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刑辯八傑」十周年論壇,共話刑事辯護的變化與發展

2020-12-17 法制網

嘉賓合影

2020年12月12日下午,京都律師事務所召開「京都刑辯八傑」十周年刑辯論壇活動。眾多法學界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活動,場內座無虛席,百餘名法律界相關人士及媒體朋友們參加了此次論壇。「京都刑辯八傑」是京都律師事務所刑辯律師的八位傑出代表:王九川、朱勇輝、楊大民、金傑、楊照東、柳波、曹樹昌、梁雅麗。「京都刑辯八傑」的稱呼緣起於2010年1月,當時京都律師事務所八名律師應邀參加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辦的「中國刑辯律師的現狀與展望」的控、辯、審三方論壇。主持人《民主與法制》周刊總編劉桂明稱之為「京都刑辯八傑」。十年後,「京都刑辯八傑」再聚首,共話十年間刑事辯護的變化與發展。

劉桂明

田文昌

江平

高貴君

此次論壇由《民主與法制》周刊總編輯、中國法學會律師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劉桂明主持。京都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田文昌律師在致辭中表達了對中國的刑辯業務的期待,希望中國律師界的刑辯隊伍更加壯大,希望「刑辯八傑」在培養新一代刑辯律師的道路上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希望刑辯律師能不畏艱險,鼓足勇氣為刑辯事業創造佳績。國家法官學院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原委員、刑五庭原庭長高貴君充分肯定刑辯律師的重要性,祝京都律師取得更大的成績。

王九川律師

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九川首先進行專題演講。王九川律師發表題為《律師刑事業務的九大變化》的演講,他認為對近十年來律師刑事業務發展呈現這幾個特徵:刑事業務呈明顯的增長趨勢;刑事辯護與代理法律服務前置化,刑事非訴訟業務需求上升;刑事涉外業務發展速度加快,刑事涉外業務人才不足;刑事律師隊伍繼續擴大,人才結構更加多元化;刑事案件更具有專業複合特徵,團隊化合作更為普遍;刑事業務的專業化特徵逐漸凸現,品牌競爭趨向專業主義;刑事辯護技能逐漸走向規範化;律師的辯護策略更加務實,辯護手段走向立體化;近年律師辦理刑事案件的風險呈現多發、多樣化的特點。這些變化也是今後的發展趨勢,客觀上對刑事律師的綜合執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儘管有曲折,未來還會有難題,但刑事業務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刑事律師參與法治建設發展的空間還很大。王律師希望業內有識之士關注刑事律師業務發展這個話題,為下一個十年的發展出謀劃策。

朱勇輝律師

朱勇輝律師指出,從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立法本意看,應屬於非羈押性強制措施,旨在減少審前羈押。他認為,從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實際適用情況看,在一定情況下可以考慮由取保候審和逮捕進行代替。

楊大民律師

楊大民律師發言的主題是《刑辯律師的立場、尊嚴與表達》他從自己22年的律師執業經歷開始,以刑辯律師的獨特視角,講述自己經歷的一個故事,提出一個尖銳具體的問題:刑辯律師的底線是什麼?楊大民律師認為,刑辯律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看到和幫助的都是身陷囹圄的「弱者」,在當事人最無助、無力,無奈的艱難時刻,只有刑辯律師能夠提供最有效的法律幫助和心理輔導。刑辯是一門利他之學,是一項幫弱之技、是一種解困之術。永遠站在當事人這一邊,忠於委託人,是刑辯律師的立場,也是刑辯律師的底線。但是,刑辯律師不能違反法律規定去用非法的方式去追求合法的目的。同時,刑辯律師的尊嚴不可侵犯,如果連自己的尊嚴都不去維護、不能維護,那麼刑辯律師就無法維護委託人的自由權利和生命尊嚴。

金傑律師

金傑律師以《涉黑辯護路在何方》為題進行演講,他認為要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助力辯護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進行。

柳波律師

柳波律師以《訊問同步錄音錄像的法庭命運》為題,結合具體問題,表示訊問同步錄音錄像具有規範取供行為、證明取供合法、證明案件事實的應然功能。

曹樹昌律師

曹樹昌律師就《認罪認罰從寬在刑事辯護中的運用》為議題進行了分享,他認為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刑事辯護律師必須認真研究,深刻領會並在司法實踐中靈活運用的重要問題。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可以使構成犯罪的行為人獲得更輕的處罰,契合了刑事辯護工作的重要目的。曹樹昌律師拋磚引玉,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中幾個常見的問題,如認罪認罰應當由誰提出、怎樣提出、什麼情況下、哪個時間點提出,以及籤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後辯護律師怎樣進行法庭辯護進行了初淺的探討,希望引來更多的有識之士對之進行深入研究,為辯護律師在今後的刑事辯護中拿起「認罪認罰從寬」這個法律武器,更好地實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益最大化之目的。

