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最高院一巡法官會議紀要:合同標的物已使用情形下,購買人...

2020-12-24 澎湃新聞

【普法】最高院一巡法官會議紀要:合同標的物已使用情形下,購買人提出產品質量異議的認定

2020-10-29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合同標的物已使用情形下,購買人提出產品質量異議的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迴法庭2018年第13次法官會議紀要)

【會議日期】2018年6月29日【主持人】張勇健

【出席法官】張勇健、奚向陽、錢小紅、張穎新、曹剛、王毓瑩、陳宏宇

基本案情

甲公司(買方)與乙公司(賣方)籤訂《固定資產採購合同》,約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採購七臺壓力機,並約定相應的交貨期限、安裝驗收流程以及付款安排。隨後,乙公司逾期交貨,甲公司亦逾期付款。甲公司以乙公司交付的貨物存在質量問題為由請求解除合同及支付違約金。一審法院經審理後認定乙公司交付的貨物存在質量問題,支持甲公司請求解除合同及乙公司向其支付違約金的訴訟請求。二審法院認為,雖訴爭設備存在質量問題,但甲公司收貨後已投入使用一段時間且出產的產品並無質量問題,故改判不予支持甲公司解除合同及支付違約金之訴訟請求。現甲公司(買方)申請再審。

法律問題

買賣合同標的物雖存在質量瑕疵,但已投入使用且產出產品合格,買方以質量問題為由主張解除合同並請求承擔違約責任,應否予以支持。

不同觀點

甲說:買賣合同標的物質量問題不影響買方合同目的實現,買方請求解除買賣合同之請求應不予支持。案涉貨物雖存在質量問題,但買方已經投入使用且產出產品亦無證據證明存在不合格情況,投入使用之時長亦超安裝調試驗收所需的合理期限,故應認定貨物質量問題不構成足以影響買方合同目的實現。買方以貨物存在質量問題為由請求解除買賣合同缺乏事實依據,應不予支持。

乙說:買賣合同標的物質量不符合合同約定,則買方依據合同約定解除合同之請求應得到支持,無論合同標的物質量是否影響買方合同目的的實現。雖然買賣合同中賣方出賣貨物允許買方留存部分貨款作為質保金,擔保貨物可能存在之潛在質量瑕疵,但質保金之性質不同於違約金,故買賣合同之標的物若存在質量問題,且不符合合同約定之標準,合同亦就特別約定相應的違約責任,如賦予買方合同解除權,則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予以處理。

