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據路透社東京11月16日報導,當地時間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經濟第三季度年化增長率為21.4%,從二戰後創紀錄的低谷中強勁反彈,這表明該國正在逐漸擺脫新冠疫情的衝擊。
報導認為,不過,許多分析人士預計日本經濟進一步反彈的幅度較小,因為消費依然乏力,而且國內外疫情再次抬頭,這些都為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
據報導,這是四個季度以來的首次增長。第二季度經濟曾暴跌28.8%。
報導稱,與上季度相比,第三季度經濟增幅為5.0%,高於4.4%的預測值,結束了衰退期。
報導還稱,在經濟中佔比一半以上的個人消費在第三季度環比增長4.7%。為防止疫情傳播而實施的封鎖措施導致第二季度個人消費驟降。
報導指出,由於海外需求反彈推動出口增長7.0%,外需(即出口減去進口)為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貢獻了2.9%。但資本支出下降3.4%,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萎縮,這表明疫情的不確定性對商業情緒有所影響。
報導稱,為緩解疫情造成的衝擊,日本迄今已公布了兩項總計2.2萬億美元的刺激方案,包括向家庭分發現金以及為小型企業提供貸款。由於疫情影響仍在持續,日本首相菅義偉已指示內閣制定另一項救助方案。
報導認為,儘管近幾個月來有一些改善跡象,但分析人士預計,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截至2021年3月的本財年將萎縮5.6%。日本經濟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另據路透社東京11月16日報導,日本內閤府數據顯示,日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年率增長21.4%。這是四個季度以來首現季度增長,二季度為萎縮28.8%。
大和證券首席市場分析師巖下真理表示:「經濟正在從4至6月當季觸及的底部反彈,但最近日本和歐洲新冠感染病例再次激增表明,10至12月的復甦速度將弱於7至9月。」
據報導,日本三季度GDP環比增長5.0%,超過預估的4.4%,並擺脫衰退。三季度民間消費較前季增長4.7%,從二季度因抗疫封鎖而造成的大跌中反彈。民間消費在日本經濟中所佔比重超過一半。
內閤府一位官員表示,在外出就餐、休閒活動和汽車需求的帶動下,民間消費四個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增長,且創下1980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快增速。
資料圖片:7月2日,在日本東京,人們戴口罩出行。(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延伸閱讀】日媒:日本創業者「拷貝中國」時代到來
參考消息網11月15日報導日媒稱,在日本,智慧型手機用充電寶的租賃服務不斷普及,在車站和便利店看到共享充電寶設備的機會增加。但這對曾長期在中國生活的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這毫不令人意外,因為日本走在前面的初創企業移植了中國的商業模式。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13日報導,日本INFORICH公司創始人、會長秋山廣宣2016年6月得知了共享充電寶服務的存在。他說:「我認為是非常合理的業務。」據稱他在香港拓展其他業務時,從中國內地的商人朋友口中得知了這件事。
報導稱,共享充電寶服務2015年誕生於中國內地。調查公司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數預計達到2.29億人。由於新冠疫情導致民眾外出受限,用戶數比2019年要少,但已成為支撐二維碼支付等中國智慧型手機經濟圈的基礎設施。
秋山稱:「這是在中國香港和日本也行得通的業務。」他向多家中國大型運營商提議雙方合作在中國境外拓展業務,但未能談攏。秋山下定決心自主拓展這項業務。2017年11月他發現了已完成共享充電寶出租設備開發的香港初創企業。他直接予以收購,在日本首開先河,於2018年4月實現共享充電寶的商業化。
報導還稱,用戶要使用名為ChargeSPOT的共享充電寶服務,首先要用手機下載專門的應用程式。之後,通過應用程式上的地圖尋找共享充電寶出租設備的位置,掃描二維碼即可取出共享充電寶。這項服務採用電子結算,用戶使用時間不足1小時收費150日元(約合9.61元人民幣),機制與中國完全相同。
報導指出,日本國內已設置了2.1萬臺ChargeSPOT的出租設備。雖然出現了其他競爭對手,但ChargeSPOT在日本市場的份額仍超過九成。該公司還在香港和臺灣設置了3000臺設備,在泰國設置了1000臺,加速拓展亞洲市場。2019年12月,ChargeSPOT從美國高盛集團等實力雄厚的投資者那裡融資30億日元(100日元約合人民幣6.3元——本網注)。
報導稱,這是把先進的新業務利用時間差移植到落後國家的「時間差經營」策略。軟銀集團社長孫正義非常讚賞這種提高成功概率的方法。日本企業此前一直以美國為榜樣,但INFORICH以中國為源,建立了增長的立足點。
據報導,在日本,送貨上門、共享單車等共享經濟、視頻發布軟體等手機應用程式(中國在這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業務最近四五年明顯增長。對日本創業者來說,「拷貝中國」變得理所當然的時代已經到來。
INFORICH公司會長秋山廣宣介紹公司旗下的共享充電寶出租設備。(資料圖片)
(2020-11-15 13:28:08)
【延伸閱讀】「後疫情時期日本經濟與中日經濟關係」學術研討會召開
參考消息網11月3日報導2020年11月1日,全國日本經濟學會2020年年會暨「後疫情時期日本經濟與中日經濟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黨委書記、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劉玉宏主持開幕式;全國日本經濟學會會長尹中卿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分别致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作特別講演。來自50餘家研究機構和高校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出席本次會議。
尹中卿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發生深刻調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大變局演進,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大打擊,凸顯加強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疫情下中日兩國之間一度出現短期的產業鏈供應鏈斷裂、貿易顯著下滑等現象,但由於中國經濟較快恢復,產業鏈供應鏈斷裂問題得到緩解,中日經貿合作也開始顯現新亮點。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後疫情時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中國致力於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繼續推進高質量的改革開放,實現更高水平發展,為中日經貿合作帶來新發展機遇。
