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浙醫一院9號樓為鄰的警務室 他守了一個多月

2020-12-24 浙報融媒體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9號樓。樓外的過道被反覆消毒,刺鼻的消毒水味兒直衝鼻腔,四周被各種障礙物嚴嚴實實地攔了起來,只留一個窄窄的入口。

這是浙醫一院所有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就診的地方。由於對病毒的恐懼心理,靠近這兒的人不是屏住呼吸,就是掩鼻逃開。

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區分局小營派出所設置在浙醫一院的警務室,離9號樓不過幾米,駐守警務室的民警施林松,幾乎可以說在高危區的邊上守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不敢回家,覺得自己像從病毒堆裡滾過一樣

1月23日,浙江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浙醫一院被指定為新冠肺炎省級定點醫院,所有在浙一確診的患者都被隔離在9號樓。

戰鼓響起,施林松甚至還來不及做十足的準備就進入了一線戰場。當天,9號樓外的走道上擠滿了候診的人,咳嗽聲、喧鬧聲此起彼伏。上城公安分局也調配了不少警力前來增援,恐慌像疫情一樣在人群中瀰漫開來,有人等不及了,衝著民警質問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排到自己,有人乾脆就在警務室旁的花壇邊排排坐下來等。「近百個出現發熱等症狀的人擠在一起,根本不知道這裡面是否有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施林松說。可當下,他根本來不及考慮自己是否會被感染上,「心裡想的就是豁出去了。」施林鬆緊了緊口罩,開始到人群中維持秩序,提醒候診人員佩戴口罩。

晚上,人群逐漸散去,結束執勤後,恐懼才後知後覺地襲來。施林松住的地方離醫院不遠,可回家路上卻磨磨蹭蹭地花了1個多小時,「不敢回家,覺得自己像從病毒堆裡滾過一樣,怕傳染給老婆孩子。」到家後,他站在門口,遠遠地叫老婆把消毒水扔給他,脫掉外衣,把自己全身上上下下消毒了一遍才猶猶豫豫地進了門。

「當時對新冠肺炎的了解還沒有現在那麼多,只知道是個傳染性很強的病毒,且有一定時間的潛伏期。」而施林松執勤時唯一的防護工具,就是一層口罩。由於害怕,他經常上網搜索或詢問醫生新冠肺炎的傳染途徑以及症狀,但都無法得到特別明確的答案。「當時醫生只能告訴你儘量遠離人群,但我肯定是做不到的。」

大年初二,確診病人陸續向浙醫一院之江院區轉移隔離。施林松記得那天,自己繃了好久的弦稍微鬆了點下來,隨即就感到身體很累,有些頭暈。由於擔心自己被感染上疫情,他一天給自己量好幾次體溫。一旁的輔警打趣說:「那幾天,他自設了一道屏障,別人一靠近,他就彈開。」

警情不多,但一有警情就是驚嚇

從浙醫一院設置警務室起,施林松就是這裡的駐守民警,處理過無數醫院內的警情。疫情期間,醫院的人流量驟降,警情也隨之下降。可因為隨時有傳染的風險,這段時間的每個警情,處理起來都比以往更為艱難。

有一次,施林松正在醫院內巡邏,突然聽到一陣騷亂,護士大叫著有人不配合檢查。原來,一名發熱患者被告知需要做核酸檢測,突然瘋了一樣往醫院門口跑去。來不及多想,施林松拔腿就追了過去,在門口一把拉住了發熱患者,拉扯一陣後終於將其勸回。

醫生給該名發熱人員做核酸檢測時,施林松幾乎不敢呼吸,心吊到了嗓子眼,「當時已經做好他被確診,自己被感染的準備了。」好在,最終檢測報告顯示,這名人員只是普通的感冒。

還有一次,一名患者因為自身的焦慮情緒與醫生發生了糾紛,施林松趕過去時,患者的情緒十分激動,吵鬧之下突然揚言自己是從武漢過來的,還試圖摘下口罩。雖然最終證實,這只是患者為了恐嚇醫生說的假話,但卻讓面對面調解糾紛的施林松著實「心驚肉跳」了一把。

