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中國》走近「80後」鍾南山 再現敢醫敢言的國士風骨

2020-12-10 中國新聞網

  國際在線消息:從17年前抗擊「非典」的戰場,到今年伊始迎戰「新冠」的前線,鍾南山都是「定心丸」的代名詞。

  1月18日,他臨危受命,拿著無座的高鐵票從廣州夜馳武漢。倚在餐車裡閉目小憩的一張照片,刷爆全網。英雄逆行,定格成了無數人心中的「感動中國」。人們一面心安,一面心疼,畢竟,他已經84歲了!

  可愛的鐘院士,不止一次笑著表達過自己的「不服老」。他曾對著鏡頭說:「我們很多醫務人員都不允許我進病房,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嫌我太老了」;今年9月8日參加授勳儀式,他自稱在紅毯上故意走快點,「證明我還沒有老」。

  

  今晚20點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聯合央視創造傳媒、中國國家話劇院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將播出第四期。儘管鍾院士本身並不喜歡別人用「84歲的前輩」來定義他,但本期節目依然嘗試走近這位「80後」硬核背後的柔情一面,試圖給大家呈現一個更加立體和全面的鐘南山院士的故事,特別是從他的人生成長、家庭生活,感受他一路積蓄著的沛然莫之能御的力量,也以此向所有在疫情中付出努力、作出犧牲的中國人致敬。

  首度揭秘「高鐵照」幕後

  秘書說:「其實沒有睡,他還在思考措施」

  《故事裡的中國》作為一檔腳力踏實、眼力敏銳、腦力充沛、筆力遒勁的大型原創節目,自誕生以來不斷通過豐富的史料、生動的講述,帶領觀眾重返歷史現場,深入故事背後,這也使得節目呈現出極強的揭秘性。

  

  鍾南山院士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故事裡的中國》還能講出什麼樣的新鮮感?本期節目先後對話一路跟隨採訪鍾院士的葉依,以及鍾院士的秘書蘇越明、學生張挪富、長子鍾惟德,並奔赴廣州拜訪了鍾院士本人。節目將用見證者的直觀視角,結合照片、視頻、38年前的老報紙、密密麻麻的行程表,帶來一個個「首度揭秘」「一手曝光」。

  1月18日鍾院士夜奔武漢的高鐵照,是他的秘書蘇越明偷偷拍下的。正是這張照片,給了無數人極大的鼓舞和支持。在接受主持人撒貝寧採訪時,蘇越明直言拍攝時完全沒意識到會有這麼大的震動和反響。

  那天,從早上11點多接到國家衛健委的來電,到結束下午的會議後匆匆趕赴廣州南站,鍾院士一刻沒有喘息。沒有坐票,他絲毫不介意:「國家這麼急,肯定很需要我們,我們必須要去!」上了高鐵,在餐車上一坐下來,鍾院士就拿出電腦和一沓資料,馬不停蹄地整理對疫情的研判,從五點多到八點多,中間只喝了兩口水。

  蘇越明回憶,工作了許久之後,鍾院士可能有點累,就仰著休息了一會兒,「我從來沒看過他在火車上要閉目養神,當時我看到整個車廂就只有他一位頭髮發白的84歲的人,我心裡特別不忍,然後拿出手機,拍下了這一幕。其實沒有睡,您看他那個眉頭還是緊皺,我覺得他還在思考措施,過了大概十分鐘,他睜開眼睛,說我想到了一些東西,然後補充了幾條對疫情局勢的一個初步研判。」

  

  這些年先後完成了《鍾南山傳》《你好,鍾南山》等七本關於鍾南山院士書籍的葉依,曾親見過一口氣爬上十八層樓依然氣定神閒的鐘院士。當看到這張高鐵照的時候,她心裡特別受不了:「84歲的一個人,已經累到了最後的邊緣,他還要把到底的力量拿出來!」

  連鍾院士都沒見過的視頻

  他為國家衝在一線,妻子在家等他吃飯

  《故事裡的中國》在講述英雄的時候,特別追求回歸平凡的選擇和溫熱的生活,去探究一個人何以偉岸,又在其奉獻他人的背後,作出了怎樣不為人知的自我犧牲。

  我們聽了太多鍾院士是一個什麼樣的醫生的故事,但生活中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兒子、什麼樣的父親、什麼樣的丈夫,大家還知之甚少。

  來到《故事裡的中國》,鍾院士的長子、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鍾惟德分享了一家三代的家風傳承,讓觀眾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敢醫敢言、勤奮爭氣、生命至上的信念是如何深植進鍾院士的生命。

