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導演、吳曉波等將探討紀錄片傳播

2020-12-25 騰訊大閩網

  新媒體大師班|基本信息

  時間:3月18日 17:15——18:30

  地點:廈門帝元維多利亞酒店主會場

  主持人:黃海波

  席嘉賓:李成才、吳曉波、Sabine Lange、Pierre Cattan

  2015廈門國際紀錄片大會暨亞洲陽光紀錄片大會3月17日就開幕了!「跨媒介」作為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也成為了本屆大會關注的焦點。今年,組委會特別邀請李成才、吳曉波、Sabine Lange、Pierre Cattan等國內外的大師共坐一席,分享他們在進行紀錄片跨媒介傳播方面的經驗,探討新媒體時代紀錄片將會以怎樣的模式進行製作和傳播。

  ▼中國跨媒體紀錄片項目的傳播經驗

  *對話:紀錄片是如何跨越多種媒體介質,創造出有傳播價值的新內容形態?

  *嘉賓: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導演李成才

  李成才

  LI CHENGCAI

  著名紀錄片導演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主編,中國電視紀錄片協會理事,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兼職教授,曾榮獲國際紀錄片獎、中國政府新聞獎等。2003年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啟動儀式《現在出發》總導演;2004年「3.15晚會」總導演;2007年《平安中國》晚會總導演。

  他執導了《大國崛起》、《華爾街》、《貨幣》等通透探查國家和詳盡解讀中國歷史的大型紀錄片,被稱為「金融紀錄片的開拓者」。從主觀出發,用客觀方式表達,李成才導演的紀錄片「顛覆了電視無法深刻的論調」,被稱為「思想者」。

  《大國崛起》劇照

  李成才導演曾經說過:「中國最大的事情就是社會轉型,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參與進來。假若中國在用財富的標準來評價自己是否強大,那就需要尊重這套財富原則,改善相應的財富土壤」。

  吳曉波

  WU XIAOBO

  著名財經作家

  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財經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EMBA課程教授,常年從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年度「中國青年領袖」。主要出版作品:《大敗局》、《穿越玉米地》、《非常營銷》、《被誇大的使命》等。其中《大敗局》被評為「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2009年,吳曉波以75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第四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發廣泛關注。

  2014年由其發起的紀錄片項目《我的詩篇》,作為全球首部完全從詩歌的角度深入表現工人題材的紀錄電影,獲得了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北德廣播公司、中德廣播電視臺、義大利國家電視臺、法國ICTV等國際文化機構的關注。這一部關注中國製造背後的中國工人的紀錄片,預計在2015年6月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首映。

  《我的詩篇》劇照

  吳曉波作為這個項目的發起人,他運用自己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認識,抓住了中國社會大轉型過程中,逐漸被邊緣化的工人們,深入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態、精神狀態,呈現出了的時代變遷中3億中國工人的記憶,值得我們關注。

  當一位投身紀錄片市場的財經作家,與一位從事財經類紀錄片創作的導演相遇時,他們將會以怎樣的視角看待中國紀錄片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策略?敬請期待3月18日下午17:15-18:30新媒體大師班的開講吧!

  ▼ARTE電視臺的跨媒體項目戰略和經典案例分享

  薩比娜·朗熱

  SABINE LANGE

  法國ARTE電視臺

  Sabine Lange是法國ARTE電視臺文化頻道的編輯。她專注於跨媒體項目,總是在尋找具有創新意識的作品和敘述方式。《阿拉伯世界的革命》、《大教堂建造者》和《24小時耶路撒冷》是她近期採購的作品。

  法國ARTE電視臺作為一個公共服務電視頻道,展示了歐洲豐富、多樣性的文化,其宗旨在於構想和製作電視節目。廣義而言,這些電視節目有利於促進歐洲各國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合作。

  Sabine將會從跨媒體傳播戰略角度來分析法國ARTE電視臺文化頻道如何進行編輯,從而為大家帶來寶貴的經驗。

  ▼雅克貝漢新片《四季》的新媒體部分是如何建構的

  PIERRE CATTAN

  著名媒體創意製片人

  Pierre Cattan是Small Bang的創意製片人。他創立了Small Bang這家專注於製作混合互動項目的跨媒體工作室,製作範圍從電影,印刷數字作品,音像製作,活動舉辦,創意會,APP運營到遊戲設計。他和Upian聯合製作的30分鐘在線視頻「快樂的世界」獲得了2012年加州電影奧森威爾斯最佳紀錄片獎。

  《四季》劇照

  Pierre Cattan也是著名紀錄片導演雅克貝漢的新作《四季》新媒體部分的負責人。該片將通過十萬年的跨度,用動物的視角來感受在四季更迭中的人類生活,觀察人類在自然變換中的處境。2011年《四季》開始進入籌備和製作期,目前正處於緊張的後期剪輯階段,不久將會面世。本屆ASD大會,組委會隆重邀請了Pierre Cattan先生來為大家分享他將如何操持雅克貝漢先生這一新作。

