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
2017-08-29 08:27 來源:澎湃新聞
沙飛先生是我國二十世紀一位傑出的天才藝術家,在他短暫的一生之中卻為我們留下了這麼多不朽的經典作品。
魯迅遺容(寓所臥室)沙飛攝 1936年沙飛先生有著自己強烈的個性氣質和觀念視角,他對於歷史有著高超的觀察力和敏感力,因此才形成了他的報國理念、藝術觀念以及社會歷史責任感,所以他才把自己的鏡頭對準了20世紀社會的時代主題,抓住了時代的脈搏和歷史主線,為我們留下了包括魯迅、聶榮臻、白求恩以及抗戰等一個世紀的經典光影,這些都成為我們對這個世紀的主要記憶,我們是通過沙飛的眼睛來回顧和認識這個世紀的。沙飛的作品在二十世紀不斷被傳播和接受,並衍生出了國畫、油畫和版畫等一大批的美術作品,他的攝影成為一個世紀中國美術創作取材的淵藪。
另外沙飛的攝影作品之所以被歷史選擇,還因為他在記錄歷史的同時融入了自己的人生體驗與歷史感悟。沙飛的攝影作品不是在炫耀技法,也不是在標異獵奇,他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到歷史事件之中,親身參與到抗戰救亡的實際行動之中,真真切切的感悟、思索和判斷,這才形成了沙飛攝影作品的許多獨到和感人之處,也形成了他在歷史紀錄之中獨有的人情滋味和藝術感染力,這就是藝術。比如魯迅先生側身微笑一瞬間的和藹可親和平易近人,聶榮臻與日本戰爭遺孤美穗子,白求恩曬日光浴等等,歷史氛圍與時代主題都要最後落實為生命個體的人生感受才能夠被接受和流傳,也才能定格和不朽。
八路軍在河北靈壽縣陳莊戰鬥中 沙飛攝 1939 噴墨列印另外就是沙飛攝影作品的文獻價值。我們的黨史和抗戰史都是在戰亂紛紜的年代度過的,關於這段歷史,因為戎馬倥傯,留下的圖像資料並不多。沙飛先生卻獨具慧眼也獨具匠心,他把自己的鏡頭聚焦在抗戰救亡上面,為我們黨留下了這麼一批寶貴的記憶,其中包括抗戰救亡、大生產運動以及邊區民生等等,這都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黨在奪取了政權重新梳理這段歷史的時候,才更加發現了沙飛攝影的價值:我們的黨史和抗戰史有相當一定比例的圖像資料都是由沙飛先生拍攝的。沙飛先生還把自己的攝影藝術和理念擴展為一個組織和團體,創辦了《晉察冀畫報》,他為這批圖像資料完好的保存、新中國的歷史文獻記載以及二十世紀中國攝影藝術的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都是不應該被歷史所忘記的。
沙飛(左)向來參觀晉察冀畫報社的美軍觀察組人員介紹照相製版情況。 1944.11 河北阜平洞子溝 曲治全攝沙飛先生是為北京畫院舉辦的「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裡的第一位攝影藝術家,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的日子,我們回顧沙飛的攝影藝術,並通過沙飛的鏡頭來重新回顧和梳理這段歷史,我想應該具有更加多元的價值和意義。
(作者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畫院院長,原題為《我們是通過沙飛的眼睛來回顧和認識這個世紀的》)
【相關展覽】「光影巋然——沙飛的藝術・理念・行動」由北京畫院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承辦的「光影巋然——沙飛的藝術・理念・行動」展於2017年8月18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與觀眾見面。而沙飛也成為北京畫院品牌項目——「20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覽中的第一位攝影藝術家。展覽將 以「沙飛的行動」為切入點,串聯起沙飛在各個時期的藝術理念與攝影創作,多維度地呈現沙飛先生的藝術人生與成就。此次展出的百餘幅作品全部由沙飛之女王雁女士提供。展覽將持續至9月26日。
沙 飛先生是我國20世紀傑出的天才藝術家,為我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經典光影。他對於攝影的追求,從未局限於視覺藝術,而是作為其融入生活、改造社會、實現理想的一種手段。我們將展覽的副標題定義為「沙飛的藝術・理念・行動」,就是期待觀眾能夠從多個維度解讀沙飛、走近沙飛。
漁光曲 沙飛攝 1936年根據沙飛對攝影主題關注的轉化,展覽分為「黑白影社」、「視線轉移」、「聚焦抗日」三個版塊。分別講述了藝術家在不同歷史時期對攝影功能的闡釋角度,以及他 如何選擇拍攝主題,如何通過行動落實自己的理念。為了強調沙飛身份的多重性,展覽特別在二層展廳開闢空間,用以呈現沙飛的「媒體人」角色。展示了他在攝影之餘,如何通過攝影、展覽和出版等媒介結合的方式,實現自己改造社會、宣傳理念的構想。這也是他進入20世紀攝影史的另外一種方式。
魯迅 沙飛攝 1936年沙飛的攝影作品能被歷史選擇,不單是因為他定格了那些不平凡的瞬間,更是因為他在記錄歷史的同時,融入了自己的人生體驗與感悟。評論家洪雪村說,「沙飛先生 已經把強烈的生命素灌注到攝影藝術中去」。透過沙飛的鏡頭,我們能看到側身微笑、平易近人的魯迅先生;散發著人性感動的聶榮臻與日本遺孤美穗子;遊泳與曬日光浴的白求恩……即便在戰爭的艱苦條件下,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而是將相對枯燥的、單調的戰地攝影,凝練出藝術化的審美表現,進而顯示出自己 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也許就是沙飛在短暫的「光影」人生中,對攝影藝術「巋然」不動的堅守。因此多年之後,即使影像的新聞時效性消失,這些照片的紀實作用已 隨時代的變遷而淡化,可沙飛的作品仍然會以生命的感動而煥發出歷久彌新的藝術光彩。
無論中共黨史還是抗戰史,都是在戰亂紛紜的年代中度過的。因此關於這段歷史,由於戎馬倥傯,留下的圖像資料並不多。沙飛卻獨具慧眼也獨具匠心,將鏡頭聚焦於抗日戰爭,為那段艱苦歲月的磨礪與熱血留下了珍貴記憶。抗戰救亡、大生產運動、邊區民生……一幅幅形象的畫面,穿越了時間的阻隔,為我們呈現了那個時代的 畫面。尤其在新中國成立後重新梳理這段歷史時,就更加認識到沙飛攝影作品的價值。
在用相機捕捉和記錄的同時,沙飛為了更廣泛地傳播攝影藝術的理念,成立組織和團體,創辦《晉察冀畫報》。他為這批圖像資料的完好保存;為新中國歷史文獻的記 載;為20世紀中國攝影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曾經說,「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國的天空中自由飛舞」。他的堅持與信念、美好與純淨,應該被世人銘記,被歷史銘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沙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