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城——連環畫講述《國士良醫鍾南山》的故事

2020-12-10 新天水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洪 波

「不論參與《醫者鍾南山》連環畫作品的創作,還是獨立完成連環畫《國士良醫鍾南山》,我是被鍾南山院士的人格魅力所感動,至於作品是否塑造出了他的精神面貌,這個我不敢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經過這一番創作,讓我喜歡上了這位老人。我自信,自己畫出了可愛帥氣的鐘院士。」

王連城,1962年生,清水縣人,職業畫家,甘肅省美協會員。2011年開始從事連環畫創作,同年參與編創隴東革命故事連環畫叢書《紅色南梁》中《西北紅軍的搖籃》章節。2013年,創作的80幅展現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習仲勳成長經歷的連環畫組畫《少年習仲勳》,現永久陳列於兩當兵變紀念館舊址。2017年,反映習仲勳與戰友之間革命友誼的連環畫作品《戰友情深》,獲全國連環畫大賽二等獎,這一獎項也是建國以來,甘肅省美術界在全國連環畫創作領域取得的最好成績。

今年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鍾南山院士獲授共和國勳章。與此同時,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分享了一期根據《醫者鍾南山》縮編的連環畫作品。這期作品是疫情期間由6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用不到一月的時間通過雲端合作完成的,王連城參與了部分作品的創作。近期,他又與人民美術出版社籤約,獨立創作完成「最美奮鬥者」系列連環畫之《國士良醫鍾南山》。

在這背後,有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記者採訪了王連城先生。

記者:王老師,首先祝賀您今年又有新的收穫。前段時間您說正在進行連環畫《國士良醫鍾南山》的創作,現在交稿了嗎?

王連城:非常感謝!這次一共創作了82幅作品,現在已經全部完成,按要求我已將畫稿寄到人民美術出版社,他們正在做出版前的準備工作,預計出版就到明年初了。

記者:之前從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看到,年初時您還參與了連環畫《醫者鍾南山》的創作。

王連城:去年10月,我參加人民美術出版社舉辦的第二屆新連環畫創作高級研究班,期間聽說中宣部等部門表彰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在我國各行各業具有重大貢獻的「最美奮鬥者」,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術委員會、人民美術出版社和海豚出版社,計劃用連環畫的藝術形式創作這些共和國最閃亮的「星」。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就在那個時候,我從微信上看到一張圖片:一位老人蹙眉閉目,坐在趕往武漢的高鐵餐車上休息,這位老人就是鍾南山院士。

大年初二,我接到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報》責任編輯張書雲女士的電話,她以敏銳的目光看到了在重大疫情中的鐘南山,決定編輯一冊反映鍾南山從醫經歷的連環畫——《醫者鍾南山》,我有幸參與了這次連環畫作品的創作。

記者:當時是幾個人參與創作的?用了多長時間?

王連城:《醫者鍾南山》的創作時間非常緊張,要求在20天內完成60多幅的色彩稿。如果我一個人進行創作,至少需要兩個月時間,張書雲女士便又聯繫了昆明、瀋陽、青島、上海的幾位畫家,最後由我們6個人一起,在20天的時間裡合作完成了作品創作。

記者:創作《醫者鍾南山》時,正是疫情防控最嚴峻的春節期間,全國人民都在居家防控,你們6位繪畫作者,分別居住在天水、昆明、瀋陽、青島、上海等不同城市,你們當時是怎樣合作完成創作任務的?

王連城:因為是6個人共同創作,鑑於每個人的繪畫風格不相同,而且因為疫情大家無法見面交流,所以從今年大年初五開始,我們就通過電話、微信等相互溝通,首先確立了創作思路、手法和風格,力求風格特點一致,然後每個人再分別獨立完成各自承擔的素描稿,最後再統一著色。

記者:您當時是在一種什麼狀態下創作的呢?

王連城:創作《醫者鍾南山》的那段時間已是疫情爆發期,當看到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作為最早的逆行者,趕往疫情最早爆發、也是最嚴重的武漢時的照片時,讓我淚目,更讓我心裡多了一份崇敬和激勵。在緊張的創作過程中,每看到電視新聞、微信裡人們對鍾院士的崇敬與讚譽,想到我刻畫的正是在國人心中巍如青山的這位老人,巨大的壓力隨之而來。一般有經驗的創作者都知道,當在創作中對主題人物過於崇敬,由於心情激動而出現壓力時,往往會導致創作有失水準。這一過程,創作狀態從平靜進入激情屬於正常,但要從激情返回平靜卻非易事,這種狀態下要想畫好畫,得付出更大的心力。為畫好鍾南山院士,我每天都堅持畫十多個小時,力求形神兼備,表現出他的風採,這也是那段時間我的追求。

記者:疫情期間,總會有些讓人始料不及的事發生。據說後來因為部分作品在郵寄途中丟失,影響到後期的製作與出版,《醫者鍾南山》這冊連環畫最終沒能結集,您覺得遺憾嗎?

