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需要我們,我們必須去!」《故事裡的中國》播出《鍾南山》

2020-12-10 中國經濟時報

   從17年前抗擊「非典」的戰場,到今年伊始迎戰「新冠」的前線,鍾南山都是「定心丸」的代名詞。1月18日,他臨危受命,拿著無座的高鐵票從廣州夜馳武漢。倚在餐車裡閉目小憩的一張照片,刷爆全網。英雄逆行,定格成了無數人心中的「感動中國」。

  11月14日晚八點檔,由瀘州老窖·國窖1573攜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獨家冠名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播出第三期。本期節目走近鍾南山這位「80後」硬核背後的柔情一面,為廣大觀眾呈現一個更加立體和全面的鐘南山院士的故事,特別是從他的人生成長、家庭生活,感受他一路積蓄著的沛然莫之能御的力量,也以此向所有在疫情中付出努力、作出犧牲的中國人致敬。

  首度揭秘「高鐵照」幕後

  秘書說:「其實沒有睡,他還在思考措施」

  本期《故事裡的中國》,先後對話一路跟隨採訪鍾院士的葉依,以及鍾院士的秘書蘇越明、學生張挪富、長子鍾惟德,並奔赴廣州拜訪了鍾院士本人。節目用見證者的直觀視角,結合照片、視頻、38年前的老報紙、密密麻麻的行程表,帶來一個個「首度揭秘」「一手曝光」。 1月18日鍾院士夜奔武漢的高鐵照,是他的秘書蘇越明偷偷拍下的。在接受主持人撒貝寧採訪時,蘇越明說,那天,從早上11點多接到國家衛健委的來電,到結束下午的會議後匆匆趕赴廣州南站,鍾院士一刻沒有喘息。沒有坐票,他絲毫不介意:「國家這麼急,肯定很需要我們,我們必須要去!」上了高鐵,在餐車上一坐下來,鍾院士就拿出電腦和一沓資料,馬不停蹄地整理對疫情的研判,從五點多到八點多,中間只喝了兩口水。

  蘇越明回憶,工作了許久之後,鍾院士可能有點累,就仰著休息了一會兒,「當時我看到整個車廂就只有他一位這麼已經頭髮發白的84歲的人,我心裡特別不忍,然後拿出手機,拍下了這一幕。其實沒有睡,您看他那個眉頭還是緊皺,我覺得他還在思考措施,過了大概十分鐘,他睜開眼睛,說我想到了一些東西,然後補充了幾條對疫情局勢的一個初步研判。」

  連鍾院士都沒見過的視頻

  他為國家衝在一線,妻子在家等他吃飯

  我們聽了太多鍾院士是一個什麼樣的醫生的故事,但生活中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兒子、什麼樣的父親、什麼樣的丈夫,大家知之甚少。這些年來,鍾院士能一心撲在事業上,離不開妻子李少芬的默默付出。 節目中,鍾院士的長子、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鍾惟德展示了一段連父親都沒見過的視頻。視頻拍攝於2020年5月的一天中午,84歲的媽媽,在空蕩蕩的籃球場上獨自打著籃球,鍾惟德回家看她,拍下了這又心酸、又溫暖的畫面,「她平時也是每頓飯都希望等著我父親回來。」

  年輕的時候,鍾南山和李少芬因為對體育尤其是籃球的共同愛好,走到了一起。當年,年輕的鐘南山在醫生和體育之間選擇了前者,由於李少芬當時在國家隊,結婚需要批准,鍾南山決定等她,這一等就是八年。

  鍾惟德感慨:「角色到今天產生了一種互換,現在(退休後)是每天我媽媽換過來等我爸爸回家了,因為他都經常說走就走。」之所以公開分享這段視頻,鍾惟德是希望父親在看到節目之後,可以準時一些,多點回家。

  王學圻、韓東君共飾鍾南山

  穿插倒敘 情景再現 完成信念的接力

     本期《鍾南山》是從零起步、完全原創的作品,也是首度由兩個演員共同飾演一個角色。節目戲劇總導演田沁鑫表示:「這是一次新的嘗試和探索。鍾南山院士是一位敢醫敢言的國士,他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我們也是隨著這份感動來認識鍾南山院士。」 《故事裡的中國》選擇了韓東君和王學圻,前者外型運動、陽光,代表著新中國蓬勃建設時期的年輕的鐘南山;後者氣場強大、質樸沉穩,將再現今春疫情來臨直擊親臨一線的鐘南山。節目中,兩位演員在跨越時空的一呼一吸之間,完成了一場信念的接力。

