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給宋代詞壇的這些群星作過一個排名調查,想列出個前10名,結果發現當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無論怎麼個排法,都難以人人信服。但不管如何排,有一個人都穩坐前3的寶座,這個人就是詞中之龍辛棄疾。一生戎馬的辛棄疾與蘇軾並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將宋詞推向了一個嬉笑怒罵皆可成文的境界。
或許是因為一生金戈鐵馬,讓他生性灑脫豪放,於是他的詞也變得毫無規矩、變化無端。開心時他寫下「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除了他誰能將蛙聲寫得這麼唯美?與農人嬉戲時,他吟道「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除了他還有誰能寫出這麼調皮可愛的孩童?張狂時,他寫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除了他宋代詞壇還有誰敢這麼狂?
辛棄疾一生存詞600多首,是宋代詞壇存作最多的詞人,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的一首經典詞,也是這600首中出神入化的一首。全詞看似平淡無奇,卻句句用典,細讀才會覺得詞中之龍寫詞早已入了化境。
《一剪梅·遊蔣山呈葉丞相》
南宋.辛棄疾
獨立蒼茫醉不歸。日暮天寒,歸去來兮。探梅踏雪幾何時。今我來思,楊柳依依。
白石岡頭曲岸西。一片閒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作此詞時辛棄疾34歲,想到好友葉衡馬上要遠去京城赴任,心中不免為離別傷感,作下此詞。詞的大意是:我獨自站在這蒼茫的鐘山上,不醉不歸。傍晚時,天氣也透著寒意,已經到了要回去的時候。想起曾經的我們,一起踏雪尋梅,現在卻又要依依惜別。在這江水西岸的白石崗上,芳草萋萋,惹來我心中的一片離愁。我對你的情誼不用山鳥啼叫來明示,畢竟那桃樹李樹不會言說,但樹下成自成小路。
全詞共用了6個典故,全藏在這看似平淡的語句裡,初讀時很難發現,再讀才解其中精妙。詞的上片,開篇「獨立蒼茫」是引自杜甫的《樂遊玩歌》;「日暮天寒」這4個字是引自杜甫在《佳人》中的經典; 「歸去來兮」引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最後一句,是引自《詩經.小雅》。最精妙的是這 「探梅踏雪」四字,梅花是高潔,雪也是純潔,預示著兩人的友誼如雪如梅般可貴。
詞的下片,繼續用典,「芳草萋萋」是引自漢代《招隱士》中的名句。最後一句「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是引自《史記·李將軍列傳》的諺語,用在此處落筆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這6處用典,若不細看根本發現不了,毫無生硬之感,用得完全不著痕跡,堪稱出神入化!這麼短的詞能用這麼多的典,句句講究,不得不說辛棄疾寫詞已入化境。對此詞,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和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