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和康師傅:一個發明,一個模仿,當年的「競爭」有多搞笑?

2021-01-10 聚富財經

小時候吃泡麵的時候覺得泡麵真好吃,所以就笑著許下願望:以後能天天吃泡麵就好了。長大後,果然實現了天天吃泡麵的願望,只不過再也笑不出來了。

這是當代年輕人的一句調侃,但也說明了一個現實,泡麵是現在很多人不想老吃但也離不開的食品。在絕大多數人看來,泡麵有兩大特點,一個是可以當快餐,另一個就是便宜。也正是因為有這兩個特點,所以這些年來泡麵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日用品」。

而在中國的泡麵市場中,現在最火的兩大巨頭當屬統一和康師傅。其中,統一的代表作是老壇酸菜牛肉麵,康師傅的代表作是紅燒牛肉麵。雖然這些年國內推出了諸如香菇燉雞、藤椒牛肉等其他口味,但是這兩個口味一直都佔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

在泡麵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統一和康師傅在這些年裡可以說是相愛相殺,一起擠走了其他的泡麵品牌,又誰都不讓誰地想要佔據更大的市場。因此,在統一和康師傅的愛恨情仇中,各種「競爭」可以說是花樣百出。

其實如果追溯中國泡麵的發展史的話,康師傅和統一都算是開山鼻祖。其中,康師傅誕生於1992年,是魏應州在火車上發現的商機,於是就推出了最經典的紅燒牛肉麵。對於這種開水衝泡就很好吃的食品,當時的中國人可以說愛不釋手。

而統一進入大陸市場的時間只比康師傅晚了半個月,但是其在大陸的反響並不是很好,因為統一推出的第一款泡麵是招牌鮮蝦麵,大陸的居民普遍覺得這種泡麵太淡,吃起來沒有什麼味道,所以統一一開始並沒有嘗到什麼甜頭,之後也一直被康師傅壓著一頭。

直到2008年,統一發現國內泡麵市場中的酸辣口味是空白的,於是就推出了老壇酸菜牛肉麵。吃膩了紅燒牛肉麵的消費者,嘗過了老壇酸菜牛肉麵之後紛紛淪陷,統一靠著這個口味的泡麵打了一波翻身仗。

對此,康師傅自然不會置之不理,在統一的老壇酸菜牛肉麵火了之後,康師傅推出了陳壇酸菜牛肉麵」。這名字聽起來十分普通,也沒有為其帶來多大的市場。

索性後來康師傅直接也推出了老壇酸菜牛肉麵,其包裝配色都和統一差不多,都是大紫色,以致於很多人買的時候都沒注意自己買的時候康師傅還是統一的。

對於康師傅這種模仿的行為,統一請了汪涵做廣告,其中有這樣一句廣告詞:「有人模仿我的臉,還要模仿我的面」,這就是在暗諷康師傅的山寨行為。

後來,康師傅回擊,請了徐崢和王寶強當代言人,主打「酸菜加量更爽」,並且在廣告中暗諷統一酸菜量少。而且當時的康師傅老壇酸菜牛肉麵有火腿腸,所以其在廣告中還諷刺了統一沒有火腿腸。

