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稱野田訪華未解兩國間懸案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野田首相兩天正式訪華結束後,日本主流媒體對此行成果的評價並不特別樂觀,僅僅認為是「有一定進展」。

    作為民主黨執政後第一個訪問中國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此行能有多大實際收穫?能否推動去年撞船事件後驟冷的兩國關係回歸正軌?是否能對中日之間領土、東海等未決懸案起到積極作用?日本媒體的評價多認為此行是「友好先行,懸案未決」。

    「朝鮮問題……是兩國關係試金石」

    《讀賣新聞》27日發表社論稱,日中能否圍繞朝鮮問題展開緊密合作,是兩國構建戰略互惠關係的試金石。

    社論稱,通過對朝鮮的經濟援助,中國擁有巨大的對朝影響力。在敦促六方會談重開和促朝棄核問題上,中國的作用不可或缺。野田首相與中方領導人就「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符合雙方利益」上、達成一致見解,並表示將密切溝通意見,「冷靜和妥善地處理朝鮮問題」。

    社論強調說:「日中針對朝鮮的基本方針保持步調一致,其意義重大。日本今後一方面要同美、韓展開協作,另一方面有必要展開外交活動,促請中國發揮獨特作用」。

    社論表示,在綁架人質問題上,野田首相提出「日朝關係要取得進展不能繞過綁架問題,希望中方向朝鮮的新領導層傳達這個見解」。但中方的回答僅停留於「希望通過日朝雙方的對話和磋商解決問題」。社論強調:「日本今後必須繼續努力尋求中方在此問題上的協作」。

    圍繞野田在會談中表明日方準備購買中國國債,社論評價此舉將進一步擴大兩國的經濟合作,「從日中貿易相互依存不斷加深的角度看,這個做法很妥當」。

    「友好演出多 懸案進展少」

    同日《讀賣新聞》另有報導指出:「雖然首相的中國之旅圍繞朝鮮局勢、海洋協作和經濟領域合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無法否認的是,會談基本是按照中方的步調進行的,而且兩國間的懸案問題並未得到解決」。

    《朝日新聞》當天的報導稱,在明年建交40周年的背景下,野田首相此行「友好演出」的成分較多。儘管雙方圍繞購買中國國債、開展金融合作、開設高級事務級別海洋磋商等達成了一系列協議,但眾多的懸案問題看不到有何進展。

    報導稱,野田在會談中反覆強調中國的發展對日本及國際社會是「機遇」,是為了儘可能消除之前「對華強硬」的鷹派色彩。

    報導稱:「橫亙在兩國間的懸案問題絲毫沒有進展。針對重開東海油氣田共同開發締結條約談判、緩和或解除震後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問題,首相向中方提出了要求,但中方沒有給出具體的回答……與溫總理會談結束後,日方公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日中戰略互惠關係的六個建議』的資料,但特別註明了『並非日中達成協議的文件,只是日方單獨制定』。這形象地說明了雙方存在著認識差異」。

    懸案冰凍三尺 非一次訪問能解

    有日中關係人士對記者分析指出,日中兩國間存在的領土問題、東海問題等未決懸案存在已久,已屬冰凍三尺,絕非一次高層訪問就能解決的。近年來,兩國國民感情也隨著日中政治關係的起伏而呈現較大變化,尤其是在去年撞船事件後更降至冰點。

    該人士稱,日本政局的不穩定,也深刻阻礙著日中間難題的解決進程。幾乎一年一換首相的怪象令日本的對華政策方針左右搖擺。

    安倍和麻生政權分別推崇「價值觀外交」和「自由與繁榮之弧」構想,旨在於亞太地區構建對華包圍圈。

    鳩山政權雖大刀闊斧地要搞「東亞共同體」,「脫美入亞」,結果卻危及自身政權穩固,草草下臺收場。菅直人政權修正鳩山路線,回歸重視日美同盟的老方針,但在撞船事件和東日本大地震影響下,日中關係毫無進展。

    現在野田上臺,從迄今言行來看,大有強化日美同盟、重回價值觀外交並牽制中國的苗頭。在此情形下,中方對日本政府採取「觀其行」而不積極推進解決懸案的做法,也就不難理解了。

