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方便麵的「統一」也來做方便火鍋 康師傅未跟進

2020-12-26 上遊新聞

2017年以來,作為方便麵的近親,方便火鍋可謂炙手可熱,小龍坎、魏蜀吳、德莊、老城南、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麻辣多拿······眾多品牌紛紛湧入,並廣受歡迎。

近日,方便麵巨頭統一在天貓旗艦店上架一款方便火鍋,號稱「不麻不辣不重慶」,開始加入該領域競爭。面對已經佔據市場主流的各品牌,統一選擇此時推出方便火鍋,究竟是何緣故?

「統一不是做方便麵的嗎?怎麼也推出了方便火鍋?」近日,打算網購方便麵的市民周女士發現,統一天貓旗艦店上架了一款方便火鍋,一下子吸引了她的注意。她向記者爆料:「包裝和價格都很高冷,讓人聯想到了走高端路線的湯達人。」

據悉,統一於1月7日在天貓旗艦店上架該款自熱式方便火鍋,目前處於預售階段。和大多數方便火鍋採用紅色為主的包裝風格不同,統一的包裝以黑色為底色,並特意打出「不麻不辣不重慶」幾個字吸引眼球。據統一天貓的客服透露,如果將口味分為微辣中辣重辣,該產品為最高級別的重辣。

值得一提的是,統一推出的方便火鍋不僅走重口味路線,而且定價較高,單盒為45元。在電商平臺上輸入「方便火鍋」幾個關鍵字,大部分產品普遍在20~30元左右,目前天貓銷量第一的老城南火鍋定價也僅為24.3元。對此,統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品牌方便火鍋剛剛推出,還未正式進入市場,價格由總部決定,後期是否調整尚不清楚。

一時成網紅

方便火鍋火熱後迅速降溫

其實,統一推出方便火鍋並非偶然,這個新興品類是一個「風口」。就在2017年,方便火鍋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興起,成為了爭相追捧的網紅,並迅速蔓延到線上和線下。不僅火鍋品牌陸續推出該類產品,就連做堅果的「三隻松鼠」和賣辣條的「麻辣多拿」也不甘示弱,紛紛參與其中,一年之間湧入了數百家品牌。

既然方便火鍋是從微信起家,那麼現在微商的經營情況如何呢?對於這個問題,家住南岸區的市民董女士可謂深有體會。

董女士從2017年上半年開始做方便火鍋的代理,一度在朋友圈賣得風生水起,但最近卻越做越難。她稱,去年5月份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有人買,而且有人一次買十盒。現在情況大不一樣了,市場上競爭的品牌很多,價格也越來越低,一周難得賣出一盒。如今她已萌生退出的念頭,但尚有不少存貨,「能賣多少是多少,已經不指望賺錢了。」

與微商叫苦不堪相比,電商平臺的銷售情況則相對較好。截至目前,淘寶銷量最好的品牌月銷量超過15萬筆。不過,對比該品類銷售巔峰時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筆的銷量,市場熱度已經大不如前。而相關國家標準尚未出臺、味道不穩定、食材不新鮮等因素,也讓方便火鍋的形象大打折扣,降低了消費者的興趣。

後來者居上

把好品質做出特色,才能留住消費者

據相關人士透露,「巴蜀懶人自煮火鍋」是最早一批銷售方便火鍋的品牌,根據其微信公眾號的記錄,2017年1月該品牌就開始發布產品信息。由於缺乏特色,淘寶平臺上該品牌的產品已經很難找到,銷量最高的一家月銷量也僅為4000筆左右,微商代理中該品牌更是少之又少。可以說已經被後來者居上,而且毫無還手之力。

不過,這波行業洗牌中也有一些品牌脫穎而出,獲得了較好的發展機會。誕生於重慶的麻辣多拿以辣條起家,並非最早進入方便火鍋的品牌。但截至目前,該品牌推出的方便火鍋月銷量達到了8.3萬筆左右,位居淘寶銷量前列。