再到後來,康師傅和統一競爭的火藥味越來越濃,雙方不僅互相暗諷,甚至還搞出了一場燒掉了40億根香腸做贈品的補貼大戰,最後搞得雙方都元氣大傷。發展到了現在,康師傅和統一依舊競爭得不可開交,那麼對於這兩個品牌,那更喜歡哪個呢?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廣告語「有人模仿我的面」,是什麼意思?
    佔據方便麵市場的是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大方便麵巨頭搶佔的方便麵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最近有細心的小夥伴發現,在看電視的時候發現了統一企業的老壇酸菜牛肉麵廣告很不尋常。它的廣告語是:有人模仿我的面,這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含義嗎?其實統一企業這句話是在喊話他的老對手,康師傅方便麵。
  • 中國食品界的「騰訊」:靠模仿起家,旺旺、康師傅和統一都不如它
    中國食品界的「騰訊」:靠模仿起家,旺旺、康師傅和統一都不如它眾所周知,在中國食品行業,康師傅、統一和旺旺並稱為「三巨頭」,一度無比輝煌。但是到了現在,這三大巨頭卻再也不復往昔榮光,業績一降再降!但與此同時,卻有這麼一家企業,迅速崛起,賺的錢比康師傅、旺旺和統一加起來都要多,那就是達利。提起達利集團,相信很多人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達利園的飲品,但其實,和其正、好吃點、可比克、樂虎等著名食品,都是屬於達利的產品。因為有這麼多的產品,所以達利的品牌知名度整體較高,抗風險的能力更是強。達利如今輝煌曾這樣,但達利的發家史卻是算不得「光彩。」
  • 康師傅VS統一:價格戰後,泡麵雙雄回春潮
    康師傅看到統一的突然崛起,在2010年也推出了康師傅老壇酸菜牛肉麵,同時在廣告推廣上投入大筆資金,邀請姚晨、徐錚、王寶強等明星代言,產品包裝也與統一牌大同小異。之後,統一老壇酸菜的廣告語隨之做了改變,汪涵說道:有人模仿我的臉,有人模仿我的面,模仿再像也不是統一老壇。
  • 統一大戰康師傅,誰是贏家?
    2001年,統一推出了統一鮮橙多緊接著康師傅就推出了「康師傅鮮果橙」:最後,統一絕望地發現:自己根本玩不過康師傅:每次自己這邊有優秀產品推出,康師傅必然會推出同款。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康師傅的新產品完全不是統一的對手。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成功複製了當年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的奇蹟,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喜愛。
  • 康師傅與統一:昔日決戰消耗40億根火腿腸,今日成難兄難弟
    1994年,康師傅相繼在廣州、杭州、武漢、重慶、西安、瀋陽等地設立生產基地,日產量很快突破了2500萬包。康師傅的銷售量也在節節攀升,並最終憑藉年銷售60億包的成績,坐上了中國方便麵行業的頭把交椅。1995年,康師傅將業務擴大至糕餅和飲品。1996年,康師傅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與康師傅略有不同,統一在投資大陸之前,已經是臺灣食品業和流通業的老大。
  • 單品打天下康師傅統一還能「牛」多久
    統一日前發布的2012年財報顯示,當年明星產品老壇酸菜牛肉麵單品銷售額達到40億元,而且超過原先銷售額排名第二的香辣牛肉口味的方便麵。而香辣口味的牛肉麵正是與紅燒牛肉麵系列一併被康師傅譽為「天王產品」的拳頭產品。  「公眾看到的是2008年之後老壇酸菜牛肉麵的突然爆發和成功,其實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 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的廣告語:有人模仿我的面,是什麼意思?
    方便麵大家都吃過,現在的方便麵有很多品牌,也有很多口味,有康師傅的,也有同意的,口味有紅燒牛肉麵,也有老壇酸菜面,提起這老壇酸菜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統一老壇酸菜面的廣告語是:有人模仿我的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麼明目張胆的說出來,難道真有人模仿了統一老壇?
  • 統一VS康師傅,兩家互掐多年,卻被外界給打敗?
    於是他在天津投資建廠,康師傅就此誕生了。康師傅憑藉著「紅燒牛肉麵」這一金字招牌,和細緻到鄉鎮的銷售網絡,康師傅迅速搶佔了內地市場。而此時,臺灣食品業巨頭統一,也盯上了內地這塊風水寶地,推出了自己最暢銷的「鮮蝦麵」。沒想到「鮮蝦麵」口味太清淡,內地消費者根本不買單,統一慘遭康師傅碾壓。沒辦法,統一隻好另謀出路。
  •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數據來源:康師傅、統一 2018年報)雖然營收規模相差較大,但康師傅和統一作為方便麵和包裝飲料行業的前兩大品牌,仍值得我們作一個比較。2013-2018年,康師傅和統一各自營收的CAGR分別為-3.7%和-1.4%,總體均出現下滑。
