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人生兩大兇德,千萬要戒掉

2021-01-08 騰訊網

傲是敗亡之道;多言貽害無窮。

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在為官和做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晚年的曾國藩,歷經世事滄桑,悟出人生致敗的兩大兇德:「曰長傲,曰多言」。

傲,是敗亡之道;多言,貽害無窮。

01

傲,敗亡之道

在現實生活中,高傲的人不容易被人接納。

高傲的人好比凸起的山包,是存不住水的,而虛心的人好比凹地,四面的水很容易流入。

對於一個高傲的人,有誰會願意向他傳授點知識或經驗呢?

高傲的人不僅學不到別人的長處,長此以往,沒人會願意與他接觸,他的人緣也會很差。

可見,這樣的人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也沒人願意幫助他,那麼他還會順利地發展和提高嗎?

答案是不能。

一個高傲的人,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

曾國藩在日記裡寫道:「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盛氣凌我。」

人若自大傲慢,即使有些美德與成績,也會因之喪失。

杯中水滿,易因晃動溢出;心存高傲,必專橫難容他人,久之亦難為他人所容。

高傲,是心洪的泛濫,將危機四起。

西楚霸王項羽的失敗,全在於他過於高傲。

項羽的高傲自大可以說是有目共睹,他犯下的錯誤有:

憤恨田榮不救項梁,不分封田榮,導致田榮首先反叛;

不聽韓信勸諫,導致韓信棄楚從漢;

殺掉戰敗來投的齊王田假,導致齊國鐵板一塊;

陳平打下的司馬卬再次反叛,項羽怪罪陳平,陳平逃亡歸漢;

不聽範增勸諫,範增發病而死;

兵敗垓下,不思扭轉局勢,卻要來回衝殺證明自己戰力無敵。

對於別人的話,項羽根本聽不進去,每每都感覺自己下的結論是完全正確的,而別人說的都是沒用的。最終被殺害。

02

多言,貽害無窮

《墨子》中,有一則故事。

禽滑釐是墨子的弟子,他向老師請教道:「多說話有好處嗎?」

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夜不停鳴叫,嘴幹舌疲,人們還是不聽;而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時起身。」

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墨子強調,只有在切合時機的情況下說話才有用。

的確如此。

《菜根譚》也說:「口乃心之門戶」。

口是心的門窗,多言不義必自斃,禍從口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有些話,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滿口「跑火車」總會在不經意得罪人,所以,曾國藩奉行戒多言。

曾國藩認為,多言是人生的一大惡德,於是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在日記中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

還把它當成家訓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教育後人。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戒多言」,避免禍從口出、口出蒺藜。

在本質上,這是一種臨事不糾纏、少爭論的行動智慧。

人最寶貴的財富是什麼?是教養。

教養是一個人深入到骨子裡的東西,比妝容更重要。

有教養的人,一定是談吐有禮的人;

有教養的人,一定是態度和藹的人;

有教養的人,一定是信守承諾的人。

有教養的人,就像冬日裡的太陽,發光發熱,溫暖著寒冷的世界。

也像春日裡的一縷清風,悄悄地吹過人們的心間,帶給人們希望。

一個人最大的魅力在於,言行中有教養,心底裡有善良!

教養可以是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一個有教養的,處處都閃耀著讓人溫暖的光芒。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我們視頻號上線了,

