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重煥新生 林甘村這座文化禮堂「不一般」

2021-01-08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東陽新聞網1月7日(浙江在線記者 陳雲)近日,千祥鎮林甘村張燈結彩,一批批鄉賢和遠方來客,讓這個原本安靜的小村莊變得熱鬧起來。

  這天,林甘文化禮堂正式啟用。禮堂坐落於林甘村的施五公祠內,經歷了幾個月的修繕,這座「老建築」重新煥發生機。「這裡可以說濃縮了林甘700多年的歷史,是林甘村又一處文化地標。」逛了一圈後,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能源研究院院長馬紫峰感慨道,他小時候常跑到祠堂裡玩,現在看到祠堂的品位再次提升,心裡感到非常高興。「文化禮堂的啟用對林甘發展意義重大,有了根才能走得更遠。」

  走進這座不大的文化禮堂,可以感受到林甘文化底蘊的深厚。雖是偏遠山村,但自恢復高考以來,村裡走出了400多名大學生,走出了一位位科學工作者和藝術家。

  在文化禮堂一樓設有「科技館」,馬鳳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林甘第一位大學生。大學畢業後被錢學森團隊選中,從事飛彈發射的遙控工程,1984年10月,參加航天工業部勞模大會,獲「兩彈一星」一等功;施永德、施祖康兄弟分別為醫學專家與現代軍事裝備專家,後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馬紫峰是國家973計劃汽車領域首席科學家,201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林甘籍專家學者中,有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在文化禮堂二樓設有「行素堂」書畫館。館內展出了林甘三位知名藝術家的作品:花鳥畫家施楚卿、106歲依然健朗的老畫家施明德、剪紙藝術家施志祥。

  當然,文化禮堂裡不僅僅有「賢才」的展示,也有林甘村普通村民的「特寫」:馬齊府垂暮之年,將他名下的三間老屋悉數贈送給村集體,囑咐村幹部讓缺房的村民作過渡之用;村民馬家松勤勞節儉,善良寡語,一生堅持不取分文修橋修路……

  「在修繕過程中,先後有金華、浦江、東陽三地的博物館館長來到現場進行指導。」文化禮堂「總設計師」施晨光說,林甘一直以來就有「崇文重教」「養賢苦讀」傳統,修繕的中心原則就是深入挖掘林甘的文化內涵並展示出來。

  此外,文化禮堂的修繕得到了內外林甘人的大力支持。聽說要建文化禮堂,鄉賢會會長施文君主動捐款50萬元。他說,林甘人做事認真,建文化禮堂也不例外,要建就建最好的;村民施偉康幾乎每天都在工地上,為了儘可能展現林甘歷史文化全貌,他認真翻找閱讀宗譜,挨家挨戶上門收集資料……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座融合現代與傳統,充滿韻味的文化禮堂終於建成。當天,50多位鄉賢回鄉歡聚在文化禮堂,全村人格外開心,大家心更齊了。

  接下來,林甘村兩委將做好「管用育」三字文章,將傳承傳統文化、展示村莊形象、豐富文體活動三大主要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常態化組織開展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爭取早日將文化禮堂打造成為最有特色、最有內涵的農村文化禮堂。