  這麼多精彩的內容,小編都覺得一個小時15分鐘不夠呢!再次提醒大家,這一板塊將在2015年3月18日17點15分開始,距離廈門ASD開始還有5天,小編代表亞洲陽光紀錄片大會全體工作人員真誠的期待大家的到來!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悄然崛起 85.9%的人去年看過紀錄片
    本次調查也證實了紀錄片的國際傳播力度。在過去一年看過紀錄片的觀眾當中,67.8%的人看過中國人拍攝的紀錄片,59.3%的人看過外國人拍攝的紀錄片,34.8%的人看過中外合作拍攝的紀錄片。    電視作為紀錄片的傳播主渠道,仍然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 《大國崛起》之中國篇的見證
    2019年5月21日,《大國崛起》的補完2006年11月13日,一檔名叫《大國崛起》的紀錄片在央視播出。這部名叫《大國崛起》的紀錄片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大國是如何從15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歷程。
  • 看央視紀錄片「大國崛起」有感:歷史上「大國崛起」的條件
    歷史上,哪些國家真正的實現過大國崛起?在什麼條件之下才能真正的實現大國崛起?這篇文章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大國崛起,從而帶領我們對世界走向做出判斷。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改變了既往的規則。真正的大國崛起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古往今來有很多的大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帝國,動不動就是橫跨歐亞非的,金戈鐵馬,歷史上很多這樣的故事。但是電視劇《大國崛起》並沒有選擇這些歷史上的大國。
  • 國家養老網將啟動大型人文紀錄片《大國養老》
    國家養老網將啟動大型人文紀錄片《大國養老》 原標題:   為了進一步解讀新時代中國特色老齡事業和產業的頂層設計及具體實施政策,全面展示各方力量尤其是社會力量對養老事業的貢獻,國家養老網聯合多家單位共同啟動拍攝大型人文紀錄片
  • 「中國奇蹟」:紀錄片鏡頭中的大國形象
    大地院線總經理方斌看完這些紀錄片後,深有感觸。他說:「我們除了驕傲與自豪,還會將這種情感轉化為奮鬥的動力。這些紀錄片激勵大家以榜樣為力量,以中國夢為目標,把每一項工作切實做好。」  影片在大銀幕上全景展現的中國風採,激發了人們奮鬥的動力。「那一幕幕壯觀恢宏的大規模航拍鏡頭從眼前掠過,祖國壯美山河、卓越成就給人帶來的激動,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
  • 專訪|紀錄片導演周兵:真正國際化傳播是講人性的故事
    怎麼看紀錄片導演周兵,都不像是會跳街舞的。這位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及博物館系藝術史專業的博士、沉迷於歷史題材愛鑽故紙堆的紀錄片導演,一臉驕傲地對記者說,「對,我很愛舞蹈,還跳過街舞。」周兵導演工作現場不難理解。
  • 導演身後的故事,紀錄片講給你
    看一部紀錄片,認識一位導演如何快速走近一位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1928年7月26日——1999年3月7日),美國電影導演,因其反傳統的電影敘事與對人性鞭辟入裡的探討,使得由此受到的讚揚幾乎和招致的咒罵一樣多。
  • 大紀錄片導演《看佛山》首映式在北京舉行
    該活動儀式中,現場播放了十大紀錄片導演的作品。  「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智利紀錄片導演顧茲曼曾說過的名言。據悉,2011年4月17日,中國經濟的前沿陣地、嶺南文化發祥地――廣東佛山,時間、孫增田、王韌、梁碧波、周兵、李汝建、張以慶、陳真、幹超、張元十位紀錄片導演,相聚在中國最古老之一的戲劇舞臺――祖廟萬福臺,共同拉開了十大紀錄片導演《看佛山》的序幕。
  • 紀錄片《中國》開播即火,導演說:我是中國歷史門下走狗
    看一下這份豪華的主創/作品名單:總導演李東坤(《河西走廊》製片人、《重生》)聯合導演周豔(《大國崛起》、《舌尖上的中國》、《園林》)撰稿鄧建永(《河西走廊》、《重生》、《國之大運》)攝影師羅攀(《老炮》、《芳華》、《我不是潘金蓮》)
  • 鄔虹導演專訪:從央視美食紀錄片導演到文創IP品牌主理人
    的確,紀錄片隨著時代前行、契合審美變遷,從小眾破壁到大眾傳播的題材開拓、敘事創新、製作突破與節奏變換。紀錄片因為越發貼近真實、貼近年輕受眾的呈現而日益受到追捧,甚至產生了大量現象級的「網紅」作品,引發收視熱潮。 去抖音快手拍微紀錄片? 上線僅兩周雙系列故事播放破千萬 變革同樣發生在美食紀錄片的創作上。
