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裡最另類的一首送別詞,氣勢磅礴,作者是辛棄疾的好友

2020-12-17 解憂詩詞

「陳亮」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但如果說「陳同甫」可能大家就會反應過來了。沒錯,辛棄疾的名作《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就是寫給他的。

陳亮,字同甫,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辛棄疾私交甚篤。

而兩人之所以能夠成為知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都是堅定的「主戰派」,一心致力於恢復中原。

根據歷史記載陳亮「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他曾多次上書,直言不諱地批評南宋的偏安一隅,傳聞宋孝宗都曾被他的慷慨陳詞所打動,但也因此遭到了當時絕大多數當政權貴的忌恨。

他曾兩次被冤下獄,受盡折磨,即便如此,他也不改其志。

今天要講的是他的代表作《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入選《宋詞三百首》,氣勢磅礴,令人肅然起敬。

這首詞寫於公元1185年,當時作者的好友章德茂奉命出使金國。

若是兩國處於對等地位,那麼出使也算是友好交流,可偏偏從1164年,宋孝宗籤訂了屈辱的合約「隆興和議」後,南宋向金國俯首稱「侄」,不僅每年要向金國繳納大量「歲幣」,每逢年節生辰,還要派遣使者前去朝賀。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使臣的地位是非常屈辱尷尬的。

南宋有志之臣,對於這樣的差使,是非常惱火排斥的,然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即便屈辱,也得忍著

而陳亮的好友章德茂曾兩次奉命出使金國,一次是1184年八月,還有一次就是1185年十一月,此次的任務是為了慶賀金國國主的生辰。

詞作開頭「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十字劈空而來,筆鋒直指金人,意在警告他們不要以為我們南宋久不興幹戈,就是怕了他們,南宋有志北伐的大有人在。

這是對金人的警告,同時也暗含對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滿。

接下來的兩句是對友人的鼓勵。

他希望在此次的出使中,章德茂能夠不畏強暴,彰顯出南宋好兒男的英雄氣概。

接著詞人又從此次的出使,聯想到了其他時候的出使,於是發出了「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的反問。

這一句反問凸顯了詞人強大的民族自信心,我們堂堂漢使怎會年年向金國納貢?

最後他又以肯定句加強了他對改變目前局面的信心,他堅信終有一天,南宋會戰勝金國,懸敵主之頭顱於藁街。

詞人在上半闋中一再強調南宋如今的局面是一時,終有反攻之日,意在加強友人的民族自信心,從精神上給予友人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接著的下半闋,詞人抒發了國土淪喪的憤慨,以及堅定的勝利信念。

在這孕育了堯舜禹這些聖人,創造了燦爛文化的國度裡,即使再懦弱,也總會有一兩個恥於向金人搖尾乞憐的仁人志士吧。

我們的大好河山,怎能任意讓金人玷汙和踐踏?

自古就不乏為國獻身的仁人志士,南宋幾時才能有人與這些浩然正氣的先烈精神相通呢?

英雄還未出現,前途未卜,但詞人依然堅信金人的氣數已盡,而南宋如日中天,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下半闋前幾句的反問,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詞人對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不滿和憤懣之情,以及對驅逐金人,恢復河山的急迫之情。

