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遊長江寫首《水調歌頭》,豪情不輸蘇軾辛棄疾,最後一句霸氣

2020-12-17 美詩美文

縱觀歷史,壯志激烈、豪情滿懷的古代偉人很多,他們風格各異,但都振聾發聵,這些偉人築起了一道人格意志與傲岸精神的長城。屈原說:「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這是最高潔的人格;陶淵明說「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這是驚天之志。可以說,一切偉大人物的不朽文字,都離不開高潔傲岸的人格,開天闢地的壯志,馬革裹屍的豪情。

論詞作,豪情最盛的當屬蘇軾和辛棄疾。蘇軾雖未曾親跨鞍馬,馳騁沙場,但在人生的漫漫長路,始終踐行最豪邁、高尚的人格理想。因此無論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歷史感慨,還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少年輕狂,都令人服氣。同樣讓人欽佩的是辛棄疾,這位能文能武的奇才,「醉裡挑燈看劍」,風神瀟灑;「東風夜放花千樹」,繁華落盡。

然而,不管是蘇軾還是辛棄疾,他們的人生都顯得壯志難酬,只有用文字寄寓心中的豪情壯志。但他們當年無法實現的夢想,卻在多年後變成了現實。一個如此偉大的時代終於到來了,天地真的舊貌換新顏,世界真的因天下蒼生而改變。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出現了一位偉人,他任何平常的舉動,都自帶壯志豪情,比如遊泳!本期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水調歌頭》,作者是寫下《沁園春.雪》的當代偉人:

《水調歌頭·遊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浪遏飛舟,雖然豪邁,但還比不上「到中流擊水」,這不是一次普通的遊泳,而是3次暢遊長江。更讓人熱血沸騰的,是偉人視野的宏大。以「遊泳」為題名,在「水調歌頭」詞牌下,可謂絕無僅有。這首詞的豪邁之處,就在於以平凡樸實語言,鑄就不朽的詩篇。

詞的上片,開篇以「才如何,又怎樣」的句式,引出長沙水和武昌魚。這樣的開篇,以雄渾豪邁之姿,俯瞰長沙、武漢,令人眼前一亮。偉人的視野是如此開闊: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長江橫渡」一語雙關,既指自己橫渡長江,也指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偉人以風吹浪打,表現江水洶湧,也表現國家與民族所經受的考驗。「閒庭信步」四個字,寫出了無盡的慷慨豪邁。「逝者如斯夫」,語出《論語·子罕》,寓意人民的事業仍然一往無前。

詞的下片,偉人勾勒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宏圖大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是歷史上無人能夠完成的偉業,也是世世代代人民的共同期盼。不僅如此,偉人還用浪漫的語言,揮就了更遠的藍圖,要用石壁大壩,去截斷巫山的長江水;要讓三峽邊平湖。最後一句: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神女會不會被這偉大的時代所震撼呢?這最後10個字霸氣十足,如今讀來仍令人熱血沸騰。