  節目還展示了鍾院士家門框上的一枚釘子,那是「非典」那年他偷偷在家掛吊瓶的「戰果」,釘子一放十七年,生鏽了都不願意拔下來。鍾院士曾說看到釘子,就想起家人的照顧,這讓他可以義無反顧地投入工作。

  

  選擇總是難以兩全,投入工作、關愛病人的時間多了,對家裡自然會有虧欠。這些年來,鍾院士能一心撲在事業上,離不開妻子李少芬的默默付出。

  鍾惟德展示了一段連父親都沒見過的視頻。視頻拍攝於2020年5月的一天中午,84歲的媽媽,在空蕩蕩的籃球場上獨自打著籃球,鍾惟德回家看她,拍下了這又心酸、又溫暖的畫面,「她平時也是每頓飯都希望等著我父親回來,我的父親一般是一點鐘之後才回來吃午餐,十二點正是太陽最烈的時候,看到她,我覺得她比較孤獨,其實很多時候註定都是等候。」

  年輕的時候,鍾南山和李少芬因為對體育尤其是籃球的共同愛好,走到了一起。當年,年輕的鐘南山在醫生和體育之間選擇了前者,由於李少芬當時在國家隊,結婚需要批准,鍾南山決定等她,這一等就是八年。

  鍾惟德感慨:「角色到今天產生了一種互換,現在(退休後)是每天我媽媽換過來等我爸爸回家了,因為他都經常說走就走」,之所以公開分享這段視頻,鍾惟德是希望父親在看到節目之後,以後可以準時一些,多點回家。

  王學圻、韓東君共飾鍾南山

  《故事裡的中國》用全新探索致敬抗疫英雄

  國慶期間,獻給黃文秀的原創舞臺作品《扶貧路上》一經推出,廣獲好評。但相比起《扶貧路上》有舞臺劇為藍本,本期的《鍾南山》是從零起步、完全原創的作品,想要表演好這樣一位在大眾心中意義非凡的人物,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這次,《故事裡的中國》舞臺將首度由兩個演員共同飾演一個角色。節目戲劇總導演田沁鑫表示:「這是一次新的嘗試和探索。鍾南山院士是一位敢醫敢言的國士,他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我們也是隨著這份感動來認識鍾南山院士。」

  今年以來,伴隨諸多戰疫主題作品面世,關於誰是鍾院士最佳飾演者的討論不絕於耳,《故事裡的中國》選擇了韓東君和王學圻,前者外型運動、陽光,代表著新中國蓬勃建設時期的年輕的鐘南山;後者氣場強大、質樸沉穩,將再現今春疫情來臨直擊親臨一線的鐘南山。屆時,兩位演員將在跨越時空的一呼一吸之間,完成一場信念的接力。

  

  在敘事方式上,舞臺藉由蘇越明秘書的視角,通過演繹他跟隨鍾院士踏上高鐵、趕赴武漢的所見所感,串聯講述鍾院士逆行出徵的英雄壯舉,穿插倒敘鍾院士從青蔥年少到白髮蒼蒼的熱血人生,還會情景再現鍾南山和李少芬相戀、相知、相守的愛情傳奇。主舞臺穿梭於車站、高鐵、醫院、操場、照相館、金銀潭醫院和武漢市疾控中心會場,副舞臺則在「非典」時期病房、武漢會議中心、ICU 病房以及鍾院士的家之間切換,舞臺對各個場景尤其是鍾院士家裡的匠心還原,代表了節目的滿腔誠意。

  

  第二次接受《故事裡的中國》邀約,王學圻依然壓力叢生:「飾演這麼大的一個英雄,真的很難,因為大家太喜愛他了,咱們化妝師也是做了很多的努力,幫助我建立信心,把他演得更好。」當看到王學圻出神入化的表演,廣東支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ICU醫療隊領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挪富眼前一亮:「演得很像,戴上口罩的時候更像!」

  主持人撒貝寧說:「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眼睛裡寫滿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今晚,就讓我們一起在《故事裡的中國》裡走近「80後」鍾南山,感受「老驥伏櫪,壯心不已」,致敬「南山風骨,國士無雙」!