「方便火鍋是2017年火起來的品類,一開始是網紅,後來各品牌一窩蜂進入,造成了如今質量和口碑良莠不齊的現狀。」麻辣多拿的相關負責人侯先生告訴記者,方便火鍋產業升級已經開始,未來市場將逐步規範,小廠和以線下火鍋店為依託靠組裝模式的品牌將被逐漸淘汰。目前,「麻辣多拿」的方便火鍋所有食材都靠自產,避免了原材料品質把控的不到位。同時,為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口感上必須保證地道重慶味,食材均採用一手新鮮食材,火鍋底料也均為一手食材牛油。他認為,只有把好品質關,做出特色,才能真正地留住消費者。

縱深

產業升級已經開始 此時進入為時不晚

對於方便火鍋行業的發展趨勢,著名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表示,從2017年開始,方便火鍋作為一個新品類快速崛起,競爭逐漸激烈,但是群龍無首。統一進入方便火鍋市場雖然較晚,但目前仍有機會。隨著行業開始洗牌,未來該品類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並且銷售會繼續增長。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分析,方便火鍋屬於網紅類的餐飲形式,這個品類較為小眾。從產業端和消費端結合來看,該品類也受價格、食材品質、食品安全等因素影響,未來發展空間會受到限制。但是,隨著行業的不斷深化和快速發展,產業升級已經開始,統一選擇此時進入,並非沒有機會,在渠道、品牌、網絡較其他品牌更具優勢,總體來看不算太晚。

影響

康師傅尚未跟進

與統一的勇於嘗試不同,康師傅謹慎得多。

對於是否有進入方便火鍋的計劃,康師傅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個新品從研發到推出市場需要進行充分的考量,包括市場前景、企業的生產能力、食安管控標準等。「對於方便火鍋這一『風口』,我們會持續關注,至於是否要推出這一品類,會綜合多個因素進行審慎地考量。」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唐小堞