梁雅麗律師

最後,梁雅麗律師從刑事辯護中民營企業家的權益保護問題入手進行專題演講。她認為近年來,民營企業規範層面的天然缺陷與不斷細化的監管體系易產生衝突和矛盾,一些民營企業家存在涉刑風險。通過辯護、合規等方式提供恰當且有效的法律服務,維護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是律師作為推動法治建設積極力量的使命所在。

民營企業家涉刑往往是由其經營行為不規範衍生的,除了通常的基礎法律關係外,辯護的突破口也要結合該行業的專業知識。實踐中對民營企業家涉刑案件的辯護必須從兩個維度思考,充分關注到民營企業家人身自由與實現公正兩個訴求的進階,處理好違法犯罪的懲治與民營經濟的保護之間的關係,最終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在刑事訴訟的不同階段,辯護的目標有所不同,辯護的側重點也要有相應調整。但是無論在哪個階段,都應正確引導其解決最基本的矛盾。此外,為民營企業家辯護的善後事宜中,要充分注意到申訴訴求的具體情形,從根本上化解經濟糾紛。

刑辯八傑成員的精彩演講引起場內熱烈的掌聲,隨後嘉賓們就刑辯業務的當前形勢以及刑辯八傑的演講內容紛紛發言。

袁其國

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原刑事執行檢察廳廳長袁其國用三個關鍵詞:感謝、困惑、堅持來概括此次論壇的感受,並鼓勵刑辯律師,縱使前方道路艱難曲折,刑辯律師們更應保持信心,堅信刑辯業務最終可以走向光明。

阮齊林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阮齊林對京都所的刑辯業務評價是敬業、專業以及敢言。他總結了刑辯工作的三個基本要點:事實、定性和責任,他認為刑辯律師要吃透案件事實,抓住犯罪構成要件對案件準確定性,在犯罪嫌疑人構成犯罪情況下注意區分法律責任。

車浩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車浩回顧了十多年來刑辯的變化和發展,他從法學教育出發,認為缺乏技能訓練、只會灌輸知識開闊視野的法學教育快走到盡頭,法學教育的改革要引入大量的實務教學、案例分析課程等等。

門金玲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京都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門金玲的演講內容與她在京都的成長相關。她從跟隨田文昌律師、梁雅麗律師等人辦案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京都律師的效率和專業高度,在與「刑辯八傑」等京都律師的接觸與交談中體會到了京都刑辯團隊的魅力。

臧德勝

京都律師事務所顧問、有著20年刑事司法實務工作經驗的臧德勝老師以轉型和期待來概括自己的職業生涯,從在法院從事刑事審判工作到如今加入京都所的律師團隊,與田文昌老師、京都「刑辯八傑」以及京都團隊各位律師的近距離接觸後,他對自己未來的律師職業生涯非常期待。對京都刑辯律師隊伍他用三個詞九個字來進行概括:行得正、辯得準、拎得清,認為京都律師尤其是京都刑辯律師身上的閃光點值得大家學習。

在論壇的最後階段,主持人劉桂明主編組織了媒體以及聽眾現場交流問答,並對此次論壇進行了精彩的總結。他表示過去的十年一晃就過去了,下一個十年現在剛剛開始,每個人大步的前行,努力的奮鬥,就一定能實現每個人乃至每個團隊所要追求的目標。我們的目標實現了,就是國家的目標實現了;我們的夢想實現了,就是中國夢想實現了。伴隨著劉桂明主編對未來的期許,「京都刑辯八傑十周年刑辯論壇」活動圓滿結束。

活動現場

「京都刑辯八傑」是京都眾多優秀刑辯律師的代表,他們在刑辯領域十數年如一日,是刑辯領域的堅守者,更是刑辯律師的中堅力量。「刑辯八傑」的出現顯示了京都所堅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的人才培養體系,也凸顯京都所建所25周年來在刑辯領域恪盡職守、砥礪前行的韌性,我們祝願京都刑辯團隊為中國刑辯做出更大的成績!

