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棄子今麥郎 「擁兵」再戰康師傅

2020-12-21 聯商網linkshop

  六年情緣一朝散。在牽手6年,卻沒有結到理想中的碩果後,統一今麥郎在協商同意後,選擇了單飛。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調查了解到,統一的「老壇酸菜面」等單品逐漸獲得市場認可後,成為其業績提升的主要拉動力,加大這些單品的產能與市場份額是 其當務之急。所以,擴充產能也就成為統一當下的重要工作。但是高額的資金需求與高速的擴張計劃,對現金流算不上充裕的統一造成了考驗,出售合資公司資產也 就成為其首選。

  分手單飛

  「統一在2006年與今麥郎飲品的合作採取的是財務投資方式。從2006年至今,採購、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都是今麥郎飲品獨立運營的,統一對具 體運營並沒有參與。統一退出後,還會有其他投資方進來,新投資方應該也是扮演財務投資的角色,對今麥郎的生產經營沒有任何影響,同時有可能會帶來更多的資 源。」雖然統一方面對於出售今麥郎股權的問題諱莫如深,但是今麥郎方面卻對外有所表態,其12月19日給記者的回覆也解答了外界部分疑問。

  事件源於12月11日統一企業中國控 股有限公司發布的一紙公告,統一方面對外宣稱,公司正與多名潛在買家進行磋商,擬出售統一旗下兩家全資附屬公司所持有的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共計 47.83%股權。統一集團新聞發言人楊壽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表示,這是基於合作夥伴的理解和支持,活化公司資產使用效率。

  統一方面的表態與6年前雙方初步確立合作關係時截然不同。6年前的2006年2月,今麥郎投資有限公司與統一企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舉行合資籤約儀式,宣布成立今麥郎飲品。而這樣兩家在方便麵市場競爭的對手在飲品市場攜手合作,一度被業內稱為「引發轟動的握手」。

  對於此番統一撤出今麥郎,業內普遍認為,是今麥郎飲品業績不佳拖累統一,所以投資向來謹慎的統一選擇及時抽身。但是記者調查發現,情況並非如此。來 自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產量達到飲料行業第八位,銷售額為飲料行業的第十九位。統一在今年的中期財報中還明確 提出,該財期內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及武漢紫江統一企業有限公司盈利增加,以致應佔共同控制實體及聯營公司淨利潤上升至人民幣6360萬元,比2011 年上半年的4170萬元增加了2190萬元,似乎並沒有到「拖累」統一的地步。

  今麥郎董事總經理和成安也向記者強調:「我們2006年飲料銷售額為0.57億元,2011年為23.28億元。面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不太好的形 勢下,中國飲料行業發展速度漸緩,而今麥郎飲品始終保持了2位數快速發展,預計今年銷售額將會達到32.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

  這樣說來,今麥郎飲品公司並沒有淪落為必須「甩賣」的不良資產,此時出售其股權,統一到底意欲何為呢?

  或為籌資

  其實,這也並非統一首次處理合資公司資產。早在2009年,統一中國將其所持有的北京統一麒麟飲料公司50%的股權以360.55萬港元的價格轉讓 給麒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去年6月又以希望集中精力發展大陸食品加工業務為由,將其所持的位於天津、廣州與重慶3家大陸合資公司的股權,作價1.1億元出 售給合資夥伴家樂福中國控股公司。當時,統一是否會退出今麥郎還曾引發業界猜測。

  對於此次出售今麥郎,統一僅解釋為「活用公司資產」,今麥郎方面也很官方地回應:統一的退出更多是基於其自身業務發展需要。

  康師傅公司內部人士則告訴記者,企業做出這種舉動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價格合適,一個是財務需要,從統一的情況來看,應該是這兩個可能同時具備。

