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桃樹節本增效栽培技術

2020-12-07 吉山花瑤

甘肅省桃樹節本增效栽培技術

_王田利

桃樹是我國鄉土樹種之一,分布廣泛,是我國研究最深入、種植經驗最豐富的樹種。但近年來隨著生產形勢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傳統經驗已遠遠不能滿足生產成本快速上升、桃樹生產從業者減少、從業者老齡化日趨嚴重、生產效益下降、消費需求多樣化和高質量化的要求,勢之所迫,桃樹栽培必須變革,以適應形勢的發展需求。根據在桃產區的調研及桃消費市場的觀察,新時期,桃樹生產應從節省投資、增加效益著眼,積極進行栽培措施的革新,適應產業發展的新形勢,保證產業向好向優向強發展。

1 緊跟時代潮流,選優發展品種

在果樹生產中,桃是我國在品種方面擁有智慧財產權最多的樹種,由於桃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全國各果樹研究單位均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培育了一大批優良品種。目前無論是水蜜桃、油桃還是蟠桃,無論是早熟、中熟還是晚熟品種,無論是紅色、白色還是黃色桃,無論是硬肉還是軟肉桃,無論是鮮食還是加工桃,均有配套品種供生產應用,栽培者可根據當地的立地條件、氣候因素、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市場的需求選擇 5月中下旬至 9 月中旬成熟的品種排開種植,以實現產品的分期應市,滿足消費者需求。

近年來油桃、蟠桃的銷售快於毛桃,黃色桃成為消費的新寵,早熟和晚熟桃的銷售好於中熟桃,硬肉桃比軟肉桃賣得好,大果型和小果型桃比中果型桃銷售快,加工桃的市場出現萎縮現象,在栽培品種選擇上要適應以上變化,為產品銷售打好基礎。

另外,所選擇的品種一定要有很好的適應性、較強的抗性、較好的豐產性、較低的縮果和裂果發生率、較濃鬱的風味、廣泛的市場認同感、較好的貯運性,這些都是選擇發展品種時應綜合考慮的,不可或缺。好的品種,可大大減少生產的難度,使栽培變得輕鬆,降低生產成本,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因而品種是高效栽培的基礎,要認真研判,馬虎不得。

2 芽苗建園,提高建園整齊度,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我國桃樹栽培所用苗木有 2 種,一種是利用芽苗半成品苗建園,另一種是用成品苗建園。經多年觀察,前者建園優勢明顯: 一是建園成活率高,利用芽苗建園時,在苗木栽植後,及時在接芽上剪砧,這樣可大大減少樹體的枝量,從而減少樹體水分的蒸發損失,有利於提高栽植苗木成活率。據調查,桃樹芽苗栽植成活率多在 98%以上,有利於一次成園,相反,應用成品苗建園,由於植株枝多,樹體水分蒸發散失多,成活多不理想,特別是外調苗木,栽後成活多沒保障。二是芽苗便宜,利用芽苗建園成本低,一般芽苗每株成本僅 1 ~ 2 元,而成品苗有的每株售價 20 ~ 30 元,成本較高。因而利用芽苗建園是新形勢下桃樹生產中建園的主要方向之一。

3 計劃密植,提高產量,提升生產效益

桃樹生產效益在一定範圍內與覆蓋率呈正相關,覆蓋率越高,光合產物積累得越多,越有利於產量的提高。由於桃樹為喜光樹種,傳統種植栽植較稀,很不利於前期產量的提高,近年來在桃樹生產中通過計劃密植的方法,先栽密,提高覆蓋率,促進前期產量的形成,以後隨著樹齡增加、樹冠擴大,逐步間伐改造,這樣可快速地提高桃園產量,促進生產效益的提升,這是我國桃樹生產中較明顯的變化之一。