  在敘事方式上,舞臺藉由蘇越明秘書的視角,通過演繹他跟隨鍾院士踏上高鐵、趕赴武漢的所見所感,串聯講述鍾院士逆行出徵的英雄壯舉,穿插倒敘鍾院士從青蔥年少到白髮蒼蒼的熱血人生,還情景再現鍾南山和李少芬相戀、相知、相守的愛情傳奇。

  瀘州老窖勇於擔當投身「抗疫」

  傳遞責任和守護的精神力量

  讓故事照進現實,讓世界品味中國。作為《故事裡的中國》獨家冠名企業,瀘州老窖攜手央視講述英勇抗疫的中國故事,與觀眾一起走近鍾南山院士,感受「老驥伏櫪,壯心不已」,致敬「南山風骨,國士無雙」。

  瀘州老窖是從明清36家古老釀酒作坊群發展而來的國有大型骨幹釀酒企業,一直以來踐行「天地同釀、人間共生」的企業哲學,堅定履行社會責任。今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全民戰役中,瀘州老窖奮勇當先,主動作為,在支援前線、社會幫扶、復工復產等方面集中展現了使命擔當和社會責任感。

  疫情發生後,1月27日,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緊急召開臨時董事會會議,通過了捐贈2000萬元醫療防護裝備及現金的議案,調動企業全球資源及時採購了一大批口罩、防護服、防護手套、護目鏡和抗病毒藥品馳援抗疫一線。

  2月中旬,在保障員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瀘州老窖全面有序復工復產。同時,加大員工招聘,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促就業、保就業;努力幫助上下遊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開展暖商、扶商行動,與上下遊的合作夥伴共度難關。

  從誕生到發展,從造福行業到回饋社會,瀘州老窖持續書寫著民族企業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中國故事,傳遞著責任和守護的精神力量。

  新一季《故事裡的中國》聚焦人民英雄、時代楷模,每一次帶領觀眾向上求索的攀登,都是一場心靈的爬坡。瀘州老窖也將繼續攜手央視,講述正在進行時的、不容忘卻的中國故事,讓無數的「星光時刻」照亮當下,讓世界品味中國。