王連城:是啊,我記得當時素描稿完成後要寄給雲南的畫家統一著色,由於疫情期間快遞業務受到影響,寄件途中共有六幅畫稿丟失,雖然後來我又把丟失的畫稿重新補畫,並自己著色完成了創作,但遺憾的是這冊連環畫還是未能結集。不過,如果沒有這次的創作經歷,或許也就沒有之後我與人民美術出版社籤約,獨立創作連環畫《國士良醫鍾南山》的機會。

記者:如何想到會再次創作同一題材的作品呢?

王連城:4月份的時候,由於鍾南山院士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人民美術出版社決定創作一冊全面表現鍾南山人生歷程的長篇連環畫,要求是黑白稿,這也是「最美奮鬥者」系列連環畫中的一冊。在確定繪畫創作者人選時,出版社負責人和專家考慮到我曾創作《戰友情深》並獲過獎,所以就將創作任務交給了我。

記者:為了這次獨立創作連環畫《國士良醫鍾南山》,您都做了哪些準備?

王連城:等待腳本的一個多月時間裡,為了做足創作前的準備工作,我從網上搜集了所能得到的各種圖片資料,還購買了兩本不同作者撰寫的《鍾南山傳》,並多遍觀看反映他事跡的電視紀錄片,以求深入了解鍾院士不凡的人生經歷,更好地把握他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生活背景下的精神面貌。通過仔細閱讀傳記,鍾院士不平凡的一生展現在我眼前。他正直、憨厚、善良、堅韌不拔的形象在我腦海裡一天天鮮活起來。

17年前,鍾南山奮戰在抗擊非典第一線,就因能堅持真理成為「敢醫敢言」的勇者,如今再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前線,《人民日報》微博這樣評價他: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的的確確令人肅然起敬!

記者:對自己創作的《國士良醫鍾南山》您滿意嗎?

王連城:這次創作連環畫《國士良醫鍾南山》,我是被鍾南山院士的人格魅力所感動,至於作品是否塑造出了他的精神面貌,這個我不敢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通過82幅作品的創作,我喜歡上了這位老人。我自信,自己畫出了可愛帥氣的鐘院士。

記者: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能用手中的筆來記錄時代,致敬時代最美逆行者,您有何感想?

王連城: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猶如一場風暴牽動著國人的心,這讓我不由想起2003年初春那場前所未有的非典疫情。當時我正在北京,被困在城中整整四個月,那段有家不能回的日子真得很壓抑。不論是在抗擊非典第一線,還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鍾南山對疫情的判斷與決勝的信心,很鼓舞大家,也讓人們從此更加牢牢記住了國士良醫——鍾南山。

時至今日,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能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利用手中的筆來記錄時代,致敬時代最美逆行者,我深感榮幸。