相關焦點

  • 康師傅袋裝方便麵又漲價了 統一方便麵跟進提價
    東方網3月4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繼去年11月1日康師傅部分方便麵產品提價10%,從2元一包的零售價漲到2.2元後,時隔4個月,康師傅再次傳來漲價0.1元的消息。此次,國內另一方便麵巨頭統一公司也與其步調一致,同樣提價0.1元。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再次成為漲價的理由。記者走訪市場後發現,部分超市已經完成了調價。
  • 康師傅統一桶裝方便麵再漲價
    在方便麵傳統旺季到來之前,康師傅和統一的桶裝方便麵,在本月初齊齊漲價。漲價原因依然是成本壓力。業內人士證實,在原定4月初漲價未遂後,方便麵企業成本不斷上行,這次終於衝破約談障礙,成功漲價。商場超市已經調價據康師傅內部工作人員介紹,康師傅在8月1日開始,對旗下的桶裝方便麵進行價格調整,每件(12桶裝)出廠價提高2元,終端銷售價格每桶提升3毛。「提價主要是因為成本壓力,同時給通路留出利潤。」據這位內部人士介紹,這樣一來,按照指導價,銷售渠道每件可以多出1.6元的空間。
  •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康師傅(00322.HK)和統一(00220.HK),這兩個均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的食品品牌,多年來一直是超市的「常青樹」,常年佔領方便麵和包裝飲料貨架,「雙雄」地位從被未撼動。這兩個牌子,仿佛一對孿生兄弟,在食品種類上高度雷同:紅燒牛肉麵、老壇酸菜牛肉麵、冰紅茶、綠茶、茉莉蜜茶......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相比之下,統一的老對手康師傅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卻成績耀眼,第一季度公司總收益同比上升3.73%至141.976億元,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15.32%至4.335億元。雙方的交手始於1992年。這些年來,在傳統方便麵和飲品市場整體頹勢的狀態下,經歷了方便麵爭奪戰、火腿腸補貼戰後的兩大巨頭,如今又不約而同地瞄準了中高端品牌的戰場。
  • 康師傅統一等方便麵減量售價未跌 被指隱形漲價
    近日,一些常購買方便麵的消費者發現,部分口味的品牌方便麵重量「縮水」,價格卻沒調,「減量不減價,相當於變相漲價了」。  數款方便麵悄然「瘦身」  記者昨在多家賣場比較發現,康師傅、統一確有數款方便麵「瘦身」了:淨重減少,價格卻維持原樣不變。
  • 方便麵「復活」上半年銷量猛增,康師傅統一疫情紅利能吃多久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記者 金曉巖 北京報導一場疫情衍生出各個行業的眾生相,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行業虧損,有的行業則賺的盆滿缽滿,一直不溫不火的方便麵行業便屬於後者。近日,隨著半年報陸續發布完畢,康師傅和統一等方便麵行業在上半年的業績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 康師傅、統一、日清方便麵被重慶市工商局曝光
    針對近日一些媒體報導康師傅、統一、日清等方便麵企業被重慶工商局曝光不合格後,9月8日,康師傅等作出說明表示,公司已將銷售的該批次產品主動召回,但造成問題產品的原因並非企業生產的因素。    康師傅9月8日發來的書面說明表示,此次抽檢不合格項目為麵餅水分含量超標(國家標準規定麵餅水分應為8%,此次檢測結果為10%),其它指標均合格。公司在得知這一結果後,立即對同批次的留樣進行了檢測,結果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 方便麵兩大巨頭康師傅VS統一,統一倒了?或許它只是換個「皮」
    對於方便麵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畢竟在現在的生活中方便麵在市場上那就是非常熱銷,方便麵有著很多的品牌,不過很多都是不怎麼熱銷,除去了盛行十幾年的白象,如今就剩下方便的兩大巨頭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個牌子那就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和喜愛。方便麵兩大巨頭康師傅VS統一,統一倒了?
  • 兩大方便麵巨頭康師傅、統一將相繼漲價
    康師傅掀起的高價袋面漲價風,正在中國大陸逐步發酵。統一集團也確定自8月起跟進,漲幅與康師傅相同。當前大陸三大高價袋面品牌中,只剩華龍日清仍在觀望。由於這波漲價風勢不可擋,也意味大陸消費者講究「質量」時代來臨。  高價袋面是指零銷價在人民幣1.5元以上的袋裝方便麵。
  • 單品打天下康師傅統一還能「牛」多久