相關焦點

  • 《故事裡的中國》走近「80後」鍾南山 再現敢醫敢言的國士風骨
    今晚20點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聯合央視創造傳媒、中國國家話劇院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將播出第四期。  那天,從早上11點多接到國家衛健委的來電,到結束下午的會議後匆匆趕赴廣州南站,鍾院士一刻沒有喘息。沒有坐票,他絲毫不介意:「國家這麼急,肯定很需要我們,我們必須要去!」上了高鐵,在餐車上一坐下來,鍾院士就拿出電腦和一沓資料,馬不停蹄地整理對疫情的研判,從五點多到八點多,中間只喝了兩口水。
  • 今晚CCTV-1《故事裡的中國》走近「80後」鍾南山,再現敢醫敢言的...
    他曾對著鏡頭說:「我們很多醫務人員都不允許我進病房,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嫌我太老了」;今年9月8日參加授勳儀式,他自稱在紅毯上故意走快點,「證明我還沒有老」。今晚,《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播出第四期。那天,從早上11點多接到國家衛健委的來電,到結束下午的會議後匆匆趕赴廣州南站,鍾院士一刻沒有喘息。沒有坐票,他絲毫不介意:「國家這麼急,肯定很需要我們,我們必須要去!」上了高鐵,在餐車上一坐下來,鍾院士就拿出電腦和一沓資料,馬不停蹄地整理對疫情的研判,從5點多到8點多,中間只喝了兩口水。
  • 紀錄片《鍾南山》今晚播出,講述鍾南山「硬核人生」故事
    鍾南山院士更以其精湛的醫術和真實敢言的風範,在抗疫期間受到高度關注。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對外傳播中心(國際頻道)及廣東廣播電視臺董珂工作室攝製的紀錄片《鍾南山》將於 4 月 8 日 21:30 在廣東衛視播出。該紀錄片真實呈現了鍾南山兩次出徵抗擊疫情的故事,並回顧了他八十多年來的奮鬥歷程,解鎖其 " 硬核人生 "。
  • 家庭對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我看《故事裡的中國:鍾南山》
    文/臨海憑風周六的夜晚,正在等待看電視連續劇《追夢》的時候,電視裡播出的則是《故事裡的中國:鍾南山》。該劇從鍾南山院士的長子鍾惟德講述了他眼中的父親,生活中的父親母親開始,娓娓道來,飽含真情實感,讓我們真正了解了,一個成就大事業的人,家庭和親情是多麼的重要。
  • 田雨峰:《故事裡的中國》為時代楷模造像
    從2018年起,田雨峰開始參與《故事裡的中國》前期準備工作,兩年多的時間裡,他作為這檔節目的首席攝影師和跟組攝影師,全程參與了節目從籌備到錄製到播出的過程。
  • 鍾南山說我們挺過來了怎麼回事 鍾南山說我們挺過來了意味著什麼
    多名廣東援鄂醫護人員隔離結束返院,鍾南山院士現場迎接:「在武漢,確實非常艱苦。但我們挺過來了,全國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重症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的第一線,我們挺過來了!我們扭轉了情況,病死率有了很大的改善!」
  • 《故事裡的中國》播出《國家的孩子》 向偉大的草原母親們致敬
    11月21日晚8點檔,由瀘州老窖·國窖1573攜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獨家冠名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播出《國家的孩子》,重溫這段關於生命和愛的溫暖記憶,向養育「國家孩子  作為保育員,都貴瑪去接28個孩子的時候,是個才19歲的未婚姑娘。當時,孩子們又小、又弱,不停生病,哭叫聲此起彼伏,都貴瑪沒日沒夜地幹活。本期《故事裡的中國》邀請到了3000多個「國家孩子」的其中兩位:扎拉嘎木吉和孫保衛。在接受主持人撒貝寧採訪時,提及往事,兩位臉上已寫滿風霜的老人不止一次激動到落淚。
  • 鍾南山:中國沒有瞞報疫情,我們用事實說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呼吸內科教授鍾南山,圍繞「我國抗疫經驗及建議」作了發言。鍾南山:中國沒有瞞報疫情,我們用事實說話!疫情發生後,84歲的鐘南山作為國家醫療與防控高級別專家組組長趕赴武漢,代表專家組率先作出病毒「肯定有人傳人現象」的通報。
  • 《故事裡的中國2》:「當下」是最好素材,「精神」是最佳源泉
    #學生與鍾南山隔車窗合影##澳門科大學生追星鍾南山現場#等話題頻頻上熱搜,網友也點讚道:「鍾老才是值得我們追的大明星。」為什麼鍾南山能成為值得追的「大明星」?其實答案早已在《故事裡的中國2》之《鍾南山》裡了,從人物訪談到戲劇演繹,再到實地採訪,一個立體全面的「國士無雙」的故事娓娓道來,而英雄逆行背後勇於擔當、積極奉獻的時代精神也如接力棒一樣感染了更多人。
  • 鍾南山院士日程表的背後,這些感人的故事值得講給孩子聽
    近日在央視《故事裡的中國》節目中秘書透露鍾南山院士疫情期間前往武漢的更多細節一張日程表衝上熱搜鍾南山院士疫情期間的日程表到結束下午的會議後匆匆趕赴廣州南站鍾院士一刻沒有喘息沒有坐票,他絲毫不介意「國家這麼急,肯定很需要我們,
  • 《鍾南山》紀錄片觀後感評價 鍾南山抗擊疫情故事簡介