相關焦點

  • 動態|「京都刑辯八傑」十周年論壇,共話刑事辯護的變化與發展
    嘉賓合影2020年12月12日下午,京都律師事務所召開「京都刑辯八傑」十周年刑辯論壇活動。眾多法學界大咖出席了此次活動,場內座無虛席,百餘名法律界相關人士及媒體朋友們參加了此次論壇。「京都刑辯八傑」是京都律師事務所刑辯律師的八位傑出代表:王九川、朱勇輝、楊大民、金傑、楊照東、柳波、曹樹昌、梁雅麗。「京都刑辯八傑」的稱呼緣起於2010年1月,當時京都律師事務所八名律師應邀參加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辦的「中國刑辯律師的現狀與展望」的控、辯、審三方論壇。主持人《民主與法制》周刊總編劉桂明稱之為「京都刑辯八傑」。十年後,「京都刑辯八傑」再聚首,共話十年間刑事辯護的變化與發展。
  • 「京都刑辯八傑」十周年 共話刑辯變化與發展
    「京都刑辯八傑」十周年 共話刑辯變化與發展 2020-12-15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江湖夜雨十年燈:「京都刑辯八傑」十周年再聚首
    這個新的組合就叫做「京都刑辯八傑」。如今,十年過去了,「京都刑辯八傑」現在怎麼樣了?過去這十年,中國刑辯事業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刑辯團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刑辯人才也出現了無數的動態……讓我們都來看一看、聽一聽、聊一聊、說一說。2020年12月12日下午,京都律師事務所召開了「京都刑辯八傑」十周年刑辯論壇活動。
  • 十年來律師刑事業務的九大變化
    因為目前缺乏足夠的、多角度的權威統計數據,這裡且從現象分析的角度,總結十年來律師刑事業務變化的特徵,並做幾點發展趨勢上的預估,以供探討。第一個方面的變化:刑事辯護與代理案件數量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首先會想到中國的刑事辯護率,其比率低於許多國家,曾一度出現下滑,近兩、三年才有所回升。
  • 揭密京都律所的刑辯「夢之隊」
    刑事辯護業務團隊     提起京都律師事務所,很多人立即會想到被業界稱為「中國刑辯第一人」的田文昌,除此之外,還有被稱之為刑辯夢之隊的「京都刑辯八傑」,他們分別是 「曹樹昌、朱勇輝、楊照東、
  • 京都:王者往事
    1997年,京都重組。由于田文昌律師在刑辯領域打下的深厚基礎,在重組階段加盟的律師多出自刑事領域,這為京都成為「刑辯王者」加上了重重的砝碼。 京都調整發展戰略,從全面綜合化,改為單刀直進,以最強的刑事業務為依託,先求打開市場,站穩腳跟。同時,大力吸引各領域的業務人才,為後續的綜合化發展積累種子。
  • 梁雅麗:刑事辯護中民營企業家的權益保護
    但民營企業在其創建、發展以及進行商事活動的過程中又往往缺乏合規意識,而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推進和完善,民營企業在規範層面的缺陷就與不斷細化的監管體系產生衝突,導致企業發展無法適應趨嚴的規範體系。民營企業家作為企業負責人,又同時往往是法律意識不足的自然人,則容易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法律風險,尤其是受到刑事追訴的風險。
  •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建院十周年慶
    8月18日下午,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在北京舉行了建院十周年慶典。該院旋即成為學校重點建設的專門從事刑事法學研究的、中國刑事法學領域首家具有獨立性、實體性、綜合性的新型學術研究機構和研究生培養單位。目前,北師大刑科院在校學生包括法學碩士生110餘人、法律碩士生240餘人、博士研究生50餘人。
  • 法學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刑事辯護轉型
    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確立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我國的刑事訴訟模式、刑事訴訟重心等訴訟格局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刑事辯護是現代刑事訴訟的一個基礎性制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確立和推行,為刑事辯護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辯護律師需要理性看待這些變化,恪盡職責、主動適應,充分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保障被追訴人合法權益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 京都律師事務所發布《2019年度建設工程領域刑事案件研究報告》
    因此,對建設工程領域的刑事案件作系統研究分析,對刑事風險作全面預防,對刑事辯護要點作深入了解,尤為必要。  京都律師事務所作為綜合性的律師事務所,一直關注整體業務的發展,更致力於關係到國計民生行業的法律服務。
  • 第十屆當代刑事司法論壇召開