    本報東京12月27日電

相關焦點

  • 野田訪華:期待深化中日互惠 心憂朝鮮半島問題
    中新網東京12月25日電 題: 野田訪華:期待深化中日互惠,心憂朝鮮半島問題  記者 孫冉 謝國橋  從12月25日開始,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將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在訪問中國之前,野田佳彥就本次訪華的議程和即將到來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接受了在日中國媒體的集體書面專訪。
  • 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售臺灣武器 歡迎野田首相訪華
    中國領導人是否考慮與野田首相舉行首次會晤?  答:昨天溫家寶總理和野田首相通了電話。溫總理表示,中國政府願同日本新內閣一道,堅持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保持高層交往,積極擴大各領域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國戰略互惠關係取得新進展。  我們歡迎野田首相在方便的時候訪華。
  • 山口那津男談訪華:為日中打通對話渠道
    中新網2月25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25日刊出專訪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的文章。山口那津男談及1月時訪問中國的經歷,稱訪華的最大成果,是為日中兩國打通了對話渠道,希望日中雙方都能重視這個成果,共同來努力實現日中首腦會談。
  • 日本未解懸案長岡京殺人事件!挑斷腳筋、暴打、刺死!
    明石英子的口袋裡找出了關於日本怪談:京都長岡野蕨殺人事件。 以及她用鉛筆草寫下的一張紙條:「我們在被他追趕、救救我們 他是壞人」。紙張是事發兩日前打出的超市的發票。 但兩人的衣服口袋與隨身物品內都尋不著鉛筆的蹤跡。後續在陳屍現場稍有距離處發現了鉛筆芯頭,但完整的筆身則依然不見蹤影。
  • 日媒斥野田是「國賊」 稱其正毀掉日本
    原標題:日媒斥野田佳彥是「國賊」 稱其正毀掉日本(圖)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新華僑報網9月25日報導,日前,日本較有影響的雜誌《大眾周刊》批評首相野田佳彥是「亡國政治家」,稱他正在毀掉日本。日本民主黨內的一位重量級議員說,野田上臺後眼睛就盯著一個東西——增稅。1997年橋本龍太郎執政時,日本消費稅就已經從3%增加到了5%,而野田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繼續增稅。結果,讓大量中小企業痛不欲生,很多不得不關門大吉,整體經濟形勢也越來越低迷。而因為企業關門稅收減少,日本的巨額負債還將不斷增加,經濟掉入谷底,將淪為徹徹底底的三流國家。
  • 日首相野田將「空手」訪美 未給歐巴馬準備禮物
    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將於4月30日啟程前往美國訪問,這將是他就任日本首相以來,第一次正式訪問美國。報導稱,野田此次將「空手」赴美,未給歐巴馬政府準備禮物。  報導指出,日美兩國政府之間存在著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如何規劃未來50年的日美軍事同盟關係。
  • 日本執政兩黨代表團先後訪華,倆「領隊」都是中國「老朋友」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近期中日兩國高層互動頻繁,除了上述兩政黨幹事長及黨首外,還包括日本政府多領域高級要員。粗略統計,不到20天至少7名日本高層訪問了中國。日媒評論稱,高官密集訪華旨在為安倍訪問中國熱身造勢,反映了安倍對這次北京之行的期盼。
  • 韓國退野田親筆信遭拒 用掛號信寄給日本政府
    韓國市民團體8月23日在首爾的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抗議,主張對竹島(韓國名:獨島)擁有主權。(共同社)中新網8月23日電據共同社報導,韓國外交通商部發言人23日表示,位於東京的韓國駐日大使館當天將把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致韓國總統李明博的親筆信退回日本外務省。隨後,大使館參贊前往日本外務省退信,但被拒絕入內。有鑑於此,韓國政府採取對抗措施,用掛號信把信寄給日本政府。
  • 日本「親華派」接連訪華,難代表安倍發聲
    連續讓親華派出訪,日本政府到底打的什麼牌?    「事實上,這些親華派訪華,安倍晉三關係都不大。目前中國國內有一種樂觀態度認為,日本政府正在轉向,其實未必。」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對《青年參考》記者說,「山口訪華,更多從奉行和平主義的政黨理念出發,而非日本政府立場。」
  • 野田稱其內閣與美「餅乾外交」很成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朝日新聞》6月3日報導,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2日在千葉市演講時,透露了其與美國總統歐巴馬之間的一段獨特的外交逸事。他稱自己曾通過巧克力曲奇餅乾努力構築美日親密關係,而當時歐巴馬也很是喜歡。另外,他還對安倍的外交政策進行了批判,希望其能反省。