相關焦點

  • 今晚CCTV-1《故事裡的中國》走近「80後」鍾南山,再現敢醫敢言的...
    今晚,《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播出第四期。鍾院士本人不喜歡別人用「84歲的前輩」來定義他,而這位「80後」硬核背後更有柔情一面,本期節目嘗試走近他,努力給大家呈現一個更加立體的鐘南山院士,特別是從他的人生成長、家庭生活,感受他一路積蓄著的沛然莫之能御的力量,也以此向所有在疫情中付出努力、作出犧牲的國人致敬。
  •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敢醫敢言 國士無雙
    他就是鍾南山。鍾南山,我國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致力於重大呼吸道傳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預防與治療。鍾南山成長在醫生家庭,父親是著名兒科醫生,母親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1960年,24歲的鐘南山從北京醫學院畢業,踏上了與父母一樣的醫學之路。2003年早春,廣州迎春花還未及綻放,一種被稱為「非典」的疾病就撲面而來。
  • 鍾南山疫情期間日程表曝光,密密麻麻寫滿紙張
    延伸閱讀:《故事裡的中國》走近「80後」鍾南山 再現敢醫敢言的國士風骨從17年前抗擊「非典」的戰場,到今年伊始迎戰「新冠」的前線,鍾南山都是「定心丸」的代名詞。1月18日,他臨危受命,拿著無座的高鐵票從廣州夜馳武漢。倚在餐車裡閉目小憩的一張照片,刷爆全網。英雄逆行,定格成了無數人心中的「感動中國」。
  • 鍾南山疫情期間日程表密密麻麻 讓人感動敬佩心疼
    走近「80後」鍾南山 再現敢醫敢言的國士風骨從17年前抗擊「非典」的戰場,到今年伊始迎戰「新冠」的前線,鍾南山都是「定心丸」的代名詞。1月18日,他臨危受命,拿著無座的高鐵票從廣州夜馳武漢。倚在餐車裡閉目小憩的一張照片,刷爆全網。英雄逆行,定格成了無數人心中的「感動中國」。
  • 鍾南山兒子希望父親能看到的視頻:妻子球場上投籃等他回家
    》走近「80後」鍾南山 再現敢醫敢言的國士風骨從17年前抗擊「非典」的戰場,到今年伊始迎戰「新冠」的前線,鍾南山都是「定心丸」的代名詞。儘管鍾院士本身並不喜歡別人用「84歲的前輩」來定義他,但本期節目依然嘗試走近這位「80後」硬核背後的柔情一面,試圖給大家呈現一個更加立體和全面的鐘南山院士的故事,特別是從他的人生成長、家庭生活,感受他一路積蓄著的沛然莫之能御的力量,也以此向所有在疫情中付出努力、作出犧牲的中國人致敬。
  • 《故事裡的中國》播出《鍾南山》
    從17年前抗擊「非典」的戰場,到今年伊始迎戰「新冠」的前線,鍾南山都是「定心丸」的代名詞。1月18日,他臨危受命,拿著無座的高鐵票從廣州夜馳武漢。倚在餐車裡閉目小憩的一張照片,刷爆全網。英雄逆行,定格成了無數人心中的「感動中國」。
  • 鍾南山說我國疫苗研發水平與輝瑞差不多,意味著什麼?
    《故事裡的中國》走近「80後」鍾南山 再現敢醫敢言的國士風骨從17年前抗擊「非典」的戰場,到今年伊始迎戰「新冠」的前線,鍾南山都是「定心丸」的代名詞。1月18日,他臨危受命,拿著無座的高鐵票從廣州夜馳武漢。倚在餐車裡閉目小憩的一張照片,刷爆全網。英雄逆行,定格成了無數人心中的「感動中國」。
  •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敢醫敢言 以行證道
    由於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進程中做出傑出貢獻,84歲的鐘南山榮獲「共和國勳章」。「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的公示稱,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鍾南山「敢醫敢言」,提出存在「人傳人」現象,強調嚴格防控,領導撰寫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為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關做出了傑出貢獻。
  • 王連城——連環畫講述《國士良醫鍾南山》的故事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洪 波「不論參與《醫者鍾南山》連環畫作品的創作,還是獨立完成連環畫《國士良醫鍾南山》,我是被鍾南山院士的人格魅力所感動,至於作品是否塑造出了他的精神面貌,這個我不敢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經過這一番創作,讓我喜歡上了這位老人。我自信,自己畫出了可愛帥氣的鐘院士。」
  • 天水畫家王連城——連環畫講述《國士良醫鍾南山》的故事
    不論參與《醫者鍾南山》連環畫作品的創作,還是獨立完成連環畫《國士良醫鍾南山》,我是被鍾南山院士的人格魅力所感動,至於作品是否塑造出了他的精神面貌,這個我不敢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經過這一番創作,讓我喜歡上了這位老人。我自信,自己畫出了可愛帥氣的鐘院士。」
  • 關於鍾南山經典作文素材閱讀