「警情不多,但一有警情就是驚嚇。」施林松細數著疫情期間印象比較深刻的幾次經歷,心有餘悸地長噓了一口氣。

人多起來了,恐慌少了

3月2日,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這意味著,這場抗「疫」戰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一線「戰士」施林松也跟著鬆了口氣。

前來浙一看病的人逐漸多了起來,醫院門口恢復了以前的車水馬龍,入口處設置了專門通道,核驗綠碼、測量體溫,一切井然有序。「每天人流量都在逐漸增多,平時正常的人流量是兩三萬人,今天看這架勢,大概有一萬多,已經恢復不少了。」短短幾分鐘,就有不少人前來問路或詢問情況,施林松一一耐心回答。

「人是多起來了,焦慮也少了,但還是不能放鬆。」施林松站在醫院門口,一邊幫保安維持交通秩序,一邊提醒大家戴好口罩。

與一個月前相比,被各種障礙物圍起來的9號樓驟然冷清了下來。施林松回到警務室,喝了一口茶,透過警務室的窗戶張望著9號樓附近的情況,零零星星地沒有幾個人。「一切向好。」他感嘆道。

相關焦點

  • 浙醫一院「進門難」拿到「新處方」
    地處慶春路繁華路段的浙醫一院就是一個典型。進院車輛從直大方伯巷排到慶春路屬於常態,非機動車也只能緩慢通行,人行道上更是摩肩接踵。不僅如此,一些不自覺的司機圖方便,在醫院門前違停上下客,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路段的通行困難。  不過,記者最近發現,浙醫一院門前道路雖然繁忙依舊,但通行情況卻大有改觀,交通參與者文明出行自覺性有明顯提高。
  • 浙醫一院心胸外科"快槍手" 換心臟瓣膜僅11分鐘
    3月15日,來自江西的他被安排同時進行心臟搭橋、更換瓣膜以及消除血栓的手術,手術之前,他曾經在江西當地的醫院接受過診治,但是被告之無能為力,建議他到北京、上海的醫院去做。   尤國盛的孩子剛好在杭州讀書,就建議他到浙醫一院做手術。經過檢查,發現64歲的他竟然身患三種心臟疾病:風溼性心臟病、冠心病以及左心房內有一個雞蛋大小的血栓腫塊。
  • 浙醫一院心胸外科"快槍手" 換個心臟瓣膜只需11分鐘
    3月15日,來自江西的他被安排同時進行心臟搭橋、更換瓣膜以及消除血栓的手術,手術之前,他曾經在江西當地的醫院接受過診治,但是被告之無能為力,建議他到北京、上海的醫院去做。  尤國盛的孩子剛好在杭州讀書,就建議他到浙醫一院做手術。經過檢查,發現64歲的他竟然身患三種心臟疾病:風溼性心臟病、冠心病以及左心房內有一個雞蛋大小的血栓腫塊。
  • 浙醫一院門口公交站東移150米·都市快報
    新買的房子起初住時覺得寬敞明亮,但住得久了,家具越來越多、人口也越來越多,總覺得房子不夠大,在無法換房、不能違建的情況下,只能重新裝修布局,該扔的,毫不客氣扔掉。  城市道路也如此,市城管委市政設施監管中心將通過改造公交車站,推移綠化帶,封閉綠化帶缺口等方式,打通道路「微循環」。
  • @通州人 警察蜀黍拍了拍你 邀你一起看通州特色警務室
    」只知道那是一個「有求必應」的小屋子卻從來沒認真看過在通州還有許多特色警務室跟著小布一起起去看看吧!為有效加強家紡城治安管控成效,2019年4月,通州區公安局川港派出所在家紡城最顯著位置建設了一個融高空瞭望、視頻監控、智慧卡口等系統於一體的智慧警務站。配備力量,24小時值守、處警、巡邏。
  • 全力支持浙醫一院、省人民醫院 工行慶春路支行彰顯大行擔當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梅丹 通訊員 鄭燕2020年新春之際,全國多地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為保證疫情防控重點醫療機構的金融服務,工行杭州慶春路支行作為浙醫一院、浙江省人民醫院的主要服務銀行,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研究制定了春節期間醫院金融服務方案,在支行原有的柔性服務團隊基礎上,專門成立了醫院上門服務應急小分隊,全方位保障醫院所需的金融服務及時有效到位。
