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同時斬獲3個中國新聞獎,秘訣何在?

2020-12-24 人民網傳媒

過去幾年,人民日報全媒體新聞平臺(中央廚房)成為了中國新聞獎的「得獎大戶」。在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中,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又有3個融媒體作品獲獎。在這背後,隱藏著一支怎樣「硬核」的融媒體製作團隊?到底有啥獲獎秘訣?傳播君帶你一探究竟。

成績單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在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的獲獎情況如下:

·「麻辣財經」獲新媒體品牌欄目一等獎

·《即將通車的港珠澳大橋什麼樣?司徒帶你看》獲國際傳播項目二等獎

·《致老兵,我們的二十四分之一》獲短視頻新聞項目三等獎

機制再造,從「要我做」到「我要做」

在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機制下,融合策劃、融合製作、融合傳播已成為常態。45個融媒體工作室先試先行,嘗試「跨部門、跨媒體、跨地域、跨專業」的興趣化組合,進行「跨介質協作,項目制施工」,融媒體生產力明顯提升。

融媒體工作室圍繞時政、財經、軍事、國際等垂直領域策劃選題、精耕細作,麻辣財經、俠客島、一本政經、金臺點兵、學習大國等明星工作室脫穎而出,探索新聞產品的個性化生產,出品了一大批優質的融媒體產品。

案例一

創意+微記錄

「中央廚房」的創意短視頻製作精良。以《誰是站到最後的人》與《致老兵,我們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例,這兩個短視頻都是由金臺點兵工作室與學習大國工作室聯合出品,一個關注軍人依法優先,一個聚焦退役軍人主題,上線後廣受好評,全網總播放量都超過1億次。

「中央廚房」給予融媒體工作室多方面的支持,可視化團隊施展十八般武藝,配合工作室「一魚多吃」,完成短視頻、H5、動畫、圖解等產品的製作。

從策劃階段開始,融媒體工作室成員就與可視化團隊技術人員緊密協作,根據選題特點確定呈現方式,共同完成產品的生產。設計師、動畫師、攝像師、剪輯師不再是被動地配合、執行,而是將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

案例二

雙語脫口秀+實拍

雙語脫口秀欄目包括「中國熱詞」「司徒中國遊」等子欄目,外籍主持人在視頻中用接地氣、幽默的方式切入主題。代表作《即將通車的港珠澳大橋什麼樣?司徒帶你看》海內外總點擊量接近440萬次,在Facebook平臺的點擊量接近6萬次。

內容創作,從「動起來」到「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信息生產領域,也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可視化表達,是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烹飪「新聞大餐」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央廚房」的可視化團隊嘗試小切口、去中心化的表達方式,在讓文字、數據「動起來」的基礎上,讓人物形象更鮮活,讓融媒體產品更貼近受眾。

案例一

短視頻《習主席來了》

該作品通過活潑的鏡頭語言,展示了外國留學生眼中的中國領導人形象。視頻首發於YouTube平臺人民日報官方帳號,播出後引起西方主流媒體的關注,僅在美國就有數十家媒體刊文報導。2016年,該作品榮獲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一等獎。

案例二

《習近平用典》政論微視頻

該系列微視頻以《習近平用典》一書為基礎,以可視化形式生動呈現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的現實意義。作品敘事流暢,上線後點擊量、互動量巨大。

案例三

「家國夢」系列融媒體產品

今年國慶節期間,在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的推動下,碰碰詞兒工作室推出「家國夢」系列融媒體產品,包括公益手遊、少兒繪本、互動H5、系列圖文報導等多種形式。該系列融媒體產品全網曝光量達11億次,獲「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融合報導十大創新案例(中央媒體)」稱號。

打磨精品,從「拼顏值」到「拼氣質」

作為人民日報社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核心平臺,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是一個完整的、全方面的融合體系,其融媒體產品主要由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的可視化團隊製作,包括策劃、設計、拍攝、剪輯等。

案例一

創意海報

【畫裡有話】欄目關注熱點事件、聚焦社會現象,主打一句話評論,以創意海報的形式及時發聲,呈現人民日報評論的觀點。欄目目前已推出20張海報,廣受網友好評。僅#人民日報評代拍亂象#話題,閱讀量就超過1.1億次。

【畫裡有話】部分海報集錦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微縮記憶】欄目,以微縮景觀的視角切入,從不同的角度展現流動的中國。該系列海報被眾多網友點讚。

【微縮記憶】部分海報集錦

流量指標背後,是價值指標。與「產品顏值」相比,「中央廚房」在打磨融媒體產品時更注重「產品氣質」,嘗試找準內容與技術的結合點,在內容可視化上找好角度,在形式創新上把握好尺度,在立體式傳播上體現力度。