  德意志銀行發表的 報告指出,統一出售今麥郎可從中受惠,有助於其集中拓展自家品牌及銷售渠道,消除產品在某些地區出現重疊的問題,同時,以今麥郎近日的利潤計算(2012 年盈利預測為1億元人民幣),假設統一可以市盈率15~20倍出售,預計可獲7.15億~9.54億元人民幣收益,可以為統一資本開支提供資金,其負債比 率也有望由2012年44%降至28%~31%。

  記者查詢統一財報發現,截至2012年6月30日,該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人民幣38.17億元,而借款為41.04億元,其中借款部分只有41.6%的借款償還期為1年以上。

  另外,有評論認為,隨著統一在大陸市場的逐漸擴大,其飲料業務羽翼漸豐,合資公司存在的意義逐漸減弱,某些公司還與本公司業務產生衝突,比如今麥郎 飲品公司的不少產品與統一旗下產品相衝突,同時統一也開始專注本公司業務的發展及擴張,需要大量資金,而剝離合資公司資產正好可以為自身業務的發展提供資 金。

  統一在2011年財報中表示:本集團啟動大幅擴廠計劃,目前新增基地計劃遍布中國各地,並且在現有基地中增加新生產線,汰換老舊生產線,以提高整體 生產效率,預計2012年~2013年將進入產能快速增長期,引進高速新工藝生產線,解決過去產能不足之情況,以及有效改善過去運輸距離過長、配送時效不 易掌控的問題。

  事實上,統一今年以來已經在大陸的動作也不斷。1月,統一在蘇州崑山總投資1.056億美元的新基地開工;9月又宣布在南京投資9000萬美元建產業園;第四季度又宣布將在山東及甘肅等地投產大型生產線及礦泉水裝瓶廠。

  根據該公司的規劃,到2014年,將建立40家子公司,而從其2011年財報情況來看,其目前僅有31家生產飲料或方便麵食品的子公司,也就是說在 這三年時間裡,統一要新建9家工廠,按照其此前建廠投資大多超過1億美元的情況計算,統一要為這一目標籌備至少9億美元。以其當前的現金流情況來看,顯得 不足以支撐這一「宏偉」藍圖的實施,出售資產補充現金流自然不失為良策。

  況且,今麥郎雖然不至於拖其後腿,但是實在算不上什麼優質資產。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直言,統一與合作夥伴的主營業務有重疊,且產品種類也 大同小異,形成同業競爭。同時在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了不足,統一投資後,雙方處於獨立運營的狀態,當初共同發展的理念早已棄之,這算得上是一個失誤的決策, 因為當初統一是在市場份額落後康師傅的情況下做出這個決定,現如今統一飲品的市場份額依舊落後於康師傅,甚至差距都未有明顯縮小。統一未來的發展應是推出 新產品,進而贏取更多市場份額。

  對抗康師傅

  康師傅另外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最近幾年飲料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康師傅和百事的戰略聯盟,提高了綜合競爭力,今麥郎飲品的銷售額已有幾十個億,雖然利潤不是很高,但是賣相不錯,這個時候賣掉也是一個好的選擇。

  自上個世紀90年代進軍大陸市場以來,康師傅和統一這對來自中國臺灣的生死冤家已經纏鬥了10多年,在產能方面你追我趕的爭鬥也從未緩和,近年來統 一與康師傅的差距被拉大,其大手筆擴充產能的口號和消息不斷傳出。加之雙方競爭的日趨激烈,僅今年以來,先是傳出康師傅實施「排統計劃」,在終端扼殺統 一,接著又陷入雙方借反日情緒互揭日資背景的不正當競爭。所以,雙方的爭鬥更加硝煙瀰漫。

  事實上,康師傅掌門人魏氏四兄弟開始創業時,統一已經是中國臺灣家喻戶曉的食品老大,而如今統一在大陸市場卻一直充當著康師傅的「小弟」,這不能不 說是統一的一大憾事。據最新財務數據顯示,統一2011年全年在大陸地區的收入為169.3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3.12億元人民幣;而康師傅大陸公司 2011年全年實現收入78.67億美元,盈利4.20億美元(約為人民幣26億元)。可見,康師傅大陸公司的淨利潤是統一的8倍多,雙方盈利數據上的差 距較2010年進一步拉大。