相關焦點

  • 曾國藩提醒: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曾國藩提醒: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道光年間曾國藩曾在給諸弟的家書中寫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人這輩子,什麼最值錢?身價會跌,財富會散,唯有良好的人品和勤奮的努力是永遠不會衰敗。好人品,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是一個人最高的學歷。
  • 人有兩大兇德,一定要戒掉
    考古專家在魯南臨沂市內五裡堡村出土的一座東漢晚期畫像石殘墓中發現兩方刻有烤肉串的畫像石,經研究發現這兩幅畫中所見的人物形象皆漢人,他們烤的肉串是牛羊肉串。這兩幅庖廚圖反映出1800年前魯南民間飲食風俗。新石器時代至先秦時,烤與炙、燔、燒是相同的。隨著烹飪的進步,雖然出現了水烹、油烹法,但烤法並沒有消失,還多了許多花樣。
  • 曾國藩:世上有三種不祥之事,多少人因此失敗
    曾國藩曾說,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這三個詞簡單的說明人生的三種不祥、三種不幸,或者說三種失敗。我們應該學會避免這三種事情的發生,因為這不僅是我們所討厭的同樣也是天道所厭惡的。天道忌巧當時的晚清,在一種虛浮、圓滑、取巧的氛圍中,因此曾國藩大膽「去偽而崇拙」,曾國藩說道:天道忌巧」,人生要有笨拙的功夫。
  • 曾國藩:境界高的人,有兩大貴相,兩大福相
    曾國藩曾在日記中寫下過四句話,我們可以從中了解他的識人之術: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這四句話,分別從做人和做事的角度,說明一個人的修養和處世態度對於自身命運的重要性,道出了人生的四大福相。
  • 曾國藩七副對聯,說盡人生大智慧
    關注善智人生,閱讀更多人生感悟、情感、哲理、勵志文章 圖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對聯是漢語獨有的藝術形式,講究對仗工整,寥寥數字,無論是嬉笑怒罵還是警句勉勵,都凝聚了人生的大智慧
  • 曾國藩:人生體驗揭示的成長規律是:小習慣大素質,小訓練大成長
    曾國藩:人生體驗揭示的成長規律是:小習慣大素質,小訓練大成長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但一個男人,要想成就一番大業,就一定要學會戒除女色。否則,身體不強、運勢不達、事業不興。而在戒除女色這方面,有個歷史名人,堪稱榜樣。
  • 曾國藩十句經典語錄,字字珠璣,感悟人生!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重臣,清朝軍事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1. 《記》云:「君子莊敬自強。」我日日安肆,日日衰薾,欲其強,得乎?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到,又要簡捷。【賞析】帶兵打仗要不慌不忙,應先求得穩妥,再去講究變化;做事情應當無聲無息,既要做到精煉到位,也要簡單快捷。8. 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克勤小物」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事情開始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的。聖人始終不直接去做大事,只是把小事做好,把平常的德行修為好,那麼他們就能夠成就大的功業了。企業家董明珠曾經在採訪中也表示:「企業家不是管大事,我一直認為企業家是管小事,你把小事管好了,合起來有什麼大事嗎?」
  • 曾國藩:言之有物,持之有恆,實為人生第一大事
    曾國藩家書之致九弟,做人需要有恆心篇,這封信寫於鹹豐七年,信中曾國藩勸九弟國荃做人做事都要有恆心,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更不能見異思遷,這樣做的結果只會是一事無成,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思及平生,悔不當初。
  • 曾國藩30歲才進官場,而立之年他卻剛起步,三件事複製他的成功
    或者三十歲時做好哪些事才能完成一次人生的蛻變?其實,並不難,但是需要堅持。 ,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就說過這樣的話,要贏得最終的勝利,第一步就是要徵服自己。 一個人可以戒掉自己最大的嗜好,這本身就是說明這個人非常厲害。吸菸一來會上癮,菸癮大的人一天2包都算正常,二來會使人精神麻木。