案例二

虛擬IP+三維動畫

它叫「小陸」,是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可視化團隊嘗試孵化的虛擬IP,採用二維動畫、三維動畫、漫畫、海報、表情包等形式講故事。短視頻《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播放量達近千萬次。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策劃製作的「56個民族30天表白祖國」系列產品,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來源:微信公眾號「網絡傳播雜誌」 作者:孫苗苗、王希,作者單位: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融媒體工作室」 再探媒體融合新模式
    融媒體工作室在充分利用好人民日報的傳統優勢的同時,著力發掘特色優勢,工作室不僅基於《人民日報》版面原有內容進行拓展延伸,生產文字、音視頻(脫口秀)、H5、圖解、VR等各類融媒體作品。不少工作室優秀作品倒灌回版面,提升了報紙選題的豐富性和內容的可讀性。    麻辣財經工作室《12萬元,收入水平高還是低?》《保障財富安全,中央發「定心丸」啦!》
  •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將亮相
    值得關注的是,人民日報社將攜「中央廚房」亮相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該展區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為主題,從運行機制、組織架構、技術產品、資本運營等方面展示人民日報社在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中的核心成果,為觀眾解答「中央廚房」是什麼,「中央廚房」怎麼建,「中央廚房」怎麼用等媒體融合三大核心問題。 據悉,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70%的空間被規劃為數字出版展區。
  • 【關注】第32屆中國經濟新聞獎揭曉!中華工商時報4件作品獲獎
    【關注】第32屆中國經濟新聞獎揭曉!11月28日上午,第32屆中國經濟新聞獎在浙江紹興舉行的2020中國經濟傳媒大會上揭曉,281件作品分別獲得特別獎和一、二、三等獎,同時揭曉了袁隆平、劉永好、曹德旺、薇婭、曹國偉等10位2020中國經濟新聞人物。
  • ...銀行業在行動」中國銀行業協會與新華財經、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2月1日,與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新華財經合作推出「抗擊疫情 銀行業在行動」專欄,通過其專業終端、移動端、公共終端和中國金融信息網等四大埠同步推送,匯聚和弘揚金融機構正能量。此報導當日閱讀量超100萬。同時,與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點金工作室」合作搭建專題,持續做好行業抗擊疫情宣傳,彰顯銀行業愛心奉獻和責任擔當。
  • 中國新聞獎評委:什麼樣的新聞作品能獲得一等獎?
    日前,《中國記者》雜誌組織了「評委解析第26屆中國新聞獎組稿」,約請了幾位評委從不同角度撰文解析本屆中國新聞獎。今日,特發布「京原路8號」的一篇第26屆中國新聞獎評委,江蘇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專職副主席繆小星的解析文章。
  •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評選工作啟動
    2019年中國新聞獎初評通知及申報表格下載 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 中國新聞獎是經中央批准常設的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每年評選一次。作者(主創人員)超過3人按「集體」申報。 (5)國際傳播獎項:中國媒體的對外報導,以及有效影響了國際輿論的新聞作品,包括以國際傳播為研究對象的新聞論文。參評作品類別不超出中國新聞獎其他34個項目的規定範圍。作者(主創人員)按類別參照上述34個項目要求。 5.媒體融合獎項 (1)短視頻新聞:在移動端發布的短視頻類新聞作品(含紀錄片)。
  • 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揭曉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4作品獲獎
    相關報導: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揭曉 華龍網榮獲兩個一等獎華龍網11月2日20時20分訊(記者 黃宇)今(2)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正式揭曉。這是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連續三年來獲得的第四個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也是華龍網集團連續6年斬獲中國新聞獎。至此,華龍網成為首個一年內榮獲兩項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地方新聞網站,同時也是重慶首家一年內斬獲兩個一等獎的新聞媒體。
  • 共建「中央廚房」試驗田怎樣種
    資料圖片   作為全國首個由人民日報社與地方媒體共同組建的融媒體工作室,大青山工作室建設項目的順利啟動、順暢運作和新型融合機制的形成與完善,可以說是內蒙古日報社與中央媒體「牽手成功」的一個標誌,也為地方媒體借力中央媒體開創媒體融合發展新局面積累了可複製推廣的重要經驗。   融合發展試驗田怎麼開墾?
  • 中俄雙方設俄羅斯「中國年」最佳俄文報導新聞獎
    中俄雙方5月31日在北京宣布設立「中國年」最佳俄文報導新聞獎,以表彰在俄羅斯「中國年」新聞報導中表現優秀的俄羅斯記者。  根據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與俄羅斯新聞社籤訂的協議,參評作品範圍為2007年1月1日至10月15日期間俄羅斯平面媒體和通訊社發表的有關中國經濟、科技、社會、文化和外交政策的新聞報導。
  • 胸懷大局大勢 忠誠奉獻人民——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和第...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胸懷大局大勢 忠誠奉獻人民——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和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獲獎者掃描  新華社記者曹典、何凡、白瀛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日前揭曉。
