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參與《醫者鍾南山》連環畫作品的創作,還是獨立完成連環畫《國士良醫鍾南山》,我是被鍾南山院士的人格魅力所感動,至於作品是否塑造出了他的精神面貌,這個我不敢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經過這一番創作,讓我喜歡上了這位老人。我自信,自己畫出了可愛帥氣的鐘院士。」
王連城,1962年生,清水縣人,職業畫家,甘肅省美協會員。2011年開始從事連環畫創作,同年參與編創隴東革命故事連環畫叢書《紅色南梁》中《西北紅軍的搖籃》章節。2013年,創作的80幅展現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習仲勳成長經歷的連環畫組畫《少年習仲勳》,現永久陳列於兩當兵變紀念館舊址。2017年,反映習仲勳與戰友之間革命友誼的連環畫作品《戰友情深》,獲全國連環畫大賽二等獎,這一獎項也是建國以來,甘肅省美術界在全國連環畫創作領域取得的最好成績。
今年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鍾南山院士獲授共和國勳章。與此同時,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分享了一期根據《醫者鍾南山》縮編的連環畫作品。這期作品是疫情期間由6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用不到一月的時間通過雲端合作完成的,王連城參與了部分作品的創作。近期,他又與人民美術出版社籤約,獨立創作完成「最美奮鬥者」系列連環畫之《國士良醫鍾南山》。
在這背後,有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記者採訪了王連城先生。
記者:王老師,首先祝賀您今年又有新的收穫。前段時間您說正在進行連環畫《國士良醫鍾南山》的創作,現在交稿了嗎?
王連城:非常感謝!這次一共創作了82幅作品,現在已經全部完成,按要求我已將畫稿寄到人民美術出版社,他們正在做出版前的準備工作,預計出版就到明年初了。
記者:之前從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看到,年初時您還參與了連環畫《醫者鍾南山》的創作。
王連城:去年10月,我參加人民美術出版社舉辦的第二屆新連環畫創作高級研究班,期間聽說中宣部等部門表彰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在我國各行各業具有重大貢獻的「最美奮鬥者」,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術委員會、人民美術出版社和海豚出版社,計劃用連環畫的藝術形式創作這些共和國最閃亮的「星」。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就在那個時候,我從微信上看到一張圖片:一位老人蹙眉閉目,坐在趕往武漢的高鐵餐車上休息,這位老人就是鍾南山院士。
大年初二,我接到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報》責任編輯張書雲女士的電話,她以敏銳的目光看到了在重大疫情中的鐘南山,決定編輯一冊反映鍾南山從醫經歷的連環畫——《醫者鍾南山》,我有幸參與了這次連環畫作品的創作。
記者:當時是幾個人參與創作的?用了多長時間?
王連城:《醫者鍾南山》的創作時間非常緊張,要求在20天內完成60多幅的色彩稿。如果我一個人進行創作,至少需要兩個月時間,張書雲女士便又聯繫了昆明、瀋陽、青島、上海的幾位畫家,最後由我們6個人一起,在20天的時間裡合作完成了作品創作。
記者:創作《醫者鍾南山》時,正是疫情防控最嚴峻的春節期間,全國人民都在居家防控,你們6位繪畫作者,分別居住在天水、昆明、瀋陽、青島、上海等不同城市,你們當時是怎樣合作完成創作任務的?
王連城:因為是6個人共同創作,鑑於每個人的繪畫風格不相同,而且因為疫情大家無法見面交流,所以從今年大年初五開始,我們就通過電話、微信等相互溝通,首先確立了創作思路、手法和風格,力求風格特點一致,然後每個人再分別獨立完成各自承擔的素描稿,最後再統一著色。
記者:您當時是在一種什麼狀態下創作的呢?