  • 省內任一地方都可預約浙醫一院號子約定時間來看病 看了毛病再扣錢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今天起,你如果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看病的話,排隊的時間會大大縮短——工商銀行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聯合推出了一套新的銀行卡自助掛號收費系統:從今天起,你可以去工商銀行在我省的任何一臺自助服務機上掛號,預約看病時間,然後根據上面的具體時間,比如3月31日10:00,到點憑列印憑證,直接到診室找醫生就可以了,無需候診叫號。
  • 從浙醫一院到天台每人100元?這輛車非法營運被罰10000元
    上周四(12月10日)下午3時許,一輛浙J牌照的銀白色小型商務車,停在浙醫一院公交站旁,幾位乘客上了車。「醫院附近的公交站怎麼會有外地商務車上客,而且乘客上去跟駕駛員幾乎不講話的?」交通執法隊員向幾位乘客了解了情況,車上的4名乘客都是前往天台,3人從浙大一院附近上車,1人從濱江上車,商議車費是每人100元。經檢查,該車輛未取得道路運輸證,涉嫌未取得經營許可證從事出租汽車客運經營。
  • 杭醫院製劑室9年內銳減 那些物美價廉的特色藥去哪兒了?
    以在杭州的醫療機構為例,原本有30家醫療機構設有製劑室,但到目前只剩下了9家;醫院製劑的品種也大幅度減少,以某三甲醫院為例,製劑數量多的時候達到數百種,現在只剩下幾十種。  同類藥市場售價是醫院製劑的3倍  記者從杭州一些目前仍舊保留製劑的醫院了解到,製劑生產以保本為主,不少產品處於虧本邊緣,只能依靠那些盈利的品種來保本。
  • 北極村的「中國最北夫妻警務室」
    2010年年初,為方便和服務群眾的生產生活,也為了更好地保障邊境安全,黑龍江漠河邊防大隊決定在洛古河村成立警務室。然而,這麼個偏僻苦寒之地,有誰願意去呢?大家沒想到,賈晨翔主動請纓。 洛古河是一個邊陲小村,有71戶,居民215人。這裡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全年有8個月時間氣溫在零下30多攝氏度以下,冬季極寒達-53℃,年平均溫度-2.4℃。
  • 浙醫一院昨日成立微創外科中心
    昨日,浙醫一院在我省率先成立微創外科中心,以推進微創技術的應用,讓這一新的手術方法更好地造福病人。該院院長、外科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教授擔任中心主任。             微創,即微小創傷,是21世紀外科學的發展方向之一。在傳統的常規手術中,胸、腹部手術常常要在胸部或腹部開10至30釐米以上的大刀口。胸部手術有時還要取下肋骨,切斷大塊肌肉。
  • 浙醫一院餘杭院區力爭2020年建成啟用 杭州西站工程預計今年內開工
    工程完工後已經進行了第一次檢測,檢測結果為合格。學校會在近期再作一次空氣治理,完成後會邀請家長參與進行空氣品質檢測。學校、教育局以及區政府會在下一步環境評測後對新校區的具體搬遷時間進行慎重考慮,決定後再行通知,保證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安全的教育資源與環境。
  • 浙醫一院潘慧雲:老年醫學服務不能少
    潘慧雲醫學碩士、老年醫學專家浙醫一院老年病中心內科病房科主任,老年病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長期從事老年醫學工作,致力於現代老年醫學理念、模式等的實踐和推廣。2017年4月,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主辦,國際肺血管病研究院(PVRI)、全國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協作組協辦的中華醫學會第九屆全國肺栓塞與肺血管疾病學術會議暨第七屆國際肺循環研討會在長沙召開。潘慧雲教授作為浙一醫院知名老年醫學專家、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肺栓塞與肺血管學組委員,參加了此次盛會。