4 普及機械作業模式,降低生產成本

從長遠看,桃生產中最大的成本已不是物資成本,而是人工成本。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的大批轉移,桃樹生產中勞動力奇缺,勞動力工資快速上漲,導致桃樹生產成本水漲船高,大幅提升。人工費降不下來,桃樹生產將無利可圖,近年來規模化建園的園主,發出了為果園務工者打工的呼聲,很現實地反映了這一問題。農村勞動力的流失及果園務工工資的日益增長,生產成本的快速上升,已成為桃樹生產中面臨的很現實的問題之一。如建園環節採用機械打穴 (圖 1),每 3 秒即可打 1 個邊長 60 釐米的穴,每穴成本不足 2 元; 而人工挖同樣標準的穴,成本需要 6~8元,因而在建園時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多採用寬行窄株模式 (圖 2),為機械化創造條件。隨著開溝施肥填埋一體機 (圖 3)、小型彌霧機 (圖4)、割草機 (圖 5)、小型田間作業升降平臺 (圖 6)、果實採摘機器人 (圖 7) 的研發成功,我國果樹的機械作業水平大幅提高,這將大大降低桃園的生產成本。機械作業可降低生產成本,但前提是果園一定要有作業通道,因而在建園時應優先考慮的是方便機械作業,這一點十分重要,應高度關注。

圖 1 機械打穴

圖 2 寬行窄株建園模式

圖 3 開溝施肥填埋一體機

圖 4 小型彌霧機

圖 5 小型除草機

圖 6 小型田間作業升降平臺

圖 7 果實採摘機器人

5 重施基肥,巧施追肥

肥料是桃樹生產中的重點管理內容之一,長期以來,桃樹年施肥次數在 4 次左右,施肥次數多,用工量大,生產成本高。其實在桃樹生長發育過程中,6 月以前所有的生長發育活動所消耗的營養均為上年的貯藏營養,只有到了 6 月,葉面積足夠大時,葉片製造的光合產物才開始供果實膨大、花芽分化、新梢生長需要,因而在基肥施用充足、樹體貯藏營養量足的情況下,完全可省略花前追肥,在 6 月花芽分化時,適量補充營養,即可滿足樹體生長結果需要。這樣如果每年能保證 9—10 月基肥和 6月追肥施好的情況下,就可滿足樹體生長結果需求,每年可減少 2 次施肥次數,不但有利於減少桃園用工、用肥量,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可減少土壤耕翻次數,減少傷根量,可防止施肥作業時大量傷根,導致樹勢衰弱現象的出現。

要注意施肥的次數可減少,但施肥量不能少,具體在施肥作業時,可將有機肥、生物菌肥和絕大部分化學肥料(總量的70%~80%) 在9—10月作基肥施用,將剩餘的 20%~30%化學肥料在 6 月作追肥施用即可。

基肥以根際開溝施用為主,追肥時應大力普及肥水一體化措施,將肥料溶解在水桶中,通過輸液管、追肥槍運送到根部 (圖 8),這樣可大幅度地降低勞動強度,減少施肥用工,降低生產成本。而且,由於肥水同補,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效發揮好。

圖 8 用追肥槍追肥

6 防旱防澇並重,控制水分供給,防枝梢徒長,防果實風味變淡

桃樹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對水分敏感。乾旱時,樹體生長結果受到限制,不利於產量提高; 積水情況下,根系會因缺氧而死亡,嚴重時導致樹體死亡。因而桃樹生產中,土壤相對含水量應控制在 60%左右,沒有澆水條件的地方,應做好保墒工作,通過地面覆蓋保墒物 (圖 9),抑制土壤水分的蒸發損失,促使降水儘可能地用於桃樹的生長發育;有澆水條件的地方,應注意在春、夏季降水少的情況下,適時澆水,進行水分補充,防止春旱、伏旱現象的發生,澆水時注意澆水量,防止田間積水的出現,在澆水過多或降水後田間積水的情況下,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止根系因缺氧而死亡現象的出現。有條件的桃園實施滴灌 (圖 10)、噴灌等現代補水措施,節約用水,控制生產成本。