    84歲,在這個絕對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齡,支撐他出山,承擔如此大的身體與精神負荷的,絕對是醫者仁心和國士風範。84歲高齡的鐘南山,是一位長者,一位醫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 敢醫敢言,國士無雙: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的傳奇一生
    同時許多愛心人士毅然捐出物資,在各大平臺我們也越發了解到那些不求回報亦不留名的「雷鋒」存在,各個省份獻出綿薄之力給予食物醫療送往湖北,他們正深化著中國精神,感動著中國人民,顯現著中國品質。1936年10月,鍾南山出生於一個沿海城市江蘇南京,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是優秀的醫護人士,生在如此優秀的家庭,他自然是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鍾南山從小對醫學也算是耳濡目染,除此之外,他也同樣希望自己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大三的他參加了多項體育比賽並一舉奪得男子十項全能亞軍。
  • 「80後」鍾南山和「90後」袁隆平罕見同臺,網友:醫食無憂組合
    談到大家耳熟能詳的科學家小編覺得「80後」的鐘南山和「90後」的袁隆平一定不會缺席而今天這兩位堪稱「國寶級」的院士網友們紛紛送上評論:一個鍾南山,一個袁隆平,我們的「醫食無憂」組合,簡直是中國的最強男團↓鍾南山:一生都以「敢言」行真理2020年1月18日,星期六,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到趕往武漢的緊急通知。時值春節前夕,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陸續踏上回家的路。
  • 從魯莽少年到中國脊梁,鍾南山的故事值得講給孩子們聽
    35歲才踏上為醫者的道路出身醫學世家,又是北京醫學院最優秀的學生,鍾南山的醫學之路本該是一片坦途。但在那個特殊年代,個人的命運只能任憑時代大潮裹挾。鍾南山當過校報編輯、下放農村鍛鍊、燒過鍋爐……畢業後整整十一年,他都沒有從事醫療工作。
  • ...神針」回憶武漢戰疫卻紅了眼眶,鍾南山哽咽說什麼都壓不倒中國人
    已84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獲頒「共和國勳章」。這枚以「共和國」名義頒發、代表著最高榮譽的獎章,鍾南山受之無愧。他是「士之德才蓋一國」的國士。
  • 2003年清明,鍾南山站在父親墓前:「我要說出真相嗎?」
    1930年,鍾世藩從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後,又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留學,拿到了醫學博士學位,是當時中國少有的醫學博士之一。抗戰勝利之後,鍾世藩出任廣州中央醫院院長。1953年,院系調整後,鍾世藩調任廣州中山醫學院兒科主任。鍾世藩對鍾南山說:「所謂醫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而鍾南山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想來想去,只不過還是個醫生。
  • 專訪鍾南山團隊:一支敢啃硬骨頭的隊伍
    圖/新華社「南山班」面試的自由交流環節,鍾南山向一位考生提問:「學醫是件理想的事,但現實中,醫患之間存在一些矛盾,你怎麼看?」那位考生以鍾南山在3月18日廣州市第46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上說過的一句話作答:「中國廣大醫務人員從來都是白衣天使,沒有變的。」
  • 廣州小蠻腰致敬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山醫科大學師生迎接鍾南山
    △「小蠻腰」致敬鍾南山院士。 當晚,鍾南山院士走進廣州醫科大學時,迎面而來的是一面寫著「南山風骨,國之脊梁,國士無雙,向您致敬!」的大橫幅,全校師生同時亮起手機燈光,一起高喊「南山風骨,國士無雙。」給了鍾老學校最高規格的歡迎儀式,場面勝過大型追星現場。
  • 鍾南山再上熱搜,這背後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鍾南山被催睡覺和妻子討價還價(央視頻號:故事裡的中國)這些珍貴的生活細節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更加全面、立體的鐘南山11月14日,《故事裡的中國》之《鍾南山》如約與觀眾見面。從人物訪談到戲劇演繹,節目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更加立體全面的「國士無雙」的故事,也以此向所有在疫情中堅守崗位、付出努力的人致敬。微綜藝《故事裡的故事》帶大家深度探訪《故事裡的中國》舞臺幕後故事,揭秘排演現場精彩花絮,從「故事」中汲取更多鮮活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