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麵市場回暖?康師傅、統一用數據說話,還是賣飲料好賺錢!

2020-12-16 富豐財經

3月22日,統一年報出爐,公司在2018年全年共營收217.72億元。3日後的3月25日,康師傅也緊跟著交出了自己的年報,並且以606.85億元的營收繼續佔據著行業第一的位置。

雖然這兩家公司已經從方便麵一路「打」到了飲料、糕餅等其他行業,但與其稱其為食品巨頭,相信人們還是更願意管它們叫「方便麵巨頭」。的確,康師傅與統一在2018年的營收增長,主要也是來自於方便麵業務的穩步發展,在康師傅方便麵線下餐館虧損後,康師傅還是靠著實惠的方便麵賺了一把。

成本下降,康師傅靠高價面創收

由於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康師傅方便麵的毛利率上升了1.4%。在方便麵的銷售情況上,其乾脆麵和中價面的下降幅度超過了10%,大桶面、乾拌麵和隨心杯則成為了康師傅方便麵銷量上漲的標杆。對此,康師傅的說明是,低端面,中斷面銷量下降,高價面銷量上漲。為此,要持續關注中產階級崛起以及消費的持續升級,朝著高端市場布局。說得豪情萬丈,但方便麵和「高端、高價」兩個詞湊在一起,卻怎麼看怎麼違和。

確實,被康師傅劃歸為高價面的紅燒牛肉麵、大食桶、乾拌麵和隨心杯等等,它們的售價也沒有一個能超過10塊。袋裝紅燒3.5元,桶裝5.8元,完全配不上「高價」的定義。不過,康師傅也倒是有一款超過20元的「速達麵館」系列+但是這一系列方便麵也不是康師傅方便麵在去年的銷售增長點。不如說,康師傅根本沒能靠著「速達麵館」系列賺到什麼錢。在其「高價面」系列中,為康師傅提供主要銷量的還是那些10塊以下的「高價面」。

你可能想起了湯達人

反觀統一,雖然在營收上康師傅幾乎是統一的3倍,但統一的淨利潤還是較2017年上漲了17.2%。怎麼說,統一也是在康師傅身後的「老二」,其淨利潤也有10.3億元,方便麵業務也達到了84.25億元,飲料業務則為126.19億元。

在傳統的「紅燒牛肉麵」大比中,統一或許沒有康師傅受人歡迎,但其旗下的「湯達人」還是為統一貢獻了不小的收益。作為統一的中高端產品,其在統一2018年的財報中也顯示出了10%以上的銷售增長,獲利能力不容小覷。

同時,統一旗下的湯達人系列在2018年也抱上了馬雲「新零售」的大腿。在阿里巴巴盒馬生鮮的門店中,湯達人「元氣麵館」一度成為了網紅麵館,為統一賺足了流量。

方便麵不好做,康師傅統一轉行飲料業?

不單是統一的飲料業務超過了自家的方便麵業務,康師傅的飲料業務在2018年也達到了其總營收58.19的佔比,而方便麵業務僅佔到了康師傅總營收的39.41%。方便麵的銷量下滑不但發生在統一和康師傅的身上,而是整個行業的集體問題。在當下,人們越發注重食品健康與食品安全,方便麵這種稱不上營養的食物的市場份額便逐年下降,從2013年開始,方便麵的銷量便逐年下滑。不過在2018年,人們似乎又開始「愛上了方便麵」。在多年的下滑之後,2018年上半年國內的方便麵銷售額增長了8.6%。但在2013年至2016之間,全國的方便麵銷量共計減少了80億包左右,目前的年總銷量則維持在350億包左右。

但是,方便麵市場的回暖仍是不能改變「賣飲料更好賺錢」的現狀。在2018年,康師傅在飲料方面的營收為353.12億元,高出其方便麵營收113.95億元,較2017年上漲了1.16%。在康師傅將自家的多款飲料調價之後,飲料業務明顯表現出了更強的營收能力。

新老接替,康師傅的「新生」?

在2018年,康師傅的老一輩管理人員紛紛從各自的位置上抽身而退,將位置交給了新一批的年輕人。而這群年輕人一上來,也是立即通過營銷博取年輕人的注意,並及此推廣自己的產品。對於產品本身,這群年輕人也將康師傅的產品做出更細的劃分,以此來有針對性的對不同人群推介不同的口味和價格。老樹發新芽,就是康師傅如今的狀態。

