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巨頭相愛相殺:統一賣不動方便麵,康師傅賣不出包裝水

2020-12-15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網希紅市公眾號

日前,兩大方便麵巨頭康師傅、統一相繼發布了2019年財報,股價卻雙雙遭遇大跌。

業績不如預期

統一方便麵收入僅為康師傅1/3

3月25日晚間,統一(00220.HK)發布了2019年財報,財報顯示公司2019年經營收入220.2億元,同比僅增長1.1%,但淨利潤13.66億元,同比增長32.7%。

發布財報後的第二天,3月26日,統一股價報收於7.08港元/股,跌幅縮至1.67%,總市值305.81億港元。

統一在方便麵、茶飲料、果汁、咖啡等領域均有涉獵。其中,方便麵業務和飲品業務是統一的兩大收入來源。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統一方便麵業務收入85億元,同比增長0.9%,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為38.6%;飲品業務收入127.31億元,同比增長0.9%,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為57.8%。

對此,統一稱方便麵業務及飲料業務的增長主要由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原物料價格下跌以及中國政府推行一系列減稅降費等影響所致。

「統一阿薩姆奶茶」及生活面「湯達人」受到消費者肯定,收入持續雙位數增長,成為公司收入增長引擎。

儘管如此,統一方便麵業務的增速呈現放緩態勢。2018年,統一的方便麵業務收益增速為5.7%,較2019年高出4.8個百分點。

《證券日報》記者就方便麵業務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採訪統一相關負責人,對方回復稱:依照聯交所規定,無法披露財報以外的更多信息。

而另一家方便麵巨頭康師傅(00322.HK)2019年方便麵業務的收入達253億元,同比增長5.79%。

據尼爾森數據顯示,2019年康師傅方便麵的銷量及銷售額佔比分別為43.3%、46.6%,居市場首位。而統一的方便麵收入僅為康師傅的1/3。

資料顯示,目前,統一的方便麵產品包括「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藤椒牛肉麵」「湯達人」「滿漢大餐」等;康師傅旗下方便麵產品則包括「康師傅紅燒牛肉麵」「日式豚骨面」「Express速達麵館」等。

統一失去了高端方便麵市場的先發優勢

一直以來,統一和康師傅一直是相愛相殺的存在。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統一、康師傅2010年至2019年的財報發現,二者營收、淨利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在2013年達到頂峰後,開始出現下滑,直到2017年,隨著方便麵行業回暖,統一、康師傅也實現營收、淨利的雙增。

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在方便麵領域的業績分化是從2016年開始的。

2016年康師傅方便麵業務營收為224.7億元,大幅下滑10.3%,但是統一卻實現方便麵業務營收同比增長8.6%,達82.21億元。

通過研究二者財報不難發現,在市場環境低迷的情況下,統一方便麵業務不降反增與統一發力高價位方便麵市場不無關係。

尼爾森數據顯示,2015年,統一的「湯達人」系列已成為5元以上高價方便麵市場中佔有率第一的品牌。

2016年,統一繼續發力高價方便麵市場,推出「韓式辣牛肉湯」和「原盅雞湯」兩隻新口味的「湯達人」、售價5元以上的「都會小館」和「相伴一城」、售價20元以上的超高端系列「滿漢大餐」。

相比之下,康師傅2017年才開始布局高端方便麵市場。

康師傅財報顯示,2017年方便麵的營收為226.202億元,同比增長4.91%,佔集團總收益的38.37%。公司表示,報告期內雖然麵粉、棕油及紙材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仍處於高位,但持續透過優化產品組合及銷量提升,致方便麵毛利率與去年基本持平,為28.79%。

具體來看,康師傅不斷捨棄低價面的競爭,關閉很多工廠,聚焦經典產品,在高端面市場持續發力。

彼時,康師傅相關負責人也在公開資料中稱,主打高端面市場的熬製高湯產品銷售趨勢良好。

2018年,康師傅開始著手布局10元以上和售價近20元的「Express速達麵館」的高端方便麵市場,這讓康師傅當年實現方便麵營收239.17億元,毛利率突破30%。

高端面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行業回暖。

尼爾森數據顯示,2018年,方便麵市場銷量同比增長3.2%,銷售額同比增長8.0%;2019年,方便麵市場整體銷量同比增長1.5%,銷售額同比增長7.2%。

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消費升級,大量的低端方便麵無立足之地,企業加碼高端產品,可在整體銷量減少的情況下,相對提升利潤空間。「統一先發制人發力高端方便麵市場,但仍然被康師傅分分鐘追上、碾壓。」

2019年康師傅營收是統一的2.81倍,淨利潤是統一的2.44倍,飲品收入是統一的2.79倍,方便麵收入是統一的2.98倍。

值得注意的是,康師傅披露年報後,股價應聲大漲逾9%,以13.52港元收盤。

但隨後機構意見出現分化。瑞銀給出「買入」評級,花旗銀行認為,康師傅控股去年核心盈利表現符合預期,市場對其即食麵業務增長看法為正面,但相信市場低估其飲品業務所受到的負面影響,即食麵向低均價產品發展對產品組合不利,維持「沽售」評級。