圖 9 桃樹覆蓋栽培

圖 10 桃園滴灌設施

7 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長期以來,桃樹生產中多採用清耕法,將土壤中所生的草除得乾乾淨淨,這樣避免了草與桃樹爭肥爭水爭空間,但每年 6 次以上的除草作業,勞動強度大,很費工。近年來,人們對於果園中的草進行重新審視,遵循物質不滅的原理,以補充土壤有機質為出發點,推行株間覆蓋、行間生草的方法,在毛根長不到的地方,有意識地保留自然生的草或有意識地種草 (圖 11),在草長到一定高度 (25~30 釐米) 時,實行刈割,割後覆蓋於樹盤或就地覆蓋,經風吹日曬雨淋,草腐爛後就會以有機質的形式再補充到土壤中,這樣一方面解決了草與桃樹的矛盾,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利大於弊,割草比除草省工省勁。如果採用割草機半小時就可處理 1 畝桃園,而除草需 8~12 小時,這樣管理方式轉變後,每年僅此一項至少可節省5 個工,省工就是省錢,就是增效,還有更大的好處是土壤越種會越肥沃,所產果實風味會越來越濃鬱,因而在降水量大於 600 毫米的地方或有澆水條件的桃園應大力普及生草栽培。

圖 11 桃園生草栽培

8 合理應用化學控制手段,調整田間通透性

桃樹為喜光性樹種,在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易出現枝條枯死現象,而桃樹的枝條萌芽率高,成枝力強,桃樹生長迅速,1 年生苗年生長量 1. 5 ~2. 0 米,且芽有早熟性,1 年中能發 2 ~ 4 次副梢,而且副梢發生部位高,不便利用,浪費養分,影響通透性。為了保持田間良好的通透性,除了合理密植,控制畝栽植株數,合理整形,控制株枝量,儘可能地做到稀樹稀枝,特別是應嚴格控制大枝的量,通過簡化樹體結構,減少枝的級次,著力解決大枝佔位問題,採用主幹形或紡錘形等樹形,在中幹上直接著生結果枝,拉大結果枝間距,提高樹體受光量外,在生長季還要花大量精力進行摘心、疏枝,以保證田間具有良好的通透性。田間用工量大,生產成本高,在 20 世紀 90 年代,人們開始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化學控制,抑制營養生長,根據植株的長勢,在新梢長到 15 ~ 20 釐米時,用 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 100 ~ 200倍液或 PBO 250 ~ 300 倍液噴施外圍的嫩梢部位,就會延緩新梢的長勢,促進營養積累,提高花芽質量,減少分枝,可減少生長季修剪量,降低生產成本。

9 關鍵性病蟲害防治,減輕生產損失

在自然界中危害桃的病蟲害種類較多,不同的地方,主要病蟲害種類各不相同,生產中應將主要病蟲害作為防治對象,在危害初期,對症用藥,提高防效,控制危害,在防治主要病蟲害的過程中,對次要病蟲害也達到控制的效果,這就是抓主要矛盾,要控制用藥次數和用藥量,充分發揮自然界中天敵的控制效果,以降低生產成本,減輕農藥汙染,提高果品的食用安全性。病蟲危害常給桃樹生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影響生產效益的提高,生產中對病蟲危害不可掉以輕心,要加強防治,以減少生產損失。

