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空俯瞰珠海高新區,沿著珠海情侶路向北望去,沿岸景觀帶與濱海風貌相融,如同一條靈動飄逸的「綠絲帶」。離岸不遠處,一棟棟高聳壯觀的建築拔地而起,其間上演著一個個動人的創業故事。一座更具現代感、更宜居宜業的產業新城正在不斷書寫新的篇章。
五年,是歷史長河中的短短一瞬,但在這座南海之濱、特區之城發展史上卻留下深深印記。站在「十三五」邁向「十四五」的門檻上回眸,珠海經濟特區的發展令人欣喜。作為特區創新發展的主陣地,珠海高新區的發展成績更加鼓舞人心。
這是乘風破浪的五年。在全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之下,珠海高新區「一區多園」營業收入由2015年的1902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3035億元,年均增長15.7%;高新技術企業由2015年的223家增加至979家,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排名由2015年的第31位上升至第22位,創歷史新高。
這是美夢成真的五年。全區居民就業穩定、收入增加,小病基本免費、大病救助兜底,就近上好學,文化活動多姿多彩,老百姓的獲得感更強、精氣神更足。
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珠海高新區將迎風而上、凝心聚力,在新起點上開啟新徵程,構建新格局,搶抓機遇「窗口期」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創新中心,為珠海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新引擎和獨具特色令人嚮往的魅力之城作出新貢獻。
●黃鶴林
「四鏈融合」打造科創高地
「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雲洲智能5G技術無人艇、國家級重大科學研究平臺「天琴計劃」……近年來,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先後在珠海高新區湧現,這也是該區持續向創新要動力、以創新推動區域發展的生動註腳。
2017年,「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首批兩顆衛星成功發射,與以往的遙感衛星不同,這兩顆衛星均為視頻成像衛星,未來有望提升我國從內陸到沿海地理、生態環境、國土資源變化監測的時效性。2019年,國內首顆由國家立項、面向未來引力波空間探測技術試驗衛星「天琴一號」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邁進「太空試驗」階段。
五年來,珠海高新區不斷統籌規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政策鏈,實現「四鏈融合」,持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促進大量高水平科研成果在產學研合作平臺中高效轉化。
創新平臺倍速增長——珠海高新區出臺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管理辦法和資金管理辦法,對符合政策條件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給予最高1億元的財政經費扶持。珠海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德(珠海)人工智慧研究院、中以科技企業加速器、廣東省「雙博基地」等高端創新平臺相繼落地。
創新要素加速集聚——為強化人才要素對創新的核心作用,珠海高新區每年安排公共財政收入的1%作為人才專項資金,全面實施「鳳凰人才」計劃,出臺新引進青年人才房租補貼、引進創新創業團隊獎勵等系列政策措施。組織開展各級人才及團隊項目選拔評定工作,2016年至今,國家級人才從1人增至13人,佔全市76.5%;省級人才從9人增至17人,佔全市60.7%;市級人才從297人增至446人,佔全市22.9%;區級人才從47人增至137人,增長率為191%;省級創新創業團隊從1個增至3個,佔全市37.5%;市級創新創業團隊從10個增至42個,佔全市40.8%。
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創新發展需要載體,更需要全方位、系統性服務。目前,經過多年來的培育,珠海高新區已形成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園區」的全鏈條創新主體培育體系。據統計,全區共有11個孵化器,孵化載體面積達111.72萬平方米。
「大院大所大裝置大平臺」是打造科創新高地的重要載體。接下來,珠海高新區正積極爭取更多國家和省科技創新大平臺、大載體、大裝置落戶珠海。「上天入海」的高端創新平臺建設,將成為珠海科技創新突圍的有力武器。
集中力量做大做強新興產業
11月13日,32位來自政府部門、高校院所、投融資機構以及企業的集成電路專家,被聘為珠海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辦公室特聘專家,為區域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11月29日,健帆集團投資15億元的「金鼎產業園」項目在珠海高新區開工奠基,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血液淨化醫療設備及耗材生產基地。
新動能、新產業,彰顯珠海高新區以創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決心。珠海高新區發揮區域特色產業優勢,圍繞省、市部署要求不斷壯大新興產業能級量級,作為經濟向上突圍的戰略支撐。
近年來,珠海高新區制定出臺集成電路設計、生物醫藥、金融業等系列「政策十條」,規劃建設總面積達1平方公裡的生物醫藥產業園,推進新興產業集聚發展。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產業聚集,該區湧現出全志科技、炬芯科技、博雅科技、普林芯馳、億智電子、英諾賽科等業界知名企業,現已發展成為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集聚區。
2019年,珠海市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規模位列全國第八、珠三角第二,其中高新區佔據一半,為實現全市「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根據部署,接下來,珠海高新區將通過實施晶片設計突破、化合物半導體提升、產業鏈延伸、打造人才高地四大工程,做大做強集成電路產業鏈。預計到2025年,集成電路企業年度總營收將突破300億元。
除政策扶持外,為做大做強區域特色產業,珠海高新區先後成立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辦公室、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辦公室,助力該區積極謀劃產業發展新思路。
近幾年,珠海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勢頭迅猛,規模化效應日益顯現。目前,該區已形成血液淨化、基因重組藥物、生命監護、醫學影像、體外診斷試劑、植(介)入醫療器械等六大特色產品門類,聚集了健帆生物、億勝生物、寶萊特、賽樂奇等業內近百家高質量發展企業,並榮獲諸多國內大獎。近五年來,珠海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年均增長率高於20%。
未來,珠海高新區將加速產業資源要素聚集,推進產業配套發展,力爭讓生物醫藥和集成電路產業成為高新區乃至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深化改革加快融入大灣區建設
每周一早上7時,香港青年湯毅韜會從家中出發。2個多小時後,他就可以在珠海高新區與公司成員開早會。大灣區時代的「雙城生活」,讓湯毅韜的創業進程步入加速期。
去年3月,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的高翔和湯毅韜將創業團隊帶到珠海高新區,創辦珠海市矽酷科技有限公司。根據該區政策,他們僅繳納了1元的租金就獲得了一個2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目前,公司在珠海、香港兩地設立了雙研發中心。憑藉優惠的創業政策和核心技術優勢,這家初創公司已成功拿到華為訂單。
近兩年來,為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作為距離澳門最近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高新區聚焦載體建設、頂層設計、協同創新等多維發展,全方位推動全區資源深度對接港澳地區,吸引一批如同高翔團隊一樣有「硬實力」的港澳科技項目落戶唐家灣主園區。
越來越多的港澳對接平臺在珠海高新區湧現。與澳門大學共建平行孵化器,推動創新創業資源雙向流動;聘請10名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專業人士為科技顧問;與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展開合作,更多優質創業資源在這裡落地生根。
目前,珠海高新區依託「港灣1號」科創園內1萬平方米的港澳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已形成「一個核心基地、多個眾創空間、若干協同支點」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生態圈;籌建1億元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金,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到珠海高新區創新創業。截至目前,高新區共引進港澳創新創業項目54個。
近年來,珠海高新區對外緊抓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內持續改革推動全區營商環境再提升。全區「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探索構建「投促中心+區屬國企+創新創業中心+孵化器運營商」的大招商模式;在全市率先將公安、國土、規劃等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集中到區行政服務大廳,部門綜合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探索試行「容缺受理」,積極推進民生業務零跑動,全區「最多跑一次」事項佔99.5%。線上可辦率為90.8%。
接下來,珠海高新區將按照珠海市委「以珠海高新區為重點對接深圳,共同打造國際領先的城市發展新軸帶」的部署要求,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新興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