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銷20億的方便麵巨頭,打敗康師傅和統一,卻敗在自己手裡!

2020-12-21 時事新論

中國年銷20億的方便麵巨頭,打敗康師傅和統一,卻敗在自己手裡!

推薦語: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中,依然遵循著「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一批企業興起,另一批企業就有可能被淘汰,這是很正常的經濟現象。

我們經常看到熟悉的公司或品牌宣布破產或被收購,儘管非常可惜,但他們的失敗絕不是偶然的事。筆者今天就給大家談一談當年的「方便麵之王」的沒落史,巔峰時期就連康師傅和統一都幹不過它,這個品牌就是——五穀道場。

雖然在很多人眼裡,方便麵是垃圾食品,要少吃才行。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方便麵是一種「另類」的美食,它可以在你經濟不富裕的時候,輕鬆解決你的溫飽問題。然而說到方便麵品牌,很多人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康師傅等品牌,但卻不知道,曾經的五穀道場才是方便麵界的老大。

當年方便麵從日本傳到了中國,因為價格低廉受到了國人的一致喜愛,特別是對於打工一族來說,方便麵簡直是難得的美味。

但隨著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收入越來越高,營養健康成為了人們的首選,營養健康才是方便麵產品能夠獲得更大市場的前景。

而五穀道場的創始人王中旺就在這個時候發現了先機,當時很多的方便麵品牌,包括康師傅、統一等生產的方便麵都是油炸的,雖然這樣做出來的面味道很香,但畢竟油炸的食品是不健康的。

為了另闢蹊徑,當時王中旺想了一個把方便麵做成「非油炸」的概念,並註冊了五穀道場這個品牌。

經過幾個月的研發琢磨,王中旺的產品生產出來後,其實根本就沒人願意買,因為產品沒有任何的知名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中旺只好拿著僅存的幾十萬在電視上打廣告,打出了「健康方便麵」的營銷策略,沒想到此觀點一下子就獲得了大眾消費者的認同,五穀道場就這樣開始了逆襲之路,王中旺也順勢成立了中旺集團。

2006年上半年,國內方便麵市場整體進入瓶頸期,但五穀道場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在低潮中一路高歌。短短6個月,五穀道場的銷售額飆升至3億元,2005年至2008年的3年間,年銷售額高達20億元。

然而,只計成功,不計成本的營銷模式,卻讓五穀道場處在了極其危險的邊緣上,王中旺的野心太大,最終這筆生意還是被「自己搞砸」了。一方面,方便麵市場遇冷,中旺產能高速擴張導致倉庫貨物積壓如山;另一方面,資金鍊出問題,沒錢採購原料,也沒錢發工資。