    正義網訊(記者莊永廉 劉傳稿)8月18日,由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和人民檢察雜誌社共同主辦的第十屆當代刑事司法論壇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召開。  論壇的主題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的刑事法問題」。與會人員分別從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的刑事政策問題、惡勢力與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界定與區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路徑展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實踐運作、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的具體問題等展開深入研討。與會人員認為,在掃黑除惡司法實踐中,應準確區分「黑」與「惡」的認定標準,嚴格把握證據標準,正確理解和適用刑事司法政策,消除認識分歧,形成合力,有效懲治黑惡勢力犯罪,推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推進。
  • 照嶽律師應邀參加 山東律師論壇
    2019/12/20 8:48:58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近日,2019年山東律師論壇在濟南隆重舉行
  • 曹樹昌:京都「元老」有了什麼「新稱號」?
    而在此之前,執業20餘年的曹樹昌早已經是全國著名的刑辯律師,對刑事辯護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代理了一批在國內非常有影響的案件,可以說成為京都所首批「具有獨立出庭資格的刑辯律師」實至名歸。      2010年,我國刑辯界名頭響亮的「刑辯八傑」橫空出世,曹樹昌就是其中之一。
  • 全國刑事偵查前沿與熱點問題研討論壇暨第二屆嶺南偵查論壇在佛山...
    10月26日至27日,由公安部刑偵局與中國刑事警察學院主辦、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與廣東警官學院承辦、佛山市公安局協辦的刑事偵查前沿與熱點問題研討論壇暨第二屆嶺南偵查論壇在佛山舉行。3位嶺南偵查論壇論文代表作者做了專題匯報;全國各省市27位專家、學者、公安機關代表針對「智慧勘查技術」「黑惡勢力犯罪治理」「新型犯罪與小案治理」「偵查前沿科技」「偵查能力提升」等主題進行研討發言,形成了豐碩的研討成果,為全國刑事偵查工作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金華著名刑事律師施孔周——無罪辯護與量刑如何兼顧
    本網9月01日訊 在刑事審判的庭審現場,我們有時候會看到辯護律師這樣辯護:「1.指控被告人某某犯某某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理由如下……2.如果認定被告人某某構成某某罪……請求對其從輕處罰並適用緩刑。」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是無罪辯護的理由之一,但是辯護人後面的辯護詞又是量刑辯護,量刑辯護是以有罪裁決為前提的。
  • 第四屆「兩岸學者共話·世界史」論壇在上海舉行
    新華社上海11月21日電(記者楊愷、許曉青)由葉聖陶研究會和復旦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兩岸學者共話·世界史」論壇21日在上海舉行。論壇以「變動世界中的世界史研究」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來自海峽兩岸22位世界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專題共進行三場交流和一場討論。
  • 2020峨眉高峰論壇舉行 業界大咖共話文旅發展
    峨眉高峰論壇作為四川省的IP性論壇,此次以「登天下之秀,論文旅之道」為主題,創新「1+3+N" 形式深化主題探討,聚焦文旅行業關心關注重點熱點,以主旨演講為核心,獻計獻策提速全球文旅行業復甦,海納灼見助力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
  • 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在渝召開
    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在渝召開 2020年12月17日 15: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12月17日,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在西南大學召開。(民進中央宣傳部供圖)12月17日,由西南大學和葉聖陶研究會主辦的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在西南大學召開,論壇議題為「中華傳統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葉聖陶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新成出席會議並致辭。
  • 海南自貿港種業發展論壇三亞開幕 共話種業發展大計
    在農業領域,種業被稱為農業的「晶片」,如何發揮這張「晶片」的作用,讓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10月30日,海南自由貿易港種業發展論壇在三亞召開,戴景瑞、胡培松、鄒學校等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應邀參會,並與來自國內外的種業專家齊聚鹿城,圍繞「世界種業發展與創新」「海南自貿港建設助推南繁產業發展」等話題展開論劍交鋒。
  • 《香港姊妹》中旬播出 反映香港回歸十周年變化
    本報訊(記者秦菁)30集電視劇《香港姊妹》即將於6月16日在央視一套播出,該劇以1997到2007這香港回歸十年時間裡香港兩姐妹在香港的事業和情感生活為主線,反映了香港回歸十周年內的發展變化。  今年是香港回歸十周年,眾多反映香港題材的電視劇紛紛擠檔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