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統一互揭內幕 中國方便麵業被日本控制

2020-12-21 中國青年網

  一場行業龍頭企業間的「無間道」被撕開一條裂縫,整個方便麵行業幾乎被日資控制的現狀也暴露出來。

  800億元的方便麵市場正瀰漫著硝煙,而這緣起於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師傅」)莫名遭遇的「日資門」事件。

  一個多月以來,由於被指是日資背景企業,康師傅連日來銷量下滑、股價下挫,而這被其認為是有幕後推手操縱,並最終鎖定為競爭對手統一集團,一場行業龍頭企業間的「無間道」被撕開一條裂縫,整個方便麵行業幾乎被日資控制的現狀也暴露出來。

  怒指統一背後操盤

  康師傅「日資門」事件正將戰火引至整個方便麵行業。

  2012年10月30日,康師傅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9月18日開始,康師傅就發現網絡上開始出現說他們是日資控股企業的消息,當時公司就感覺很奇怪,於是就開始搜集相關的證據,後來各種證據和現象都漸漸明朗了,就慢慢鎖定幕後操縱者是統一集團。

  事實上,在正式鎖定統一集團背後操盤之前,早在今年9月20日,康師傅已發表聲明稱:「針對有心人士的一系列卑劣行徑,公司已向相關單位進行了報告,工商部門也已受理調查。」

  康師傅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從黑龍江到廣州,從浙江到烏魯木齊,在這些地區,他們都受到了抵制,所以康師傅相應地在這些地區的工商部門進行了舉報,同時也在國家工商總局進行了舉報,希望能夠制止他們的不法行為。此外,在公安部門康師傅也進行了舉報。

  然而,對於康師傅方面認為統一集團就是幕後指使的說法,2012年10月31日,統一集團新聞發言人楊壽正向《華夏時報》記者回應稱,「對於外界的傳言,我們不知所云,也不會加入口水戰。」

  「康師傅和統一都是定位高端的方便麵,一山難容二虎,它們之間肯定存在競爭關係,出現目前的局面不奇怪。」有行業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康師傅在方便麵行業排列第一的位置,白象、今麥郎、統一在後面幾個位置上一直差不多,競爭很激烈,康師傅目前能夠佔據超過40%左右的市場份額,白象集團佔據17%左右的份額,今麥郎也是17%左右,統一能佔據15%左右的份額,剩下的70到80家的方便麵企業佔據約10%的份額。

  另有公開信息顯示,去年方便麵銷量為483億包,銷售額接近800億元人民幣,康師傅去年營收約491億元,其中方便麵業務銷售224億元;統一去年營收170億元,方便麵銷售60億元。

  「無論康師傅還是統一,誰在校園佔據好的位置,誰就會搶得先機,贏得這部分消費者。」康師傅上述負責人認為,上述原因是統一背後操作抵制康師傅的原因,康師傅之所以要發公告,是為了預防危機的發生,怕誤傷了員工。

