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桃樹節本增效栽培技術
_王田利
桃樹是我國鄉土樹種之一,分布廣泛,是我國研究最深入、種植經驗最豐富的樹種。但近年來隨著生產形勢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傳統經驗已遠遠不能滿足生產成本快速上升、桃樹生產從業者減少、從業者老齡化日趨嚴重、生產效益下降、消費需求多樣化和高質量化的要求,勢之所迫,桃樹栽培必須變革,以適應形勢的發展需求。根據在桃產區的調研及桃消費市場的觀察,新時期,桃樹生產應從節省投資、增加效益著眼,積極進行栽培措施的革新,適應產業發展的新形勢,保證產業向好向優向強發展。
1 緊跟時代潮流,選優發展品種
在果樹生產中,桃是我國在品種方面擁有智慧財產權最多的樹種,由於桃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全國各果樹研究單位均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培育了一大批優良品種。目前無論是水蜜桃、油桃還是蟠桃,無論是早熟、中熟還是晚熟品種,無論是紅色、白色還是黃色桃,無論是硬肉還是軟肉桃,無論是鮮食還是加工桃,均有配套品種供生產應用,栽培者可根據當地的立地條件、氣候因素、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市場的需求選擇 5月中下旬至 9 月中旬成熟的品種排開種植,以實現產品的分期應市,滿足消費者需求。
近年來油桃、蟠桃的銷售快於毛桃,黃色桃成為消費的新寵,早熟和晚熟桃的銷售好於中熟桃,硬肉桃比軟肉桃賣得好,大果型和小果型桃比中果型桃銷售快,加工桃的市場出現萎縮現象,在栽培品種選擇上要適應以上變化,為產品銷售打好基礎。
另外,所選擇的品種一定要有很好的適應性、較強的抗性、較好的豐產性、較低的縮果和裂果發生率、較濃鬱的風味、廣泛的市場認同感、較好的貯運性,這些都是選擇發展品種時應綜合考慮的,不可或缺。好的品種,可大大減少生產的難度,使栽培變得輕鬆,降低生產成本,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因而品種是高效栽培的基礎,要認真研判,馬虎不得。
2 芽苗建園,提高建園整齊度,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我國桃樹栽培所用苗木有 2 種,一種是利用芽苗半成品苗建園,另一種是用成品苗建園。經多年觀察,前者建園優勢明顯: 一是建園成活率高,利用芽苗建園時,在苗木栽植後,及時在接芽上剪砧,這樣可大大減少樹體的枝量,從而減少樹體水分的蒸發損失,有利於提高栽植苗木成活率。據調查,桃樹芽苗栽植成活率多在 98%以上,有利於一次成園,相反,應用成品苗建園,由於植株枝多,樹體水分蒸發散失多,成活多不理想,特別是外調苗木,栽後成活多沒保障。二是芽苗便宜,利用芽苗建園成本低,一般芽苗每株成本僅 1 ~ 2 元,而成品苗有的每株售價 20 ~ 30 元,成本較高。因而利用芽苗建園是新形勢下桃樹生產中建園的主要方向之一。
3 計劃密植,提高產量,提升生產效益
桃樹生產效益在一定範圍內與覆蓋率呈正相關,覆蓋率越高,光合產物積累得越多,越有利於產量的提高。由於桃樹為喜光樹種,傳統種植栽植較稀,很不利於前期產量的提高,近年來在桃樹生產中通過計劃密植的方法,先栽密,提高覆蓋率,促進前期產量的形成,以後隨著樹齡增加、樹冠擴大,逐步間伐改造,這樣可快速地提高桃園產量,促進生產效益的提升,這是我國桃樹生產中較明顯的變化之一。
4 普及機械作業模式,降低生產成本
從長遠看,桃生產中最大的成本已不是物資成本,而是人工成本。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的大批轉移,桃樹生產中勞動力奇缺,勞動力工資快速上漲,導致桃樹生產成本水漲船高,大幅提升。人工費降不下來,桃樹生產將無利可圖,近年來規模化建園的園主,發出了為果園務工者打工的呼聲,很現實地反映了這一問題。農村勞動力的流失及果園務工工資的日益增長,生產成本的快速上升,已成為桃樹生產中面臨的很現實的問題之一。如建園環節採用機械打穴 (圖 1),每 3 秒即可打 1 個邊長 60 釐米的穴,每穴成本不足 2 元; 而人工挖同樣標準的穴,成本需要 6~8元,因而在建園時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多採用寬行窄株模式 (圖 2),為機械化創造條件。隨著開溝施肥填埋一體機 (圖 3)、小型彌霧機 (圖4)、割草機 (圖 5)、小型田間作業升降平臺 (圖 6)、果實採摘機器人 (圖 7) 的研發成功,我國果樹的機械作業水平大幅提高,這將大大降低桃園的生產成本。機械作業可降低生產成本,但前提是果園一定要有作業通道,因而在建園時應優先考慮的是方便機械作業,這一點十分重要,應高度關注。
