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真的能被寫入小學語文考卷嗎?
以前高中老師講過一段話,到現在依稀記著:「你們寫議論文,最好不要用明星和網紅當論據。他們確實很努力很優秀,但同樣努力優秀的人有的是。為什麼只有他們走紅,背後都是有資本推動的,與其寫富有爭議的,不如寫點爭議少的。」
想起來我們小時候,有的考試還把周杰倫列入考題,當時也被說淺薄。話說回來,從報導看來,家長既然不知道李子柒,那所謂的「帶壞價值觀」又從何談起?什麼又是「正確價值觀」?
這不,李子柒已經出現在小學語文考卷,就立即引起了大家的爭議。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應該聽說的?
看過李子柒視頻的人,大多數會覺得,這是是宣傳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視頻展現出來的也是滿滿正能量,自力更生、獨立、堅強、無所不能、簡直所有美好的詞語都可以來形容她。也因為李子柒的視頻傳遞了正能量,還上了央視新聞,其本人被選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
所以,借李子柒來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也沒什麼不好的吧,她也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這樣的成就的,背後付出的努力不值得肯定?
也有人拿出李子柒和袁隆平爺爺說事。
可李子柒和袁隆平爺爺不是一個方向的人,他們做的事都很有意義,但意義不一樣,重要程度也不一樣。還有,最後的粉絲數量貼上去真的沒必要,袁隆平爺爺帶來的改變,絕大部分人是察覺不到的,但是李子柒帶來心裡的嚮往確實非常直接的,網際網路時代小朋友肯定對李子柒的印象更深,我覺得應該多宣傳袁隆平。
如果在中學的思想品德科目的試卷上出現李子柒的故事挺合適,在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試卷上出現就有點兒不合適,儘管很多小學生看過李子柒的視頻,但能不能真正理解視頻所表現的深層意思就說不出來了。
家長質疑得也沒問題,李子柒微博裡顯示的生活是經過商業包裝以後的生活,即使她能引起大眾對于田園生活的嚮往,也不是完全真實的生活方式。而她視頻裡的李子柒也不是一個真實的形象,更偏向於一個商業化符號。
說實話,李子柒的視頻我很喜歡,我成長於農村,也下過地、種過菜。不可否認的是此家長的想法並非完全錯誤,這種事情本來就無法統一認知。並不像袁隆平先生、鄧稼先先生等前輩為人類文明和中國進步做出的貢獻讓絕大部分人敬仰。這種話題引起的爭議只希望有正面影響,孰是孰非也許並不重要,畢竟網際網路記憶有限。
總的來說,李子柒被寫入小學語文考卷並不合適。孩子太小,先把基礎的,經典的學好。
過早接觸了解網紅,有點不適合小學生。這裡沒有說李子柒不好的意思,她是很正能量的。但這個適當作為校外輔導故事講講還行,或者給初中生講講,但未必放在小學生的試卷中。
孩子是張白紙,什麼年齡段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都有個大綱,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引導好孩子。所以,家長的擔心和質疑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