對朝廷的憤慨,以及對勝利的渴望,最後一句「赫日自當中」噴薄而出,令人振奮,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這應該算是宋詞裡最另類的一首送別詞,沒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不舍,也沒有「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的悵惘,而是充滿了高亢雄壯的愛國之情,氣勢磅礴,令人肅然起敬。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最大度的一首詞,詞中10字被譽為千古絕調!全宋詞僅有一首
    唐詩宋詞一直是最得後世們議論的,有的說他們優柔寡斷,有的說他們霸氣奔放,有的說他們巾幗不讓鬚眉。詩仙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聖杜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然而,這些詩詞雖然氣勢恢宏,但似乎與「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相比還是差一點火候的。為何這樣說呢?辛棄疾有一句詞名曰《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其中的一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只有10個字,卻被後世譽為千古絕調!
  • 送別好友之際,辛棄疾寫下一首詞,鐵骨錚錚的他悽然落淚
    這個名字,便出自於辛棄疾的一首詞《鷓鴣天·送人》: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 江頭為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 辛棄疾送別學生,寫了一首詞,無一句傷感之情,詞句豪放勵志
    辛棄疾最擅用典,在我們所熟知的作品《摸魚兒》和《水龍吟》中便可得知,今天我們講的這首《鷓鴣天》是辛棄疾極少見的送別詞,詞中體現了他一貫的用典風格和豪邁的氣概。這首詞是辛棄疾為自己的學生範廓之送考時所作,雖然是送別詩,卻絲毫沒有送別詩離愁別緒的傷感之情,而是側重於對學生範廓之的激勵和美好祝願。下面讓我們來細細品味這首《鷓鴣天》。
  • 宋朝辛棄疾最霸氣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罵遍古往今來
    今天飄飄的原創文章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辛棄疾最霸氣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罵遍古往今來。 宋朝的詞非常出名,很多宋詞都是被唱出來的,因為朗誦已經很難表達出它的情感了。
  • 豪放詞人辛棄疾的十首經典婉約詞:稻花香裡說豐年
    豪放詞人辛棄疾的十首經典婉約詞:稻花香裡說豐年辛棄疾是宋詞領軍人物。以豪放詞聞名於世,但其婉約詞也成就極高。辛棄疾的豪放詞慷慨悲壯、情感熾熱、極富感染力。辛棄疾的婉約詞溫婉清新、意境優美、內涵豐厚。因此,辛棄疾是一個剛柔兼濟、風格多樣的宋詞集大成者。以下所選的十首詞,是「辛詞」中最著名的婉約之作。
  • 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說到詩詞,那我們就不得不提唐詩宋詞,他們是唐朝的宋朝的的文化巔峰。在宋詞中,還出現了像蘇軾、辛棄疾這樣的代表人物。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是由於生活時代的不同,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古往今來,豪邁的詩句有不少: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
  • 辛棄疾送別朋友的時候,一連寫了兩首詞作,流露出詞人怎樣的情感
    辛棄疾的朋友鄭如巒要到衡州(今湖南衡陽)去做知州,辛棄疾設宴餞別。鄭如巒,字厚卿,是辛棄疾的好友,因為鄭如巒要到衡州做知州,所以辛棄疾在詞中稱呼他為鄭衡州。在宴席上,辛棄疾先作了一首《水調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這首詞作完後,將傷離別的氛圍營造了出來。
  • 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面我將用古代「集句詞」的賞析規則,聯繫詞中的原詩句進行全文意譯。拋磚引玉,如有不當,敬請讀者指正。詞作意譯:登上高山,渡過大河,一程又一程地為朋友送別,人生最悲傷的事情莫過於此。這一首詞中的的第一句出自宋玉的《九辯》中,秋天為朋友送行的句子。第二句是屈原《九歌·少司令》中的原文。第三句的作者是杜牧,原句是「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暉」。可見,時間應當是在中秋、重陽這樣的節日裡面。
  • 辛棄疾一首經典詞,開篇氣勢磅礴,寫到最後卻有種無奈的心酸
    辛棄疾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就已被金兵所佔領,所以在他21歲時,就已經開始參軍,為的就是能早一日收復失地,所以也是南宋的官員,將領。
  • 蘇軾被好友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蘇軾,北宋著名詞人,這是人們對他最直觀的一個印象,從小我們就熟知蘇軾的詞,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詞多為氣勢恢宏、豪放自如。可有那麼一首詞,令人啼笑皆非,作這首詞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拜訪好友時被友妻趕出家門,氣憤之下寫下的一首詞,後來經過漫長的歲月竟然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火了千年!事情是這樣的,蘇軾有一好友名叫陳慥,字季常,我們就稱呼他為陳季常。