記者:最後,期待您的連環畫作品《國士良醫鍾南山》早日與讀者見面。

王連城:感謝貴報的關注。



相關焦點

  • 天水畫家王連城——連環畫講述《國士良醫鍾南山》的故事
    王連城,1962年生,清水縣人,職業畫家,甘肅省美協會員。2011年開始從事連環畫創作,同年參與編創隴東革命故事連環畫叢書《紅色南梁》中《西北紅軍的搖籃》章節。今年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鍾南山院士獲授共和國勳章。與此同時,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分享了一期根據《醫者鍾南山》縮編的連環畫作品。這期作品是疫情期間由6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用不到一月的時間通過雲端合作完成的,王連城參與了部分作品的創作。近期,他又與人民美術出版社籤約,獨立創作完成「最美奮鬥者」系列連環畫之《國士良醫鍾南山》。
  • 紀錄片《鍾南山》今晚播出,講述鍾南山「硬核人生」故事
    鍾南山院士更以其精湛的醫術和真實敢言的風範,在抗疫期間受到高度關注。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對外傳播中心(國際頻道)及廣東廣播電視臺董珂工作室攝製的紀錄片《鍾南山》將於 4 月 8 日 21:30 在廣東衛視播出。該紀錄片真實呈現了鍾南山兩次出徵抗擊疫情的故事,並回顧了他八十多年來的奮鬥歷程,解鎖其 " 硬核人生 "。
  • 連環畫《媽祖》背後的創作故事
    全套共12冊,特邀來自全國各地的連環畫名家聯袂,採用中國傳統的「寫實」和「白描」手法進行創作,描繪了媽祖(林默娘)傳奇的一生,並講述了媽祖文化在我國臺灣地區和世界各地傳播的盛況,彰揚了媽祖在護國庇民、漕運開發、海疆安定、國家統一、和平外交等方面的卓越功績,進一步傳播了「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該套連環畫自出版發行以來,得到了業界的充分認可和社會的高度好評。
  • 「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為青少年講述鍾南山、袁隆平等
    「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系列第二輯書封。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8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由黨建讀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聯合主辦的「用時代先鋒鑄造國魂,扣好青少年人生第一顆紐扣——『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系列叢書(第二輯)讀者見面會」日前在上海舉行。
  • 重拾連環畫記憶 說出你的故事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記者 李心雨 李菁 「60後」和「70後」的小人書,「80後」和「90後」的漫畫,「00後」孩子們的繪本……在每個人的童年裡,總有那麼一本「連環畫」讓你廢寢忘食。生動的圖畫加上精彩的故事情節,是不少市民小時候不可或缺的味道。你的記憶中,是否有與連環畫有關的好故事呢?
  • 「津門網」用傳統筆墨畫連環畫講述雲南省西疇縣巖頭村扶貧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部分連環畫作品,這些連環畫是用中國傳統筆墨繪製的,畫裡面所講的是雲南省西疇縣巖頭村脫貧致富的故事,在這些作品當中,我們能夠看得出當地的山山水水,也能夠看得出老百姓的踏實肯幹。正是因為連環畫所具有的這種故事情節性,讓我們從一開始到最後能夠了解到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通過百姓的踏實肯幹,讓小山村改變面貌,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富足,這大概是我們大家所希望看到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裡面去參觀一番看看當地的百姓是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面貌,讓自己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吧。
  • 深圳春雨社會工作服務社出版《十七歲的花季》連環畫
    &nbsp&nbsp&nbsp&nbsp法制網深圳4月25日電 記者唐榮 通訊員玉光吉近日,廣東省深圳市春雨社會工作服務社出版一本《十七歲的花季》連環畫,該連環畫講述了深圳市福田區一名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在矯正期間實現就業和創業的真實故事。
  • 《鍾南山》紀錄片觀後感評價 鍾南山抗擊疫情故事簡介
    《鍾南山》紀錄片觀後感評價 鍾南山抗擊疫情故事簡介  時代英雄是民族精神的象徵和民族形象的代表,讓歷史得以銘記和傳承,也讓歷史變得鮮活與生動。從容指揮的抗疫歷程,客觀呈現了鍾南山兩次抗擊疫情的真實故事,記錄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和囂張,鍾南山從未停下奔波在防治疫情一線鏗鏘腳步的感人畫面。
  • 《故事裡的中國》播出《鍾南山》
    11月14日晚八點檔,由瀘州老窖·國窖1573攜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獨家冠名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播出第三期。本期節目走近鍾南山這位「80後」硬核背後的柔情一面,為廣大觀眾呈現一個更加立體和全面的鐘南山院士的故事,特別是從他的人生成長、家庭生活,感受他一路積蓄著的沛然莫之能御的力量,也以此向所有在疫情中付出努力、作出犧牲的中國人致敬。
  • 從魯莽少年到中國脊梁,鍾南山的故事值得講給孩子們聽
    84歲逆行抗「疫」一線,給全國人民吃下「定心丸」——這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近日,由接力出版社和黨建讀物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鍾南山:生命的衛士》電子書陸續在全網發布,供讀者免費閱讀,向青少年講述鍾南山的成長經歷和戰鬥在抗擊病毒一線的故事。
  • 連環畫_中國網