相關焦點

  • 浙江東陽盧宅老街煥新生:傳承歷史文脈 重現江南繁華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不少老街,要麼泛濫了商業氣息,丟失了特色文化,要麼走向了沒落。為激活「老街」,重煥新生,29日,浙江東陽舉辦「盧宅故裡」開街典禮,賞非遺之韻、逛民間雅集、體驗傳統技藝……持續9天的系列文化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和體驗,讓百年老街煥發了新的活力。
  • 一張海報,讓舊片重煥新生
    一張電影海報,究竟如何讓一部老片重煥新生?一起來看圖把!   編輯:ruo
  • 如何重煥新生 蕭山瓜瀝這條石板路「路」在何方
    據沈肅文的其中兩位後人說,舊時的橋梁十分簡易,沒有涼亭,路也是泥路,村民進出極不方便。沈肅文出資鋪了這條石板路,還籌款建造了通濟橋和涼亭,三者相串聯。通濟橋涼亭石板路的一頭連著東井自然村。在通濟橋和涼亭的認定過程中,並沒有相關記載說石板路與二者同時期相關聯,直到今年沈肅文的後人跟他們說起才知道這回事。因此,至今石板路還未列入文保範圍。崔太金表示,列入文保範圍需要經過一定程序論證。目前,將這條路納入村莊規劃,保持它原有的風貌,同樣也是一種保護方式。石板路,如何重煥新生?
  • 人民日報:蘇州相城區太平老街留住鄉愁 重煥新生
    原標題:留住鄉愁 重煥新生(尋找最美鄉村)《 人民日報 》2020年09月16日 第 04 版 版面截圖原題:太平老街留住鄉愁 重煥新生(尋找最美鄉村)>江蘇蘇州相城區太平老街離陽澄湖不遠,沿街旁的塘河往東,走上約1公裡,就到湖邊。
  • 新酒店|重煥新生與閃亮登場,峇里島和曼谷這兩家新凱悅是中國遊客...
    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對峇里島和曼谷青睞有加,距離上的便利和優美迷人的風景,都使得東南亞成為了人們喜愛的旅行目的地,這也使它們成為了凱悅酒店在亞太地區進一步擴展的目標。近日,凱悅宣布在峇里島和曼谷分別新開兩家酒店,其中,峇里島凱悅酒店暫定為2019年1月重新開業,曼谷素坤逸凱悅酒店將於今年11月開啟試營業。
  • 東陽的地名文化
    研究東陽地名的由來及變化,有利於挖掘東陽地名的文化底蘊,有利於弘揚地方傳統文化。東陽歷史悠久,地名古老。老鷹山等地留下的新石器遺址表明,1萬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水稻。可以想像,那時東陽域內應該已經有地名。今東陽之地,春秋時屬越國,秦時屬會稽郡,漢興平二年(195年)置縣,取「吳地安寧」之意,稱吳寧縣。
  • 【東陽文化禮堂--精品五廊】李宅村
    李順標老人心態平和,不賭氣,不吵架,平平安安過日子,老人說:「我活到這把年紀,沒有與人紅過臉,吵過架。」荷花燈  李宅民間荷花燈是我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因李宅有恢宏的廳堂建築和完美的燈彩衍生而來,至今約四百多年歷史。最初的荷花燈只是在蘿蔔上插上製作簡單的花辦和蠟燭,固定在一塊木板上,放到池塘裡。每逢重要的節慶日,村民就聚集到月塘邊,放荷花燈許願,這成了李宅的一大特色。
  • 新聞分析:香港活化工廈 數千幢工廈將重煥新生
    新華社香港10月11日電 題:香港活化工廈 數千幢工廈將重煥新生新華社記者 朱宇軒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日在施政報告中指出,特區政府將重啟「工廈活化計劃」,並首次允許改裝整棟舊工業大廈作為過渡性房屋使用
  • 「濟南新聞」百年老建築重煥新生 新聞老洋行城市民宿盛裝開業
    2005年9月底老洋行被整體向西平移15.4米,這也是山東省首座通過平移而保存下來的老建築。15年後,在山東意匠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劉奎先生的不懈努力之下,「新聞老洋行」城市民宿盛裝開業,這座濟南城市文化地標建築重回大家的視野。老洋行的外建築全部保留更新,室內則由國內知名建築大師沈雷、孫云為主導的團隊精心設計。所有家具、燈具均為定製產品,體現融匯中西,民國與傳統,服務於現代社會的文化風格。
  • 千年運河煥新生採訪活動聚焦三大主題
    由交通運輸部主辦的「千年運河煥新生」主題採訪活動目前正在火熱進行中千年運河煥新生7月5日,「千年運河煥新生」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座談會在江蘇鎮江召開。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大運河沿線省市交通港航部門代表、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大運河航運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專家,以及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新網等中央、地方、行業媒體近百人參加了此次採訪活動啟動座談會。
  • 開學季,台州文化禮堂「開蒙禮 」開啟人生第一課