企業越做越大,但是風險也會越來越大。王中旺怎麼也沒想到,打敗五穀道場的竟然不是對手,而是自己的貪慾。

最終,五穀道場被以5000萬的價格賤賣給了中糧集團,一代方便麵之王就此落幕。

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中國年銷20億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統一,卻敗在自己手裡
    推薦語:方便麵曾是很多國人長期喜愛的食物,儘管在不少人眼中,它們是垃圾食品。但是不能否認,它在很短的時間中,就成為許多家庭餐桌上的食品。本文要介紹的這家生產方便麵的企業,巔峰時期曾年銷20億元,成功擊敗統一、康師傅等競爭對手,成為行業巨頭,但是最終卻敗在了自己的手中。
  • 沒落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和統一,最後卻被5000萬「賤賣」
    沒落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和統一,最後卻被5000萬「賤賣」推薦語: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產銷國,近幾年市場銷售額整體上卻一直處於下降趨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3年以前,中國方便麵營業額曾經連續18年遞增,中國內地和香港方便麵總銷量達462.2億包,平均每秒打開1465包方便麵。
  • 曾經打敗康師傅和統一的方便麵巨頭倒了,白菜價賣身央企都救不活
    而我們今天說的卻是一家在食品行業曾經非常知名的公司,它是一家方便麵巨頭,曾經在巔峰時期,一年銷售超過20億元,不但打敗了現在知名的康師傅和統一,更是當時國內知名的百強企業,然而如今卻只能「賤賣資產」,無法挽救,這家方便麵巨頭就是「五穀道場」。
  • 兩大方便麵巨頭康師傅、統一將相繼漲價
    康師傅掀起的高價袋面漲價風,正在中國大陸逐步發酵。統一集團也確定自8月起跟進,漲幅與康師傅相同。當前大陸三大高價袋面品牌中,只剩華龍日清仍在觀望。由於這波漲價風勢不可擋,也意味大陸消費者講究「質量」時代來臨。  高價袋面是指零銷價在人民幣1.5元以上的袋裝方便麵。
  • 連「央企」都沒救活的方便麵巨頭,曾經還打敗康師傅和統一?
    尤其是我們這次要說的方便麵巨頭,曾經可是中國的百強企業,年銷20,甚至在巔峰的時期連康師傅和統一都拿他沒辦法,而現在,居然淪落到「變賣家產」的局面,它就是「五穀道場」。創始人王中旺雖然只有小學的文化水平,但是在經商方面卻非常有想法,也是敢闖敢拼的一個人,一開始他做過蜂窩煤的生意,也搞過廢品回收。
  • 打敗康師傅和統一,它是方便麵界的傳奇,可惜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說起「五穀道場」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它曾經在巔峰時期,一年銷售超過20億元,不但打敗了現在知名的康師傅和統一,更是當時國內知名的百強企業,然而如今卻只能「賤賣資產」,無法挽救。
  • 方便麵巨頭倒下!曾年入20億,超過康師傅和統一,終被5000萬賤賣
    現在談起市場上的泡麵品牌,大多人腦海中浮現的一般都是康師傅和統一。這也很正常,畢竟這兩大品牌的市場份額佔有60%以上。其實,曾經有個百強方便麵巨頭年銷20多億,超過康師傅和統一,然而現在卻黯然出局,「賣身」央企都沒用。這個「倒下」的巨頭就是五穀道場,其創始人是王中旺。
  • 又一方便麵巨頭隕落!曾一年賣出20億,今2次低價轉賣給麵條巨頭
    方便麵曾是很多國人長期喜愛的食物,儘管在不少人眼中,它們是垃圾食品。但是不能否認,它在很短的時間中,就成為許多家庭餐桌上的食品。本文要介紹的這家生產方便麵的企業,巔峰時期曾年銷20億元,成功擊敗統一、康師傅等競爭對手,成為行業巨頭,但是最終卻敗在了自己的手中。這個方便麵品牌,就是五穀道場。
  • 統一VS康師傅,兩家互掐多年,卻被外界給打敗?
    今天我們來講講康師傅和統一的故事。1991年,出生普通家庭的魏應州,懷揣著家人給的800萬美金,踏上了從中國臺灣開往內地的火車。在火車上魏應州發現,當時內地的泡麵都是袋裝的,攜帶起來根本不方便,要是自己能生產出一款桶裝泡麵,一定會大受歡迎。
  • 方便麵巨頭中報"冰火兩重天" 康師傅淨利增長 統一下滑
    ■本報記者 夏 芳  8月21日,隨著康師傅公布2017年上半年業績報告的發布,兩大方便麵巨頭中報業績全部出爐。  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出,康師傅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不過,康師傅同樣面臨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  對於公司上半年業績變現,康師傅在中報中稱,方便麵和飲品業務都面臨原材料成本上升導致毛利率有所下降,方便麵業務業績向好主要基於公司良好的成本控制和中高端新品的持續貢獻。而飲品業務方面,公司積極布局渠道多元化建設、發展多價格帶,成本優化管控所致。
  • 方便麵兩大巨頭康師傅VS統一,統一倒了?或許它只是換個「皮」