財報顯示,康師傅即飲茶2019年銷售額為155.79億元,同比下滑0.7%,飲用水銷售額更是同比下滑28.99%至31.14億元。

3月25日-27日,康師傅控股股價接連大跌後,報收於12港元。截止今日,康師傅股價微增2.17%,報收12.26港元。

(編輯 王君)

相關焦點

  • 康師傅去年賣出253億元方便麵,但飲料卻越來越賣不動了
    「新生代更喜歡有網紅特質的品牌茶飲,消費在明顯升級,除了營銷之外,康師傅飲品當下更重要的是提升產品力。」截至23日收盤,康師傅報收12.40港元,下跌2.05%。賣出253億方便麵加碼高端市場,讓康師傅從2017年開始就逐步扭轉了方便麵越來越賣不動的局面。
  • 康師傅、統一纏鬥了20多年,如今方便麵卻快要賣不動了?
    當時,臺灣的泡麵龍頭統一,也來到了大陸拓展市場。統一帶來了最符合臺灣人口味的鮮蝦麵,但是大陸人顯然有些吃不慣,鮮蝦麵節節敗退。康師傅卻帶著紅燒牛肉麵,攻佔了全國。隨後,不甘示弱的統一在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後,針對不通過地區推出不同口味的方便麵。再加上打折促銷,康師傅和統一之間的差距開始逐漸縮小。
  • 童年賣得最火的4款方便麵,統一康師傅根本站不住腳
    童年賣得最火的4款方便麵,統一康師傅根本站不住腳,這些才是最經典的,泡麵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一種美食來的,吃起來既美味又方便,無論是何時何地只要肚子餓,隨手拿起一包泡麵就可以來填飽肚子了。說到泡麵,相信現在很多人會想到統一和康師傅,畢竟這兩個品牌在我們國內現在非常受歡迎。
  • 方便麵兩大巨頭康師傅VS統一,統一倒了?或許它只是換個「皮」
    對於方便麵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畢竟在現在的生活中方便麵在市場上那就是非常熱銷,方便麵有著很多的品牌,不過很多都是不怎麼熱銷,除去了盛行十幾年的白象,如今就剩下方便的兩大巨頭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個牌子那就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和喜愛。方便麵兩大巨頭康師傅VS統一,統一倒了?
  • 兩大方便麵巨頭康師傅、統一將相繼漲價
    康師傅掀起的高價袋面漲價風,正在中國大陸逐步發酵。統一集團也確定自8月起跟進,漲幅與康師傅相同。當前大陸三大高價袋面品牌中,只剩華龍日清仍在觀望。由於這波漲價風勢不可擋,也意味大陸消費者講究「質量」時代來臨。  高價袋面是指零銷價在人民幣1.5元以上的袋裝方便麵。
  • 方便麵市場回暖?康師傅、統一用數據說話,還是賣飲料好賺錢!
    雖然這兩家公司已經從方便麵一路「打」到了飲料、糕餅等其他行業,但與其稱其為食品巨頭,相信人們還是更願意管它們叫「方便麵巨頭」。的確,康師傅與統一在2018年的營收增長,主要也是來自於方便麵業務的穩步發展,在康師傅方便麵線下餐館虧損後,康師傅還是靠著實惠的方便麵賺了一把。
  • 方便麵龍頭康師傅上半年賣了115億 中國人均吃兩桶
    來源:e公司官微作者: 證券時報 嚴翠 全國方便麵「大哥」康師傅控股最新財報用數據告訴大家,今年上半年這家公司共賣了115億元方便麵,以中國人均14億人口計算,人均方便麵消費約8.2元,相當於每人吃了兩桶桶裝康師傅紅燒牛肉麵。
  • 沒落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和統一,最後卻被5000萬「賤賣」
    沒落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和統一,最後卻被5000萬「賤賣」推薦語: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產銷國,近幾年市場銷售額整體上卻一直處於下降趨勢。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似乎對方便麵開始排斥,因為在人民的心裡,始終認為方便麵不僅不健康,而且還沒有任何的營養,所以這樣的思想認知也導致整個方便麵行業都在下滑,不少人此前還唱衰現任中國方便麵老大的康師傅。目前在我國的方便麵市場上,除了大名鼎鼎的統一和康師傅外,還有一個今麥郎。
  • 方便麵巨頭中報"冰火兩重天" 康師傅淨利增長 統一下滑
    ■本報記者 夏 芳  8月21日,隨著康師傅公布2017年上半年業績報告的發布,兩大方便麵巨頭中報業績全部出爐。然而,從兩家公布的業績數據來看,一家上漲一家則繼續下滑,康師傅與統一企業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業績卻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康師傅保持兩位數增長  根據康師傅交出的2017年中報業績顯示,在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人民幣285.68億元,同比上升4.2%;本期溢價8.8億元,同比上升48.65%;股東應佔溢價7億元,同比上漲54.59%。
