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
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就已被金兵所佔領,所以在他21歲時,就已經開始參軍,為的就是能早一日收復失地,所以也是南宋的官員,將領。辛棄疾在南宋各地做了將近20多年的文武官吏,後來因為進行了練兵籌等活動,遭到了皇帝的彈劾,詩人便自己提出要回歸家鄉。
辛棄疾一心只想能為國拼命,一心只想收復失地,但因為各地都有很多投降派,所以辛棄疾就遭受了很多阻撓,既然自己的報復不能實現,所以他就選擇辭官回家。
所以辛棄疾後期的詩篇都充滿各種壯志難酬,以及對家國的熱愛之情。
辛棄疾一首經典詞,開篇氣勢磅礴,寫到最後卻有種無奈的心酸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這篇在晚年時所作的經典詩作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鬢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這首詩呢,必須要結合辛棄疾的一生去理解,雖然晚年時候他沒有遭受多大的苦難,但自己心中卻充滿坎坷。
辛棄疾做了20多年的文官武吏,可是因為訓練所需的軍餉被彈劾,報效國家的壯志難酬。罷官回家之後晚年與朋友們談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從青年到晚年的經歷而作的。
從題目就可以看出,這是辛棄疾在追念自己年輕時的事情。
上片四句是寫年輕時他參加領導抗金義軍,義軍軍容之盛和南奔時的緊急戰鬥情況,用「擁」字、「飛」字表動作,從旌旗、軍裝、兵器上加以烘託,寫得如火如荼,有聲有色,極為飽滿有力富有感染力。
下片後四句就在重點表述自己行動受限,自己明明有很強的愛國決心,滿懷希望地打算為宋殺敵建功,但卻不被高宗重用,亦不採納他的平戎之策,長期被閒置不用,使他壯志沉埋,無法一展懷抱
追往事,嘆今吾,想想年輕時,再看看現如今。一追一嘆也在感慨時光的流逝。
春風不染白須,草木能經過春風再次變綠,但是我這花白的鬍子還能再變嗎?感嘆自己不甘變老
言外之意就是說,我收復失地的決心還一直在。
最後一句,是說,我看啊,還是將那些長達幾萬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東邊的人家換換種樹的書吧。
那種無奈的感覺,可能是最後覺著實在是改變不了了,所以就表露了一種實屬的無奈。
讓人讀了確實深感悲涼。以最鮮明、最典型、最生動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突出了他一生的政治悲劇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所以他的詩既有各種豪邁,但又不缺乏細膩柔媚。
詩詞本身具有很深刻的含義,大多都是文人在不同環境,不同心態下的有感而發,所以裡面所蘊含的內容也不同。如果你能讀懂一個作家的作品,那也就讀懂了他的人生。
而辛棄疾的一生,是值得一讀再讀的一生,所以非常推薦大家去讀這本《辛棄疾詞傳》
因為這一本書,就是他一生完美的寫照,從詩詞出發,根據不同的創作背景,結合更深的時代背景,再次展現一個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的偉大形象。
這是一套書,除此之外整套書還有《蘇軾詞傳》《李煜詞傳》《李清照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詞傳》。
六位偉大的形象放在一起,為的就是既能讓你更簡單的學習到經典文化知識,更能更清晰沒更透徹的了解六位詩人的一生。
除了涵蓋他一生的經典作品,更是他們一生的真實寫照,從中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捧讀其中,你還會收穫那份向上的力量。
現在點此連結,僅需49.9元,6個不同的人生精彩,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