對於康師傅和統一來說,2019年仍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即便方便麵的市場行情不容樂觀,但佔據40%方便麵市場份額的康師傅和常年第二的統一仍需要靠著方便麵業務為其帶來穩定的營收。雖然飲料業務為康師傅和統一都帶來了喜人的收益,可康師傅的果汁飲料與飲用水也出現了銷售下滑。交完年報,康師傅與統一在2019年的競爭與發展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康師傅、統一方便麵業務回暖
    最近幾日,在港上市的兩家方便麵大佬相繼公布去年財報,其中康師傅控股去年斬獲淨利潤24.63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35.42%,統一企業中國淨利潤10.30億元,同比增加17.2%。兩家公司的方便麵業務均微增,部分明星產品甚至錄得三成增幅。這也被業內稱為方便麵市場正觸底反彈,不過再現輝煌仍然存疑。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統一成立於1967年,是中國非碳酸飲料及方便麵的主要臺資製造商之一,在臺灣算得上是老大哥品牌。康師傅的前身則是1958年創立於臺灣彰化的鼎新油廠,1974年更名為頂新制油公司,以生產工業用蓖麻油為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康師傅將戰場轉移到大陸。1992年,統一攜帶著臺灣人愛吃的鮮蝦麵進軍大陸市場。
  • 統一康師傅業績好轉 3張圖告訴你方便麵行業是否真的回暖
    中商情報網訊:中國方便麵市場為世界最大的方便麵市場,然而近幾年方便麵行業卻異常艱辛。因食品安全問題造成的若干負面事件、網上食品外賣平臺的逐漸普及以及中國產品價格普遍上漲,曾經的方便麵巨頭統一和康師傅風風光不再,在經歷業績持續下滑後,統一和康師傅終於打了一場翻身仗,那麼是否意味著方便麵行業回暖呢?
  • 康師傅、統一財報:方便麵銷量回暖,飲品業務卻等著「拯救」?
    康師傅、統一財報:方便麵銷量回暖,飲品業務卻等著「拯救」?財報顯示,康師傅上半年營收為304.95億元,同比下滑1.62%,為2017年上半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但其中方便麵營收增長3.68%。2018年,方便麵行業全面回暖得跡象才愈加明顯。產品高端化、差異化、健康化成為了方便麵品牌的救市「三板斧」。
  • 方便麵巨頭康師傅與統一上演渠道狙擊戰
    例如我家樓下的四家小賣部中僅有一家賣統一,而且品種很少,不過大型超市如華潤萬家還是能看到。"事實上,由於品種少,統一在東北的認知度並不如南方高,"聽過這個牌子,但不會買,因為沒有特別有印象的口味,而且品種選擇太少,相反康師傅就什麼都有。"一位東北的消費者如是說。
  •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不過,風雲君也曾多次在超市貨架前躊躇不定:這回是吃「康師傅」,還是吃「統一」呢......方便麵和包裝飲料行業的「孿生兄弟」歲月是把殺豬刀。遙想當年的風雲君,身材是多麼均稱窈窕,如今體重卻已上三位數......
  • 兩巨頭相愛相殺:統一賣不動方便麵,康師傅賣不出包裝水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統一方便麵業務收入85億元,同比增長0.9%,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為38.6%;飲品業務收入127.31億元,同比增長0.9%,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為57.8%。對此,統一稱方便麵業務及飲料業務的增長主要由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原物料價格下跌以及中國政府推行一系列減稅降費等影響所致。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統一成立於1967年,是中國非碳酸飲料及方便麵的主要臺資製造商之一,在臺灣算得上是老大哥品牌。康師傅的前身則是1958年創立於臺灣彰化的鼎新油廠,1974年更名為頂新制油公司,以生產工業用蓖麻油為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康師傅將戰場轉移到大陸。1992年,統一攜帶著臺灣人愛吃的鮮蝦麵進軍大陸市場。
  • 康師傅:上半年方便麵營收149億,飲品176億。茶飲料如何?
    綜合營收和毛利潤數據,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為33.43%,2019年同期毛利率為31.93%,毛利率也同比增加1.5個百分點。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大多數企業經營情況都表現不佳。但民眾在疫情期間對方便食品的需求拉動康師傅2020年上半年營收逆勢增加。
  • 康師傅、統一纏鬥了20多年,如今方便麵卻快要賣不動了?
    高價面與高端面是康師傅的核心市場,其中,高價袋面收入67.97億元,容器面收入68.24億元。而作為康師傅的老對手,統一在今年上半年一樣拿出了亮眼的成績。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統一實現收益118.17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3.0%;淨利潤同比增長6.8%,達到10.65億元人民幣。其中,食品業務收益佔比上升,實現52.07億元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22.0%。
