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東陽新聞網1月7日(浙江在線記者 陳雲)近日,千祥鎮林甘村張燈結彩,一批批鄉賢和遠方來客,讓這個原本安靜的小村莊變得熱鬧起來。
這天,林甘文化禮堂正式啟用。禮堂坐落於林甘村的施五公祠內,經歷了幾個月的修繕,這座「老建築」重新煥發生機。「這裡可以說濃縮了林甘700多年的歷史,是林甘村又一處文化地標。」逛了一圈後,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能源研究院院長馬紫峰感慨道,他小時候常跑到祠堂裡玩,現在看到祠堂的品位再次提升,心裡感到非常高興。「文化禮堂的啟用對林甘發展意義重大,有了根才能走得更遠。」
走進這座不大的文化禮堂,可以感受到林甘文化底蘊的深厚。雖是偏遠山村,但自恢復高考以來,村裡走出了400多名大學生,走出了一位位科學工作者和藝術家。
在文化禮堂一樓設有「科技館」,馬鳳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林甘第一位大學生。大學畢業後被錢學森團隊選中,從事飛彈發射的遙控工程,1984年10月,參加航天工業部勞模大會,獲「兩彈一星」一等功;施永德、施祖康兄弟分別為醫學專家與現代軍事裝備專家,後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馬紫峰是國家973計劃汽車領域首席科學家,201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林甘籍專家學者中,有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在文化禮堂二樓設有「行素堂」書畫館。館內展出了林甘三位知名藝術家的作品:花鳥畫家施楚卿、106歲依然健朗的老畫家施明德、剪紙藝術家施志祥。
當然,文化禮堂裡不僅僅有「賢才」的展示,也有林甘村普通村民的「特寫」:馬齊府垂暮之年,將他名下的三間老屋悉數贈送給村集體,囑咐村幹部讓缺房的村民作過渡之用;村民馬家松勤勞節儉,善良寡語,一生堅持不取分文修橋修路……
「在修繕過程中,先後有金華、浦江、東陽三地的博物館館長來到現場進行指導。」文化禮堂「總設計師」施晨光說,林甘一直以來就有「崇文重教」「養賢苦讀」傳統,修繕的中心原則就是深入挖掘林甘的文化內涵並展示出來。
此外,文化禮堂的修繕得到了內外林甘人的大力支持。聽說要建文化禮堂,鄉賢會會長施文君主動捐款50萬元。他說,林甘人做事認真,建文化禮堂也不例外,要建就建最好的;村民施偉康幾乎每天都在工地上,為了儘可能展現林甘歷史文化全貌,他認真翻找閱讀宗譜,挨家挨戶上門收集資料……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座融合現代與傳統,充滿韻味的文化禮堂終於建成。當天,50多位鄉賢回鄉歡聚在文化禮堂,全村人格外開心,大家心更齊了。
接下來,林甘村兩委將做好「管用育」三字文章,將傳承傳統文化、展示村莊形象、豐富文體活動三大主要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常態化組織開展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爭取早日將文化禮堂打造成為最有特色、最有內涵的農村文化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