  •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改組內閣 重用知華親華派官員
    田中直紀  據日本共同社13日報導,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宣布改組內閣,17名內閣成員中有5名大臣被換。  引人注目的是,新內閣重用「知華」派,除了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的女婿田中直紀,還有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執政時任外務相的岡田克也。有分析稱,兩人入閣將改善中日兩國關係。  此外,原行政改革擔當大臣華裔女議員蓮舫卸任。日媒曾報導,蓮舫或將被免職的最大原因是婚外戀。  分析人士認為,野田此次改組內閣,意在尋求在野黨的支持。
  • 野田成日本最窮首相
    野田出身平民《信息時報》消息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日前公開家庭財產——177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47萬元),成為自1984年內閣成員財產申報制度實施以來的最窮首相。野田家庭資產包括他位於千葉縣、價值1514萬日元的住宅和土地,他和妻子野田仁實總計260萬日元的銀行儲蓄,以及3輛汽車。野田由此打破前任首相菅直人去年9月創下的紀錄。菅直人公開的家庭財產為2240萬日元(當時約合人民幣163萬元)。另外,野田身背住房貸款338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80萬元),負貸水平排名內閣第二。官房長官藤村修在14日的記者招待會上稱:「平民首相誕生了。」
  • 日媒稱中韓就領土和歷史問題建「對日包圍網」
    日本媒體就此有報導稱,中韓兩國領導人在會談就領土和歷史問題對日本提出嚴厲批評,且在10+3會議上無視日首相野田佳彥。日本《產經新聞》甚至就此認為,中韓正在構建「包圍網」,對日本進行打壓。在峰會之前,中韓領導人在金邊舉行會面。日本新聞網19日報導稱,中韓兩國領導人在金邊會談時,就領土和歷史問題對日本展開猛烈批評。
  • 日媒稱日本自衛隊軍艦24日將訪問中國湛江軍港
    資料圖片:日本海上自衛隊高波級飛彈驅逐艦「漣號」側視圖資料圖片:「高波」級驅逐艦可以搭載機身比SH-60J長400毫米的SH-60K直升機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李靜報導:據此間媒體撰文稱,中日兩國近日就日本高波級飛彈驅逐艦「漣號」(Sazanami)訪華達成共識,該艦將於本月24日至28日訪問廣東湛江軍港。
  • 日本SEVEN銀行社長:經濟界訪華促中日關係正常化
    「『經協』的訪華,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中日關係正常化」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近日就此次日中經濟協會(以下簡稱「經協」)組團訪華和自民黨總裁選舉後的中日關係前景等問題,電話採訪了日本經濟界知名人士,現任日本SEVEN銀行社長、原日本銀行董事安齊隆先生。
  • 日本傳統演藝「國寶」歌舞伎再度訪華公演
    此次松竹歌舞伎訪華演出,將是時隔十年再度有日本歌舞伎經典在中國舞臺亮相。  演出主辦方當天在東京舉行的公演發布會上表示,此舉係為紀念今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而組辦。據介紹,包括多位在此間享有盛譽的歌舞伎名門傳人在內的「豪華陣容」,將保障其頂級水準。程永華大使在會間致辭。
  • 日媒稱外相欲訪華被拒絕 卻積極聯繫多方抗衡中國
    但中方向日本政府表示,因「完善環境需要時間」,在日程安排上難以調整。報導說,日中間很多人士認為,這令岸田幾乎不可能在4月前訪華。岸田本人也基本決定放棄這一計劃。日本《東京新聞》21日稱,今年年初,岸田曾通過外交渠道就其有意訪華一事向中方徵詢意見。1月19日,他在演講時也表示:「考慮春季前後訪問中國的可能性,希望推進兩國關係。」共同社報導說,日本方面對中方的回應感到不快。
  • 埃及新總統穆爾西訪華 埃媒稱「首訪世界大國」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劉睿 陶短房】埃及官方23日發布消息稱,應中方邀請,埃及首任民選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將於8月28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國外交部網站23日稱,穆爾西就任後首次訪華,中方對此高度重視,兩方將就雙邊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並籤署一系列雙邊合作協議。
  • 李克強會見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中日同意推動兩國關係重回正軌
    「日本近來一直用官方訪問和商業團體訪華來討好中國,但成效不大,日本希望這一情況在今年得到改變。」法新社28日評論稱。這是河野就任外相以來首次訪華,也是日本外相2016年4月後再次訪華。日本媒體從25日就開始預熱,28日主流媒體更是密集報導,甚至有電視臺專門派記者在北京街頭直播。日本NHK電視臺稱,李克強總理28日傍晚會見了河野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