  • 【重醫一院 基層黨建】疫情就是命令:重醫附一院感染科抗「疫」記
    疫情爆發後,重醫附一院第一時間部署在感染科設置隔離病房,把整個6號樓作為隔離區,6號樓5、6、7樓設置為隔離病房,4樓是醫護人員休息區,3樓作為結束出隔離病房工作,進入醫學觀察期的區域。感染科有18名醫生和41名護士在這裡輪流工作,在抗「疫」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們就像勤勞的蜜蜂,24小時不停歇地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給自己加油!疫情緊張時期正是寒冬,為了防止交叉感染,發熱門診關閉了中央空調,醫護人員們要穿著厚厚的衣服再加上隔離衣,戴上帽子、口罩、護目鏡及防護面罩,以至於患者都分不清離自己很近的醫生是男還是女。
  • 白衣執甲為蒼生!杭州上城這些醫院醫護人員無悔「逆行」詮釋醫者...
    4月3日,浙江省最後一批返浙援鄂醫療隊凱旋迴杭,走下機艙。這批返浙援鄂醫療隊包括浙江首位逆行武漢的醫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綜合監護室主任醫師鄭霞。
  • 省特級專家、溫醫大附一院院長周蒙滔的醫者仁心
    周蒙滔笑著說道,理化和醫學雖然差別極大,但學習方法相同,都需要縝密的邏輯和較強的推理能力,這讓他在學醫的過程中找到了理化的影子。大學本科前三年周蒙滔是在懷疑中度過的,在尋找學醫的信念。大學第四年,他終于堅定了做一個醫生的信念。讀研期間,他選擇重症急性胰腺炎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
  • 浙醫一院餘杭院區力爭2020年建成啟用 杭州西站工程預計今年內開工
    現在已經是8月,即使趕工完成,通風靜置時間連1個月都不足。所以希望學校能夠在全部工程完工且檢測合格後,通風空置六個月以上再進行整體搬遷!  下城區教育局回覆:關於新校區部分區域仍在裝修中的問題,除了室外籃球、排球場在施工外,其他區域都已經建設完畢,只是偶有一些牆體需要維修。  室內空氣檢測方面。工程完工後已經進行了第一次檢測,檢測結果為合格。
  • 即日起重醫附一院可網上預約做核酸檢測 最快當天出結果
    6月13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即日起,市民可在重醫附一院微信公眾號預約自費核酸檢測。根據重慶市物價規定,核酸檢測費用286元。市民可以通過關注「重醫一院」微信公眾號,進入就醫指南,選擇「核酸檢測預約」。進入核酸檢測預約界面,添加「就診卡」。
  • 溫醫一院的抗疫「溫州方案」
    這是溫醫一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病區護士長鄭秀雲在大年三十生日當天寫下的請戰馳援武漢《決心書》。像這樣沉甸甸的「請戰書」「承諾書」夏景林手裡還有2000多份。「看到一份份請戰書,我為我們的醫務人員感到驕傲、感動,疫情面前沒有一個黨員掉隊,這和我們黨建的統領作用也是分不開的。」夏景林說。
  • 黃淼君浙一、浙二看病為護隱私 叫號屏幕不再出現全名
    不過,新年開始,到浙大一院和浙醫二院看病的患者,都會發現一系列變化,病人的隱私正在被前所未有地重視起來,從門診叫號系統到住院病房,只要涉及到病人的姓名以及個人信息的地方,都會被人性化地隱去詳細信息。看病被同事看到名字顯尷尬對於看病的隱私問題,曾經到肛腸門診就診過的李先生深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