  對於統一大陸業務的不「給力」,市場研究人士認為,康師傅擁有先入為主的優勢,統一進入內地以後沒有找到自身發展的特色,而是選擇緊貼康師傅,實行跟隨戰略,在「第一名法則」的影響下,就決定了統一很難成為行業霸主。

  另外,雙方在大陸戰略不同的一點在於,康師傅圍繞主業加大市場布局,目前在大陸建成80餘家子公司,形成555個營業所、91個倉庫、6188家經 銷商及86755家直營零售商;而統一為了在康師傅的陰霾下站穩腳跟,選擇了建廠與投資的雙向發展,不僅與今麥郎,還與完達山、健力寶、安德利果汁、匯源等有過合作。但是統一大多以參股投資的形式進行合作,並沒有在經營權上取得話語權,一如與今麥郎的合作。

  如今,2008年推出的「老壇酸菜面」市場反應良好,在早已進入零和狀態的方便麵市場,為統一極大地開拓、搶佔並增加市場份額的時機,助其方便麵的 市場佔有率由2010年的9.5%提升至13.5%,而2012年的預計市場成績還會更好。另外,其旗下的阿薩姆奶茶飲品的市場佔有率也在逐步提升,這些 向好的業績,使統一更加專注自身業務的發展。增加這些明星單品的產能,以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亦是明智的選擇。

  但是統一產能的擴充,康師傅方面自然不會聽之任之,所以接下來雙方的軍備競爭將再度打響。
  (中國經營報)

