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讀音要不要改?我總結出了五大觀點,請大家對號入座

2020-12-09 騰訊網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當年的報導 圖源:網絡

類似這樣的字還有很多:

確鑿záo、說shuō服、鐵騎qí、蕁xún麻疹、呆dāi板、粳gěng米

……

中國文字博物館 攝影:馬蜂窩信天遊

關於某些漢字改讀音這事,從去年鬧到現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半會誰也說服不了誰。

論證孰是孰非之前,首先請權威人士來闢個謠:

社科院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原副所長黃行、《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表示:引起網上爭議的是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但最終版其實尚未公布!

在教育部的官方網站上我找到了這份意見稿,感興趣的可以下載下來仔細看看~

圖源:截取自教育部網站

我還在上面以「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為關鍵詞進行了搜索,確實只有這一條涉及到此次引起爭議的「修訂稿」。

圖源:截取自教育部網站

可見對改讀音這事有關部門是非常慎重的,而且專門作了回應,不會說改就改。

2019年的回應 圖源:時間視頻

至於為什麼該讀音鬧得如此沸沸揚揚,實在是因為大家的立場不同,意見相差太大了。我粗略觀察了一下,至少有五大派別。

一、堅決反對派

「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是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不能以順應社會發展之名破壞傳統文化之美。」

「對保留古音的漢字讀音隨意更改,不但直接破壞了古詩詞的韻律韻味,而且讓人難以理解其中的含義!」

圖源:網絡

「隨波逐流地更改漢語漢字讀音,不僅會造成大眾在一些漢字讀音上的混亂,而且會損害漢語文化的魅力。」

「漢字多數是『形音字』,『形』和不同的『音』結合在一起,表達不同的意思。」

「『書同文,車同軌!』如果大家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普通話推廣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圖源:中青報公眾號

「某些特殊字詞被修改讀音後會喪失原有的特殊含義。」

「我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就問一句!多記一個讀音有那麼難嗎?」

「這些字的讀音,當時老師講了一遍,我沒怎麼背就記住了,也理解含義。」

微博上帶有些許人身攻擊意味的評論,獲得大量認同 圖源:網絡

二、牆裂支持派

「語言說到底是交流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應該隨著使用者來變化,以人為主,人說了算!」

「社會發展了,語言也要跟著發展啊。特別是網絡文化,古代沒有啊,肯定要按現代人的讀音來!」

圖源:網絡

「英國都可以接受咱們中國人發明的『中式英語』,為什麼我們反而不能接受自己人發明創造的現代漢語的讀法呢?」

圖源:網絡

「要是早就一個讀音,當初考試也不會因為拼錯多音字被扣分了。」

「普通話是以地方語音為基礎的吧,憑什麼別的地方要遷就他們的讀法呢?」

三、客觀公正派

「看具體情況!語言能夠在可接受範圍內有效傳遞信息,就是對的。沒有必要對古音進行100%的遵從。」

「可以新增加讀音,比如『拜』增加注音bái,這個可以接受!但是不要去改,特別是古文古詩詞裡的讀音。」

圖源:網絡

「不是不能改,其實漢語言一直是在不斷演變的。但是如果要對拼音改動,起碼得遵守一定的程序,明確建立改動拼音的原則,必須慎重,不能為了迎合網際網路時代的大眾口味。」

「改可以啊,但是不能發個文件強迫大家接受。說出你的道理,徵詢好意見再改~」

「說實話,我很反感這麼改。我寧願是讀錯了,然後發現自己讀音不對,我去糾正!也不願意看到官方遷就自己的讀音。我願意知錯就改,我覺得這才是科學的態度。」

上半部分即為「二簡字」 圖源:網絡

「以前不是搞過什麼『二簡字』嘛,反對的人那麼多!後來不是又廢除了嘛。現在網絡發達,呼聲很高,但也不見得就能成~~」

「像『呆板』、『說服』這些可以改,改得還挺好,沒影響原來的意思。『誰』可以統一讀音,也不影響意思。但是那些影響原意的不能改。」

統讀拼音舉例 圖源:網絡

「改拼音要科學,不能一刀切直接進行簡化,弄個統讀拼音啊!」

四、無所謂派

圖源:網絡

「無所謂了,你們爭,把最後的結論告訴我就行了,我照辦,我改還不行嗎?」

「隨便,我反正該怎麼讀還怎麼讀。只要我自己明白意思,跟我交談的人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

