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壯志激烈、豪情滿懷的古代偉人很多,他們風格各異,但都振聾發聵,這些偉人築起了一道人格意志與傲岸精神的長城。屈原說:「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這是最高潔的人格;陶淵明說「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這是驚天之志。可以說,一切偉大人物的不朽文字,都離不開高潔傲岸的人格,開天闢地的壯志,馬革裹屍的豪情。
論詞作,豪情最盛的當屬蘇軾和辛棄疾。蘇軾雖未曾親跨鞍馬,馳騁沙場,但在人生的漫漫長路,始終踐行最豪邁、高尚的人格理想。因此無論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歷史感慨,還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少年輕狂,都令人服氣。同樣讓人欽佩的是辛棄疾,這位能文能武的奇才,「醉裡挑燈看劍」,風神瀟灑;「東風夜放花千樹」,繁華落盡。
然而,不管是蘇軾還是辛棄疾,他們的人生都顯得壯志難酬,只有用文字寄寓心中的豪情壯志。但他們當年無法實現的夢想,卻在多年後變成了現實。一個如此偉大的時代終於到來了,天地真的舊貌換新顏,世界真的因天下蒼生而改變。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出現了一位偉人,他任何平常的舉動,都自帶壯志豪情,比如遊泳!本期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水調歌頭》,作者是寫下《沁園春.雪》的當代偉人:
《水調歌頭·遊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浪遏飛舟,雖然豪邁,但還比不上「到中流擊水」,這不是一次普通的遊泳,而是3次暢遊長江。更讓人熱血沸騰的,是偉人視野的宏大。以「遊泳」為題名,在「水調歌頭」詞牌下,可謂絕無僅有。這首詞的豪邁之處,就在於以平凡樸實語言,鑄就不朽的詩篇。
詞的上片,開篇以「才如何,又怎樣」的句式,引出長沙水和武昌魚。這樣的開篇,以雄渾豪邁之姿,俯瞰長沙、武漢,令人眼前一亮。偉人的視野是如此開闊: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長江橫渡」一語雙關,既指自己橫渡長江,也指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偉人以風吹浪打,表現江水洶湧,也表現國家與民族所經受的考驗。「閒庭信步」四個字,寫出了無盡的慷慨豪邁。「逝者如斯夫」,語出《論語·子罕》,寓意人民的事業仍然一往無前。
詞的下片,偉人勾勒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宏圖大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是歷史上無人能夠完成的偉業,也是世世代代人民的共同期盼。不僅如此,偉人還用浪漫的語言,揮就了更遠的藍圖,要用石壁大壩,去截斷巫山的長江水;要讓三峽邊平湖。最後一句: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神女會不會被這偉大的時代所震撼呢?這最後10個字霸氣十足,如今讀來仍令人熱血沸騰。
縱觀這首詞,處處透著一股壯志豪情,其氣象之大、筆力之勁道完全不輸不輸蘇軾辛棄疾。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