  • 何煒:媒體融合不必照搬「中央廚房」
    在媒體融合探索中,很多中央和地方媒體都是遵循「中央廚房」式的流程再造模式,希望實現生產方式的變革。     不管是叫作「中央廚房」,還是叫作「全媒體中心」或者「中央編輯部」,「中央廚房」式的採編流程是媒體融合流程再造的唯一模式嗎?媒體進行流程再造應該考慮到哪些重要因素?這些問題,成為媒體融合大背景下媒體人共同的關注。
  • 《問鼎中國新聞獎》一書公開出版
    中國地市報研究會會長劉文洪作序,資深新聞工作者、高級編輯呂道寧策劃主編的《問鼎中國新聞獎——地市報獲中國新聞獎作品及採編經過實錄》一書,已由三峽電子音響出版社正式公開出版發行。這是目前第一部集中研究和探討地市報新聞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的成果之作,是一本記載中國地市報和地市報人成長曆程的書,是一本值得地市報人互學互鑑的書,同時也是一本見證和記錄中國改革開放之路的生動教材。 呂道寧從事地市報研究工作已整整20年,長期擔任中國地市報研究會秘書處辦公室主任及中國地市報人雜誌執行主編要職。
  •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什麼花有資格當國花?這四個條件不能少
    牡丹  本文圖片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欲當國花,得符合四個條件中國花卉協會成立於1984年,是全國綜合性的花卉園藝行業社會組織,業務主管部門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7月15日至22日,中國花卉協會在中國林業網、中國花卉協會網站和「中國花卉協會」微信公眾號發起投票,向公眾徵求對我國國花的意向,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國花是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評選國花無疑是一件備受矚目的大事。什麼樣的花有資格當選為國花?
  •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紀念命名組建七十周年學術...
    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七十周年,總結中國共產黨創辦新型高等教育的歷史經驗,增強高校師生建設世界一流高校的動力和使命感,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壇2020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承辦。
  • 龍山新聞網(紅網龍山站)作品獲湖南新聞獎
    紅網龍山站7月18日訊(分站記者 胡域 )日前, 2012年湖南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龍山新聞網(紅網龍山分站)作品《弘揚志願者精神的楷模楊運大》榮獲湖南新聞獎網絡作品(專題)三等獎。這是龍山新聞網獲2011年湖南新聞獎後,再次獲得該項殊榮。  湖南新聞獎是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評選的全省綜合性年度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  楊運大自2006年大學畢業後來到龍山工作至今,通過網絡籌集愛心助學款30餘萬元,資助了98名貧困學子。
  • 第30屆中國人大新聞獎揭曉,山東廣播電視臺作品獲二等獎
    1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4日訊  今天上午,第30屆中國人大新聞獎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本屆新聞獎共有67個中央新聞單位、31個省區市參評,報送有效參評作品776件。271件作品獲獎,特別獎4件,一等獎56件,二等獎90件,三等獎121件。山東省人大推薦參評作品獲一等獎1件,二等獎3件,三等獎2件。其中,山東廣播電視臺作品《四個「首次」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呈務實透明新氣象》獲二等獎。
  • 莊太緯率隊到人民日報社參訪交流
    莊太緯一行參觀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在人民日報社,莊太緯一行參觀了中央廚房,進一步了解了人民日報發展歷程與中央廚房組織架構、運營機制、媒體矩陣、服務案例等,體驗了人民日報多媒體技術。
  • 中國文明網喜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來源:中國文明網11月8日上午,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頒獎報告會在京舉行,中國文明網系列網絡高端訪談《40人對話40年》榮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系列網絡高端訪談《40人對話40年》是中國文明網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宣傳中的重點欄目,我們邀請了相關行業和單位的39位代表人物(第40期為綜述),結合他們在改革開放中與祖國共命運、與時代同發展、與人民齊奮進的親身經歷,講述改革開放故事,講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講述精神文明創建故事,引導全社會致敬先鋒、見賢思齊。
  • 快報|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攜曠視推國慶互動H5 小米智能手錶開發中
    大好河山留個影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與曠視攜手推出H5互動小程序國慶將至,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與曠視攜手推出「大好河山留個影」H5互動小程序,讓網友們藉助AI,用一張照片就能遊遍祖國山河!索尼Xperia 5國行版開啟預售,定價5399元在本月初舉行的IFA大展上,索尼推出了全新的中端機型Xperia 5,包括J8210、J8270、J9210三個版本,並於昨日在國內正式亮相,該機依舊採用了標誌性的21:9帶魚屏設計,搭載驍龍855移動平臺。
  • 乾貨| 為什麼這些新聞版面作品被推薦參加中國新聞獎定評
    編者按: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新聞版面初評評委會推薦的作品經過公示和審核環節,最終有13件作品(含3件國際傳播作品)進入中國新聞獎定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