圖 1 機械打穴
圖 2 寬行窄株建園模式
圖 3 開溝施肥填埋一體機
圖 4 小型彌霧機
圖 5 小型除草機
圖 6 小型田間作業升降平臺
圖 7 果實採摘機器人
5 重施基肥,巧施追肥
肥料是桃樹生產中的重點管理內容之一,長期以來,桃樹年施肥次數在 4 次左右,施肥次數多,用工量大,生產成本高。其實在桃樹生長發育過程中,6 月以前所有的生長發育活動所消耗的營養均為上年的貯藏營養,只有到了 6 月,葉面積足夠大時,葉片製造的光合產物才開始供果實膨大、花芽分化、新梢生長需要,因而在基肥施用充足、樹體貯藏營養量足的情況下,完全可省略花前追肥,在 6 月花芽分化時,適量補充營養,即可滿足樹體生長結果需要。這樣如果每年能保證 9—10 月基肥和 6月追肥施好的情況下,就可滿足樹體生長結果需求,每年可減少 2 次施肥次數,不但有利於減少桃園用工、用肥量,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可減少土壤耕翻次數,減少傷根量,可防止施肥作業時大量傷根,導致樹勢衰弱現象的出現。
要注意施肥的次數可減少,但施肥量不能少,具體在施肥作業時,可將有機肥、生物菌肥和絕大部分化學肥料(總量的70%~80%) 在9—10月作基肥施用,將剩餘的 20%~30%化學肥料在 6 月作追肥施用即可。
基肥以根際開溝施用為主,追肥時應大力普及肥水一體化措施,將肥料溶解在水桶中,通過輸液管、追肥槍運送到根部 (圖 8),這樣可大幅度地降低勞動強度,減少施肥用工,降低生產成本。而且,由於肥水同補,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效發揮好。
圖 8 用追肥槍追肥
6 防旱防澇並重,控制水分供給,防枝梢徒長,防果實風味變淡
桃樹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對水分敏感。乾旱時,樹體生長結果受到限制,不利於產量提高; 積水情況下,根系會因缺氧而死亡,嚴重時導致樹體死亡。因而桃樹生產中,土壤相對含水量應控制在 60%左右,沒有澆水條件的地方,應做好保墒工作,通過地面覆蓋保墒物 (圖 9),抑制土壤水分的蒸發損失,促使降水儘可能地用於桃樹的生長發育;有澆水條件的地方,應注意在春、夏季降水少的情況下,適時澆水,進行水分補充,防止春旱、伏旱現象的發生,澆水時注意澆水量,防止田間積水的出現,在澆水過多或降水後田間積水的情況下,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止根系因缺氧而死亡現象的出現。有條件的桃園實施滴灌 (圖 10)、噴灌等現代補水措施,節約用水,控制生產成本。
圖 9 桃樹覆蓋栽培
圖 10 桃園滴灌設施
7 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長期以來,桃樹生產中多採用清耕法,將土壤中所生的草除得乾乾淨淨,這樣避免了草與桃樹爭肥爭水爭空間,但每年 6 次以上的除草作業,勞動強度大,很費工。近年來,人們對於果園中的草進行重新審視,遵循物質不滅的原理,以補充土壤有機質為出發點,推行株間覆蓋、行間生草的方法,在毛根長不到的地方,有意識地保留自然生的草或有意識地種草 (圖 11),在草長到一定高度 (25~30 釐米) 時,實行刈割,割後覆蓋於樹盤或就地覆蓋,經風吹日曬雨淋,草腐爛後就會以有機質的形式再補充到土壤中,這樣一方面解決了草與桃樹的矛盾,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利大於弊,割草比除草省工省勁。如果採用割草機半小時就可處理 1 畝桃園,而除草需 8~12 小時,這樣管理方式轉變後,每年僅此一項至少可節省5 個工,省工就是省錢,就是增效,還有更大的好處是土壤越種會越肥沃,所產果實風味會越來越濃鬱,因而在降水量大於 600 毫米的地方或有澆水條件的桃園應大力普及生草栽培。
圖 11 桃園生草栽培
8 合理應用化學控制手段,調整田間通透性