  • 曾國藩:自省增慧,修身養德,奠定人生大格局
    「守駿莫如跛」語出蘇東坡《和子由論書》,談的雖是書法,卻隱含著人生哲理:「若一味駿快奔放,必有顛躓之時;一向貪圖美名,必有大侮辱之時。」一般情況下多數人都會立志做完美之人,追求人生的圓滿,而曾國藩獨自「求闕」,一是他認識到人生不可能圓滿,即使是聖賢也不會完美無缺,這是客觀事實;二是與其貪圖圓滿完美的虛名,不如主動求闕自省找出自己的缺陷不足,改過遷善修仁進德,這才是不斷完善自我的正道。
  • 曾國藩:一個人再老實,也不能在這兩件事上軟弱,否則一生沒福氣
    老實人在遇到事情時會習慣性地退讓,但曾國藩用事實告訴你,老實人在這兩件事上,千萬不能軟弱,否則一生沒福氣。當傷害自己的人請求原諒時,不能心軟老實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容易心軟,即便被別人傷害了,對方隨便求一求,就原諒了對方,但是下一次對方還是會傷害你。
  • 領讀歷史風雲曾國藩:人生成敗的關鍵
    一百餘年來,中國近代史上恐怕沒有另外一個人像曾國藩那樣能引起知識分子、一般大眾和官商兩屆人士的追逐爭論與褒貶了。他的生前身後曾歷經無數次的名譽之災,最大的幾次分別是:一次是在天津教案問題上,由於抱著免開戰端的想法,曾國藩秉承事實擺平了這一外交糾紛,不想擺平了洋人卻擺不平自己人,終於鬧得個「名毀津門」,就連他的湖南老鄉都想滅掉他而後快。
  • 曾國藩:這四種人,是你生命中的貴人,遇上了千萬要珍惜
    曾國藩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雖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規劃精嚴,無間可尋。曾國藩知人之鑑,超佚古今,或邂逅於風塵之中,一見以為偉器;或物色於形跡之表,確然許為異材。他認為,欲成大事者,需要洞悉人心、慧眼識人的本領。
  • 母親錢存銀行眼看兒子煎熬,曾國藩談錢財與人生的關係:鳥為食亡
    也許是年齡大了,還是心裡所想的東西不一樣了,最近我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錢財之於人生而言,其意義究竟何在?想來想去,我發現自己想透了,卻變得更加迷茫而感傷,要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明天或者人生,我逐漸陷入迷茫。後來在看曾國藩人生故事的時候,我逐漸想通了一些東西,自古以來鳥為食亡,何況是人呢?
  • 40歲,人生分水嶺,拼的不是能力!曾國藩的五句話,助您大器晚成
    40歲,人生分水嶺,拼的不是能力!曾國藩的五句話,助您大器晚成大器晚成,用在曾國藩的身上是最適合不過了的!清朝人平均壽命在四十歲,可四十歲時才算是曾國藩人生轉折點,才真正意義上看懂這一社會發展,最後邁向聖賢之途!
  • 「一代大儒」兼「人生贏家」曾國藩原來是個偽君子?
    他在這條漫漫人生之路上,做出了明確的戰略選擇:一方面要超越平凡,通過登龍入仕,建立赫赫事功,達到出人頭地;一方面要超越「此在」,通過內省功夫,躋身聖賢之域,「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達到名垂萬世。湘鄉市漣濱書院,曾國藩曾於此就學這種人生鵠的,無疑是至高、至上的。
  • 曾國藩:失意要忍,得意要淡
    作家張宏傑曾這樣評價過曾國藩:「一生都活在矛盾與衝突之中,一個有靈魂有體溫有意思的『聖人』」。 的確,曾國藩年輕時名不經傳,是一個見啥都要「懟」兩句的憤青,中年時幡然醒悟,立志要做「聖人」,後來得到朝廷重用,創建了湘軍,之手挽救了大清朝。
  • 曾國藩:人生有「三樂」,和金錢地位無關
    人生需要細水長流,需要勞逸結合,要懂得「一張一弛」的智慧。天道惡盈,十全十美不是最完美,花未全開月未圓才是最佳人生境界,求缺惜福才是幸福美滿的長久之道!幸福其實很簡單,無官一身輕,無事一身輕,在辛苦勞累後,小憩一番則別有一番風味,人生的快樂就是如此簡單!
  • 曾國藩:人生三境,做好這3件事讓你受益一生,現在看懂還不晚
    所以,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才不會在未來的人生中為曾經後悔。曾國藩說,人生三境,要牢記三句忠告,才能一生順遂平安。一:少年經不得順境年少時往往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熱血和衝動,但也會因此犯錯和受挫折。一旦以後的人生中出現一點打擊或挫折就沒有任何抗壓能力,很容易被擊倒。二:中年經不得閒境人多人到了中年就覺得人生基本定型,很難有大的改變的成就,於是不再努力,整日遊手好閒,工作不思進取,渾渾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