如在甘肅省危害桃的主要病蟲害有細菌性穿孔病、流膠病、縮葉病、瘡痂病、介殼蟲、蚜蟲、蟎類、食心蟲等,防治的關鍵時期有 3 個,一個是萌芽前清園,二是 5 月病蟲害初發期,三是麥收前後田間病蟲基數較大時。通常發芽前應細緻地噴 1 次 5 波美度石硫合劑,降低病蟲越冬基數,為全年防治打好基礎; 介殼蟲發生嚴重的果園應噴 1 次 5%柴油乳劑,以控制危害; 在桃花開綻期噴2. 5% 敵殺死乳油3000 倍液,把第 2 代桃蚜消滅在入花前; 在發芽展葉期噴50%硫磺懸浮劑 200 ~ 400 倍液,控制縮葉病; 在展葉後及時噴 0. 5 千克硫酸鋅、2 千克石灰、120 千克水兌成的鋅灰液控制穿孔病的發生; 在介殼蟲危害嚴重的果園,於 5 月初充分利用蟲體軟、抗藥性差的有利時機,噴滲透性強的 40%速撲殺乳油或 40%樂斯本乳油4000 倍液防治; 噴 0. 3 波美度石硫合劑或 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防治縮葉病、穿孔病、輪紋病、白粉病、炭疽病、瘡痂病; 5 月下旬樹盤覆蓋 1 米見方的塑料薄膜,阻止桃小食心蟲越冬繭出土,在蓋前如果能將樹盤用 50%辛硫磷乳油 200 倍液噴灑 1 遍,並淺鋤,效果會更好,樹上噴25%滅幼脲 3 號懸浮劑 1500倍液或 30%桃小靈乳油 200 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蟲及桃蛀螟、潛葉蛾等; 蚜蟲及蟎類危害嚴重時,可噴 1 遍 1. 8%齊蟎素乳油 1500 倍液或 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 3000 倍液進行控制; 在麥收前後根據田間病蟲發生情況,噴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 +20%滅幼脲 3 號懸浮劑 1500 倍液控制,保護葉片,延長功能葉生長時間,提高光合產物積累,為來年的結果打好基礎

10 適期採收,減少貯運損失

桃果不耐貯運,貨架期短,採收較早,果實營養積累和轉化不充分,果實風味淡,果實品質較差; 採收過遲,果實硬度小,易腐爛變質,造成大量爛果損失,對生產效益均產生不良影響。因而在桃果採收時,一方面要考慮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要考慮產地到市場的時間,還要考慮品種的特性及果實的成熟度,切莫青採,也不可採摘過遲。一般在市場供貨少時,桃果的售價高,可賣好價錢,當大量桃果上市後,果價會下降,因而適當早採有利於提高售價。如果產地離銷售市場近,可適當晚採,以促進果實營養物質積累和轉化,增加果實的香味,提高品質; 如果產地離銷售市場遠,最好在果實七八成熟時採摘,在運輸的過程中後熟後銷售,爛果損失少,如採摘過遲,極易造成大量爛果損失。硬肉桃較耐貯運,可適當晚採,而軟肉桃採摘遲的情況下,爛果損失嚴重,因而在桃果採摘時要通盤考慮,儘可能地減少採後的爛果損失,降低不必要的損耗,促進生產效益的提高。

