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重慶綜合 地處重慶「西擴」第一站,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推進,重慶市璧山區正處於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重大機遇集中區,發展勢能加速聚集。打造主城都市區「迎客廳」,科技創新引領重慶高質量發展,璧山「底氣」十足。
6月16日,中國共產黨重慶市璧山區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召開。藍慶華代表璧山區委常委會作工作報告。曾清龍/攝
因勢而謀:國家戰略中錨定新坐標
今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專題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使之上升為國家戰略。會議提出,要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儒雅璧山,田園都市。陳亮/攝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引領新時代重慶發展的戰略舉措。」6月16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前往高校、科研院所,就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開展調研時指出,要高標準打造西部(重慶)科學城,高水平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讓創新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璧山高新區內,科技創新企業正集聚發展。曾清龍/攝
同日(6月16日),璧山區委十四屆九次全會安排部署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璧山)建設,作出「全力打造主城都市區『迎客廳』」決定。並提出要充分發揮「迎客廳」的創新功能,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加快構建「打造大學城創新生態區」+「3類科技創新平臺」+「若干企業自主創新」的「1+3+N」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原創能力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建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生成示範區。
全會上,璧山區委書記藍慶華強調稱,「識大勢、順大勢、行大勢,方能成大勢。」
6月4日—5日,璧山區委書記藍慶華、區長秦文敏率璧山黨政代表團赴成都東部新區學習考察。熊浩/攝
勢在必行:創新布局「科學城+大學城」
當前,重慶正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置身於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版圖之下,璧山區應勢而動。
6月23日,重慶市科技局與璧山區人民政府舉行科技工作會商議題籤字儀式,標誌著雙方正式建立科技工作會商制度。熊浩/攝
按照璧山區委十四屆九次全會部署,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由北向南依託黛山大道作為發展主軸,輻射串聯璧城、璧泉、青槓、來鳳、丁家等鎮街,形成「一廊四組團」的空間格局。具體而言,「一廊」即依託黛山大道形成科創走廊;「四組團」即科技創新小鎮組團、璧泉組團、青槓—來鳳組團和丁家組團。
6月19日,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27個籤約項目總投資額達177億元,涉及數字經濟、智能終端、科技服務、科技金融等多個產業,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36億元。
集中簽約活動現場。曾清龍/攝
籤約落戶的19個現代工業類項目中,絕大部分項目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阿基米米總部上市項目、國科量子項目等數字經濟產業項目的籤約落地,將進一步加快該區新基建工作進度,提升科學城支撐服務實力;柔性光電薄膜及其智慧終端項目、先進集成磁傳感產業化項目等科技轉化項目的籤約落地,將進一步推動該區與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緊密合作,切實把大學城智力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璧山與「重慶大學城」一山之隔,是大學城空間拓展的理想之地。璧山區順勢而為,構建優良的產業生態,把大學城內大量的人才、科研等資源引過來,傾力打造大學城創新生態區。
重慶中醫藥學院位置圖
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裡的重慶產教融合生態區(大學城西區),正是這一引流計劃的核心承載平臺。6月18日,首個入駐項目重慶中醫藥學院在璧山區正式破土動工,標誌著重慶產教融合生態區(大學城西區)邁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圍繞這一項目,璧山區規劃了中藥材種植基地、中醫藥創新產業園等六大功能板塊,並將與四川遂寧、南充、安嶽等地實現產業聯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標準化。
西部(重慶)科技創新小鎮將發展科技研發、成果轉移轉化、創業孵化、科技金融、智慧財產權交易、商務服務等。圖為沙盤局部
與此同時,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的西部(重慶)科技創新小鎮和西部(國際)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區已同步開建。總體量30萬平方米的大學城(璧山)科技創新生態社區即將正式投用,主要入駐各類專業技術研究院、實驗室、中試平臺、人才培訓基地等。