    文化禮堂重在傳承優秀文化弘揚中華美德培養時代新人在新的一年開學季到來之際,台州各地文化禮堂紛紛開展「開蒙禮」活動,為即將入學的小朋友們開啟人生第一課,讓適齡學童接受感受尊師重教、孝敬父母、崇德立志的中華傳統美德的薰陶,從小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
  • 2020年全省農村文化禮堂「我們的村晚」落幕
    東陽花園村文化禮堂帶來的舞蹈節目《刀木春秋》,展示了勤勞智慧的浙江匠人,用靈巧的雙手,雕刻出新時代的美好生活;村歌串燒《擺擺搖搖》《老家河埠頭》《我自豪,我是紅村人》,來自瑞安、湖州、餘姚等地的農民演員用歌聲講述了村莊故事,一個個動聽的音符,唱出了農村群眾充滿獲得感、幸福感的紅火日子。伴隨著氣勢恢宏的音樂,一場精彩的書法武術表演登場了。
  • 119座文化禮堂 讓永嘉鄉村精神氣質發生了質的提升
    自2016年新年伊起,永嘉縣農村文化體育建設從提升年邁入深化年活動,在2674平方公裡熱土,119座以弘揚優秀文化、傳播文明新風為主的農村文化禮堂及其568個鄉村文體俱樂部,日益迸發出朝氣和活力,農民的視野、思想境界和鄉村精神氣質,也隨之發生了質的提升。
  • 一年多來 1000多座「文化禮堂」改變著浙江鄉村的精神氣質
    茶是這個村的標誌之一,13年前,這裡建立了龍井茶基地,而1年前,一座文化禮堂又在這裡落地生根,讓這飄著茶香的藝術村落抽出了名為「精神家園」的嫩芽。  「建設農村文化禮堂」是浙江省於2013伊始提出的「十件實事」之一。為的是在物質富裕的同時,不忘精神富有,傳承鄉土文化,弘揚現代文明。截至去年年底,浙江的農村文化禮堂已建成1337座,超出了當初計劃的1000座。
  • 道德高地誠信溫州 文化禮堂3年建成941座
    文成街頭村評孝20多年,這是溫州傳統道德建設結出的碩果。  文化禮堂  3年建成941座  過去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溫州文化禮堂建設以「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為主題,以有場所、有展示、有活動、有隊伍、有機制為標準,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以點帶面、形成特色。全市文化禮堂建設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 文化大觀園,東陽盧宅
    巧奪天工、美輪美奐的高超藝術手法,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出東方文明的古民居建築藝術典範,被譽為儒家文化大觀園。甚至有人將它比作「民間紫禁城」,這種說法固然有些誇張,但它必有其過人之處,為此,《文化大觀園》攝製組前往東陽,一探究竟。王魯湘:盧啟源,這條老街有多長的歷史了?是不是明代就有這條街了?
  • 景德鎮陶溪川:助推瓷都陶瓷文化重煥光彩
    景德鎮陶溪川:助推瓷都陶瓷文化重煥光彩景德鎮陶溪川:助推瓷都陶瓷文化重煥光彩景德鎮陶溪川:助推瓷都陶瓷文化重煥光彩景德鎮在線訊(記者周筠實習生夏平)昔日爐火熊熊的燒煉車間,成為美術館、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以往燈火通明的彩繪車間,成為眾多品牌企業的入駐地;過去瓷聲悅耳的選瓷包裝車間,成為國際藝術家工作室
  • 植物基飲料重煥新生 誰將成為真正的「國民品牌」?
    面對這一重煥新生的「藍海」,什麼樣的企業將在植物基市場勝出,這一巨大市場是否能催生出新的「國民品牌」呢?「國民飲料」的前世今生隨著人們對健康要求的提升,植物基飲料的市場關注度也在逐步提高,國人對營養的訴求也從「強營養」逐漸轉變為「均衡營養」。
  • 桐嶼街道坐應村文化禮堂管理員林麗丹:文化禮堂就是自己的家
    丁鶴攝  六月的清晨,陽光親吻著大地,也灑在路橋桐嶼街道坐應村文化禮堂的屋簷上。透過陽光,該村專職管理員林麗丹從鄉間小路走來,緩緩打開文化禮堂的大門,一天的工作從這一刻開始。  路橋桐嶼街道坐應村文化禮堂始建於2016年,面積325平方米。通過路橋灰雕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文化禮堂滲透農耕文化和本村特色文化,由內而外散發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
  • 東陽籍博士馬紫峰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出生於東陽市千祥鎮林甘村的馬紫峰憑藉「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製造及其應用過程關鍵技術」榮獲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月8日中午,當記者電話聯繫上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得主馬紫峰時,他剛步出全國人民大會堂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頒獎現場。十年磨一劍,對於方才的經歷,馬紫峰的心情還有些激動:「習近平總書記在會前親切接見了我們。這個獎是國家對我們團隊十五年努力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