    《鍾南山》紀錄片觀後感評價 鍾南山抗擊疫情故事簡介  時代英雄是民族精神的象徵和民族形象的代表,讓歷史得以銘記和傳承,也讓歷史變得鮮活與生動。由廣東廣播電視臺攝製播出的紀錄片《鍾南山》,用事實的邏輯力量藝術地再現了鍾南山院士老驥伏櫪的高邁形象,該片不僅在主題立意上佔據了時代高度,而且在敘事手法上也將紀錄片藝術水準推升至一個新的境界,成為大眾媒介時代背景下摹寫時代英雄的成功範例。
  • 鍾幃德:鍾南山兒子,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卻因戴愛馬仕皮帶被罵
    高鐵上那個因為疲勞而昏昏欲睡的老人永遠印在了人們的心底,我們無法忘記,那是一個國家的英雄。不久之後,一部名為《中國人物誌——鍾南山篇》的紀錄片開始播出。人們通過家人、朋友、學生了解到更為全面的鐘南山,也了解了鍾南山工作背後的眾多趣事。
  • 《故事裡的中國》:把握時代跳動脈搏,奮力描繪新時代的精神圖譜
    2020年,有一種青春的誓言叫「健康所系,性命相託」,《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第七期播出《戰「疫」中的青春》,這也是繼第四期《鍾南山》之後,節目對戰「疫」英雄和戰「疫」精神的再度致敬。丁禹兮、王鷗、李東學等聯袂演繹青春群像,動人演繹讓觀眾數次落淚。
  • 鍾南山雨中迎接廣東援鄂醫護返院:我們挺過來了!
    張挪富妻子為他獻上鮮花歸來後首次看到妻子的張挪富,忍不住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鍾南山肯定了援鄂醫療隊的表現,他表示,這次隊員們不但做好了醫療工作,很多同事還非常重視總結,今後要總結資料發表相關文章。「我們是先行者,要為世界提供經驗,這就是我們比17年前戰SARS時,又一個大進步。」鍾南山說。貢獻背後我們獲得了什麼?
  • 鍾南山院士抗疫日程表引人淚目,這些感人的故事值得講給孩子聽|...
    近日在央視《故事裡的中國》節目中秘書透露鍾南山院士疫情期間前往武漢的更多細節一張日程表衝上熱搜鍾南山疫情期間的日程表一條條信息密密麻麻寫滿紙張「國家這麼急,肯定很需要我們,我們必須要去!」年逾八十,胸肺科醫生鍾南山依然堅持每周半天出診、半天查房為了去醫院上班方便他與妻子住在醫院院內的老舊房子裡20多年沒有搬過家鍾南山的兒子鍾惟德在《故事裡的中國》節目中隔空喊話「父親」希望父親能夠看到這段6個月前他拍攝的視頻
  • 廣東舉辦抗擊新冠肺炎事跡報告會 鍾南山:當國家需要我 我責無旁貸
    9月23日上午,在廣州舉行的廣東省全國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及5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2名先進集體代表分別上臺發言,分享了他們9個月來戰「疫」的故事和心聲。△報告會現場「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鍾南山:「當國家需要我,我責無旁貸。」在報告會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分享了他的戰「疫」經歷和心聲。1月18日,鍾南山接到去武漢調研的任務,匆匆登上了去武漢的列車,沒有車票,只能坐在餐車裡。回憶起當時的經歷,鍾南山說,當國家需要我,我責無旁貸。
  • 我們不需要解釋!面對「國外話語」,鍾南山的回應擲地有聲
    文|三心 審|樂一疫情的爆發使得部分國家醜態畢露,尤其是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應該擁有極其完備的醫療技術體系,但是讓世人大跌眼鏡的是,美國面對疫情毫無還手之力,如今雖然他國再污衊我們,但我們不需要解釋!
  • 多重視角還原英雄人物《故事裡的中國》用真實細節致敬時代
    上周六,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聯合央視創造傳媒、中國國家話劇院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播出第四期,節目給大家呈現了一個更加立體和全面的鐘南山院士的故事。舞臺刻畫真實細節 助力情感升華打動人心的往往是細節,《故事裡的中國》的主創團隊深知這一點,在內容創作上極為注重細節、情感的真實還原。
  • 鍾南山疫情期間日程表曝光,密密麻麻寫滿紙張
    他曾對著鏡頭說:「我們很多醫務人員都不允許我進病房,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嫌我太老了」;今年9月8日參加授勳儀式,他自稱在紅毯上故意走快點,「證明我還沒有老」。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聯合央視創造傳媒、中國國家話劇院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將播出第四期。
  • 【院士之家】鍾南山回憶「乘餐車去武漢」背後故事,一句話令人淚目
    照片中,已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乘高鐵毅然趕赴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鏡頭記錄下他在高鐵餐車上休息的瞬間。9月23日,鍾南山在廣東作抗疫專題報告時,講述了這張照片背後的故事。↓↓↓坐餐車趕往武漢「讓我去,是國家對我的信任!」據鍾南山回憶,「我記得1月中旬,深圳已經出現了一些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