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就像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2020-12-11 騰訊網

[摘要]上帝給了你一個寶貝,可這個寶貝卻像個蝸牛一樣,任憑你催它,唬它,責備它,它也只能一步一步爬著向前走。幡然醒悟時,才明白...

上帝給了你一個寶貝,可這個寶貝卻像個蝸牛一樣,任憑你催它,唬它,責備它,它也只能一步一步爬著向前走。幡然醒悟時,才明白,原來是上帝讓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讓我們聞花香、聽蟲鳴,看滿天星鬥……誠如張文亮的詩歌,教育孩子不是揮著鞭子讓蝸牛跑步,而是和孩子一樣享受靜待花開的美好。 ——棠外實驗幼稚園園長方華

3月25日,來自全國400多名幼教工作者齊聚一堂,在棠外實驗幼稚園開展了一場關於家園共育、品格教育的深刻討論。會上,北京兒童品格研究中心負責人賀軍先生為棠外實驗幼稚園授牌。棠外實驗幼稚園被授予「四川省品格教育家長學校唯一示範基地」以及「品格教育家園共育指導師四川省培訓基地」稱號。

「品格的養成影響孩子的一生,它可能比智力的開發更加重要。誠如棠外實驗幼稚園的養善先於益智的辦園理念,我們希望通過家庭、園所、社會三部分的教育,通過品格教育,培養出這樣的兒童:懂得如何學習、做事、處世、了解、接納、發展自己。」從事20多年學前教育的園長方華說。專家說。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發展的第一位老師。要真正促進孩子的健康、全面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切實發揮家庭和社區在教育中的重要價值,實現家園共育、協同發展。棠外實驗幼稚園充分重視家長在孩子保育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在四川省首創性地開辦了兒童品格家長學校,給家長提供系統、科學的家庭教育講座。根據3-6歲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與特點,結合親子關係、情緒管理、習慣養成和品格塑造等重要問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掌握適宜的家庭教育方法,與園所教育理念高度一致,共同促進孩子發展。

國學館

每一個品格有一個代表動物

0-6歲是個體發展和品格培養的關鍵時期。童年期的品格培養關係孩子一生的發展。品格教育是通過教育者與學前兒童相互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動、引導和促進學前兒童獲得核心價值觀,形成有益於個人和社會的德性品質的過程。

棠外實驗幼稚園從建園以來就開始探索幼兒品格教育,形成了系統的品格培養體系。學習型品格包括,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它的關鍵詞有:責任、自製、秩序、守時、適應、耐心、專注、細心、自信、主動;社會性品格,則包括了社會適應與人際交往,品格關鍵詞為愛心、感恩、尊重、寬容、合作、慷慨、好客、勇敢、誠實、節儉。

如何把這些抽象的品格關鍵詞滲透到幼兒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呢?老師們給每個品格匹配了一個動物。螞蟻代表合作、孔雀代表自信、鵜鶘代表慷慨……「在講合作時,我們會把孩子帶到大樹下,觀察螞蟻搬運食物,讓孩子體會什麼是合作。」家長說

K2A班趙迪彩爸爸趙凌翔:高分學霸不過是十年寒窗彈指一揮,能同時具備愛心、尊重、自信、責任等優良品格對孩子的一生都將會是寶貴財富,好的品格教育帶來的結果是知書達理下自成蹊的好教養和智圓行方如沐春風的高情商;它們的高低將是孩子踏入社會後能夠更好立足、成為一個成熟的社會的人的重要指標。

科探室

家園共育每月一堂品格培養講座

「良好的品格如同種子,需要家園共育的合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田,更需要我們傾力構建品格教育家園共育體系,讓這顆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和父母對兒童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影響意義重大。但是,部分實踐者的品格教育存在著偏差,例如幼兒「超前教育」,嚴重危害幼兒的心理、生理健康,主要表現在:孩子還未上學就厭學;打擊壓迫式學習,是幼兒產生自卑情緒;過早書寫使得幼兒小肌肉損傷;眼睛損傷、駝背等等。為此,家庭品格教育與園所品格教育相結合,開拓最好的品格教育方法與途徑。幼兒園通過遊戲活動、繪本活動和親子活動培養幼兒品格;家庭通過營造有品格的家庭氛圍,家長做好榜樣,從言傳身教影響和培養兒童的品格。

方華表示,從3月開始,棠外實驗幼稚園將攜手北京兒童品格教育研究中心,每月為家長舉辦一場以孩子品格培養為重點的,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家長課堂。屆時,來自品格教育研究中心的長期致力於兒童社會性發展與教育、公民與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和教師教育研究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將陸續在未來的日子裡,將圍繞著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何進行親子溝通,如何培養孩子的各種好習慣,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管理,尤其是如何促進孩子形成愛心、誠實、合作、專注、自信、創造等良好品格等教育中最為重要、家長朋友們最為關注的問題,與大家進行交流,傳遞正確的理念和方法,並答疑解惑。專家說