  • 康師傅、統一2018年淨利潤同比大增,方便麵是如何逆襲的?
    來源 / 經濟之聲綜合國際金融報、AI財經社康師傅公司最近交出了2018年的業績報告。在過去一年裡,康師傅的銷售額超過600億元,淨利潤27億元,比2017年增長近21%。而其競爭對手統一公司2018年淨利潤也達到10億元,同比增加17%。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相比之下,統一的老對手康師傅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卻成績耀眼,第一季度公司總收益同比上升3.73%至141.976億元,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15.32%至4.335億元。雙方的交手始於1992年。這些年來,在傳統方便麵和飲品市場整體頹勢的狀態下,經歷了方便麵爭奪戰、火腿腸補貼戰後的兩大巨頭,如今又不約而同地瞄準了中高端品牌的戰場。
  • 「統一」大戰「康師傅」:都是酸菜惹的禍?
    「康師傅」以低價挑戰「統一」兩巨頭西安「價格戰」愈演愈烈  先是統一方便麵向媒體爆料稱康師傅方便麵在東北遭打壓,緊接著上海爆出「全家」已看不到統一方便麵,而貴陽的小超也開始玩起「壟斷」……此後,兩大方便麵巨頭康師傅和統一的價格戰更是硝煙四起,市場的爭奪也是各顯神通。
  • 從「康師傅、統一」身上撕下市場,一包方便麵賣到近二十塊?
    你可能不愛吃拉麵,但你一定聽說過「拉麵說」。 成立於2016年的拉麵說,猶如方便食品中的一匹黑馬,自四年前橫空出世以來,便是一路叱吒風雲,到了2019年成交額就已突破2.5億! 這是一包什麼樣的方便麵,可以在如此艱難的行業背景之下,殺出重圍?
  • 統一、康師傅去年大賣323億元
    去年,康師傅收入為606.86億元,同比增長2.94%,方便麵業務收入為 239.17 億元,同比成長 5.73%。統一收入為217.72億元,同比增長4.6%,方便麵業務收入增長5.7%,達到84.25億元。康師傅、統一兩大食品巨頭方便麵業務的收入合計約為323億元。
  •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兩者在包裝上也總是極其相似,傻傻的風雲君傻傻分不清楚,還以為他們本來就是一家 。更巧合的是,康師傅和統一的業務構成基本一致。2018年,兩家企業的方便麵業務均佔各自總營收的39%,飲料業務則均佔各自總營收的58%。
  • 康師傅發布2019年年報:方便麵大賣253億元,包裝水收入驟降29%
    2019年,該公司方便麵業務持續回暖,報告期內的銷售額達253億元,同比增長5.79%;飲品業務表現欠佳,整體銷售額僅微增0.81%,其中包裝水收入大幅下滑28.99%。Wind數據顯示,3月24日,康師傅股價大漲,盤中漲幅一度逾7%,截至發稿前報13.36港元/股,上漲7.74%。
  • 方便麵王者歸來!銷量重回400億包 25元「高價面」不愁賣
    當年,康師傅和統一競爭最白熱化的時候,就有業內人士預言,「未來打敗康師傅和統一的,絕對不是彼此。」   很快,外賣崛起了。   趙雪琦等作者發表的論文《方便麵市場消費量的影響因素分析》指出,外賣市場規模每增加1%,方便麵消費量減少0.05%。
  • 連老壇酸菜面都不賣了,泡麵之王統一是怎麼失敗?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壇酸菜牛肉麵,8月11日統一企業董事長羅智先宣布,未來統一將」逐步退出方便麵「市場,但不會離開」面「的市場,將會重新定位。如果說到方便麵,相信所有人眼前會立馬跳出兩種,一個是康師傅的紅燒牛肉麵,一個是統一的老壇酸菜牛肉麵,一個紅色一個紫色似乎已經成為中國方便麵的兩大主色調。
  • 做方便麵的「統一」也來做方便火鍋 康師傅未跟進
    2017年以來,作為方便麵的近親,方便火鍋可謂炙手可熱,小龍坎、魏蜀吳、德莊、老城南、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麻辣多拿······眾多品牌紛紛湧入,並廣受歡迎。近日,方便麵巨頭統一在天貓旗艦店上架一款方便火鍋,號稱「不麻不辣不重慶」,開始加入該領域競爭。
  • 統一康師傅都不太敢賣的超10元方便麵,拉麵說怎麼做的?
    這個2016年以高端日式風味方便麵打入市場的品牌,最早從電商起家。與傳統方便麵不同,拉麵說的面為半乾生鮮面,內部食材包均為分裝,種類也更為豐富,平均保質期在60天左右。拉麵說產品拉麵說產品常規口味超過20種,在盒馬、全家等線下渠道也有售賣,定價在12元至20元之間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