    對於方便麵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畢竟在現在的生活中方便麵在市場上那就是非常熱銷,方便麵有著很多的品牌,不過很多都是不怎麼熱銷,除去了盛行十幾年的白象,如今就剩下方便的兩大巨頭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個牌子那就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和喜愛。方便麵兩大巨頭康師傅VS統一,統一倒了?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相比之下,統一的老對手康師傅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卻成績耀眼,第一季度公司總收益同比上升3.73%至141.976億元,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15.32%至4.335億元。雙方的交手始於1992年。這些年來,在傳統方便麵和飲品市場整體頹勢的狀態下,經歷了方便麵爭奪戰、火腿腸補貼戰後的兩大巨頭,如今又不約而同地瞄準了中高端品牌的戰場。
  • 康師傅袋裝方便麵又漲價了 統一方便麵跟進提價
    東方網3月4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繼去年11月1日康師傅部分方便麵產品提價10%,從2元一包的零售價漲到2.2元後,時隔4個月,康師傅再次傳來漲價0.1元的消息。此次,國內另一方便麵巨頭統一公司也與其步調一致,同樣提價0.1元。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再次成為漲價的理由。記者走訪市場後發現,部分超市已經完成了調價。
  • 康師傅、統一方便麵業務回暖
    「打敗方便麵的,不是另外一家方便麵企業,而是外賣。」經常被圈內人士掛在嘴邊的這句調侃之詞,或許要被改寫。最近幾日,在港上市的兩家方便麵大佬相繼公布去年財報,其中康師傅控股去年斬獲淨利潤24.63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35.42%,統一企業中國淨利潤10.30億元,同比增加17.2%。兩家公司的方便麵業務均微增,部分明星產品甚至錄得三成增幅。這也被業內稱為方便麵市場正觸底反彈,不過再現輝煌仍然存疑。
  • 方便麵巨頭崛起,一年賣出15億包,網友:康師傅和統一有壓力了
    而在眾多的速食產品中,只用等到幾分鐘的方便麵,則成為了市場的寵兒,銷量也節節攀升。在方便麵市場中,最受歡迎的方便麵品牌,莫過於康師傅和統一。作為行業巨頭的它們,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不過,市場是不斷處於變化中的。現如今方便麵市場中,出現了一匹「黑馬」。今年的銷售額增長速度極為顯著,一度達到20%,連康師傅和統一都比不上它。
  • 從「康師傅、統一」的巨頭身上撕下市場,「拉麵說」值得說!
    譬如在方便麵這個食品市場,我們總是繞不開「康師傅,統一」這兩大巨頭,即便現在有今麥郎這樣異軍突起的選手,但本質在中國的方便麵市場還是一個巨頭玩家的賽道。而現在隨著疫情對整個消費市場的衝洗,讓我們看到了一些新品類現象。
  • 兩巨頭相愛相殺:統一賣不動方便麵,康師傅賣不出包裝水
    來源:證券日報網希紅市公眾號日前,兩大方便麵巨頭康師傅、統一相繼發布了2019年財報,股價卻雙雙遭遇大跌。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統一方便麵業務收入85億元,同比增長0.9%,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為38.6%;飲品業務收入127.31億元,同比增長0.9%,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為57.8%。對此,統一稱方便麵業務及飲料業務的增長主要由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原物料價格下跌以及中國政府推行一系列減稅降費等影響所致。
  • 方便麵巨頭隕落:從年銷15億到一無所有,只因老闆太「自信」?
    從目前來看,康師傅已經成為了最大的贏家。自1992年第一包方便麵下線以來,康師傅迅速成長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生產銷售企業,並於1996年成功上市。據AC Nielsen零售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以銷量為基準,康師傅方便麵的市場佔有率高達43.3%,據市場領導地位。
  •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更巧合的是,康師傅和統一的業務構成基本一致。2018年,兩家企業的方便麵業務均佔各自總營收的39%,飲料業務則均佔各自總營收的58%。雖然兩個企業都以方便麵和飲料的生產和銷售為主要業務,但康師傅的營收規模卻明顯更大。2018年,康師傅的總營收為607億元,幾乎是統一(218億元)的三倍。
  • 方便麵市場回暖?康師傅、統一用數據說話,還是賣飲料好賺錢!
    3月22日,統一年報出爐,公司在2018年全年共營收217.72億元。3日後的3月25日,康師傅也緊跟著交出了自己的年報,並且以606.85億元的營收繼續佔據著行業第一的位置。雖然這兩家公司已經從方便麵一路「打」到了飲料、糕餅等其他行業,但與其稱其為食品巨頭,相信人們還是更願意管它們叫「方便麵巨頭」。的確,康師傅與統一在2018年的營收增長,主要也是來自於方便麵業務的穩步發展,在康師傅方便麵線下餐館虧損後,康師傅還是靠著實惠的方便麵賺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