李莉娜:博士,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棠外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整體統一,同時也符合了孩子們的興趣和情感需要。他們把最具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主題活動內容滲透到每一個區角。我們讓孩子們充分拓寬視野,不斷豐富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如剪紙、臉譜、扎染等傳統藝術通過各種形式展現出來。

奧爾夫音樂教室

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創設幼兒個性成長環境

棠外實驗幼稚園是棠湖中學外語實驗學校吸取優秀民辦學校先進的管理經驗,投資4000餘萬元,傾力打造的一所高起點、高品質的國際化新型民辦幼稚園。室內採用全地熱系統,全中央空調,擁有恆溫遊泳池、體能訓練館、傳統國學館、繪本賞析室、兒童生活體驗館、寶貝演藝大廳、科學探索發現室、歡樂陶藝吧、奧爾夫音樂教室、創意美工坊等多個功能性區域。戶外有3千多平方米的運動場和極具自然、生態的沙池、種植園、養殖園以及充滿野趣的生存磨難冒險島、小小交通安全崗等活動體驗區

在棠外實驗幼稚園,「強化養成教育、重視智力開發、滲透情感關愛」一直滲透在幼兒每個階段的培養中。在每層樓的過道上,抬眼可見的是極具民族特色的臉譜、剪紙、扎染,除此之外,恆溫遊泳池、陶藝吧、創意美工坊、戶外冒險島等多功能區域給孩子提供了動手、動腦的機會和享受更多元化的體驗。並通過舞蹈、器樂(鋼琴、古箏、打擊樂等)、表演、美術、陶藝、跆拳道、輪滑、足球、武術、遊泳等豐富多彩的藝體活動,融入孩子日常生活,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貫穿在各個階段的品格教育

品格關鍵詞

「愛心」凱凱的故事

凱凱是一個安裝了人工耳蝸的孩子,去年來到棠外實驗幼稚園時,媽媽不敢相信孩子能進這麼好的幼稚園。「讓我感激的是,凱凱在這裡就像一個平常孩子一樣,和別的夥伴玩在一起。」平常的背後有著幼稚園老師的辛勤付出。為了照顧這樣一個孩子,所有老師在他入園前就召開了會議,研究如何悉心照顧他,入園後,幼稚園專門給凱凱配備了一個實習老師。回憶起剛入園時,孩子還只能說幾個字,「謝謝」、「老師好」,每頓只吃白飯加湯,「每天我們都會跟凱凱說話,讓他學會各種發音,戶外活動時也會有些小緊張,擔心他耳蝸的晶片會掉。「班主任宋老師說。「現在凱凱每天最 開心的事情就是去幼兒園」。

「適應」不被認同的老師

品格教育裡有一個關鍵詞「適應」。言下之意是鍛鍊孩子,讓孩子接納不同人對他的關愛,不讓孩子過度依戀某一個人。棠外實驗幼稚園的作法是這樣的,讓孩子在4年中接觸不同的老師,刻意地每年或學期給每個班換一名「新老師」。曾老師就是這樣一位中途接手的「新老師」。「家長們聯合起來抵制我。」剛到班時,這個不算年輕的老師就踢到了鐵板,「每次給家長發簡訊時我都要戰戰兢兢想很久,才敢發出去。」曾老師的困境因為孩子們對她的認可解除了。「我跟孩子玩得特別瘋,要抓住家長的心得先抓住孩子的心。」

責任 排隊值日生

到了中大班,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加強了。大班熊老師會給孩子們布置一些周末小任務,參觀中華民居、去棠外小學參觀體驗早操、參觀宿舍等等。品格教育這時體現在孩子的責任、自製、合作感的培養上。孩子們會合作照顧植物,中大班會有值日生為「人民服務」,檢查每個孩子上廁所後有沒有洗手,在飲水機接水有沒有接夠,每個孩子在晨檢時也會更加自覺配合醫生。

習慣 幼小銜接

「品格講做人做事,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小銜接從孩子入園就開始了。首先身體適應,才是學習適應和社會適應。棠外實驗幼稚園不會刻意教孩子提前書寫。但是每個細節都在為孩子升入小學做準備。就用筆來說,根據孩子小肌肉群的發展,小班的孩子用粗筆、中班用偏粗的筆,大班用帶有橡膠圈的筆,這些都是為小學書寫做準備。不寫字,就讓孩子練習畫迷宮,在田字格裡畫人。