  • 康師傅和統一纏鬥了二十多年 現在正變得越來越不同
    除了自然實驗室,統一的其他幾款新品,「恬蜜光年楊枝甘露」、「輕暢酵主」和「水趣多」等都是零售單價 5 元以上的飲料。還有 2015 年的新品「如微食刻」(果蔬汁)、「小茗同學」和「阿薩姆小奶茶」等,他們針對的主要都是一線城市的年輕消費者,他們願意嘗鮮,而且有不錯的消費力。  相比之下,康師傅推出的新品數量不多。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2010年,這波口味攻勢達到巔峰,老壇酸菜牛肉麵銷售突破40億元,統一方便麵也就此結束了連續兩年的虧損。這使得康師傅開始恐懼老大地位不保,也著手研發酸菜面。「有人模仿我的臉,還要模仿我的面」,統一當時的廣告語正是影射康師傅的跟進行為,火藥味一時濃厚嗆鼻。另外,2012年時,康師傅還曾深陷「排擠門」。
  • 康師傅統一泡麵battle難捨難分,泡麵一哥你站誰?
    說起國內的泡麵,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大泡麵巨頭,這兩家方便麵企業一直「相殺」了20多年,你追我趕,互不相讓,但又齊頭並進,共同進步,可以說是國內泡麵市場競爭與發展相互協調的企業典範。近期關於中國方便麵市場的市場份額統計讓這兩個老對手又一次相互比較。
  • 康師傅VS統一,這對打了二十六年的老對手,雙雙起死回生了?!
    從老對手到難兄難弟,再到老對手康師傅和統一,這對打了26年的老對手,在中國方便麵市場的競爭與發展歷史絕對屬於教科書級別的案例。1992年,從臺灣回到大陸的魏應州已經經歷了兩次創業失敗,他將最後一搏壓在了天津,投資800萬美元成立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同年推出主打產品「康師傅紅燒牛肉麵」。
  • 康師傅、統一方便麵業務回暖
    當年,康師傅控股營業額為589.54億元,同比上漲6.07%,而淨利潤為18.19億元,同比上漲56.59%,這是康師傅在5年內淨利潤首次止跌。其中,方便麵業務實現收益226.2億元,同比增長4.91%。同年,統一企業中國全年營收為212.96億,同比上漲1.5%;淨利潤為8.78億,同比大漲44.6%。不過,統一表示淨利潤的大幅上升歸功於集團飲料業務的收益上升,其方便麵業務同比下滑了0.7%。
  • 統一棄子今麥郎 「擁兵」再戰康師傅
    對於此次出售今麥郎,統一僅解釋為「活用公司資產」,今麥郎方面也很官方地回應:統一的退出更多是基於其自身業務發展需要。  康師傅公司內部人士則告訴記者,企業做出這種舉動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價格合適,一個是財務需要,從統一的情況來看,應該是這兩個可能同時具備。
  • 康師傅和統一的差距在哪裡?一袋藤椒牛肉麵就能看出來
    康師傅和統一的差距在哪裡?一袋藤椒牛肉麵就能看出來 小編一直都非常佩服一個企業,就是康師傅。每次一吃到泡麵的時候就感慨說,到底是誰發明的調料包,怎麼就這麼好吃。每天都吃可能會非常厭倦,但是一段時間不吃還很想,總是感覺缺了點什麼。
  • 中國食品界「巨頭」,利潤是康師傅統一之和,被稱為「山寨之王」
    在中國,也有一些企業由於靠模仿起家,卻被稱為「山寨之王」,達利集團就是其中之一。當今,達利集團無愧是中國食品界的巨頭,不過還有「山寨之王」稱號。在80年代末,許世輝創辦了達利食品公司,剛開始主要生產一些餅乾類食品,在當時,達利公司是一家沒名氣的小公司。
  • 康師傅和統一纏鬥了二十多年,未來很可能要變成兩個不一樣的公司了
    除了自然實驗室,統一的其他幾款新品,「恬蜜光年楊枝甘露」、「輕暢酵主」和「水趣多」等都是零售單價 5 元以上的飲料。還有 2015 年的新品「如微食刻」(果蔬汁)、「小茗同學」和「阿薩姆小奶茶」等,他們針對的主要都是一線城市的年輕消費者,他們願意嘗鮮,而且有不錯的消費力。相比之下,康師傅推出的新品數量不多。
  • 同是方便麵,康師傅和統一有什麼區別?
    同是方便麵,康師傅和統一有什麼區別?網友:看出這3點都是行家說起零食,可能會勾起大家很多小時候的回憶,娃哈哈、大刀肉辣條、西瓜泡泡糖等等,這些會讓大家聯想到小時候的種種有趣的回憶。現在關於泡麵的種類口味也是越來越多,廣告也是越來越多,很多大的品牌用廣告的新穎吸引了很多了顧客,但是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一直堅持購買的可能就屬康師傅和統一了。相信它們都是大家從小吃到大的牌子,現在各種各樣口味的方便麵層出不窮。酸菜、藤椒、紅燒、麻辣等等各種口味供我們選擇。
  • 康師傅PK統一:渠道惡鬥一觸即發
    統一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統一從今年初開始已經損失了近4萬個銷售點,按每個銷售點每月5000元的銷售額來算,統一最起碼損失了2億元。「統一銷售點的大量損失和康師傅所採取的一系列排他性銷售策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跟我走,甩掉他  據一位康師傅和統一共同的經銷商介紹,康師傅與統一的矛盾今年曾激化到「見血」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