法官會議意見採甲說。

來源:山東高法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普法】最高院一巡法官會議紀要:合同標的物已使用情形下,購買人提出產品質量異議的認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會議紀要:合同標的物已使用情形下,購買人提出產品質量異議的認定
    【普法】最高院一巡法官會議紀要:合同標的物已使用情形下,購買人提出產品質量異議的認定 2020-10-29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法院民二庭法官會議紀要二十條
    一、以物抵債協議的性質與效力-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第4次法官會議紀要 【法律問題】 以物抵債協議是否以債權人受領抵債物作為其成立要件?換言之,未獲批准的合同有效,但嗣後履行不能,屬於合同應予解除的情形。本案中,《商業銀行法》第28條批准的對象是股權「購買」行為,即股權轉讓行為,故批准是合同的法定生效條件,未經批准的股權轉讓合同屬於未生效合同。
  • 最高院《會議紀要》思考筆記(下)——讓與擔保中虛偽意思表示的排除路徑|巡迴觀旨
    法律關係和商業目的的不一致時是否應被定性為一真一偽?因此,儘管《會議紀要》及司法實踐中都對讓與擔保中虛偽意思表示的排除達成結論性共識,在解釋路徑上卻大相逕庭。本文將著重對兩種解釋路徑進行分析,一則通過寫作加深對虛偽意思表示的理解;二則這一細微區別對合同效力的影響重大,評估案件時需多一重心理預期。
  • 最高法院印發典型民商案件的會議紀要(涵蓋合同、破產等八大...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最高法院第一巡迴法庭法官會議紀要涉及的典型民商事法律問題及觀點採納來源:走近民法典公眾號繼最高法院民二庭、第二巡迴法庭出版了法官會議紀要後,第一巡迴法庭也出版了法官會議紀要。
  • 《九民會議紀要》後抵押登記與抵押合同衝突裁判規則再解讀
    《九民會議紀要》58條也對抵押登記內容與抵押合同的內容不一致進行了專門的論述,並給出指導性意見。但是現實中的情況多種多樣,任何一個條文或意見都難以完全詮釋和解決所有問題。試看如下之案例。A公司向B公司借款兩億元,籤訂主債權為兩億元的借款合同。A公司向B公司提供不動產進行抵押擔保。不動產估值為兩億元,但已抵押登記擔保一億元。
  • 最高院法官:合同解除權行使「合理期限」之司法認定
    我國現行合同解除權制度對在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情形下的合理期限留下了一個「白地規定型漏洞」,由法官自由裁量。基於36份裁判文書的現狀分析,我國司法實踐中就合同解除權行使期限的認定存在合理期限裁判尺度不一、漏洞補充方法運用不當、司法認定因素不明等問題。
  • 強制執行視角下隱名股東的權益保護——《九民紀要》引發的思考
    《九民紀要》的出臺為上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統一的法律適用標準,《九民紀要》第119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執行異議之訴的審理,一般應當就案外人對執行標的物是否享有權利、享有什麼樣的權利、權利是否足以排除強制執行進行判斷,並根據案外人的訴訟請求作出確權判決。因此,符合條件的隱名股東,可以在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中一併請求確認股權權屬。
  • 「九民紀要」視角下「名股實債」的權利實現
    而審查、探求當事人的真意、目的,不僅要看合同文本的內容,還要審查投資方是否實際行使了股東權利,是否參與了目標公司的經營管理,要看投資合同是按照股權投資履行的,還是按借款債權履行。最高法院民二庭第5次法官會議紀要指出,「名股實債」應根據當事人的投資目的、實際權利義務等因素綜合認定其性質。
  • 九民紀要下的合同解除探討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而對於違約方解除,又因為明顯不符合對合同效力的保護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爭議極大。2019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九民紀要》」)第46-48條基本釐定合同解除的爭議問題,但合同解除仍屬合同法律實務中的疑難案件,須仔細研讀掌握。
  • 最高法院:加蓋假章的合同在一定情形下也有法律效力(注意要點)
    最高法院:加蓋假章的合同在一定情形下也有法律效力(注意要點) 2020-10-26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法院:以物抵債不具有購買不動產的意思表示,不可排除執行
    而以物抵債協議以消滅金錢債務為目的,物的交付僅為以物抵債的實際履行方式,與基於商品房買賣合同而產生的物權期待權具有基礎性區別,在完成不動產法定登記之前,以物抵債協議並不足以形成優先於一般債權的利益,不能據此產生針對購買不動產的物權期待權。主要理由有三:第一,以物抵債協議當事人不具有購買不動產的意思表示。
  • 最高院林文學法官:《民法典》合同編新規定及其適用
    選擇權在具體行使時,應當及時通知對方,通知到達對方時,標的確定;標的確定後不得變更,但是經對方同意的除外。可選擇的標的發生不能履行情形的,享有選擇權的當事人不得選擇不能履行的標的,但是該不能履行的情形是由對方造成的除外(第516條)。二是完善了第三人合同的履行規則。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負責人就《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
    紀要的公布對統一裁判思路,規範法官自由裁量權,增強民商事審判的公開性、透明度以及可預期性,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紀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問題意識強。紀要本著高度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直面民商事審判中的前沿疑難爭議問題,明確最高法院的態度,避免因規則的不明確而影響司法公信力。二是指導理論新。
  • 最高法觀點:加蓋假章的合同在一定情形下也有法律效力(注意要點)
    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權之人在合同上加蓋法人公章的行為,表明其是以法人名義籤訂合同,除《公司法》第16條等法律對其職權有特別規定的情形外,應當由法人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法人以法定代表人事後已無代表權、加蓋的是假章、所蓋之章與備案公章不一致等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籤訂合同,要取得合法授權。
  • 一錘定音,恆都代理華裕公司買賣合同糾紛再審案獲最高院提審並成功...
    同時,最高院還在本案中確立了買賣合同糾紛與承攬合同糾紛區別的司法觀點。 2、標的物是否具有特定性。買賣合同的標的物一般是種類物,具有通用性,一般有國家或行業標準;而承攬合同的標的物則是按照定做人的特殊要求,為滿足定作人的特殊需要專門製作的,往往具有特殊用途,具有特定性,通常只能為定作人所使用,不能再市場上流通,即使能夠在市場上買賣,也會失去其應有的價值。
  • 【薛城普法惠民】買賣合同的10大變化+法律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9990315]第一百三十一條 【買賣合同的內容】買賣合同的內容除依照本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以外,還可以包括包裝方式、檢驗標準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條款。第六百二十四條【向第三人履行情形下的檢驗標準】出賣人依照買受人的指示向第三人交付標的物,出賣人和買受人約定的檢驗標準與買受人和第三人約定的檢驗標準不一致的,以出賣人和買受人約定的檢驗標準為準。
  • ...民法典暨九民會議紀要新規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共分為「九民會議紀要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和「民法典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兩個主要議題。與會嘉賓先就「九民會議紀要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圍繞「建設工程黑白合同法律效力認定的具體問題」、「建設工程合同無效的信賴利益保護問題」以及「施工企業放貸給『內部承包人』的法律效力」等七個問題進行了充分研討。
  • 《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發布(附全文)
    (記者:孫航)法〔2019〕254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會議紀要》)已於2019
  • 《九民會議紀要》破產部分重要修訂及全文解讀
    2019年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在徵求意見期間,我們通過全國律協,向最高人民法院報送了關於《徵求意見稿》破產部分的建議,並於8月23日發表在中倫微信公眾號「中倫視界」—《九民會議紀要(徵求意見稿)》系列解讀——破產部分的實務解讀與建議(下稱《中倫意見稿》)中。 2019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下稱《紀要正式稿》)。
  • 九民會議紀要中的以物抵債協議筆記
    【九民會議紀要合同糾紛】合同的履行與救濟 以物抵債協議一、履行期屆滿後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1、訴訟前達成協議的:協議達成後抵債物未交付,請求債務人交付的,法院審查抵債協議不存在惡意損害第三人合法權益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