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談「去香港打疫苗」:建議還是在大陸—新聞—科學網

2020-12-14 科學網

 

中新社三亞3月27日電 (記者 尹海明)近段時間,中國網絡上流傳著《帶孩子去香港打疫苗全攻略》等文章。3月27日,在三亞出席首屆中國流感高峰論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受訪時表示,自己對此有所耳聞,並表示「我建議還是在國內用」。

「香港用的疫苗,看看用的是什麼疫苗,有些疫苗是不是絕對比內地好呢?不見得。是不是就絕對適合內地人呢?也不見得。」他說:「如果能通過正規的渠道,在正規的防疫部門使用正規產品,我建議還是在國內用。」

鍾南山談及山東疫苗事件時表示,「據我所知,疫苗效力下降會不會產生更多毒性呢?這個沒有證據」。

他同時說,山東疫苗事件對疫苗防疫工作造成很大影響,但中央有關部門在狠抓這個問題,這個環節抓得好的話,疫苗的注射應該問題不大。

鍾南山表示,疫苗產生的毒副作用機率非常低。但如果碰上一例,再加上山東疫苗事件的影響,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並造成恐慌。應該打的疫苗,特別是很多孩子應該打的疫苗,人們會因為擔憂產生很多副作用而不打,這很不恰當。