相關焦點

  • 日本方便麵要吃下中國消費升級的蛋糕,為什麼康師傅統一就不能?
    文來源:智通財經這家發明了世界最早方便麵的日本公司——日清食品,已經火力全開瞄準內地市場了,康師傅統一你還好嗎?
  • 康師傅袋裝方便麵又漲價了 統一方便麵跟進提價
    東方網3月4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繼去年11月1日康師傅部分方便麵產品提價10%,從2元一包的零售價漲到2.2元後,時隔4個月,康師傅再次傳來漲價0.1元的消息。此次,國內另一方便麵巨頭統一公司也與其步調一致,同樣提價0.1元。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再次成為漲價的理由。記者走訪市場後發現,部分超市已經完成了調價。
  • 康師傅、統一方便麵業務回暖
    最近幾日,在港上市的兩家方便麵大佬相繼公布去年財報,其中康師傅控股去年斬獲淨利潤24.63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35.42%,統一企業中國淨利潤10.30億元,同比增加17.2%。兩家公司的方便麵業務均微增,部分明星產品甚至錄得三成增幅。這也被業內稱為方便麵市場正觸底反彈,不過再現輝煌仍然存疑。
  •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更巧合的是,康師傅和統一的業務構成基本一致。2018年,兩家企業的方便麵業務均佔各自總營收的39%,飲料業務則均佔各自總營收的58%。雖然兩個企業都以方便麵和飲料的生產和銷售為主要業務,但康師傅的營收規模卻明顯更大。2018年,康師傅的總營收為607億元,幾乎是統一(218億元)的三倍。
  • 康師傅、統一纏鬥了20多年,如今方便麵卻快要賣不動了?
    儘管在業績方面,康師傅和統一都做得不錯。但無論怎麼說,方便麵對我們來說,似乎失去了當年的魅力。自從1970年,中國第一袋油炸方便麵在上海益民四廠誕生。當時採用的是高壓蒸面油炸工藝,年產僅200噸。而且當時的方便麵屬於小眾消費品,價格也不夠親民。90年代之後,外資方便麵公司便開始看好中國市場,紛紛大舉進軍內地投資設廠。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統一成立於1967年,是中國非碳酸飲料及方便麵的主要臺資製造商之一,在臺灣算得上是老大哥品牌。康師傅的前身則是1958年創立於臺灣彰化的鼎新油廠,1974年更名為頂新制油公司,以生產工業用蓖麻油為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康師傅將戰場轉移到大陸。1992年,統一攜帶著臺灣人愛吃的鮮蝦麵進軍大陸市場。
  • 方便麵巨頭中報"冰火兩重天" 康師傅淨利增長 統一下滑
    在報告期內,康師傅兩大業務方便麵和飲品整體收益及利潤均呈現正增長。其中,康師傅方便麵營業額同比增長1.75%,股東應佔溢價同比上漲33.54%至5.32億元。方便麵業務在第二季度淨的利潤同比上漲了72.65%。另外,康師傅飲品上半年營業額同比上漲5.8%,上半年公司股東應佔溢價1.66億元同比上漲41.32%。飲品業務自第二季度的淨利潤同行上漲了252.08%。
  • 沒落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和統一,最後卻被5000萬「賤賣」
    沒落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和統一,最後卻被5000萬「賤賣」推薦語: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產銷國,近幾年市場銷售額整體上卻一直處於下降趨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3年以前,中國方便麵營業額曾經連續18年遞增,中國內地和香港方便麵總銷量達462.2億包,平均每秒打開1465包方便麵。
  • 康師傅為什麼選擇「三太子」?--方便麵業最大規模合資案的臺前幕後
    作為方便麵業的領導品牌,康師傅在大陸做方便麵已經12年了,從來沒有和大陸的企業合作過,這次為什麼要和大陸企業合作呢,又為什麼選擇了三太子呢?  康師傅要抓住平價面市場!  此次合資,應當說康師傅是意在平價面市場,因為成立後的合資公司是以平價面(指1元錢以下的袋裝面,主要是0.6~0.9元之間的產品)為主。
  • 康師傅統一桶裝方便麵再漲價
    在方便麵傳統旺季到來之前,康師傅和統一的桶裝方便麵,在本月初齊齊漲價。漲價原因依然是成本壓力。業內人士證實,在原定4月初漲價未遂後,方便麵企業成本不斷上行,這次終於衝破約談障礙,成功漲價。商場超市已經調價據康師傅內部工作人員介紹,康師傅在8月1日開始,對旗下的桶裝方便麵進行價格調整,每件(12桶裝)出廠價提高2元,終端銷售價格每桶提升3毛。「提價主要是因為成本壓力,同時給通路留出利潤。」據這位內部人士介紹,這樣一來,按照指導價,銷售渠道每件可以多出1.6元的空間。
  • 中國方便麵市場零售格局分析:品牌集中度提升 康師傅/統一引領市場