桃樹為喜光性樹種,在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易出現枝條枯死現象,而桃樹的枝條萌芽率高,成枝力強,桃樹生長迅速,1 年生苗年生長量 1. 5 ~2. 0 米,且芽有早熟性,1 年中能發 2 ~ 4 次副梢,而且副梢發生部位高,不便利用,浪費養分,影響通透性。為了保持田間良好的通透性,除了合理密植,控制畝栽植株數,合理整形,控制株枝量,儘可能地做到稀樹稀枝,特別是應嚴格控制大枝的量,通過簡化樹體結構,減少枝的級次,著力解決大枝佔位問題,採用主幹形或紡錘形等樹形,在中幹上直接著生結果枝,拉大結果枝間距,提高樹體受光量外,在生長季還要花大量精力進行摘心、疏枝,以保證田間具有良好的通透性。田間用工量大,生產成本高,在 20 世紀 90 年代,人們開始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化學控制,抑制營養生長,根據植株的長勢,在新梢長到 15 ~ 20 釐米時,用 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 100 ~ 200倍液或 PBO 250 ~ 300 倍液噴施外圍的嫩梢部位,就會延緩新梢的長勢,促進營養積累,提高花芽質量,減少分枝,可減少生長季修剪量,降低生產成本。
9 關鍵性病蟲害防治,減輕生產損失
在自然界中危害桃的病蟲害種類較多,不同的地方,主要病蟲害種類各不相同,生產中應將主要病蟲害作為防治對象,在危害初期,對症用藥,提高防效,控制危害,在防治主要病蟲害的過程中,對次要病蟲害也達到控制的效果,這就是抓主要矛盾,要控制用藥次數和用藥量,充分發揮自然界中天敵的控制效果,以降低生產成本,減輕農藥汙染,提高果品的食用安全性。病蟲危害常給桃樹生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影響生產效益的提高,生產中對病蟲危害不可掉以輕心,要加強防治,以減少生產損失。
如在甘肅省危害桃的主要病蟲害有細菌性穿孔病、流膠病、縮葉病、瘡痂病、介殼蟲、蚜蟲、蟎類、食心蟲等,防治的關鍵時期有 3 個,一個是萌芽前清園,二是 5 月病蟲害初發期,三是麥收前後田間病蟲基數較大時。通常發芽前應細緻地噴 1 次 5 波美度石硫合劑,降低病蟲越冬基數,為全年防治打好基礎; 介殼蟲發生嚴重的果園應噴 1 次 5%柴油乳劑,以控制危害; 在桃花開綻期噴2. 5% 敵殺死乳油3000 倍液,把第 2 代桃蚜消滅在入花前; 在發芽展葉期噴50%硫磺懸浮劑 200 ~ 400 倍液,控制縮葉病; 在展葉後及時噴 0. 5 千克硫酸鋅、2 千克石灰、120 千克水兌成的鋅灰液控制穿孔病的發生; 在介殼蟲危害嚴重的果園,於 5 月初充分利用蟲體軟、抗藥性差的有利時機,噴滲透性強的 40%速撲殺乳油或 40%樂斯本乳油4000 倍液防治; 噴 0. 3 波美度石硫合劑或 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防治縮葉病、穿孔病、輪紋病、白粉病、炭疽病、瘡痂病; 5 月下旬樹盤覆蓋 1 米見方的塑料薄膜,阻止桃小食心蟲越冬繭出土,在蓋前如果能將樹盤用 50%辛硫磷乳油 200 倍液噴灑 1 遍,並淺鋤,效果會更好,樹上噴25%滅幼脲 3 號懸浮劑 1500倍液或 30%桃小靈乳油 200 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蟲及桃蛀螟、潛葉蛾等; 蚜蟲及蟎類危害嚴重時,可噴 1 遍 1. 8%齊蟎素乳油 1500 倍液或 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 3000 倍液進行控制; 在麥收前後根據田間病蟲發生情況,噴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 +20%滅幼脲 3 號懸浮劑 1500 倍液控制,保護葉片,延長功能葉生長時間,提高光合產物積累,為來年的結果打好基礎
10 適期採收,減少貯運損失
桃果不耐貯運,貨架期短,採收較早,果實營養積累和轉化不充分,果實風味淡,果實品質較差; 採收過遲,果實硬度小,易腐爛變質,造成大量爛果損失,對生產效益均產生不良影響。因而在桃果採收時,一方面要考慮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要考慮產地到市場的時間,還要考慮品種的特性及果實的成熟度,切莫青採,也不可採摘過遲。一般在市場供貨少時,桃果的售價高,可賣好價錢,當大量桃果上市後,果價會下降,因而適當早採有利於提高售價。如果產地離銷售市場近,可適當晚採,以促進果實營養物質積累和轉化,增加果實的香味,提高品質; 如果產地離銷售市場遠,最好在果實七八成熟時採摘,在運輸的過程中後熟後銷售,爛果損失少,如採摘過遲,極易造成大量爛果損失。硬肉桃較耐貯運,可適當晚採,而軟肉桃採摘遲的情況下,爛果損失嚴重,因而在桃果採摘時要通盤考慮,儘可能地減少採後的爛果損失,降低不必要的損耗,促進生產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