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老人挖到「龍骨」,考古隊:下面埋著匈奴王的223件國寶

2020-12-16 國史講官

導讀:在《史記》、《漢書》等史書中都記載了一個影響中國北方數百年的少數民族——匈奴。關於匈奴民族的起源,各種史料記載的說法有很多,其中最受認同的一種說法認為,匈奴起源於夏朝,商湯滅夏之後,夏朝一部分遺民逃到北方草原,就是匈奴人的祖先。

匈奴人最早出現在史書中是戰國後期,此時他們已經成為北方草原最強大的部落。劉邦建立漢朝之後,一直沒有消滅來自匈奴的威脅,可以說匈奴人曾經是長期懸在大漢王朝頭上的一把利劍,直到漢武帝繼位之後,才接連打敗匈奴人,從那之後,匈奴人開始慢慢淡出了歷史舞臺,直到最後消失。

由於匈奴人是北方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的居住地,因此在考古史上關於匈奴人的遺址、墓葬非常罕見。但上世紀七十年代,內蒙古出土了一件文物被認為是匈奴最高統治者的象徵,在全國乃至世界引起軒然大波。

1972年,家住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阿魯柴登的老人王美子,正在村子南邊的一處沙窩中挖土,突然砰地一聲響,鐵鍁好像挖到了石頭塊。老人蹲下來挖開沙土之後,發現下面有一些散碎的石頭,上面還有一些好像動物骨頭一樣的紋路。這種石頭在當地很常見,被老百姓稱為「龍骨」(古生物化石)。

將石頭扔到一邊之後,老人繼續幹活,可接下來沙土中又出現了箭頭、鐵棍,甚至還有純金打造的器物。這時老人才意識到自己可能挖到古代的寶藏或者古墓了,於是他立刻趕回村裡叫來家人一起挖掘。據事後統計,當時一共挖出了大約2500克的金器。

在當時的年代,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並不是很強,老人和家人將挖到的金器全部賣給了地方銀行。事情過去好久之後,又有村民拿著挖來的金器到銀行變賣,結果被當地文物部門得知,立刻派人進行了調查,並將銀行和村民手中的文物全部追回。

內蒙古考古隊趕到金器出土的地方進行勘探,先後發掘出了兩座戰國晚期的墓葬。在對墓葬進行清理髮掘時,考古隊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一頂象徵至高無上權力的王冠。這件王冠由鷹形冠飾和黃金冠帶兩部分組成,重1400克左右。頂部的鷹形冠飾做成了雄鷹俯視的樣子,下面黃金冠帶則有三條半圓形金條組合而成。

文物專家經過研究後發現,這件王冠上的紋飾帶有典型的新疆阿爾泰地區斯基泰文化風格,與內蒙多地出土的匈奴時期的文物風格相同,不過這件王冠做工、用料都是其中最高的,代表了戰國時期我國北方民族貴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放眼草原,能夠使用這件王冠的人,只有匈奴的最高統治者單于。

經過事後清點,在兩座墓葬中出土的,以及收繳被村民挖走的,考古隊一共帶走了223件文物,其中金器218件,銀器5件。後經文物專家的鑑定,這批珍貴的匈奴王金銀器都被認定為是國寶級文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