「這個嘛……以你們老師教的為準吧……不用聽我的……」

「反正輸入法我能敲出來這個字就行了,你們怎麼個讀法我不管~」

五、自成一派

圖源:網絡

「都可以,但是同時公布正確讀音。比如考試時,拼錯的不扣分,拼正確的加分。讓考生自己選~」

「不會讀的就查《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按它的讀。教學大綱和教材裡有的,就按教材裡的讀。」

「以前全民教育水平較低,文盲多,統一讀音很及時很有必要。現在文化素質逐漸提升了,改不改讀音不是很有必要。我覺得可以讓語言文字自己演化一下,再繼續觀察觀察……」

拋開立場,本文的觀點是:

活字印刷 圖源:網絡

文字不只是記錄人類文化和文明,以及進行社會交流的工具,毫無疑問它也是人類藝術的載體,不可不察也。基於這個前提,所以某些漢字改不改讀音要分為三種情況:

1、網絡用語、現代詞彙,以網民和現代人的意見為主要參考,考慮實用性;

2、古籍、古文、古詩詞裡的字詞則要充分尊重古人的意見,保留藝術價值;

3、如果改後不影響原意,又有利於記憶和書寫的,可以改!雖然不影響原意,但對記憶書寫無益的,沒必要改!

當然,在國家最終決定之前應該避免字典、教材、有關部門三者互相「打架」,免得大家無所適從。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 仍需審核 目前以原讀音為準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網絡,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並寫道,「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當時好不容易糾正過來的讀音,現在因為大部分人讀不對就改了?」「這事還有少數服從多數的?」
  • 部分字詞改拼音 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也有資深語文老師接受採訪時稱,應捍衛漢語純潔性,「不贊成根據大眾口味更改讀音」。「我覺得這是一個舊聞,個別字詞拼音的變化早就在教材裡邊體現了,還有《現代漢語詞典》裡面也早就有了,現在把它翻出來,大家覺得有點奇怪吧。」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暉2月19日告訴澎湃新聞。
  • 漢字讀音更改必須慎之又慎
    近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19日回復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
  • 漢字讀音發生變化,不必大驚小怪
    教材中漢字拼音的更改,在近日引發熱議。許多字的「正確讀音」較以往有了變化,比如:「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不少網友認為,這樣改「是對文盲的妥協」。眾聲喧譁中,也出現了對文化傳承的擔憂。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然而,五四遠動時,漢字差點被廢除了,這也是漢字最危險的一次。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我老人家費勁心思完成的押韻,好不容易成了千古名句,就這麼被改了?」上述文章用調侃的語氣稱。早在2018年5月,就有一篇《查詞典竟看到「說shuo客」、坐騎(qi)我怕是上了個假學》的文章在網上引起熱議。根據《北京晚報》報導,在隨後不久的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不少專家也表示「既要尊重、適應拼音隨著社會發展而出現的新變化,也不能盲目隨波逐流,丟失漢字拼音原有的表意語言魅力」。
  • 漢字拼音讀音修改究竟誰說了算?這三個原則要謹記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中列舉了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古詩句,其中一些字的讀音發生了變化。比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不少網友感嘆,當初好不容易被語文老師糾正的讀音,現在又要被硬掰回去,都要「懷疑人生」了。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不要大驚小怪,其實沒多大事!
    據稱是這樣的改動是因為讀錯的人太多,所以就「將錯就錯」改了,此消息一出網絡一片驚呼,大多數吃瓜網友表示,這樣的改法是不對的,一些人認為這樣的修改方式背棄了傳統文化的傳承理念,破壞了古人創作詩詞時為了文意與押韻兼容的精巧構思;還有一些人認為,讀音地變更豈不是會讓自己學生時期的學習記憶都混亂了,難道還要再來一次九年義務教育嗎?
  • 漢字拼音改來改去,我快變成文盲了
    漢字拼音改來改去,我快變成文盲了 作者:網易數讀 發布時間:
  • 網傳古詩詞要改讀音?到底應不應該?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這這是真的嗎?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最新字詞讀音修改匯總哪些字詞讀音被改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提到,「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一批字的拼音改了?錯誤讀音「轉正」了?網友大喊:我不同意!教育部...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難道我這麼多年讀的是假書?話題一出來網友都炸鍋了,紛紛表示拒絕:我!不!同!意!這是真的嗎?   全文共2369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
  • 網友曬怪異讀音漢字 小夥伴驚呼讀完舌頭打結了
    繞口令能讓人舌頭打結並不稀奇,可是你有沒有體驗過單獨一個漢字的發音都能讓你的舌頭「十八彎」的感覺?微博「當時我就震驚了」發布的一條微博確實讓不少網友震驚了一把。在博大精深的漢字面前,眾多網友惶恐地發現自己「失語」了。  作為中國人,還能被漢字給難倒?那讓我們先從一個構造簡單的漢字開始見識一下吧。「怾」這個字怎麼讀?看清楚,這可不是白熾燈的「熾」。
  • 日本人為什麼能看懂漢字?專家:日語是在漢字基礎上改的文字!
    可是正因為我不是這個專業的,我還有一點優勢,那就是我作為一個外行的人,我看這段歷史的時候,我感興趣的地方興許就是很多和我一樣並不是這個專業的朋友們在歷史在日本文字上感興趣而又看不懂的那一部分。他們要去借鑑一下別的國家的文字,這個聽起來似乎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一個事,但是也未必就那麼簡單。因為我們可以做一個未必恰當的比喻。
  • 漢字改發音「將錯就錯」引爭議 網友:我可能上了個假學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英媒稱,說(shuì)服變為說(shuō)服 ,一騎(jì)紅塵變為一騎(qí)紅塵……近日,一篇有關漢字改音的文章在中國持續引發熱議。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23日報導,這篇題為《注意!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呵護母語,慎改讀音
    難道我上的是假小學?一位語文教師在網上留言:文字改革從20多年前就開始了。每次教委組織語文老師培訓,類似培訓反覆多少次不記得了。革改後的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效果如何無人問津?亂象是:平行班級的學生就同一個字,讀兩個音,家長問學校哪位老師教的讀音對,校長說我去問教務主任,教務主任請教教委……引起家長憤怒……一位初中老師,從事語文教學20年。說起《湖心亭看雪》這篇張岱的文章。他說:此文選入課本16年,其中一句「餘拏一小舟」的「拏」字讀音改了3個不同的音,而且反覆改了4次,意思改了2次。
  • 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未過審議,眾人呼籲把原讀音傳給下一代
    關於小學課本中,古詩改讀音改字一事,小徐老師關注很久了,從近幾年幼兒園教孩子讀詩開始,我就發現「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以前「斜」讀「xia」現在改成「xié」了,「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以前「騎」讀「ji」現在改讀「qí」了。
  • 沒有拼音的時代,漢字讀音如何傳承?
    漢字是方塊字,是音意行的結合體。但是也有可能簡化到今天,音,意,形完全不具備聯想性,也就是說我們看到一個生字,既不了解他的意思,也不了解他的發音。不像英文,你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卻能夠勉強拼出他的讀音,因為英文字母組成有一定的音律規範性,掌握音標就可以在不懂意思的情況下讀出來。
  • 這些字的讀音被改了,身為語文老師的你還會教嗎?
    這些天,一篇關於漢字讀音的帖子引發了熱議。「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
  • 難題:給古詩改讀音未通過審議,那麼中小學課本已改讀音的字咋辦
    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但是,既然「古詩詞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那麼為什麼中小學課本上某些詩詞已然悄無聲息的改了讀音?比如,部編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山行》,為了防止老師念錯讀音,還把「斜」註上了「xié」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