    中商情報網訊:中國方便麵市場為世界最大的方便麵市場,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方便麵營業額持續增長。方便麵,又稱快餐面、泡麵、杯麵、快熟面、速食麵、即食麵,是一種可在短時間之內用熱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
  • 臺灣有康師傅和統一,韓國有農心,日本有日清,那麼大陸有……
    臺灣有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麵,韓國有農心方便麵,日本有日清方便麵,那麼大陸有……特別是學生黨和工薪族,幾乎每星。康師傅方便麵 中國臺灣康師傅方便麵,以"康師傅"系列產品為主打,現在還有 「面霸120」、「料珍多」、「新面族」、「巧玲瓏」、「勁拉麵」、「亞洲精選」、「福滿多」、 「好滋味」、「小虎隊」、「掛麵」、「脆旋風」、「脆寬趣」、「珍品」、「勁爽」等多種類型的方便麵,花樣多多,就沒有康師傅做不到的。
  • 為什麼日本方便麵能吃下中國消費升級的蛋糕,康師傅(00322)就不能?
    公司 為什麼日本方便麵能吃下中國消費升級的蛋糕,康師傅(00322)就不能?1958年,世界第一份方便麵在日本發售,13年後,全球第一杯杯麵也誕生了,而拿下這兩個「第一」的公司正是日清日本。11月14日,其旗下的子公司日清食品已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現在港股已有兩隻「方便麵股」,分別是康師傅和統一(00220),股價走得均十分坎坷,連港股牛市也無法助其回歸歷史高點。日清一旦上市成功,會複製他們的疲弱走勢嗎?
  • 中國年銷20億的方便麵巨頭,打敗康師傅和統一,卻敗在自己手裡!
    中國年銷20億的方便麵巨頭,打敗康師傅和統一,卻敗在自己手裡!推薦語: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中,依然遵循著「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一批企業興起,另一批企業就有可能被淘汰,這是很正常的經濟現象。
  • 統一棄子今麥郎 「擁兵」再戰康師傅
    統一集團新聞發言人楊壽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表示,這是基於合作夥伴的理解和支持,活化公司資產使用效率。  統一方面的表態與6年前雙方初步確立合作關係時截然不同。6年前的2006年2月,今麥郎投資有限公司與統一企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舉行合資籤約儀式,宣布成立今麥郎飲品。而這樣兩家在方便麵市場競爭的對手在飲品市場攜手合作,一度被業內稱為「引發轟動的握手」。
  • 兩大方便麵巨頭康師傅、統一將相繼漲價
    康師傅掀起的高價袋面漲價風,正在中國大陸逐步發酵。統一集團也確定自8月起跟進,漲幅與康師傅相同。當前大陸三大高價袋面品牌中,只剩華龍日清仍在觀望。由於這波漲價風勢不可擋,也意味大陸消費者講究「質量」時代來臨。  高價袋面是指零銷價在人民幣1.5元以上的袋裝方便麵。
  • 統一VS康師傅,兩家互掐多年,卻被外界給打敗?
    今天我們來講講康師傅和統一的故事。1991年,出生普通家庭的魏應州,懷揣著家人給的800萬美金,踏上了從中國臺灣開往內地的火車。在火車上魏應州發現,當時內地的泡麵都是袋裝的,攜帶起來根本不方便,要是自己能生產出一款桶裝泡麵,一定會大受歡迎。
  • 康師傅統一回應方便麵檢出重金屬:符合國標
    昨天,康師傅、統一對此回應稱,公司方便麵產品均符合國家標準,不存在安全隱患。  多款方便麵調料包檢出重金屬  據臺灣《今周刊》報導,該周刊在市面上購買兩款深受歡迎的「維力炸醬麵醬料罐」及「康師傅香辣牛肉麵」,送SGS臺北食品實驗室檢驗後發現,方便麵油包竟有鉛、砷、銅、汞等重金屬。
  • 康師傅、統一2018年淨利潤同比大增,方便麵是如何逆襲的?
    來源 / 經濟之聲綜合國際金融報、AI財經社康師傅公司最近交出了2018年的業績報告。在過去一年裡,康師傅的銷售額超過600億元,淨利潤27億元,比2017年增長近21%。而其競爭對手統一公司2018年淨利潤也達到10億元,同比增加17%。
  • 統一方便麵「失意」轉舵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方便麵業務仍處於虧損狀態,虧損額為1.16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額6031.74萬元有所擴大,並接近去年全年1.42億的虧損額。統一方便麵業務的持續並擴大虧損,也顯示出康師傅、統一這對老冤家在內地的價格「血戰」更加血雨腥風。雙方激戰正酣,而摩根史坦利的分析師在6月發出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康師傅向統一展示了要搶奪其市場份額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