相關焦點

  • 內蒙古一老人挖到「龍骨」,考古隊:下面埋著匈奴王的223件國寶
    由於匈奴人是北方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的居住地,因此在考古史上關於匈奴人的遺址、墓葬非常罕見。但上世紀七十年代,內蒙古出土了一件文物被認為是匈奴最高統治者的象徵,在全國乃至世界引起軒然大波。1972年,家住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阿魯柴登的老人王美子,正在村子南邊的一處沙窩中挖土,突然砰地一聲響,鐵鍁好像挖到了石頭塊。
  • 內蒙古古墓發現匈奴酋長遺物,其製作工藝令人嘆服
    戰國時期屬於匈奴。雖然它可能不是國寶,但它的價值也非常珍貴,尤其是它的生產技術真是令人驚嘆!1972年發生在內蒙古阿魯恰丁匈奴墓,也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陵墓。當時,阿魯恰丁匈奴墓也被偶然發現被盜。隨後,立即通知內蒙古當地文物局。之後,考古學家來到這裡進行鑑定,發現阿魯恰丁匈奴墓長期失竊,於是考古學家發現該墓被盜,考古隊決定立即對該墓進行挖掘。
  • 中國的僅存的匈奴王墓——阿魯柴登墓
    約在公元前十世紀,春秋戰國時期,杭錦旗境為匈奴遊牧地。也是位於與中原王朝戰爭的前線因而文化遺存豐富。時間回到1972年,當時居住在杭錦旗阿門其日格公社76歲的王美子老人家境比較困苦。那是正過了自然災害沒幾年家庭條件比較困苦。那是在杭錦旗附近有大量的化石遺存於是在當地盛行挖龍骨賣錢。
  • 拾荒老人發現「黃金墓」,5斤文物賣銀行,考古隊:這是鎮國之寶
    1972年1月,在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的一位名為王美子的老人,外出到一個人煙稀少的大沙窩子裡挖土龍骨,土龍骨即當地的古生物化石,因為當地有著土龍骨可當作藥材一說,所以王美子老人就想挖一些回去賣掉賺點家用,但令他驚喜不已的是,除了土龍骨以外,他竟然還發現了不少銅箭頭、一根帶著金片的鐵棍和年代久遠的金銀器,但是因為天寒地凍,挖掘難度很大,老人就不打算繼續深挖了,於是就將所挖到寶物帶回去,將此事告知五個親戚朋友
  • 老人挖出金器,就近到銀行賣錢,其中一件文物是價值連城的國寶
    所以,當地人經常外出挖「土龍骨」,然後賣到中藥鋪換錢補貼家用。今天的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當時,有一個叫王美子的農民已經七十多歲了,因為對當地地形熟悉,常常能夠挖到數量不菲的土龍骨。那年冬天,王美子老人再次找到了一個坑口,發現了土龍骨。然而,這次發掘卻讓他感到了一絲不尋常之處。
  • 小山寸草不生,卻連續4次挖到國寶,考古隊挖掘後:下面住著國王
    其實這個考古隊遇到的這樣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很多時候古墓可能就埋葬在你最看不上的地方,越看得順眼的地方,或許有的時候真的沒有。我記得在靳東主演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中,誰能想到沙漠中的那口枯井下面居然埋葬了一座大的墓葬呢,所以考古並非尋常的工作,看事物的方法也必須要特別待之才行。
  • 山東一山上有三個泉眼,考古隊意外發現:下面竟是帝王陵墓
    這座崮叫做紀王崮,是整個沂蒙地區最大的崮,而在紀王崮上,有一個非常奇特的景觀,就是山上有三口泉眼流出清泉,並且終年不息,不論春夏秋冬,從未有過斷流的情況。同時紀王崮長得跟其它崮也有所不同,遠遠看上去,方正又有菱角的它就像是中國的金字塔,在2012年,紀王崮地區準備開發旅遊業,第一步就是在山頂挖掘一口人工池水,而當地施工成員在挖掘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綠色的小銅片。
  • 兵馬俑坑下面是什麼?還有文物和古墓嗎?考古專家:決不能往下挖
    導讀:每一個到陝西西安遊玩的人,幾乎都會前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一睹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的風採。當你站在氣勢恢宏的兵馬俑坑前,看著一列列整齊劃一的秦朝士兵時,仿佛穿越回到兩千多年前的秦朝,見證他們統一六國的霸氣。
  • 青海發現古墓群,考古隊發掘出一件世界稀珍國寶,上面寫了波斯文
    在大家印象中,凡是出土文物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歷史上漢文化佔據的中原一帶,比如陝西、河南、山東、湖南等等出土古墓和文物特別多,至於邊疆那邊比如新疆、內蒙古等偶爾出土了一些文物,中國還有一個省迄今為止只出土過一次文物,不被大家注意,這個省份就是青海省。
  • 西藏一輛卡車壓出「無底洞」,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失落的古國
