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重慶人來說,交物業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收到物業發來的紅包或者禮物卻是一件罕見的事情,近日記者身邊一朋友說重慶某小區物業將今年的物業收入以現金的形式發給業主,每人100塊,一共發了20萬。一石激起千層浪,說到物業給小區業主發福利的事情,大家紛紛開啟「吐槽模式」,不少小區物業紛紛「中彈」倒地。
發錢,髮油,發米……都是別人家的物業
「我們小區前幾年給每個家庭發了一袋紙,有時候是一小瓶油」,家住二郎某小區的吳先生這樣表示。
「那天我專門去問我們小區物業說年底了會不會給業主發些禮物什麼的,物業人員告訴我說她也不知道,問她有沒有小區物業收入清單也說不知道,你說氣人不」,家住渝北回興某小區的小張對物業很不滿意。
「我們小區還比較耿直,每戶人發100元現金,想買啥就買啥」,家住沙坪垻某小區的黃先生如此說道。
「我們小區,三塊的物業費,社區活動我從來沒看到過,也沒給業主送過任何東西,就是保安保潔,管家理論上倒是有一個。」家住大渡口某小區的梅女士告訴記者。
但是在記者的採訪過程中,很多業主只知道這些錢是物業收了,但是每年到底收多少,錢花到哪裡去了卻沒幾個人能夠說清楚。
小區物業收入成「謎團」
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如今小區裡五花八門的廣告越來越多,在小區公共區域的的電梯、樓道、門廳隨處可見,記者就在自家小區樓梯裡長期看到某視頻和海報廣告等等,而這些經營性項目是如何進入到小區的公共區域,他們產生的收益又去了哪兒?除了物業費,到底物業公司每年能得到哪些收入?恐怕很多業主卻並不知道。
記者了解到,物業公司的收入大概包括物業管理收入、物業經營收入和物業大修收入三個方面。
其中物業管理收入是指物業管理企業向物業產權人、使用人收取的公共服務費收入、公眾代辦性服務費收入和特約服務收入。比如建築管理、設備管理、大樓和小區內的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安保管理、綠化管理、清潔管理等等。
而物業經營收入是指物業管理企業經營物業產權人、使用人提供的房屋建築物和共用設施取得的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和經營停車場、遊泳池、各類球場、小區內電梯廣告、停車場廣告等公用設施所取得的收入。
還有一種就是物業大修收入,是指物業管理企業接收物業產權人、使用人的委託,對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比如電梯、外牆、樓頂防水等進行大修取得的收入。
其中,按照《物權法》規定,物業通過使用小區內業主們的公共區域取得的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和經營停車場、遊泳池、各類球場、小區內電梯廣告、停車場廣告等公用設施所取得的收入都屬於全體業主所有。但是很多小區的物業並沒有及時將收入明細予以公示,這部分不清不楚的「隱形」收入也是很多小區物業和業主產生矛盾的原因。
對於這部分「隱形」收入,小區業主們的態度也各有不同。有業主認為,物業收入多少不重要,他只想知道清楚這部分收入花到哪裡去了,是不是真的用在了小區環境的維護上。有的業主則認為,既然是利用小區公共空間和公共權益獲取的收入,那麼就應該歸全體業主所有,物業無權支配。
關於公共區域收益如何分配這一問題,據法律專業人士表示,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公共經營收入應屬於全體業主所有,但是在公共資源經營過程中會產生成本,公共經營的全部收入扣除成本後的收益,應通過業主大會決議,以《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其使用用途。
如何驅散「謎團」?物業收入透明化、陽光化是關鍵
隨著網絡化時代的全面到來,公眾獲取信息的平臺已經變得多種多樣,對於信息的知情權也越來越看重,就像很多業主的想法一樣,對於物業的經營性收入,這些錢歸你管我沒意見,但是我必須要知道每年錢有多少,花哪兒去了,要把帳本公開,放到陽光下來。
事實上,在重慶物業市場,還是有很多物業公司正在朝著陽光化的方向努力。
記者採訪到萬科物業某內部人士,她告訴記者,萬科物業一直都是提倡陽光物業,讓業主對他們的收入能夠清晰掌握。其中,萬科物業的收入主要是由物業管理和經營收入構成,在每個季度的服務報告裡面都會對例如物業費使用、公共資源收入等方面進行公示,而2019年的經營收入將通過萬科物業「住這兒」APP對業主進行公示。另外,由萬科物業發起的友鄰計劃,還將社區內開展鄰裡團購等有償服務時所產生的利潤,以捐贈、贊助等方式投入到社區硬體常新及鄰裡文化建設兩大領域,讓更多用戶體驗物業服務的美好。
一位保利物業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保利物業管理的小區,像廣告還有小區擺展等每年的公共收益會定期對業主進行公示。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利業主不僅僅關心物業基礎服務,對於軟性服務也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在保利小區的保安見到業主都會親切地問候一聲。而比如在保利中心這種寫字樓,業主也不再滿足於乾淨的環境,安全的保障這些助力企業增值的服務,而會有更多個性化需求,例如物業為其搭建資源整合的平臺資源互通共享等等,保利物業也致力於為業主提供更加貼心而有溫度的服務。
【記者觀點】
誰不想有一個好的物業服務?誰不想住在擁有「別人家的物業」的小區?很多人都知道好物業能夠是能夠讓房子增值的,說得直白點,在同一片區域,有好物業的房子房價都要比其他房子貴上幾百塊甚至上千塊一平米,只有物業和業主之間互相信任,將「隱形收入」陽光化,你提供好服務,我按時交物業費,大家合合美美過日子,豈不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