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宋朝總給人一種繁盛又荒涼的感覺,繁盛的是它的經濟貿易和文化藝術,荒涼的便是它的衰頹和羸弱,以至於在敵國入侵時只能狼狽逃竄、討好求饒。這是一個朝代的不幸,但好在不辛之中還有萬幸,便是間接成就了「濟南二安」的才名。
「濟南二安」說的是宋代出自濟南的兩位大詞人,一位是婉約詞派代表人物「易安居士」李清照,另一位便是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幼安。
辛棄疾,字幼安,宋代著名文學家、詞人、政治家。他是難得的文武兼修的能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陣斬敵寇,有「詞中之龍」的美譽。
01生不逢時
辛棄疾出生時,北宋北方的部分領土就已經淪陷於金人之手,包括辛棄疾的家鄉濟南。彼時北宋朝廷已經被打得節節敗退,狼狽逃竄至南方,重新建設新的南宋朝廷。
而辛棄疾一族,因為人員眾多的緣故,無法跟隨大部隊一同南下。辛棄疾的祖父辛贊為了保全族人,不得不改變志向轉而侍奉金國。
儘管如此,在辛贊心中,唯一的故國還是大宋,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每時每刻都不忘被金人破城的恥辱。辛棄疾自小跟隨祖父學習,在祖父的影響下,他立志要替大宋收復失地、恢復中原,一雪前恥!
在濟南的那些年,辛棄疾一邊勤奮練武一邊學習兵書戰略,希望成長為一代名將,能親自領兵將中原失地從金人手中奪回。
但金人對濟南百姓的壓榨和迫害,讓辛棄疾恨不能立刻與他們決一死戰。可惜時候未到,於是便將這種憤懣深藏於心,化作筆尖一首首壯麗詩篇。
辛棄疾愛寫詞,在這方面很有才華,他早期的作品,多是在寫自己對匡扶宋室、收復中原的渴望。
02
辛棄疾21歲那年,願望終於得以實現。完顏亮率領金軍南下,準備繼續攻打南宋,辛棄疾趁機加入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部隊,任掌書記一職。
正是有了起義軍的幫助,才沒能讓完顏亮的侵略得逞。辛棄疾在起義軍中的表現頗得宋高宗賞識,於是便讓他當了江陰鑑判。那時的辛棄疾不過二十五歲的年紀。
正是年輕人血氣方剛、壯志躊躇之時。步入仕途後,他屢次上書朝廷建議北伐抗金,但卻只得到朝廷的冷漠回應。南宋朝廷還是懦弱的,根本不敢與金國正面對抗。
另一方面,辛棄疾「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給他在南宋的仕途帶來不便,使得他沒有機會站到權力的高峰做決策,只能將希望寄託於統治者。
然而君子無罪、懷璧其罪。辛棄疾的真才實學和政治熱情遭到許多堅吝小人的嫉妒,淳熙八年冬,辛棄疾遭彈劾被罷黜,他也從此開始了歸隱田園的賦閒生活。
03 壯志難酬
這首詞是辛棄疾罷居瓢泉時所寫,詩中多處用典,筆法簡練而意境悠遠,感情濃烈、大氣磅礴。開篇第一句即是用典,看似是在表達虛度年華的哀嘆,實則是引用了《論語》裡孔子說過的話,感嘆自己的政治理想難以實現,終是報國無門、壯志難酬!
繼而又感傷自己的孤苦伶仃,當年和自己交好的朋友,如今多半已經不聯繫了。彼時辛棄疾已經快六十了,放在古代算是很大的年紀了,想要再被重新重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詞人借用《世說新語·寵禮篇》中的典故隱晦表達了對世態炎涼的譏諷,也有些許自嘲意味。又引用李白《秋浦歌》中的名句,極言自己年華虛度又形單影隻的落寞。
「青山」一句乃是全詞警策,也是流傳千古而不衰的佳句。詞人因無人理會、無所事事,只好將目光轉向身邊的山水風光,見一旁的青山瀟灑多姿,於是心生喜愛。又覺得青山看我亦是不俗,與李白筆下的「相看兩不厭」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也是在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將主體的感情代入客體當中,然後藉助帶有主體感情色彩的客體形象來揭示主題的內在感情,這樣,賦予客體以人的形態,有利於情感的渲染和傳遞,更能打動讀者。
詞的下片連用陶淵明《停雲》、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之三、嶽珂《桯史·卷三》的典故,以凝練的筆法行雲流水般寫出自己想要歸隱的志向,以及對南宋統治者醉生夢死、不思進取的批判。足見其功力之深厚!
「恨古人不見吾狂耳」一句更是直接寫出了詞人的自負,相傳辛棄疾時常讓身邊歌伎奏唱這首詞,每每唱到這兩句,都要一邊吟誦一邊拍腿大笑,不停地問左右賓客自己這兩句寫得怎麼樣,如此自信,也是南宋少有的「狂人」了。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後被主和派排擠,退隱山居。
《辛棄疾詞傳》講述了他傳奇的一生,從現代的人的角度對他進行了解讀,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去看待他的人生。除此之外,這套詩詞還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讓你多一分書卷氣,感受詩詞的飄逸和靈氣。
運動30分總結:
辛棄疾一生輾轉於回歸南宋、收復中原的理想之路上,可惜生不逢時,空有一身本領卻報國無門。縱然仕途不順、壯志未酬,但這種為國為民、誓死報效家國的情懷永垂不朽!
世上再無辛棄疾,但稼軒詞的餘音猶在現代文明裡盤桓,詞作重塑了他的生命,即使隔著千百年的光陰,我們依然能在稼軒詞裡望見他曾沙場點兵的颯爽英姿,初心不改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