相關焦點

  • 今麥郎方便麵低價搶市場難奏效 消費者仍傾向康師傅及統一
    曾經計劃在2015年將飲品業務板塊做到100億元收入的今麥郎,如今計劃落空,2015年今麥郎飲品的營業額只錄得25.82億元。飲品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之時,以「彈面」打響市場的方便麵板塊又表現幾何?北京商報記者日前走訪市場發現,今麥郎品牌方便麵正在大打折扣,以低價策略留住市場份額,但是實際效果卻仍不理想。
  • 康師傅最大對手誕生:年產量100億包,超越統一今麥郎成全國第二
    在品牌方面,康師傅依舊是行業第一,去年營收近607億元,同比增長2.9%,佔據的市場份額為43%。那麼,僅次於康師傅的是哪個品牌呢?是統一?還是今麥郎?都不是!這個在去年逆襲成行業第二,僅次於康師傅的方便麵巨頭就是白象。白象這個品牌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可能略低於康師傅、統一和今麥郎等,但這兩年的發展非常迅猛,大有趕超康師傅的勢頭。
  • 曾經飽受爭議,如今康師傅、今麥郎、統一、白象等助力中國食品工業...
    方便麵作為方便食品中的重要板塊,大會披露的信息顯示,以康師傅、今麥郎、統一、白象等為代表的方便麵企業整體逆勢上漲,也為市場迎來了更大、更廣闊的市場發展。數據顯示,我國方便麵市場規模逼近千億元大關,中國方便麵行業將進入新的迭代發展期。1.
  • 今麥郎泡麵要重新崛起,調料包讓人驚掉下巴,網友:康師傅要涼啊
    今麥郎泡麵要重新崛起,調料包讓人驚掉下巴,網友:康師傅要涼啊平時我們除了吃正經的飯菜之外,有一種食物也是我們經常吃到的,它就是泡麵,確實泡麵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一種食物,並不是在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吃,而是喜歡在,下班的時候或者是熬夜的時候吃。
  • 方便麵巨頭崛起,一年賣出15億包,網友:康師傅和統一有壓力了
    在方便麵市場中,最受歡迎的方便麵品牌,莫過於康師傅和統一。作為行業巨頭的它們,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不過,市場是不斷處於變化中的。現如今方便麵市場中,出現了一匹「黑馬」。今年的銷售額增長速度極為顯著,一度達到20%,連康師傅和統一都比不上它。這個如同「黑馬」一樣的品牌,就是今麥郎。嚴格來說,今麥郎算是一家老牌企業。
  • 被康師傅甩出100多億,統一發便面行業「二哥」地位尷尬
    康師傅一騎絕塵,眾小弟如統一(00220-HK)、今麥郎、白象等緊隨其後,還有一幫「小角色」瓜分剩下的市場份額。儘管在方便麵行業,一直以來都有康師傅、統一「雙巨頭」的提法,但從目前來看,這個「雙」恐怕要變成「單」了。
  • 康師傅統一互揭內幕 中國方便麵業被日本控制
    怒指統一背後操盤  康師傅「日資門」事件正將戰火引至整個方便麵行業。  然而,對於康師傅方面認為統一集團就是幕後指使的說法,2012年10月31日,統一集團新聞發言人楊壽正向《華夏時報》記者回應稱,「對於外界的傳言,我們不知所云,也不會加入口水戰。」  「康師傅和統一都是定位高端的方便麵,一山難容二虎,它們之間肯定存在競爭關係,出現目前的局面不奇怪。」
  • 今麥郎的成功與失敗
    今麥郎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起今麥郎,我們不得不說其前身——華龍。華龍方便麵憑藉在農村市場取得的巨大成功,1999年終於與來自中國臺灣的「康師傅」、「統一」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品牌地位。時至今日,很多70後、80後的人們都對它記憶猶新,因為它已經佔據了消費者的心智。
  • 今麥郎會被掏空嗎?
    如今的康師傅方便麵負責人也有過在白象的工作經歷,白象前員工馬紹軍出任過今麥郎的面品營銷總經理。至於任方軍,也是從白象所長做到了今麥郎的大區經理。 雖然,任方軍只是個大區經理,但外界對其評價非常高。每年的經銷商大會、年度大會,大家都習慣看今年任方軍有什麼新鮮的「內容」,其它大區經理都是照本宣科。在面品營銷總經理馬紹軍離任後,接替馬紹軍職務呼聲最高的也是任方軍。
  • 方便麵行業冠軍出現:在康師傅統一白象身後,一年收入200億元!
    從2007年開始,康師傅就取代統一,登上了方便麵的霸主寶座。直到如今,連續12年一直是方便麵銷量冠軍。其中,康師傅銷售額佔有率是48.2%,銷售量市場佔有率是43.3%,大概一年賣出170億包。
  • 方便麵「復活」上半年銷量猛增,康師傅統一疫情紅利能吃多久
