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大家耳熟能詳的科學家
小編覺得
「80後」的鐘南山和「90後」的袁隆平
一定不會缺席
而今天
這兩位堪稱「國寶級」的院士
竟然一同上了微博熱搜
有媒體在網絡上發布了一段珍貴的影像資料,是2011年鍾南山在某頒獎盛典上為袁隆平頒獎的視頻,兩位院士罕見同框
在現場,鍾老還打趣說:「袁院士我叫他隆平大哥,為什麼呢,他只大我幾歲,他的身體非常好,我今天早上特別檢查了他的身體,但是唯一有一條就是,以後別再抽菸了好不好?祝您永遠健康!」
網友們紛紛送上評論:一個鍾南山,一個袁隆平,我們的「醫食無憂」組合,簡直是中國的最強男團↓
鍾南山:一生都以「敢言」行真理
2020年1月18日,星期六,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到趕往武漢的緊急通知。時值春節前夕,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陸續踏上回家的路。當天去武漢的航班已無機票,火車票也非常緊張。頗費周折,鍾南山才擠上了傍晚5點多從廣州南開往武漢的高鐵。走得非常匆忙,他甚至沒有準備羽絨服,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裝。
上車無座,他被安排在餐車一角。當天,鍾南山在餐車小憩的照片刷屏微信朋友圈:滿臉倦容,眉頭緊鎖,閉目養神,身前是一摞翻看的文件……
「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鍾南山提醒公眾的同時,卻選擇了逆行。
鍾南山在趕往武漢的高鐵餐車上。
一生都以「敢言」行真理,十七年前,他說「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十七年後,他說「它是肯定有人傳人的」。
袁隆平:中國不會出現「糧荒」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個國家和地區出於糧食安全考慮,開始限制本國糧食出口,這引發了全球關於糧食危機的擔憂。而對於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袁隆平表示,中國完全有實現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糧荒』,希望大家不要擔心。
袁隆平一直在為中國和世界糧食安全忙碌。今年袁隆平團隊將在全國推廣精心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超優千號」1000萬畝,預計每畝增產100公斤。3月23日舉行的「三一工程」(三分地養活一個人)雙季稻高產攻關示範2020年度工作會議,確定了在湖南13個縣(市、區)的攻關基地開展以第3代雜交水稻「託底」的雙季稻高產攻關示範,目標是兩季總產達到每公頃18噸。
袁隆平在三亞南繁基地查看試驗田。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圖
袁隆平有兩個著名的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夢想從來不是說說,而是自始自終的身體力行。
其實兩位院士還有很多奇妙的緣分
同框畫面雖然有限,
卻多次撞了「熱搜」
全程流利英文作報告
2020年3月3日至4日,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了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與分享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輕症感染者如何護理?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未來2或5年內再次發生,應注意什麼?連線中的所有問題,鍾南山院士都用英語詳細解答。
2017年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開場時袁老謙虛地說「I speak broken English」,然而演講全程,幾乎未見停頓或錯誤。他卓越的科技貢獻和精彩的演講內容獲得了現場觀眾數次熱烈的掌聲。
2019年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還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hybrid rice」。
學弟學妹們眼中的「巨星」學長
2018年12月,鍾南山院士出席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成立130周年慶祝大會,學生們爭相與1955屆的鐘學長合影↓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 攝
2019年9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席湖南農業大學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大學校園秒變大型追星現場,畢業生們更是「檸檬精」上身↓
不論何時
不管在哪裡
他們都是我們最應該追的星
致敬!「醫食無憂」組合
來源:科技日報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新京報我們視頻、廣州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社、新浪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