「山東疫苗事件確實說明了很嚴重的問題,嚴肅的疫苗工作存在管理監控不到位(的問題),但不能因為這事就毀掉整個中國的疫苗防疫工作。」鍾南山說,「幾十年來,中國在消滅灰質炎、百日咳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鍾南山說,疫苗工作每一個細節都要有很嚴格的管理,絕對不允許出現倒賣等行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原標題:鍾南山談「帶孩子去香港打疫苗」:我建議還是在國內用)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鍾南山談"帶孩子去香港打疫苗":我建議還是在國內用
    鍾南山談「帶孩子去香港打疫苗」:「我建議還是在國內用」  【解說】近段時間,內地網上流傳《帶孩子去香港打疫苗全攻略》的文章。3月27日,在三亞出席首屆中國流感高峰論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此有所耳聞,並表示注射疫苗「還是在國內用」。
  • 鍾南山談「去香港打疫苗」:建議還是在內地
    據中新網3月27日報導,近段時間,國內網絡上流傳著《帶孩子去香港打疫苗全攻略》等文章。3月27日,在三亞出席首屆中國流感高峰論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受訪時稱對此有所耳聞,並表示「我建議還是在國內用」。
  • 鍾南山談帶孩子去香港打疫苗:建議還是在國內用
    中新社三亞3月27日電(記者 尹海明)近段時間,中國網絡上流傳著《帶孩子去香港打疫苗全攻略》等文章。3月27日,在三亞出席首屆中國流感高峰論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受訪時表示,自己對此有所耳聞,並表示「我建議還是在國內用」。
  • 香港專家為何拒絕鍾南山的「良方」?
    但是香港的醫學專家卻立即站出來,立場鮮明的反對鍾南山建議的全民檢測。在鍾南山接受採訪當天下午,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表示,社區檢測會有幫助,但香港應該先集中資源「救火」,即先去處理有病徵或有風險因素的人,因為當中陽性比例較高,認為現階段香港無能力亦不應該動用寶貴資源,去準備一些太大型或不能立刻進行的大型全民檢測。
  • 鍾南山談輝瑞疫苗 防疫概念股有哪些?
    目前,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的狀態下,對新冠疫苗的關注是非常高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新冠疫苗是穩穩地站在全球第一位,並且有數據顯示,輝瑞疫苗的有效率和保護效率超過90%,那麼,這會是好疫苗嗎?對於這個疑問,鍾南山談輝瑞疫苗時有提及,一起來看看。
  • 香港人均壽命為什麼是全球第一?大陸如何追趕?鍾南山這樣建議
    相比之下,中國大陸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5歲,還是有10年的差距。眾所周知,香港是世界上房價最高的城市,也是一個充滿壓力的城市。因此,人們的幸福指數一定很低。但為什麼人們會活得這麼長?他們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呢?事實上,人的壽命與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個人心理、醫療條件密切相關。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 香港專家為何反對鍾南山的「良方」?
    香港疫情,本不是鍾南山院士的工作職責範圍,但是作為醫者,曾帶領著中國醫護擊退新冠病毒的鐘南山,有豐富的抗疫經驗。醫者仁心,鍾南山就根據香港目前的「病徵」開出了這劑「良方」,並為藥方內容作了詳細解釋。正常城市有了鍾老的指點,就趕緊回去落實研究了。但是香港的醫學專家卻立即站出來,立場鮮明的反對鍾南山建議的全民檢測。
  • 鍾南山談香港疫情:應儘快開展全民核酸篩查
    鍾南山:目前香港疫情還在發展已出現社區傳染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香港的患病率大概是37/10萬,死亡率是0.7/10萬,所以這個數據不算多。現在香港的疫情的情況還是在發展。2月份、4月份那個時候我們覺得香港是做得很漂亮的,做得很成功。
  • 香港人均壽命近85歲,全球第一,大陸如何追趕?鍾南山這樣建議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2019份人類發展報告顯示,香港的平均預期壽命接近85歲,超過了日本的平均壽命。近年來,內地生活水平提高,溫飽問題得到解決,大家開始慢慢追求健康長壽。相比之下,中國大陸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5歲,還是有10年的差距。
  • 去香港打疫苗安全嗎?打疫苗如何確保安全性?
    去香港打疫苗安全嗎?打疫苗如何確保安全性?  目前已經有程式設計師在搜索疫苗的流入地,最靠譜的方法是自己手動翻看一下寶寶的疫苗本,有一欄叫做「廠家」對比查看是不是涉事企業就好。  不管怎樣,疫苗問題現在終究成了扎在國人心中的一根倒刺,因此又帶火了香港疫苗,「就算多花一點兒錢,最少我打的疫苗是真的!」姑且不去討論疫苗信任危機,國貨危機之類的大話題,就說說香港疫苗安全嗎?怎樣確保打疫苗的安全性?
  • 鍾南山第三次提醒香港!
    但香港近日出現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是一個危險的跡象,需要特別注意。 有報導稱,今天鍾南山今天還表示,自然免疫不現實、不科學、不人道,且提到說,以往經驗要找到可供大範圍使用的好疫苗至少需時5至6年,目前來看新冠疫苗起碼需要2至3年。 這已不是鍾老第一次提醒!
  • 鍾南山建議香港儘快全民核酸篩查,稱目前香港已出現社區感染
    鍾南山:目前香港疫情還在發展 已出現社區傳染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香港的患病率大概是37/10萬,死亡率是0.7/10萬,所以這個數據不算多。現在香港的疫情的情況還是在發展。2月份、4月份那個時候我們覺得香港是做得很漂亮的,做得很成功。
  • 【鍾南山說香港已出現社區感染】鍾南山談香港疫情防控時提到,目前...
    2020-07-30 07:58:47來源:FX168 【鍾南山說香港已出現社區感染】鍾南山談香港疫情防控時提到,目前香港的疫情還在發展,已出現社區感染。
  • 隆回人什麼時候能打新冠疫苗?鍾南山: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新冠疫苗誰能打?什麼時候打? 12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在冬春季到來之際,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對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 非洲豬瘟疫苗創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經系統實驗室研究評價,該疫苗對家豬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因缺失減毒活疫苗被認為是非洲豬瘟疫苗最有希望的研發技術策略。研究人員以我國第一株非洲豬瘟病毒分離株PigHLJ2018為骨架,利用同源重組技術構建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基因缺失的重組病毒(圖1)。
  • 鍾南山談香港疫情防控:應儘快開展全民核酸篩查
    鍾南山:目前香港疫情還在發展 已出現社區傳染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香港的患病率大概是37/10萬,死亡率是0.7/10萬,所以這個數據不算多。現在香港的疫情的情況還是在發展。鍾南山:香港應開展全民核酸篩查 進一步落實防控在談到香港目前採取的防控措施時,鍾南山院士表示,雖然目前的防控措施產生了一定的幹預作用,但仍應進一步強化和落實,比如對堂食以及聚集性活動進行限制,同時建議在香港開展全民核酸篩查。
  • 香港連續八天單日新增破百!鍾南山給出最新判斷和重要建議
    本文轉自【新聞聯播】;近日,新疆、大連兩地疫情引發關注,而香港的疫情也同樣牽動人心。 今天一早,鍾南山院士關於香港疫情的最新判斷和建議上了熱搜。鍾南山:香港已出現社區傳染 但還未出現指數級增長7月2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談到近期香港疫情時表示,根據目前香港每日新增病例的數據來看,香港疫情正在發展之中,已出現了社區傳染,但還沒有出現指數級增長,所以關鍵要看接下來的防控情況
  • 鍾南山對香港疫情做出最新判斷,建議在港開展全民核酸篩查
    在談到香港目前採取的防控措施時,鍾南山院士表示,雖然目前的防控措施產生了一定的幹預作用,但仍應進一步強化和落實,比如對堂食以及聚集性活動進行限制,同時建議在香港開展全民核酸篩查。鍾南山:目前香港疫情還在發展 已出現社區傳染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香港的患病率大概是37/10萬,死亡率是0.7/10萬,所以這個數據不算多。現在香港的疫情的情況還是在發展。2月份、4月份那個時候我們覺得香港是做得很漂亮的,做得很成功。
  • 香港令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鍾南山、張文宏給出同一建議
    香港令人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據了解,當前香港的疫情已經越來越嚴重,新增確診病例不斷出現,截止到12月8日,當前香港的累計確診已經已經超過了7000,進入冬季以後相當的疫情也出現反覆,許多學校都因此停課,民眾的擔憂也不斷增加,而這也是香港最令人擔心的事情。
  • 國內疫苗不比國外落後 鍾南山:「好疫苗」還需兩三年
    國內疫苗不比國外落後 鍾南山:「好疫苗」還需兩三年 2020-11-30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