縱觀這首詞,處處透著一股壯志豪情,其氣象之大、筆力之勁道完全不輸不輸蘇軾辛棄疾。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李清照最霸氣的一首詞,都不相信是女子所寫,最後一句狂出新高度
    其中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人物,而婉約派則以李清照、柳永等為代表人物。不過這其實是也是相對的,是以他們詞作中絕大多數而論,如果具體到某首確定的詞,蘇辛也可以有不輸婉轉之作,就像《蝶戀花·春景》,其中便有「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婉轉之語,而辛棄疾更是在《青玉案·元夕》中寫下了「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傳世名句。
  • 蘇軾作了一首詩,豪放不輸李白辛棄疾,竟全都是「抄」的?
    大家印象裡古詩詞的第一狂人應是那個執青劍吞烈酒的詩仙李白,動不動就提刀傷人,或者口出囈語,很容易讓讀者誤以為他是供酒精驅使的傀儡;宋詞中的第一狂人就應該是稼軒兄了,「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直言不諱,十分直白。雖然李白和辛棄疾一路狂奔遙遙領先,但蘇軾的這首詞也不謙虛!
  • 兒子貪財,辛棄疾寫了首狠詞教訓他,又剛又有哲理,最後一句霸氣
    無獨有偶,辛棄疾的兒子也讓他很是失望。辛棄疾作為宋代詞壇能和蘇軾爭「一哥」的存在,他的文學才華大家都是有目共睹,而更為難得的是他在武功方面也頗為不俗。20出頭的辛棄疾就曾帶領50多人偷襲幾萬人的敵營,活捉叛徒。這樣的文武全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都是少見的,但儘管如此,兒子卻依舊讓他不省心。
  • 蘇軾思念弟弟的一首詞,最後一句傳誦千年,今卻被誤會成情詩
    蘇軾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詞人,政治家,教育家。除了他的詩歌和坎坷磨難的人生人生經歷,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和弟弟蘇轍的兄弟情了。蘇軾思念弟弟的一首詞,尤其最後一句傳誦千年,今卻被誤會成情詩蘇軾和蘇轍,相差兩歲,性格迥異。
  • 「男兒到死心如鐵」下一句是什麼?僅6個字霸氣十足,來自辛棄疾
    宋代文壇有兩個人可以用得上這句話,一個是臨終還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遊,一個是66歲(虛歲)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辛棄疾。雖然這句話挺有名氣,很多人卻不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其實這句話出自辛棄疾的經典詞作《賀新郎》,後一句為「看試手,補天裂」,僅6個字,卻也是霸氣十足。
  • 最狂的十首宋詞——論硬氣絲毫不輸唐詩,辛棄疾獨佔五首
    所以李杜的詩篇中,充滿了霸氣與豪情,把大唐的風骨傳唱千年。那麼宋詞呢?宋朝雖然富庶,但是山河破碎,大好江山慘被荼毒。故而有些人說宋詞溫軟柔和,遠沒有唐詩的風骨,遠沒有唐詩的硬朗。這樣說也有幾分道理,但是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看最狂放最豪邁的十首宋詞,看一看宋詞中的「鐵骨與血性」!
  • 七句經典的詩詞,豪情萬丈,氣勢磅礴!
    雖然這些詩詞大多出自於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手中,可細細讀來卻只覺豪情萬丈,熱血沸騰......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詩句出自北宋蘇軾的《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此詞作於東坡貶居黃州的第四年,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通過描繪快哉亭周圍壯闊的山光水色,抒發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
  • 硬漢辛棄疾很「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唱,不輸李清照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雖說辛棄疾是個男人,但是「俠骨男兒也有情」,多少好男兒徵戰沙場,豪情萬丈,心裡都有一個佳人存在,都有一絲柔情。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後、吹簫聲斷,倚樓人獨。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將一紙寄來書,從頭讀。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
    估計此時的詩人酒也醒得差不多了,你看他再不去責備月亮了,而是把月亮的運行規律與人的變化軌跡放在一起思考與判斷,悟出一個哲理來:從古到今,十全十美的事是不存在的。於是,詩人終於從似夢非夢中走了出來。下闋的最後兩句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是點睛之筆。只有蘇軾這樣的曠世之才,才能在被貶的特定之地與中秋節夜晚特定之時,寫出如此不限時空與不限特定對象的名句來。
  • 辛棄疾大氣磅礴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辛棄疾大氣磅礴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說到詩詞,那我們就不得不提唐詩宋詞,他們是唐朝的宋朝的的文化巔峰。在宋詞中,還出現了像蘇軾、辛棄疾這樣的代表人物。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是由於生活時代的不同,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
  • 才女私定終身被父親禁足,寫首詞盡顯才女霸氣,蘇軾讀完也會服氣
    這樣的才女,無論她們生於何朝何代,無論她們的愛情最後是怎樣的結局,她們本身就已經值得我們豎起大拇指。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南宋又一位值得豎拇指的姑娘,名為張玉娘。張玉娘與李清照、朱淑真、吳淑姬並稱宋代四大女詞人,15歲時與心愛的小哥哥沈佺訂婚,但當對方要來娶她過門時,父親卻以男方家道中落為由不允。
  • 從李白劉禹錫到蘇軾辛棄疾,一人一首硬氣詩,才華才是狂傲的資本
    文壇有4大「狂人」:李白、劉禹錫、蘇軾、辛棄疾,個個都是硬骨頭。李白的狂自然不用多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仙狂得如此理所當然。劉禹錫則狂中帶剛,被貶蜀中20多年,回到京城就拋出一句「前度劉郎今又來」,這就是傳說中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 辛棄疾最柔情的《滿江紅》: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嫵媚不輸李清照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在宋詞中,還出現了像蘇軾、辛棄疾這樣的代表人物。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是由於生活時代的不同,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古往今來,豪邁的詩句有不少: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
  •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後面還被選入小學課本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後面還被選入小學課本詩人筆下的悲歡離合總是能撥動人們的心弦,情感是互通的,那些讓你難忘的詩句,當再一次讀起時,是否還有著情感的波動呢?詩人蘇軾的一生是坎坷的,為官多年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盲目順從他人,他才華橫溢,內心寬廣,精神高遠,他也遭受過別人不理解的坎坷痛苦和失意潦倒。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在那時候,他的才華不只是流傳於民間,在朝廷之上,甚至連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這3位大宋的皇帝,全部都是蘇軾作品的「忠實粉絲」。但俗語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蘇軾儘管文採飛揚,但在仕途上則是充滿了坎坷。蘇軾一生中,依次貶官了3次,分別去往了:黃州、惠州和儋州。
  • 辛棄疾最狂傲的一首詞,霸氣十足無人超越,最後3個字被爭議千年
    正是因為這些經歷,他的詞才那麼豪情萬丈,每次讀來都令人熱血沸騰。無論是「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還是「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亦或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都是流傳千古的經典。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辛棄疾的這首詞,是他最狂傲的一首,霸氣十足無人能及,最後3個字更是被爭議千年,就是這首《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 「九天攬月,五洋捉鱉」竟是偉人佳作,開篇就霸氣,讀後口齒留香
    我們很多人都曾聽到過這樣的一句甜甜的情話:我願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這樣的情話比「上刀山,下火海」貌似更加唯美。也有用「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開比喻我國的航天事業和潛水事業等科技工程的繁榮發達。
  • 辛棄疾壯志難酬,寫了一首詞,盡顯狂放,最後一句很「囂張」
    繼而又感傷自己的孤苦伶仃,當年和自己交好的朋友,如今多半已經不聯繫了。彼時辛棄疾已經快六十了,放在古代算是很大的年紀了,想要再被重新重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詞人借用《世說新語·寵禮篇》中的典故隱晦表達了對世態炎涼的譏諷,也有些許自嘲意味。
  • 辛棄疾最大氣之作,其中10字為千秋絕調,全宋詞僅此一首
    如金庸小說,不需要那慷慨激昂的豪言,也不需要多麼精巧的布局,就能從筆尖流露出出來,讓人讀後久久無法平靜,難以忘懷,謂之意境,也叫氣象,也叫韻味,大氣磅礴也是一種意境,這是自然流露出來的,如果刻意為之,則不免差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