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 成都商報《小學語文試卷現通篇美食 學生:卷子上有我的口水》一文報導說,17日,四川樂山市外國語小學五年級進行期末語文測試,試卷居然通篇都是樂山美食!豆腐腦、麻辣燙、刀削麵、蹺腳牛肉…作文則鎖定為樂山美食記憶。學生直呼:流著口水考完試!老師笑稱:批改試卷也餓了。
據介紹,這所學校是把各個年級的各門學科知識,都是這樣按照學科的特點來結合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把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合起來,讓學生更直觀地享受學習的美好。這真是一大創舉,非常值得其他學校借鑑。
「美食作為樂山最響亮的名片,語文又來源於生活,所以,以美食為主題的試卷,既能激發孩子們的讀書興趣、做題興趣,也能激發孩子們對知識點的落實。讓孩子一邊享受知識,一邊享受美食。」這是記者採訪時,出卷的語文老師說的一番話。
由此,筆者想起了曾經流傳很廣的傳說,中國美食最好吃的當屬樂山和順德。去過的朋友回來也都說,還真是各有特色、名不虛傳。樂山那集麻、辣、燙於一體的四川風味,和順德那清淡到用清水煮食各類食材,卻能讓食客吃出味蕾高潮的廣東吃法,有得一拼,讓愛美食的人們流連忘返。
把自己家鄉的美食,把自己的親身感受,用自己學到的語文知識,組織成美好的語言,向大家介紹,甚至於向大家推介,這會讓孩子們既開心,又對自己的家鄉油然而生一份自豪感。這樣的創意,非常到位。
如果這樣的方式可以堅持下去,就能夠讓更多的孩子愛上學校、愛上學習。而當孩子們真正地愛上學習後,再枯燥的知識點,他們也能從中找到好玩的地方。這樣一來,他們不但感覺到上學並不辛苦,還會感覺到去學校就是開心的事情。
而我們很多學校的情況,卻不是這樣,而是讓人感到並不樂觀的。學校開家長會,在老師宣讀了一些學校的規定、講了孩子們的一些情況之後,在互動環節,很多家長都會用「寓教於樂」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相對於刻板的學校教育,家長們更加希望老師可以用生動一些的方式,讓孩子們的課堂活躍起來,讓孩子們真正能夠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但是,儘管如此,家長的希望可以說並不會對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起到任何作用。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按照他們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刻板地進行學校教育。
從幼兒園開始,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就不是讓他們享受快樂的童年,而是在他們還什麼都不懂的年齡,就教他們遵守紀律、認真聽講、上課不可以亂動。學習總是有個提前量,本來小孩子去幼兒園的初衷,應該只是為了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玩遊戲的,卻需要學到很多小學課堂上的東西。即使智力發達了,但體力呢?人生的快樂呢?
從小教守規矩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如果一個三歲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規矩為何物,你就讓他整天地學習這些他無法理解的東西,那他的人生開始得也太可憐了。如果這些規矩都是用小孩子喜歡的方式,或者是用玩遊戲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學到的話,那就會更加入腦入心。
說句實話,如果一個人從上幼兒園、上小學開始,就已經被學校的所謂「正兒八經」的教育方式,弄得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對其將來的人生,會帶來非常負面而且是不可逆的影響。對他們來說,或許會失去將來學習任何東西的興趣。一些孩子厭學,甚至就是在幼兒園養成。
須知,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決定了學習是一件延續終生的事情,只要你停止學習,說不定什麼時候,你就落伍了。而終生學習這件事情,對這樣的孩子來說,就會變得異常痛苦。
今天早上,筆者看到一條長微博,其內容是說:1979年6月,中國曾派代表團去美國考察初級教育,回國後寫了一份三萬字的報告。同一年,作為回訪,美國也派考察團來中國,他們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幾所學校,也寫了一份報告。
非常有意思的是,中美兩國的考察團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那就是:中國的學生是世界上最勤奮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他們的學習成績和任何國家同年級學生比較都是最好的。可以預測,再用20年時間,中國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將把美國遠遠甩在後面。
25年過去了,經過再次對比,結果證明,他們雙方的結論都錯了,在這條長微博的最後,寫作者作結論說:
「這件事給中國教育界的啟發是:教育專家們高估了管制和紀律的作用,低估了自由和權利的價值;高估了整齊共性的作用,低估了個性張揚的價值;高估了知識訓練的作用,低估了創造精神培育的意義。」
樂山這所學校用各學科特點,來對孩子進行快樂教學,這樣做的作用,我們已經在孩子們興奮的笑臉上看到了。我想,這種探索的意義,不僅僅只是讓孩子們現在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或者會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產生快樂而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