接下來,璧山區將積極構建創新文化生態、創新研發生態、創新服務生態以及創新產業生態,推動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形成引領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引領人才集聚的創新生態。
璧山風光。陳雲剛/攝
乘勢而上:建好3種科技創新平臺
「科學城+大學城」雙城發力。在擁有了眾多的創新資源、具備良好的創新生態之後,該如何將創新驅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
璧山給出的答案是:建好3種不同類型的科技創新平臺。堅持從原始創新、基礎研究、成果孵化三個方向同時發力,依靠價值鏈、利益鏈、科技鏈、金融鏈、人才鏈「五大鏈條」有機耦合,匯集創新資源發生「化學反應」「鏈式反應」,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企業文化
以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為代表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正是這三類科技創新平臺之一。自去年6月成立以來,該研究院已實現「金蛋」孵「金雞」,對接高校、企業等30個,深入論證科技成果項目58個,成功孵化碳化矽、無線充電、智能電氣、燃料電池、柔納薄膜等5個項目。目前正全力推進重慶大學璧山先進技術研究院入駐工作。
以重慶大學璧山先進技術研究院為代表的「政產學研」融合平臺,是璧山與高校共建的結果,致力於推動原始創新和產業化,目前已入駐30餘個科創團隊。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錦介紹研究院2.0版本:大學城(璧山)科技創新生態社區
「較短時間取得如此成效,這很大程度上得力於璧山區對於創新的扶持。」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錦介紹稱,未來研究院將努力把大學城創新生態區打造成為科技成果全鏈條轉化的「試驗田」,成為重慶打造創新高地的「矽谷」。
「科創團隊和研發人員在璧山只需做好科研,我們負責匹配最好的資源。」璧山區委書記藍慶華說。
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推出的不同間距玻璃背板
不同於前兩者,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則走專業技術平臺之路,致力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建設Micro LED全產業鏈技術及下一代化合物半導體技術的研發和量產平臺。該院自去年組建以來,已匯集行業頂尖人才200多人,完成各類專利提案500餘項,成功自主研發全球首個最小間距Micro LED顯示屏。
據介紹,康佳Smart Wall上月底在京完成全球首次5G+8K直播應用,而這款行業頂尖水準的8K超高清Micro LED巨屏,其技術正是來自該研究院。
今年3月,比亞迪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在位於璧山區的重慶弗迪鋰電池有限公司正式量產。圖為技術人員在電池生產線上忙碌。曾清龍/攝
值得一提的是,在璧山區「1+3+N」科技創新體系中,「N」即推動若干企業自主創新。採取「後補助」、免息貸款、風險補償等方式扶持創新活動,開放共享共性實驗室和重大科研儀器設備,助推企業自主創新。
璧山形如柳葉,東向由北至南緊緊「粘附」中心城區,西向廣泛輻射成渝軸線城市,加上航空門戶樞紐的「點睛之筆」,是主城都市區快進快出的最佳選擇。圖為璧山區產業規劃版圖沙盤局部
勢在必得:黑馬騰飛引領重慶高質量發展
5月9日,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召開。市委書記陳敏爾在會上指出,要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唱響主題歌、唱好大合唱,加快推進主城都市區高質量發展,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大擔當、實現新作為。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璧山被正式納入重慶主城都市區同城化發展先行區。所謂先行區,即保持獨立城市格局,又強調在基礎設施、產業分工、功能配套等方面與中心城區更深度地融合,參與產業轉移分工,承擔重大功能布局,吸引人口集聚。
璧山位於重慶第四槽谷(縉雲山-雲霧山)中心區域,還有近300平方公裡的城市開發空間。圖片攝於璧山規劃展覽館
在重慶市9個中心城區以及4個同城化發展先行區中,璧山是一匹真正的「黑馬」:該區是全市唯一連續8年人口「淨流入」的非中心城區城市,承擔著打造「百萬級中心城區人口城市」的使命;此外,璧山區還是重慶市唯一不受國土開發強度20%限制的非中心城區城市,未來該區的城市開發空間,將拓展至333平方公裡。隨著「1機場4高鐵3城際4快線3軌道8高速」構建起多式多向互聯互通網絡,璧山區大有可為。
臺冠公司,工人在生產線上作業。曾清龍/攝
因此,璧山區委十四屆九次全會作出部署,在充分發揮「迎客廳」創新功能的同時,還要發揮引領功能,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構建試驗應用場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打造產業升級引領區。
「亮出牌子,就要做出樣子。」璧山區委書記藍慶華表示,璧山新一輪跨越發展其勢已成、其時已至,該區將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切實把發展潛力轉化為發展成果。未來的璧山不僅是重慶的璧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璧山,還一定會是全國的璧山、世界的璧山。
璧山秀湖公園。陳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