  • 辛棄疾酒後所作的詞,把菊花寫的是如此另類,開頭便讓人忍俊不禁
    這是一首讚美菊花的詞,我們一起欣賞。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來唯有酒偏香。這首詞一開始就是毫不留情地諷刺,大概是說我在捂著鼻子離開官場。從古至今都是酒香醇厚。「臭腐場」代表了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詩人的描寫也很豪放任性。這也是辛棄疾的任性,這是他和其他詞人的區別,他的任何感情都可以寫成詞。第二句,詩人自己隱居在閒雲野鶴之中,伴著山中的雲與雲,載歌載舞,真的很放鬆。
  • 辛棄疾大氣磅礴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辛棄疾大氣磅礴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說到詩詞,那我們就不得不提唐詩宋詞,他們是唐朝的宋朝的的文化巔峰。在宋詞中,還出現了像蘇軾、辛棄疾這樣的代表人物。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是由於生活時代的不同,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
  • 從詩經到宋詞 簡析10首送別詩 看看古人怎樣寫好送別詩詞
    那首叫做《送別》的歌結尾處也是這樣寫的:送君送到江水邊,知心話兒說不完,風裡浪裡你行船,我持梭標望君還。梁啓超根據劉勰、鍾嶸的評論只提李陵而不及蘇武,判斷蘇李送別詩不是一個時期的作品。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古詩十九首,詩風有些相似。老街就只說這一首吧。
  • 辛棄疾這首最著名的宋詞:沉雄悲壯,凌轢千古
    作為南宋最著名的詞人,辛棄疾以詩詞中的壯懷激烈的家國情懷為後人所推崇。他的宋詞,充滿豪放的氣概,有著充足的歷史體驗,與蘇軾並稱為「蘇辛」,更被譽為「詞中之龍」。尤其是他這首最著名的宋詞,真可謂「沉雄悲壯,凌轢千古」。
  • 辛棄疾一首出神入化的詞,平淡中句句都是講究,詞中之龍已入化境
    但不管如何排,有一個人都穩坐前3的寶座,這個人就是詞中之龍辛棄疾。一生戎馬的辛棄疾與蘇軾並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將宋詞推向了一個嬉笑怒罵皆可成文的境界。或許是因為一生金戈鐵馬,讓他生性灑脫豪放,於是他的詞也變得毫無規矩、變化無端。開心時他寫下「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除了他誰能將蛙聲寫得這麼唯美?
  • 古代最俏皮的一首送別詞,唯美感人,情意綿綿,讀來別有一番風味
    唐詩宋詞,唐代流行詩人,宋代流行詞人,從宋代開始,詩詞文壇漸漸地加入了女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漸漸淡化了,新的詩派也逐漸的產生了。翻看歷史,唐代和宋代的送別詩詞最有特色,詩人將與友人、親人或者愛人的離別之情寫入詩詞中,與其他的詩詞不同,寫作風格別具一格,所以一直流傳至今,現代也有很多詩人執著於送別詩詞。
  • 辛棄疾筆下最為悲壯的一首送別詞:誰共我,醉明月?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其詞風獨特,題材廣闊,善於化用前人典故,風格沉穩豪邁又兼具細膩柔情之美。今天來品讀辛棄疾著名的代表作品《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綠樹聽鵜鴃,更那是、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 宋詞裡最令人感傷的一首詞,作者把少不更事的往事,描寫的很深刻
    宋詞裡有很多極為深情的作品,而且這些作品不僅寫得很生動,同時還非常的傷感,有一些作者還會把自己過往的經歷,以一種非常的悲痛的口吻,全部的寫進自己的作品中,從而也令這些作品顯得更為獨特,也更加的傷感,讀了之後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詞,卻一開頭就出神入化,讀後大呼過癮
    眾所周知,宋詞標誌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與唐詩並稱雙絕,是我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兩顆光輝奪目的明珠。但是你知道現存宋詞最多的是誰嗎?他便是南宋時期的辛棄疾,現存宋詞629首。而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代表的蘇軾僅有362首。
  • 蘇軾贈別好友的一首詞,豪邁抒懷,短短六句寫出自己豁達的人生觀
    蘇軾寫過很多的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寫風景的,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詞是蘇軾少有的贈別友人的一首詞,不像其他人的離別詞一樣感傷悲情,而是充滿了蘇軾的味道,豪邁中帶著幾分豁達,樂觀中帶著幾分感動。蘇軾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正好遇到自己的友人梅庭老去上黨任學官,蘇軾前去送別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門外東風雪灑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