楊伯江表示,當前,中國在疫情防控與經濟復甦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展現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韌性,顯現出中國市場的巨大活力與潛力。後疫情時期,國際形勢複雜多變,面臨全球力量再平衡與世界秩序重塑壓力,強化中日經貿合作、推動中日關係沿正確軌道行穩致遠,不僅是中日兩國經濟發展的剛性需求,也是亞洲與世界經濟重啟的重要助力。近日,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提出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中日經貿合作或迎來新契機。
魏建國在特別講演中指出,疫情後中日的經貿關係或迎來新的轉折點,中日應攜手並進,共創經貿合作新局面。這主要是因為:第一,新冠疫情後,全球或出現製造業、資本、技術、人才等「東移現象」,日本經濟面臨結構性困局,從自身利益考量,對華合作不應倒退;第二,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釋放未來中國發展重要信號,隨著內需擴大、民眾生活消費增加,對於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日本不會漠然視之;第三,中日經貿關係已不是人為可以控制,也不是政府採取行政手段所能決定的,加強經貿合作符合兩國利益。關於加強疫情後中日經貿合作,魏建國提出五點建議:加強雙方智庫交流;用創新方法推動雙方合作;擁抱數字經濟;加強兩國關於「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合作;雙方合作應深化到文化底蘊層面。
學術報告環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原院長、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黃曉勇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吳懷中共同主持。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張季風客觀評價了實行七年之久的「安倍經濟學」的功與過,並展望後疫情時期的日本經濟發展,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提高,出口面臨困難,加之日本國內經濟、政治和社會也存在各種風險,日本經濟已經重陷衰退局面;日本擺脫新一輪經濟衰退的最好路徑之一,就是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
日本駐華使館經濟公使田中英治和中國駐日使館原商務公使呂克儉分別從日本、中國兩方面討論了後疫情時期的中日經貿合作,並表示中日經貿合作在新變局下面臨機遇和挑戰,雙方應順應大勢,夯實已有成果,排除障礙,繼續推動和深化全方位、寬領域的互惠合作與交流,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穩定、持久向前發展。
AGC株式會社執行董事與中國總代表上田敏裕從AGC的發展視角描繪了後疫情時期日本在華企業對中國市場的基本認知,表示儘管存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等不確定性影響,但日本在華企業依然看好中國市場,不會大規模撤離中國;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北京事務所經濟信息部部長藤原智生利用JETRO對在華日資企業所做的調查結果支持了上述觀點,並表示當前日本企業撤出中國的行為多為正常的戰略部署調整。
北京市大興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高念東重點介紹了「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這一中日經濟合作的新載體平臺,他表示「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由國家發改委和北京市共同倡議,在大興區全力打造,示範區立足北京「四個中心」定位,藉助日本在東北亞及國際上先進的產業、貿易等優勢,以「雙城雙區」模式推動雙向開放,形成「三核五鏈一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是中國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環節的新經濟增長點,歡迎日本企業投資發展,實現創新合作、發展共贏。
本次會議還設立了兩個分科會,學者們圍繞後疫情時期的日本經濟與社會、後疫情時期的中日經貿合作與區域經濟合作等重點、熱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相關議題涉及後疫情時期日本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諸如東京奧運會延期及其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日本數字經濟發展、日本醫療產業發展、日本人口流動與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日本科技政策與產業政策的變革、日本企業的應對與創新等;同時也深入探討了後疫情時期的中日經濟合作,尤其關注新形勢下中日合作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認為中日在全球價值鏈產業鏈重塑、東亞生產網絡調整、健康產業合作、物流合作以及區域經濟合作、國際公共產品供給等領域都存在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合作的空間。與會學者還對日本新近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進行分析,如對日本菅義偉新內閣的經濟政策取向和對外經貿戰略等進行展望,對日英籤訂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進行評析,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和前瞻性。
(2020-11-03 17:08:00)
【延伸閱讀】中日韓與東協深化銀行間合作 支持東南亞經濟
參考消息網11月16日報導日媒稱,中國、日本和韓國的政府支持的開發銀行與東南亞國家協會的主要金融機構達成一致,將加強銀行間合作,以支持遭受新冠病毒重創的東南亞經濟。
據共同社東京11月15日報導,據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說,JBIC、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韓國產業銀行打算與東協其他銀行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以穩定金融系統,提高全球市場的流動性。
這家受日本政府支持的信貸機構說,隨著許多日本公司打入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JBIC尋求通過銀行間合作,重振東協地區的經濟活動。
報導稱,作為東協最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因疫情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萎縮3.49%。在二季度GDP萎縮5.32%之後,連續兩個季度的萎縮標誌著印尼經濟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首次陷入衰退。
報導指出,最近的協議是自去年11月中日韓-東協銀行聯合體成立以來籤署的首個此類協議,該機構的目的是滿足該地區對基礎設施項目日益增長的需求。
11月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人們戴口罩出行。 新華社發(祖卡南攝)
(2020-11-16 09:25:59)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