王連城:創作《醫者鍾南山》的那段時間已是疫情爆發期,當看到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作為最早的逆行者,趕往疫情最早爆發、也是最嚴重的武漢時的照片時,讓我淚目,更讓我心裡多了一份崇敬和激勵。在緊張的創作過程中,每看到電視新聞、微信裡人們對鍾院士的崇敬與讚譽,想到我刻畫的正是在國人心中巍如青山的這位老人,巨大的壓力隨之而來。一般有經驗的創作者都知道,當在創作中對主題人物過於崇敬,由於心情激動而出現壓力時,往往會導致創作有失水準。這一過程,創作狀態從平靜進入激情屬於正常,但要從激情返回平靜卻非易事,這種狀態下要想畫好畫,得付出更大的心力。為畫好鍾南山院士,我每天都堅持畫十多個小時,力求形神兼備,表現出他的風採,這也是那段時間我的追求。
記者:疫情期間,總會有些讓人始料不及的事發生。據說後來因為部分作品在郵寄途中丟失,影響到後期的製作與出版,《醫者鍾南山》這冊連環畫最終沒能結集,您覺得遺憾嗎?
王連城:是啊,我記得當時素描稿完成後要寄給雲南的畫家統一著色,由於疫情期間快遞業務受到影響,寄件途中共有六幅畫稿丟失,雖然後來我又把丟失的畫稿重新補畫,並自己著色完成了創作,但遺憾的是這冊連環畫還是未能結集。不過,如果沒有這次的創作經歷,或許也就沒有之後我與人民美術出版社籤約,獨立創作連環畫《國士良醫鍾南山》的機會。
記者:如何想到會再次創作同一題材的作品呢?
王連城:4月份的時候,由於鍾南山院士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人民美術出版社決定創作一冊全面表現鍾南山人生歷程的長篇連環畫,要求是黑白稿,這也是「最美奮鬥者」系列連環畫中的一冊。在確定繪畫創作者人選時,出版社負責人和專家考慮到我曾創作《戰友情深》並獲過獎,所以就將創作任務交給了我。
記者:為了這次獨立創作連環畫《國士良醫鍾南山》,您都做了哪些準備?
王連城:等待腳本的一個多月時間裡,為了做足創作前的準備工作,我從網上搜集了所能得到的各種圖片資料,還購買了兩本不同作者撰寫的《鍾南山傳》,並多遍觀看反映他事跡的電視紀錄片,以求深入了解鍾院士不凡的人生經歷,更好地把握他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生活背景下的精神面貌。通過仔細閱讀傳記,鍾院士不平凡的一生展現在我眼前。他正直、憨厚、善良、堅韌不拔的形象在我腦海裡一天天鮮活起來。
17年前,鍾南山奮戰在抗擊非典第一線,就因能堅持真理成為「敢醫敢言」的勇者,如今再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前線,《人民日報》微博這樣評價他: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的的確確令人肅然起敬!
記者:對自己創作的《國士良醫鍾南山》您滿意嗎?
王連城:這次創作連環畫《國士良醫鍾南山》,我是被鍾南山院士的人格魅力所感動,至於作品是否塑造出了他的精神面貌,這個我不敢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通過82幅作品的創作,我喜歡上了這位老人。我自信,自己畫出了可愛帥氣的鐘院士。
記者: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能用手中的筆來記錄時代,致敬時代最美逆行者,您有何感想?
王連城: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猶如一場風暴牽動著國人的心,這讓我不由想起2003年初春那場前所未有的非典疫情。當時我正在北京,被困在城中整整四個月,那段有家不能回的日子真得很壓抑。不論是在抗擊非典第一線,還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鍾南山對疫情的判斷與決勝的信心,很鼓舞大家,也讓人們從此更加牢牢記住了國士良醫——鍾南山。
時至今日,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能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利用手中的筆來記錄時代,致敬時代最美逆行者,我深感榮幸。
記者:最後,期待您的連環畫作品《國士良醫鍾南山》早日與讀者見面。
王連城:感謝貴報的關注。
新天水記者 洪波
原標題:《天水畫家王連城——連環畫講述《國士良醫鍾南山》的故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