相關焦點

  • 甘肅省桃樹節本增效栽培技術
    甘肅省桃樹節本增效栽培技術_王田利桃樹是我國鄉土樹種之一,分布廣泛,是我國研究最深入、種植經驗最豐富的樹種。但近年來隨著生產形勢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傳統經驗已遠遠不能滿足生產成本快速上升、桃樹生產從業者減少、從業者老齡化日趨嚴重、生產效益下降、消費需求多樣化和高質量化的要求,勢之所迫,桃樹栽培必須變革,以適應形勢的發展需求。根據在桃產區的調研及桃消費市場的觀察,新時期,桃樹生產應從節省投資、增加效益著眼,積極進行栽培措施的革新,適應產業發展的新形勢,保證產業向好向優向強發展。
  • 桃樹密植型栽培技術優勢分析
    開心形樹型在傳統桃樹栽培當中的應用較為廣泛,通常情況下其種植密度為 600~1050 株/hm 2 。這種栽培方式易造成豐產後桃園出現鬱閉,在施肥、噴藥、採摘和運輸當中往往藉助於人工的方式很難實現機械化,不僅會導致栽培成本升高,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於大規模可持續發展。在現代化種植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加強對栽培技術的創新,促進桃產業提質增效。
  • 抗草甘膦基因在國內棉花生產環節幾點節本增效作用
    自孟山都公司首次將抗草甘膦基因成功轉入棉花以來,抗草甘膦基因在國外被廣泛研究應用於棉田化學除草技術中,起到了較大的節本增效作用。然而,抗草甘膦基因在棉花生產的其他環節的應用卻鮮有提及,若能將抗草甘膦基因合理應用於國內棉花生產的其他環節,完善現有棉花生產栽培管理技術,必能發揮更大的節本增效潛力。
  • 撒播薏仁省工節本增效
    薏仁撒播可解決當前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問題,是一項可推廣應用的省工節本增效的輕簡化栽培技術。【來源:黔西南州農業】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方正水稻節水少耕栽培技術見效
    本報訊方正縣今年在5個鄉鎮推廣水稻保護性節水少耕栽培技術,近2500畝水田預計可增加產量94750公斤,節本增效22萬多元,節水達90萬噸。明年,方正縣應用這一技術的水田種植面積將增至5000畝。  作為全省綠色水稻生產基地,方正縣加大技術投入,與科研院校聯合開發項目———水稻保護性節水少耕栽培技術,擴大技術應用種植面積。
  • 水稻育秧新技術,農民用上秸稈,取代塑料秧盤,畝增效節本60元
    「育秧盤是秸稈做的,代替了塑料盤,沒有汙染……」連日來,在江蘇泰州的姜堰三水街道大楊村井賢農場,不少村民來到秧田參觀,對桔杆基質盤育秧新技術讚不絕口。井賢農場是該村的生態種植農場,種植面積340畝。最近,該農場從江蘇省農科院循環農業研究中心引進秸稈基質盤育秧新技術,這在全市是首家。目前,試種育秧盤200塊,可以插秧7畝田。「秸稈育秧基質塊,大小與塑料育秧盤一致,與插秧機配套使用,操作沒有問題。」
  • 桃樹栽培技術|桃園春季管理
    一般情況下每株成齡桃樹用尿素0.25~1.5kg、過磷酸鈣1.5-2kg、氯化鉀0.5kg、硼砂2-4g,與10~15kg有機肥混勻後,在樹冠外圍滴水線上挖2~4個條形溝施下並覆土。另外還可以在樹冠下面,靠近根系分布區,挖2~3個施肥坑,將有機肥與氮、磷、鉀化肥充分混勻後施入,施後及時蓋土。萌芽前遇乾旱和多雨,應灌施清淡糞水抗旱和排水防漬。
  • 甘肅省旱作區直播黨參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技術
    甘肅省旱作區直播黨參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技術張 緒 成等甘肅省是我國中藥材種植主產地之一,其中,黨參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列全國前列。目前,黨參栽培大多採用傳統的露地粗放栽培技術,投入高,優質參少,產值低 。黨參覆膜高產栽培技術,可充分發揮地膜的增溫保水保肥等功效,提高產量,增加效益 。但西北半乾旱區,由於特殊的地形及氣候影響,一般耕作無法打破土壤 30~40 cm 的堅硬犁底層,使根系下扎受阻,嚴重影響了黨參的商品屬性。另外,現有的黨參栽培技術以種苗移栽較多 ,用種子直播後第 2 年收穫黨參的栽培方法報導較少。
  • 甘肅省啟動「會寧胡麻油」特色優勢農產品評價工作
    新甘肅客戶端會寧7月25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25日上午,甘肅省特色優勢農產品「會寧胡麻油」評價項目啟動會暨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服務會寧縣域經濟發展產業研討會在會寧縣召開。與會行業專家積極建言獻策。
  • 新疆吐魯番出土晉唐時期桃核 千年前這裡就在栽培桃樹
    【新疆吐魯番出土晉唐時期桃核 千年前這裡就在栽培桃樹】大約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生活在吐魯番的人們就已經在栽培桃樹。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共同合作,並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公布了這一科研成果。
  • 臨沂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技術獲重大突破