    中國古代的故事壁畫(如敦煌壁畫中的許多佛教故事)、故事畫卷(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五代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南宋李唐《晉文公復國圖》,明人《胡笳十八拍圖》等)及小說戲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連環畫的性質。現代風行的連環畫,俗稱「小人書」或「小書」,這是由於故事中的人物畫的很小,所以又叫「小人書」或「小書」。 因為體積小,可以揣進口袋裡,所以也叫「口袋書」。
  • 鍾南山再上熱搜,這背後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鍾南山被催睡覺和妻子討價還價(央視頻號:故事裡的中國)這些珍貴的生活細節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更加全面、立體的鐘南山11月14日,《故事裡的中國》之《鍾南山》如約與觀眾見面。從人物訪談到戲劇演繹,節目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更加立體全面的「國士無雙」的故事,也以此向所有在疫情中堅守崗位、付出努力的人致敬。微綜藝《故事裡的故事》帶大家深度探訪《故事裡的中國》舞臺幕後故事,揭秘排演現場精彩花絮,從「故事」中汲取更多鮮活營養。
  • 《歌頌家國情懷 致敬戰「疫」英雄——連環畫作品展》在國家圖書館...
    主辦方供圖為致敬所有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勇士們,12月3日至17日,《歌頌家國情懷 致敬戰「疫」英雄——連環畫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展覽,展覽中連環畫作品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並重,旨在用藝術的力量致敬每一位最美「逆行勇士」。
  • 嚇死人不償命 日媒體盤點八大恐怖連環畫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livedoor 新聞網7月24日報導,夏日所特有的「恐怖的故事」。深夜只點亮手電筒聽別人講恐怖故事雖然感覺很刺激,但是親眼所見的東西更讓人覺得恐怖。在書店或是圖書館的兒童書角裡擺放的《鬼怪故事連環畫》系列叢書和《恐怖連環畫》,大家知道嗎?
  • 「傳承與創新——上海交通大學海派連環畫設計展」開幕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海派連環畫基地負責人李鋼主持開幕式,並介紹了海派連環畫基地的基本情況。他表示,傳統文化的堅持和創新需要高校的支持,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上海故事,需要情懷,更需要創新。
  • 都江堰將出版歷史文化故事連環畫
    為呼應「讓文物活起來」的號召和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號召的積極響應與具體實踐,在都江堰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四川幽瀾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將出版一套關於我市歷史文化故事連環畫。據悉,都江堰歷史文化連環畫第一輯容量為一輯共六本,篇名如下:《李冰化犀 》 《佐卿化鶴》、《天師降魔》 、《黃帝訪寧》、《二郎伏龍》 、 巜藥王培芎》。此項目創始人為唐蓉。由我市知名文化人馬瑛主編。項目美術總監、主筆高中立為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川音成都美院動畫系副系主任。本土著名作家黎明泰、文佳君將對整套連環畫進行文學創作。
  • 「學習用典--中國優秀經典故事全國連環畫作品展」在濱海美術館開幕
    本次展覽從中華民族優秀的經典故事中擷英,作為創作母題,選題來自從先秦到清末民初的眾多典籍。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委會的專家們多次研討活動方案,從全國範圍內遴選作者,組織邀請了近百位全國連環畫名家進行創作,其中既有馮遠、查家伍、胡博綜、葉雄、李晨、董克誠、侯國良等幾十位全國連環畫名家,也有在各大展覽嶄露頭角的80後畫壇新秀。
  • 連環畫上鵲橋會
    隨後,1979年10月,由張濟改編、何茜封面設計,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牛郎織女》60開電影連環畫冊; 1980年10月,由王亞平編文、張嶽健繪畫,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牛郎織女》60開連環畫;1981年1月,由張健編文、劉漢宗繪畫,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牛郎織女》64開連環畫;1988年9月,由荊其柱改編、劉巨德繪畫,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七夕的故事》24開連環畫; 2003年9月,由墨浪繪,連環畫出版社出版精裝本
  • 連環畫裡的美麗山城是這樣的 第五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在渝開幕
    提到連環畫,你的印象中是不是還是「小人書」的概念?現在的連環畫,已經成為了和國畫、油畫、版畫一樣的架上繪畫,觀眾們可以走進美術館欣賞。12日下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講中國故事——第五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在位於解放碑的重慶市美術館開幕,來自全國各地藝術家創作的100組架上連環畫作品首次在山城集中展出。
  • 家庭對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我看《故事裡的中國:鍾南山》
    文/臨海憑風周六的夜晚,正在等待看電視連續劇《追夢》的時候,電視裡播出的則是《故事裡的中國:鍾南山》。該劇時間不長,劇情也很簡單,但是選取的角度很獨特,是發生在鍾南山家庭中的兒女情長的尋常的瑣碎事,看似微小,卻有著很重的分量,深受感動和啟發。對於鍾南山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國人早已家喻戶曉,在中國受困於「非典」的時候,就是鍾南山挺身而出,和全國人們一道攻克時艱,戰勝了「非典」,成為了地球村人關注的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