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對烘焙有所了解,想來一定會覺得做麵包這件事不簡單。對於麵包來說,如何讓麵團「活」起來,十分關鍵。在整個麵包的製作過程中,發酵的環節賦予了麵團更好的風味與質地,而讓發酵得以進行的酵母菌則會因為溫度、溼度的不同而發生變化,想要搞明白這其中的區別、進而提升自己的出品成功率,不花點兒功夫可不行。
那麼,到底有沒有一個簡單可行的流行,讓做麵包這件事沒有那麼難?讓搞不清楚麵團發酵技能的懶人也可以輕鬆吃上自己親手做的麵包?《麵包八卦》的作者婁睿佳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在這本新書裡,一款名叫「Focaccia佛卡夏」的麵包就完美滿足了懶人需求,讓不揉面也能做麵包這件事,成為現實。
「麵團是會自己工作的,麵包師所做的工作只是幫助麵團更好地工作。」這句法國諺語或許從一個側面證實了不揉面做麵包的可行性。眾所周知,麵包的基礎元素有兩個,一是小麥麵粉,二是水。當小麥麵粉接觸到水分之後,小麥麵粉中所含有的兩大蛋白質——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便會跟水分子結合,形成麵筋,這個過程有個科學名稱,叫做「水合」。製作麵包時,麵包師會通過攪拌這個步驟加快兩者之間的融合,但如果不用強力攪拌,只是將小麥麵粉和水混合均勻,讓它們長時間的靜置,麵筋也一樣會形成——這就是 「不揉面麵包」的理論基礎。「佛卡夏是義大利的經典麵包之一,看起來跟披薩有點像,都由麵包底和表面的各種餡料組成,但它們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佛卡夏的重點在於麵包底,披薩的則在於表面的餡料,」婁睿佳介紹道,「佛卡夏的配方多種多樣,都很適合用「不揉面麵包」的製作方式製作,尤其適合初次製作麵包的新手或不想和面的懶人。」
如果你家裡的烤箱買來至今還未曾烤過一隻真正的麵包的話,那麼現在,是時候趁著小長假來做一次新嘗試了。前一天晚上用「不揉面」法準備好麵團,隔天上午稍微處理下就可以放進烤箱,等待成品。休息日的早午餐,就用自己親手製作的佛卡夏來做能量源吧。
佛卡夏
這款麵包的原始配方來自MOF Jol DEFIVES,為了方便製作,婁睿佳對其進行了改良。成品溼潤彈爽,吃上去相當誘人。
原料:
法式麵粉T65 200克、土豆粉 25克(製作土豆泥的粉,不是土豆澱粉,可不加)、水 190克、橄欖油 20克、鹽 5克、鮮酵母4克、普羅旺斯香草 2克(可根據口味換成其他香草)
做法:1、在料理盆中依次加入水、酵母、橄欖油、鹽、土豆粉、香草、麵粉,每加入一種材料便要攪拌均勻。因為用的是浸泡法,不會使用機器大力攪拌,所以要先用水將酵母溶解開,之後加入橄欖油成為混合液體後再加入粉類材料;
2、攪拌到無粉狀態即可;
3、用刮板將麵團摺疊一次。所謂摺疊,是將麵團往四周延伸,然後再摺疊回來的過程。你可以將麵團想像成一張紙,將四個角往外延伸,然後再折回來;
4、25°C左右,密封靜置30分鐘左右,再次摺疊;再密封靜置30分鐘左右,第三次摺疊,之後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室內過夜;5、第二天,取一個烤盤鋪上烘焙紙,紙上倒上橄欖油後,用手指略微塗抹均勻;
6、將麵團倒在鋪了橄欖油的烘焙紙上,麵團表面上也倒上些橄欖油,橄欖油越多,麵團表面越酥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倒多少油;
7、用手指將麵團往四周按壓,一邊按一邊調整麵團的形狀;
8、25°C左右發酵45分鐘左右,佛卡夏基礎麵團就已經發酵完畢,在表面灑點粗糲海鹽,直接放入預熱後的烤箱,設定200℃,烤制20分鐘左右即可。橄欖佛卡夏
橄欖佛卡夏是佛卡夏中的經典款。在遍地是橄欖的義大利,橄欖油、橄欖和麵包的組合併不少見,因為食材有著統一性,這款麵包可以算是味覺協調又簡單好吃的代表。
原料:
法式麵粉T65 200克、土豆粉 25克(製作土豆泥的粉,不是土豆澱粉,可不加)、水 190克、橄欖油 20克、鹽 5克、鮮酵母4克、普羅旺斯香草 2克(可根據口味換成其他香草)、去核黑橄欖 20顆
步驟:
1、根據之前所述佛卡夏的做法來準備麵團
2、將黑橄欖對半切開。3、將切好的黑橄欖依次間隔鋪在佛卡夏麵團上,之後將其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以200°C烘烤20分鐘左右即可。出爐後放涼切開,即可食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