「有些父母會想著怎麼讓自己的孩子更出類拔萃,比別的孩子更聰明。可是強跑未必會贏。何妨試著牽著蝸牛去散步,享受靜待花開的美好呢?」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好比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什麼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
  • 家庭教育美文: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一篇關於家庭教育的好文章——《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各位忙碌的家長們看過之後,請停下腳步想一想。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臺灣 張文亮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當幼師遇見多肉
    對於未知的孩子,陌生的家庭,就像剛入肉坑時一樣戰戰兢兢。只想儘快記住他(它)們的名字,了解他(它)們的脾氣,找到適合他(它)們的教育(養殖)方式。一天過去了,一周過去了……從最初的哇哇哭聲變成了稚嫩甜美的歌聲,寶貝們漸漸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 孩子的成長就是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作者:寶寶知道 恬恬寶媽咪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細膩的呵護。這篇文章,讓看過的父母都止不住淚流……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 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孩子真的像一隻小蝸牛一樣,做什麼都慢,永遠達不到達到你期望的速度?
  •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蝸牛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是的,這兩天我一直在這樣重複著,仿佛進入了無形的怪圈之中,看到洋寶那淘氣樣,我忍不住發火,可下一秒就會後悔,直到我看到寶爸發給我的這篇文章《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一口氣看了五遍,然後靜下心來想了好久,也真的是,那麼小的孩子,好像什麼都不懂,其實是什麼都知道,我為什麼要跟他發火,還要吼他,我錯了。
  • 教育學生就好比牽蝸牛散步,耐心點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 當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 靜心讀讀《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很多時候,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  如果下次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先讀讀下面這首小詩吧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文 | 張文亮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 幼稚園園長: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幡然醒悟時,才明白,原來是上帝讓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讓我們聞花香、聽蟲鳴,看滿天星鬥……誠如張文亮的詩歌,教育孩子不是揮著鞭子讓蝸牛跑步,而是和孩子一樣享受靜待花開的美好。 ——棠外實驗幼稚園園長方華  3月25日,來自全國400多名幼教工作者齊聚一堂,在棠外實驗幼稚園開展了一場關於家園共育、品格教育的深刻討論。會上,北京兒童品格研究中心負責人賀軍先生為棠外實驗幼稚園授牌。
  • 讓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早晨天還沒亮,鬧鐘一響,馬上起床洗漱,學生上學,家長上班,爭分奪秒,忙碌一日,夜幕降臨,放學歸來,下班到家,孩子寫作業,大人做完家務有時還要加班忙工作。那時候兒子正上小學三年級,我每天過的就是這樣的日子。心裡始終繃著一根弦,每天我說得最多的話是「快,快,快!」
  •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搶跑——人生馬拉松你就輸了,靜待花開!
    尤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選擇靜待花開!01牽著蝸牛散步,擁有一顆耐心很重要!古人教育孩子問題急性子記載:王安石所著《傷仲永》中江西金溪神童方仲永,5歲能作詩,12歲時大不如前,20歲泯然眾人。在對孩子教育事情上,耐心更加重要,作家張文亮在文章《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中把孩子比作蝸牛,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 牽著蝸牛去散步的感悟
    無意間看到這篇文章,不禁聯想到自己與自己的孩子,現將感觸分享給大家。很多時候,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我們一起走入這首小詩,去感受教育孩子的心聲!《牽著蝸牛去散步》文/張文亮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 如何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狼爸」、「虎媽」教育方式引發的討論還未降溫,「貓爸」等新名詞又進入人們的視野。在喧鬧的反襯之下,家長們在育兒理念上更加迷茫。  由於很多育兒理念和觀點大相逕庭,甚至完全對立,大到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幼兒園或學校,小到對孩子犯錯時應持什麼態度,在實踐中都讓人面臨「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困惑。  比如,當孩子太調皮甚至無理取鬧的時候該怎麼管?是寬一點好?還是嚴一點好?
  • 樂享我牽蝸牛去散步!
    有一個牧師在他的布道詞裡講了一個「牽著蝸牛去散步」的故事:上帝有一次交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可是蝸牛爬得實在太慢了。我又是催促、又是嚇唬、又是責備,可蝸牛隻是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在說;「我已經盡全力了!」我又氣又急,對蝸牛又拉又扯又踢,蝸牛受了傷,爬得更慢了。
  • 蝸牛牽我去散步,我用沿途風景豐盈內心
    今天發現有本名為《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的書,我才明白網友暱稱的出處,這是我國臺灣作家張文亮寫的故事集,第一篇便是「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 帶崽: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 「上帝讓蝸牛牽我去散步」,放下傲慢與偏見,是當父母的第一課
    很多父母都讀過這樣一首詩,叫做《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我嫌棄蝸牛走的太慢。這個想法,正是很多父母對養育孩子的下意識看法。當父母因為和孩子相處而發現更多原來自己沒看到的東西,我們就會知道,也許事情的真相不是上帝讓我們牽一隻蝸牛來散步,而是上帝派了一隻蝸牛來牽我們散步。上帝嫌我們走的太快了,只顧著以後的目標,而忘了身邊的風景,所以派了蝸牛來教我們學會慢一點,我們卻拿著自己慣性的思維去衡量這隻蝸牛。
  • 明之星教育專欄第六期——《愛的禮讚之牽著蝸牛去散步》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而作為家長,只需要,陪著自己家如同蝸牛般慢行的寶貝前行即可。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 牽著蝸牛去散步,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
    上帝聽了他的煩惱,就給了年輕人一個任務,叫他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告訴不要鬆手,要一直牽著它。年輕人在前邊走著,蝸牛跟在後邊,可是蝸牛爬得實在是太慢了。年輕人又是催促又是嚇唬又是責備,可蝸牛隻是用抱歉的目光看著他,說道:「我已經盡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