    康師傅經典拳頭產品紅燒牛肉麵面臨市場增速減緩的局面,而統一的老壇酸菜面也面臨同質競品競相進場的壓力。  業內人士稱,未來方便麵企業勢必要進行更多的口味多元化布局,才能站穩市場。  生變的格局  從紅燒牛肉麵到老壇酸菜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用這句話來形容中國過去數十年的方便麵市場,或許比較貼切。
  • 方便麵巨頭中報"冰火兩重天" 康師傅淨利增長 統一下滑
    在報告期內,康師傅兩大業務方便麵和飲品整體收益及利潤均呈現正增長。其中,康師傅方便麵營業額同比增長1.75%,股東應佔溢價同比上漲33.54%至5.32億元。方便麵業務在第二季度淨的利潤同比上漲了72.65%。另外,康師傅飲品上半年營業額同比上漲5.8%,上半年公司股東應佔溢價1.66億元同比上漲41.32%。飲品業務自第二季度的淨利潤同行上漲了252.08%。
  • 康師傅、統一方便麵業務回暖
    最近幾日,在港上市的兩家方便麵大佬相繼公布去年財報,其中康師傅控股去年斬獲淨利潤24.63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35.42%,統一企業中國淨利潤10.30億元,同比增加17.2%。兩家公司的方便麵業務均微增,部分明星產品甚至錄得三成增幅。這也被業內稱為方便麵市場正觸底反彈,不過再現輝煌仍然存疑。
  • 同樣4.5元的方便麵,康師傅與統一哪個能贏?統一這點佔優勢
    記得小編還在上大學的時候,那時外賣還沒有普及,方便麵就成了我們的不二選擇,中午下課不想去食堂吃飯的時候,晚上打遊戲餓了的時候,在宿舍裡泡一碗北京方便麵是一種難得的美味,既能充飢又非常廉價。現在隨著外賣的衝擊,方便麵行業越來越不景氣,銷售日漸下滑。
  • 同是方便麵,康師傅和統一有什麼區別?
    同是方便麵,康師傅和統一有什麼區別?網友:看出這3點都是行家說起零食,可能會勾起大家很多小時候的回憶,娃哈哈、大刀肉辣條、西瓜泡泡糖等等,這些會讓大家聯想到小時候的種種有趣的回憶。有的人可能都會成箱的囤泡麵,因為泡麵不僅簡單方便,而且還好吃,餓的時候,五分鐘的時間就能吃到一份味道可口的泡麵。現在關於泡麵的種類口味也是越來越多,廣告也是越來越多,很多大的品牌用廣告的新穎吸引了很多了顧客,但是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一直堅持購買的可能就屬康師傅和統一了。
  • 統一方便麵「加量加價」
    繼洋奶粉價格集體抬頭後,國產奶粉也蓄勢漲價;康師傅袋裝方便麵漲價後,「統一」方便麵也加入這一行列,旗下「統一100」系列價格全面上調11%。除個別廠家表示出於成本壓力漲價外,大多數廠家表示這是產品「升級換代」後相應的價格調整。  產品升級價格上調  繼7月份惠氏奶粉率先扛起漲價大旗後,其他進口奶粉紛紛跟進;現在,國產奶粉終於按捺不住。
  • 康師傅、統一財報:方便麵銷量回暖,飲品業務卻等著「拯救」?
    康師傅、統一財報:方便麵銷量回暖,飲品業務卻等著「拯救」?除了康師傅以外,統一方便麵也在發力中高端市場。早在2017年8月,統一企業公開表示將退出低價快餐面市場,而主推「湯達人」高價面;且在統一2018年三季度財報中,定位中高價位的「湯達人」保持了兩位數高位增長,極大緩解了統一多年來的下滑趨勢。創新推出的「藤嬌」以藤椒的獨特清香和濃鬱麻味,帶來創新混搭鮮麻口感,擴大了方便麵的疆域。
  • 康師傅統一回應方便麵檢出重金屬:符合國標
    昨天,康師傅、統一對此回應稱,公司方便麵產品均符合國家標準,不存在安全隱患。  多款方便麵調料包檢出重金屬  據臺灣《今周刊》報導,該周刊在市面上購買兩款深受歡迎的「維力炸醬麵醬料罐」及「康師傅香辣牛肉麵」,送SGS臺北食品實驗室檢驗後發現,方便麵油包竟有鉛、砷、銅、汞等重金屬。
  • 沒落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和統一,最後卻被5000萬「賤賣」
    沒落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和統一,最後卻被5000萬「賤賣」推薦語: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產銷國,近幾年市場銷售額整體上卻一直處於下降趨勢。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似乎對方便麵開始排斥,因為在人民的心裡,始終認為方便麵不僅不健康,而且還沒有任何的營養,所以這樣的思想認知也導致整個方便麵行業都在下滑,不少人此前還唱衰現任中國方便麵老大的康師傅。目前在我國的方便麵市場上,除了大名鼎鼎的統一和康師傅外,還有一個今麥郎。
  • 康師傅與統一的恩怨情仇:一桶老壇酸菜面引起的血雨腥風
    康師傅是個有抱負的方便麵,眼看著在臺灣是混不下去了,於是在1988年來到內地,開始賣頂好清香油、康萊蛋酥卷等食品,結局都很慘,眼看著馬上又就要捲鋪蓋捲走人回家繼續面對統一,康師傅打算孤注一擲,做方便麵,拼了!
  • 統一和康師傅兩種方便麵有什麼不同?一袋老壇酸菜面就能看出來
    於是,有些人就會選擇更為便宜又快捷的食物,那便是方便麵,這可以說是很省錢的食物了,而且只需要熱水一泡就完事了。而方便麵有兩大品牌可以說是廣為流傳,就是康師傅和統一,都是方便麵怎麼那麼多牌子呢?統一和康師傅兩種方便麵有什麼不同?一袋老壇酸菜面就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