  • 康師傅去年賣出253億元方便麵,但飲料卻越來越賣不動了
    同時,康師傅預計,受疫情影響,2020年方便麵事業將有好的成長,而飲品事業今年上半年則將承受壓力,下半年或迎來反彈。凌雁諮詢管理首席分析師林嶽3月23日向時代財經指出,比起方便麵,康師傅飲料的高端化步伐明顯慢了,缺乏升級創新。
  • 方便麵巨頭中報"冰火兩重天" 康師傅淨利增長 統一下滑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根據尼爾森最新數據顯示,康師傅方便麵2017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銷量市場佔有率達到44.2%,穩居市場領導地位;即飲茶業務(含奶茶)銷量市場佔有率50.2,繼續穩居市場首位;而公司蛋酥卷銷售額市場佔有率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0.5個百分點,達到18.2%。位居第一。
  • 康師傅肉搏統一:面對面的戰鬥
    一封主題為「請用個人微博廣而告之康師傅為日資品牌的事實」的郵件,要求用康師傅具有日資股份一事,大力宣揚其為日本企業,用微博轉發康師傅為日資品牌的事實,郵件中還備註指示推廣團隊的負責主管每晚8點前必須簡訊回復轉發條數及截圖。據記者掌握的這份資料,如果這份疑似來自統一員工的內部郵件是真的,那意味著統一很可能是別有用心。
  • 「再不努力,連方便麵也吃不起了!」康師傅、統一推高端產品提振業績
    國內方便麵市場回暖的跡象愈加明顯。尼爾森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方便麵市場銷量同比增長3.2%,銷售額同比增長8.0%。與此同時,康師傅、統一近日發布的2018年年報,也再次證實了行業回暖的判斷,兩家企業2018年的方便麵收入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5.73%、5.66%。
  • 方便麵角逐進入下半場,康師傅半年掙103億是統一3倍
    方便麵收益是統一3倍,將繼續進軍高端面市場根據尼爾森最新市佔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整體方便麵市場雖然銷量同比衰退2.3%,但是銷額增長0.3%。黑心油事件一度讓國人對方便麵的好感降到零點。2014年,臺灣頂新黑心油事件爆發,在劣質豬肉之後又查出問題牛油,最終臺灣康師傅於2017年初宣布解散。
  • 話說康師傅與統一的恩愛情仇
    紅燒牛肉麵從此成為方便麵的代名詞:那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就是這個味!也成為曾經的經典。康師傅憑藉著「紅燒牛肉麵」這一金字招牌,和細緻到鄉鎮的銷售網絡,康師傅迅速搶佔了內地市場。沒想到「鮮蝦麵」口味太清淡,內地消費者根本不買單,統一慘遭康師傅碾壓。康師傅的紅燒牛肉麵大紅大紫之時,統一試圖以臺灣人喜歡的鮮蝦麵贏得大陸市場,卻開局不利,遭遇了嚴重的水土不服,1998年時已經在營收上落後於康師傅10個億。統一在來大陸之前,已經是臺灣食品業的老大,並宣稱要在2017年銷售額突破1200億美元,做全球的食品行業的老大。
  • 「跌跌」不休成過去 高端方便麵成統一、康師傅翻身「稻草」
    8月7日,統一對外發布2018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統一企業今年上半年營收112.2億元,同比上漲6%;淨利潤7.143億元,同比上漲25.4%。毫無疑問,2018年年初統一開始實施的漲價,推出改革方便麵產品等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大幅緩解了其2017年仍面臨的業績下滑趨勢。統一也在財報中指出,收益及毛利的增長主要受惠於方便麵飲料銷售的回溫,「以及市場調整銷售通路利潤所致」。而在經歷近幾年的連續跌幅後,不僅是統一業績回暖,早前康師傅業已扭轉了自身頹勢。
  • 康師傅發布2019年年報:方便麵大賣253億元,包裝水收入驟降29%
    來源:康師傅年報截圖尼爾森數據顯示,2019年,方便麵市場整體銷量同比微增1.5%,銷售額同比增長7.2%,其中康師傅方便麵的銷量和銷售額佔比分別為43.3%、46.6%,居市場首位。康師傅的這一業績也正反映了方便麵市場在持續回暖。此前,受外賣衝擊等因素影響,方便麵市場曾一度低迷。
  • 方便麵企業集體推新品 意味著市場回暖了嗎?
    回溫的方便麵市場  白象方便麵連推3款網紅產品、統一推出了5元價位的「茄皇」……企業集體推新品,意味著方便麵市場回暖了嗎?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方便麵市場銷售量在經過三年下跌後,於2018年起出現明顯回升,預計2019年中國方便麵銷量有望回到此前的巔峰水平。
  • 雙雄還是寡頭?康師傅與統一業績大PK,誰的方便麵更「香」?
    來源:市界作者 | 市界 秦海清 編輯 | 老拿 在方便麵和包裝飲料領域,如果說康師傅與統一是業內」雙雄「,只怕康師傅不答應。3月23日、25日,康師傅與統一先後發布了2019年業績數據。康師傅2019年經營收入619.78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飲品收入355.8億元,同比增長0.81%,方便麵收入252.95億元,同比增長5.79%;實現淨利潤33.31億元,同比增長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