    近日,隨著半年報陸續發布完畢,康師傅和統一等方便麵行業在上半年的業績終於揭開神秘面紗。在營收個位數增加下,方便麵巨頭的利潤增幅迅猛,尤其是康師傅的利潤增長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康師傅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實現8%和58.3%的增長。而統一營收和淨利潤則分別實現了2.2%和39.6%的增長。
  • 今麥郎「不走尋常路」 產品創新還是劍走偏鋒?
    一直以來,康師傅與統一的較量從飲品延續到方便麵,今麥郎就是在兩個巨頭的爭鬥中誕生的。  今麥郎的業務也分為飲品和方便麵兩大板塊。  「較飲品來說,今麥郎在方便麵領域具有更多的經驗,在康師傅與統一爭奪高端產品市場時,其原有的中端產品實質上就處於薄弱的環節,今麥郎則直接加碼於中端,在戰略上是較為明智的。」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說。  徐雄俊認為,今麥郎在大的經營框架上,仍舊跟隨與延續統一和康師傅,但也不難看出,今麥郎在產品的創新上還是避免與兩巨頭直接對抗,因而一直採取較為差異化的營銷策略。
  • 沒落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和統一,最後卻被5000萬「賤賣」
    沒落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和統一,最後卻被5000萬「賤賣」推薦語: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產銷國,近幾年市場銷售額整體上卻一直處於下降趨勢。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似乎對方便麵開始排斥,因為在人民的心裡,始終認為方便麵不僅不健康,而且還沒有任何的營養,所以這樣的思想認知也導致整個方便麵行業都在下滑,不少人此前還唱衰現任中國方便麵老大的康師傅。目前在我國的方便麵市場上,除了大名鼎鼎的統一和康師傅外,還有一個今麥郎。
  • 4款「硬核」網紅方便麵,比康師傅好吃,比今麥郎勁道!
    4款「硬核」網紅方便麵,比康師傅好吃,比今麥郎勁道!曾經的我是一個很單純的人,買零食只會去超市買,自從接觸了抖音和淘寶直播之後我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還有這麼多好吃和好用的東西,而且比超市便宜很多。
  • 湯達人有劉昊然,今麥郎是賈玲,你猜你最愛吃的康師傅代言是誰?
    方便麵的品牌也是五花八門,有今麥郎和康師傅這樣的老牌實力,也有異軍突起像湯達人這樣的新興勢力。各大方便麵品牌為了把自家產品的特點更加形象化以及增加自身知名度,會找來市面上的明星代言並出一段視頻。因為每個明星的人設不同所以拍出的廣告也是各有亮點。在眾多代言視頻中,小娛還是喜歡劉昊然的湯達人系列廣告。
  • 同是「老壇酸菜」,統一和康師傅哪個更好吃?今麥郎:半斤對八兩
    同是「老壇酸菜」,統一和康師傅哪個更好吃?今麥郎:半斤對八兩!說到泡麵,超市貨架上的泡麵,更是多到讓人看都看不過來了,我是一個有選擇恐懼症的人,尤其是在遇到自己沒有吃過的食物時,只看包裝的話,我很難挑選到自己中意的東西,就拿方便麵來說吧,超市裡面的方便麵品牌種類也是有很多的,比如統一,康師傅,還有今麥郎等,這些方便麵的口味都有很多種,但哪一種才是最好吃的呢?
  • 今麥郎與日清分道揚鑣 日清單飛自立門戶
    對此,向健軍分析認為,「隨著中國消費升級,方便麵市場正逐漸高端化,康師傅、統一等傳統的方便麵龍頭企業現都將高端化作為未來長期發展戰略,日清在高端市場上面臨的競爭壓力加大,分手是為了尋求更好地發展。」  「藉助低價格在農村地區具有優勢的今麥郎與憑藉高端路線在城市地區具有優勢的日清在戰略上存在明顯差異。」
  • 統一VS康師傅,兩家互掐多年,卻被外界給打敗?
    於是他在天津投資建廠,康師傅就此誕生了。康師傅憑藉著「紅燒牛肉麵」這一金字招牌,和細緻到鄉鎮的銷售網絡,康師傅迅速搶佔了內地市場。而此時,臺灣食品業巨頭統一,也盯上了內地這塊風水寶地,推出了自己最暢銷的「鮮蝦麵」。沒想到「鮮蝦麵」口味太清淡,內地消費者根本不買單,統一慘遭康師傅碾壓。沒辦法,統一隻好另謀出路。
  • 今麥郎方便麵酸價超標 青島超市仍在售
    記者走訪島城各大商超發現,被曝光的今麥郎多款方便麵仍有售。青島工商部門表示,將密切關注此事的進展,必要時採取行動。  市場探訪:靠價低「搶」市場  昨日,記者走訪島城西部的幾家大型超市還有火車站附近的小超市發現,今麥郎「今野拉麵」、「一元王香辣牛肉麵」等均在售。
  • 今麥郎新款方便麵,比康師傅還實惠美味,看完調料包你就懂了
    今麥郎新款方便麵,比康師傅還實惠美味,看完調料包你就懂了我相信應該沒有人沒吃過方便麵吧,如果你告訴我你沒有吃過,那我可就要懷疑你是不是擁有童年啦,就算童年沒吃過,長大以後總要有加班,有父母不在家不會做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