  • HiShorts廈門短片周|劇情片導演如何向「紀錄片」取經?
    少年》獲得了業內外人士的盛讚,這部比劇情片還要精彩的紀錄片不僅成為本年度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還引來一陣對「紀錄片如何拍才能吸引觀眾」的討論熱潮。紀錄片與劇情片本屬於兩種藝術類影像表達,近幾年卻經常被拿來一起探討。通常來講,許多紀錄片出身的導演,在劇情片行業也擁有一席之地,如今很多劇情片導演對紀錄片也躍躍欲試。
  • 紀錄片領域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
    隨著媒體融合不斷深化以及中外文化合作與交流日趨增強,紀錄片領域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發展。中國題材紀錄片受到普遍關注和重視,並藉助國際平臺廣泛傳播,有力推動了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進程。
  • 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將於12月9日開幕
    來自義大利電影音像和多媒體工業協會、義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義大利電視製作人協會及羅馬國際視聽市場的代表將在「遇見義大利:中意合拍與機遇」論壇中,為大家解讀義大利電影的融資策略,與大家一同探討、發掘中意合拍的機遇與可能。芬蘭和韓國代表團都將帶來本國最新的優秀紀錄片提案,為參會代表展示本國最新的行業動態。
  • 把紀錄片拍得像大片一樣好看 專訪臺灣新生代紀錄片導演黃嘉俊
    奪得「觀眾票選獎」或能說明這部影片受到觀眾青睞的程度有多高,據臺灣媒體介紹,在正式上映前組織的試映會上不僅一票難求,口碑持續升溫,而且本片還受到擔任今年臺灣電影節評審團主席陳可辛的欣賞,將由旗下電影公司引進香港、東南亞院線,預計12月將在香港上映。
  • 今早十點,來愛奇藝看紀錄片《大國質量》
    由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出品,北京三多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制的五集紀錄片《大國質量》,將於3月15日上午10:00起在愛奇藝上線。敬請關注!現在享譽世界的「德國製造」,最初竟然是個恥辱的標誌?五集紀錄片《大國質量》圍繞著「質量強則國家強,質量復興則民族復興」的主題,以經濟全球化和國家競爭為視點,聚焦國家轉型升級的節點,強調質量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性,圍繞國家的質量戰略、質量作為一門管理科學的發展歷程、質量意識和質量文化進行深刻的闡釋。
  • 《東向大海》導演手記——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煉成的?
    同時,它應該是有著國際視野的紀錄片,面向不同語境的觀眾,都能做到「沒有一個字誇東海好,卻講好了東海的故事」。當然,理清思路,確定目標,只是第一步。用說明文語態講好東海故事,對每一集的導演而言,意味著將接受更大的挑戰。
  • 吳曉波:我看到了一些原本看不到的東西
    兩年以來,吳曉波頻道的成長站在了兩個大的風口上,一是內容創業,一是中產崛起。你只要敢於把自己搓成一根針,就有機會去捅破某一片混沌的天。 ——吳曉波 有時候,我常常想起安藤忠雄在他的書裡描寫過的一個情景。 1980年,年輕的建築師安藤忠雄在東京街頭遇到一位前輩,安藤向他請教成功的秘訣,前輩說,「你要加倍使出全部的力量往前衝。不要回頭。如此一來,你將可以看到原本看不到的東西。」
  • 60後「紅毛」尬舞贏得數十萬粉絲 紀錄片導演說「三觀被顛覆」
    我能理解他的生活狀態 也接受了人生的多樣性 導演嶽廷是一名90後,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一名碩士。他坦言,起初創作僅僅是為了完成畢業作品,順利答辯。
  • 大國之崛起
    最近看了大國崛起的紀錄片,看完還是蠻有收穫的。只恨看的時間太遲了,當初上高中的時候,怎麼不知道看看。第一部分,每集簡介第一集:海洋時代。主要介紹了西班牙葡萄牙的航海探險。第二集:小國大業。主要介紹低於海平面的荷蘭是如何成立的。荷蘭人先後成成為西班牙,英國的附屬國,最後都因為需要上交太多錢而被迫成立荷蘭這個國家。
  • 如果你覺得紀錄片只是中老年人「專利」,那就大錯特錯了……
    6月12日,「走近年輕人 記錄新時代」紀錄片論壇在上海電視節期間舉辦。第24屆白玉蘭獎紀錄片評委和央衛視及新媒體平臺的紀錄片創作代表,圍繞新時代下的紀錄片創作進行了探討。「紀錄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廣播電視上紀錄片已經從佐餐變成了正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