏樹,栽作永固標誌」。由此記載來看,此柏樹是由工尊王姬呈進的柏樹栽植於工布地區。《聖地本日山志》又記載:「工王恰巴及眷屬,搭起高於王座,高商兇神寶座(藏語「年赤」) ,恭敬頓巴登坐,地名『年赤』由此來」。這段話也再次證明工尊德穆呈獻的貢品婀娜柏樹栽植於年赤,年赤就是今天的尼赤村。
這座本教寺廟在工布(林芝)地區非常著名,它不僅有著悠久歷史,而且對藏族苯教研究也有極高價值。的確,當你踏入這片土地上,深感著這裡的靈秀,神秘而又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寺廟象座落在仙境之中,風景如畫、如詩的意境。
【注釋】
1.《大覺悟道雍仲苯教常識》:作者旦增朱扎,1999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比較全面概述苯教的叢書。
2.工布嘎爾波王:是林芝地區的一個王,在西藏吐蕃雅礱時期,工布是由「工嘎布」、「塔布」、「娘布」等氏族、部落活動地域。 工布嘎爾波王所在地是現在的工布江達縣境內,以前稱為「牙披」、「阿丕」,距工布江達約35公裡左右,以一個營官治之,漢語為「營官」,藏語為「碟巴」,它所管轄為「牙披」,在為牙披不在大道之上,故沒差站於江達,漢人不知有牙披,只知道有江達這個地方,屬於工波之地,所稱為「工布江達」。工布江達,藏語之意為「凹地大谷口」。工布王之稱由此為名。
作者簡介:
白玉芬,女,漢,藏二代,生於西藏那曲。
幼時隨父母由西藏派駐甘肅、青海等地生活。1975年下鄉當知青,1978年考入拉薩師範及湖南師範,1982年大學畢業。
先後於拉薩市七中,拉薩市文化局、拉薩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等單位工作,曾任西藏收藏家協會理事、《西藏收藏》雜誌副總編等,2015年退休。
在藏工作幾十年中,長期從事西藏歷史、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編寫了大量學術文章。在藏工作40年,遊歷了西藏所有縣,寺廟,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考察調研,期間偶爾受西藏大學邀請授課研究生班,對西藏歷史文化,宗教民俗,有較全面的了解。
已經出版的書籍:《拉薩千年滄桑史話》《拾夢青藏高原蘇毗(孫波)女兒國》《西藏名勝古蹟深度旅遊系列指南(拉薩寺廟、名勝、古蹟旅遊指南)。
正在編寫的書籍:《雪域高原情(藏二代知青)》《西藏寺廟志(七地一市,拉薩寺廟志》已完稿《西藏名勝古蹟深度旅遊系列指南(阿里、林芝、那曲)出版》《探訪象雄王國(羊同)》。
百度百家號「文旅演藝」——原創文化旅遊演藝領域優質圖文內容,歡迎關注,轉發,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