    根據一些零星的史料記載,象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到了唐朝初年,象雄開始由盛轉衰。在《唐會要》《太平御覽》等漢族史料中,象雄被稱為「羊同」,只有藏文中稱之為「象雄」。公元645年,象雄被新興的吐蕃所滅,從此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 山東一座採石場下發現神秘石坑,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一座王陵
    但縱觀數千年華夏文明,也有誕生了很多現代科技無法解釋、無法複製的文物精品,比如二十多年前的山東,一座距今兩千多年古墓中出土的一件玉器……1970年,在山東省一座名叫雙乳山的小山丘上,當地村民正在採石場上炸山採石,爆炸過後,上前查看的村民發現山坡上出現了一個神秘的石坑,下面黑黝黝的見不到底。
  • 兵馬俑坑下面是什麼?還有文物和古墓嗎?考古專家:決不能往下挖
    導讀:每一個到陝西西安遊玩的人,幾乎都會前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一睹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的風採。當你站在氣勢恢宏的兵馬俑坑前,看著一列列整齊劃一的秦朝士兵時,仿佛穿越回到兩千多年前的秦朝,見證他們統一六國的霸氣。
  • 山東一山上有三個泉眼,考古隊意外發現:下面竟是帝王陵墓
    這座崮叫做紀王崮,是整個沂蒙地區最大的崮,而在紀王崮上,有一個非常奇特的景觀,就是山上有三口泉眼流出清泉,並且終年不息,不論春夏秋冬,從未有過斷流的情況。同時紀王崮長得跟其它崮也有所不同,遠遠看上去,方正又有菱角的它就像是中國的金字塔,在2012年,紀王崮地區準備開發旅遊業,第一步就是在山頂挖掘一口人工池水,而當地施工成員在挖掘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綠色的小銅片。
  • 此地一座小山,9歲小孩挖菜窖引來考古隊,說下面是朱元璋兒媳墓
    此地一座小山,9歲小孩挖菜窖引來考古隊,說下面是朱元璋兒媳墓大家晚上好,歡迎大家來到【阿平講故事】的主頁,今天小編以《此地一座小山,9歲小孩挖菜窖引來考古隊,說下面是朱元璋兒媳墓》為題,為大家講述一段歷史故事。
  • 《怪物獵人世界》龍骨在哪挖 挖龍骨技巧教學
    導 讀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DLC的PC版本也即將迎來冥赤龍更新,在新版本中龍骨需求量也上升了很多,一些玩家不知道龍骨在哪挖比較輕鬆
  • 山東一座採石場下發現神秘石坑,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一座王陵
    但縱觀數千年華夏文明,也有誕生了很多現代科技無法解釋、無法複製的文物精品,比如二十多年前的山東,一座距今兩千多年古墓中出土的一件玉器……1970年,在山東省一座名叫雙乳山的小山丘上,當地村民正在採石場上炸山採石,爆炸過後,上前查看的村民發現山坡上出現了一個神秘的石坑,下面黑黝黝的見不到底。
  • 河南一小山村,考古隊挖到一塊石板,大喜:地下埋著6座皇帝陵墓
    導讀:2007年,地處洛陽市郊的龐村鎮白草坡村迎來了一項大型工程,鄭州到西安的鐵路客運專線要從村子穿過。本來一次普通的鐵路施工,卻引起了考古隊的注意,立刻進駐工程現場,開始勘探工作。此次考古隊進駐白草坡村,立刻被村子中的一些特殊情況所吸引。村子中漢代的磚石隨處可見,很多村民家蓋房、砌院牆都會去撿漢代的磚塊。在村中一處廣場上,考古隊發現了一口井,井邊一塊大青石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經過仔細觀察,考古隊認定這塊大石板是一座大型陵墓的封門石。
  • 山西一塊農田塌方出現「無底洞」,考古隊:下面埋著薛仁貴五世祖
    2017年夏天,萬榮縣一農民在澆地時,山體滑坡處突然出現一個黑洞。不管有多少個水孔流入,它們都沒有填滿,就像一個「無底洞」。事件蔓延後,引起了當地文物部門的重視。專家懷疑,農田下面應該有古墓葬或遺址。為了查明情況,考古隊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在倒塌的農田下面發現了一座大型磚室墓。發現那個洞的地方是洞頂。
  • 河南一老漢拆房賣磚,驚動文物局,考古隊:別賣,文物立刻送故宮
    村裡的老人們十分擔憂,怕這些歷史遺蹟被破壞。村裡有一位王老漢,非要帶著自己的兒子去拆王氏家廟的磚,然後去賣磚。其他老人看到也紛紛效仿。這可急壞了當時的村主任,無奈之下村主任只好將這件事上報了當地的考古文化局。王老漢一聽文物局和考古隊的要來了,心裡的石頭可算是落地了,因為王老漢希望上面能夠保護這僅存的一點歷史文化。
  • 西安挖出1男7女合葬墓,卻出土一件「羞羞」之物,考古隊直呼辣眼睛!
    當然了如果考古隊挖到一些重量級墓葬的話,那無疑是能震感世界,就比如當年馬王堆漢墓、曾侯乙墓等的發掘出來之後,那不不僅轟動了國內,甚至是國外考古學界都無比的感到驚嘆,因為在這些古墓中出土的文物確實是太令人值得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