    「不育秧、不插秧、覆膜免打孔」臨沂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技術獲重大突破收割現場收穫前,楊洪國(左一)與趙理再次交流水稻品質記者了解到,該技術的創新點在於不用育秧和插秧、覆膜免打孔,用此方法栽培水稻,稻田裡即使不用除草劑,也不會有雜草,還增溫保墒和節水。「這種種植方式不但省工、省秧田、成本低,還克服了草難除、易倒伏等弊端;僅僅通過機械直接播種、澆水、覆膜、壓土即可。
  • 高寒地區設施棚桃,一邊倒速成豐產栽培技術
    桃樹在高寒地區栽培屬禁區,它由於冬季的溫度問題,露地栽培是難以越冬的。所以,在寒冷地區是不能露地栽桃樹的。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休閒觀光採摘農家樂的進一步興起, 為了填補採摘桃樹栽培的空白,一些農企和個體農戶,採用設施栽培桃樹有一定的發展,但是,遇到的問題也很多,失敗的例子也不少。那麼設施栽培桃樹怎樣才能實現豐產豐收呢?今天就小編自己的多年來的實踐經驗介紹於廣大,供愛好者參考。
  • 甘肅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記者近日從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近年來,甘肅省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持指導下,持續強化現代科技、現代裝備和現代旱作農業技術在馬鈴薯產業中的集成應用,切實提高馬鈴薯標準化綠色化種植水平。
  • 安寧區農業農村局舉辦第六期白鳳桃特色種植技術傳承人培訓班
    冬季桃樹整形修剪技術對果品生產來說意義重大,有利于越冬、防寒、清園、調整樹勢及培養樹形,是桃樹冬季田間管理的重要環節,運用正確的桃樹整形修剪技術可以有效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使樹冠內部光照達到自然光照30%以上,對於實現桃樹的穩產與優質具有關鍵性作用。
  • 南京設施花卉栽培技術觀摩會成功舉辦
    5月26日,由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江蘇省花卉產業技術體系促控栽培創新團隊與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南京市棲霞區八卦洲街道共同舉辦南京設施花卉栽培技術觀摩會。江蘇省花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瞿輝介紹了省花卉產業技術體系促控栽培創新團隊圍繞推進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的工作要求,組織開展對接產業鄉鎮,加強技術培訓指導,增強科技支撐服務的工作情況,希望通過舉辦本次觀摩培訓活動,為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生產主體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擴大花卉產業技術體系成果示範推廣。
  • 瀋陽市科技局「科技惠農、科技興農」切花菊栽培技術指導現場會
    2020年6月22日,瀋陽市科技局組織的「科技惠農、科技興農」送科技下鄉系列活動之一——出口切花菊栽培技術指導現場會,在瀋北新區新城子街道七家子社區舉辦,瀋陽市科技局組織遼寧省農科院科研管理部和科技服務部領導、瀋北新區科技局領導、瀋北新區花卉科技特派團專家、瀋陽七彩園現代農業科技公司員工及周邊花卉種植戶
  • 星星說種植,桃子的栽培技術
    讓小編告訴大家桃子的栽培和管理技術。一、栽培技術1.選種:早熟的品種有:春蕾、麥香、雨花露、慶豐、京紅等。中熟品種有:大久保、岡山白、京玉。晚熟品種有:八月脆、京蜜、京豔、秋香、燕紅等。2.選地:要選擇沙土地或沙土壤,因為桃樹怕澇災。3.栽植:它可以在春季和秋季種植。春季選擇北方桃樹的大部分種植期,有利於幼樹的生存和生長。
  • 項目專家的成果「鮮食葡萄新品種培育及優質高效綠色效栽培技術...
    2020年4月19日,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葡萄及瓜類化肥農藥減施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項目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劉三軍研究員團隊完成的「鮮食葡萄新品種培育及優質高效綠色效栽培技術集成應用」成果,通過了河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
  • 桃樹栽培技術 鬱閉桃園管理
    鬱閉桃園隨處可見,這種桃園帶來的問題是桃樹上所著生的枝都擁擠在同一距地面1.5米以下的空間。而1.5米以上的空間很少利用。所以就造成下部枝密擠,上部空間無枝佔領現象,形成對陽光的浪費。由於枝條擁擠,也不能留操作道,使人們在桃園操作很困難。
  • 桃苗栽培技術【港口資訊】
    桃苗栽培技術【港口資訊】 1. 放射性溝法從桃樹樹樁50釐米至60釐米,到樹冠外圍均勻挖4至6個,深約10釐米的淺條狀溝槽,入溝施肥,填土蓋平,灑水。2. 淺的溝法根據桃樹樹冠的大小、頂芽的多少、追肥品種等,來確定溝槽的形狀、深度和數量、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