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三問之原型是怎麼來的?

2020-12-1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產品的具體設計中,原型是怎麼來的呢?筆者認為原型由信息架構設計與條目設計組成,並以途家app搜索頁為例講解了條目設計。

幾千年來,哲學家們一直在思考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對於設計師來說,我覺得同樣存在類似的三個問題:

這個產品有什麼價值?這個產品怎麼活下去?這個產品具體怎麼設計?這是三個很大的問題,就像幾千年來哲學家們還沒有想通的哲學三問一樣。作者今天就是想結合自己的理解和一個案例,針對上面第三個問題的一個分支說說自己的理解,即:在產品的具體設計中,原型是怎麼來的?

在進行產品設計之前,會有大量的市場調研和產品定位問題,再之後才是進行原型設計,開始產品初期的測試,繼而進行不斷的測試、迭代、完善。在我看來,原型會由兩部分設計生成,其一是信息架構設計,其二是條目設計。

一、首先說一下信息架構設計

1. 什麼是信息架構?

「信息架構」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釋是:對某一特定內容裡的信息進行統籌、規劃、設計、安排等一系列有機處理的想法。

「信息架構」在我們設計層面是:指對某應用的功能、信息、導航進行規劃,包括該應用有多少層級,每個層級包括多少頁面,每個頁面裡包括多少個條目,每個條目裡要有多少功能元素要呈現以及每個元素的優先級排序。好的信息框架能讓用戶快速的尋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和功能,

例如產品中一級頁面有幾個、分別是什麼,每個一級頁面中又有什麼功能。如果你把一個產品的功能點按照層級用腦圖畫出來,那麼這就是這個產品的信息架構。途家app的信息框架圖:

2. 怎麼設計產品的信息架構呢?

按我的理解和市面上常見的做法,一般會把產品的核心功能放到首頁、也就是信息架構的頂級。把其他重要的功能放到一級頁面。依次按重要性進行信息架構層級的設計(當然也會因為產品方對某一業務的重視程度把他放到信息架構中更上級的地方,也就是推廣)。

這裡我曾經在聽純色老師的講座中提到過一個案例: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其實和通訊錄或首頁的關聯性更強,因為是人的動態嘛,他和看一看、小程序、遊戲、購物等等明顯不應該處於信息架構的同一部分。那麼為什麼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放到了發現頁面呢?

答案是朋友圈是一個明星功能,可能在使用頻率上僅次於聊天功能。把他放到發現頁面可以增大發現頁面中其他信息條目的曝光量,讓用戶更多的去使用購物功能、遊戲功能、看一看、小程序……等等其他功能。課件信息架構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按照分類和邏輯在設計的,需要結合業務目標靈活變通。

有的時候信息架構的設計還會出現一些冗餘設計,例如支付寶首頁中【掃一掃】功能是有兩個入口的,一個在頁面頂部直接露出,一個在加號裡。這樣的設計按作者初步來想的話是考慮到用戶在使用其他產品時的時候習慣,進而影響了本產品的設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雅各布原理。

我們在確定了信息架構之後,頁面的層級和包含內容都已經確定了,下面要做的就是設計出每個具體的頁面,包含功能的優先級、按鈕位置、展示什麼信息等等。這就需要引出一個概念:條目。

二、條目

1. 條目是什麼呢?

條目是頁面中的可點擊單元,就像你現在看到了我寫的這篇短文,短文包含了標題、封面圖、作者名稱、摘要、發布時間、閱讀量、點讚量、等等這些信息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信息單元,這個按照一定規則顯示的信息單元就是條目。如下圖紅框框起來的都是一個頁面中的條目。

2. 條目中的構成元素包括什麼?

條目的構成元素有:圖片,文字,圖標,標籤,圖形等。

以上圖「中間淘寶搜索頁面」中框起來的條目為例,列出該條目的構成元素:商品圖片+熱門商品的角標+天貓商鋪的標籤+標題+小標籤+價格+銷量+發貨地+店鋪+相似寶貝icon。

(註:一種條目會存在不同的幾種狀態,如淘寶第一條商品圖上有hot的角標,第二條商品圖上沒有角標,這就是兩種狀態)

3. 我們具體怎麼設計條目呢?

1)產品性質決定條目的設計

產品的性質決定了我們構建信息時要強化哪些信息。

以途家民宿app為例,我們使用途家app時,主要搜索挑選符合我們條件的民宿,如下圖是途家app的搜索結果頁兩種條目設計,都滿足了我們在這個頁面需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房間同時關注價格和更加詳細的位置,哪種條目設計更好呢?

是第一個條目的設計比較好,因為我們進入這個頁面,最先關注房間的情況,第一個條目設計圖片比較大而且可以左右滑動查看更多關於房間的信息,省了一步用戶點擊進入情況頁查看圖片的步驟,所以民宿的特性就決定了我們在進行條目設計的時候,要強化圖片信息。

2)產品資源決定條目的設計

下圖左邊是36kr的首頁文章列表,資源豐富每天更新的文章比較多,注重用戶的閱讀效率,所以條目設計的比較小。

右側是初創公司的文章列表,文章資源有限,更新速度較慢,所以條目設計比較大,一屏展示2.5個條目,提高用戶的轉化率。

3)使用場景決定條目的設計

如下圖,分別為餓了麼「首頁上的商家推薦」和「搜索列表頁」兩者的條目結構,

「商家推薦」條目商家logo會很大,目的是為了用戶深刻記憶商家(logo圖形比文字更容易記憶)形成品牌效應;「搜索列表頁」用戶有明確目的的去搜索,所以食物的圖片會更加引起用戶的注意,這裡把商家logo做的小一些,主要突出食物圖片轉化用戶。

4)需要考慮到後期的擴展性,迭代過程中能夠承載更為複雜的信息與功能

如:初創項目第一個版本會功能條目比較簡單,這就需要我們在設計的初期,一定要考慮到後期迭代的內容,把條目設計的更具靈活性;

4. 原型設計的注意事項

多個條目信息組成高保真原型,我們在畫原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儘量使用灰色文字,不要大面積使用彩色的文字,有色彩傾向會影響UI設計師對頁面的設計;做好交互規範,相同的功能要用一樣的樣式表達。當我們輸出高保真原型圖時,需要對照交互自查表,看自己的交互狀態,交互說明是否都寫全面,以免丟掉異常流程和特殊的內容狀態。(下圖是交互自查表,需要高清版的,在公眾號內回復「互動設計自查表」領取)

以上是我對【在產品的具體設計中,原型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的理解,是從信息架構和條目兩方面來說的,下面我們逆向來拆解一個產品中的真實條目案例,來看一看。

三、條目分析的案例——途家app搜索頁

途家slogan-全球酒店公寓和短租預定平臺

1. 條目狀態

a. 圖片+收藏icon+優選標籤+標題(顯示一行)+房屋住人情況+評分+點評+離搜索目的地的距離+房屋標籤(最多顯示5個)+價格+已減金額+描述信息+房東頭像+超讚房東icon。

b.圖片+收藏icon標題(顯示一行)+房屋住人情況+評分+點評+離搜索目的地的距離+房屋標籤(最多顯示5個)+價格+描述信息+房東頭像。

c. 入選標籤+圖片+收藏icon標題(顯示一行)+實拍信息+房屋住人情況+離搜索目的地的距離+房屋標籤(最多顯示5個)+價格+已減金額+描述信息+房東頭像。

2. 條目規則

a. 房屋圖片房東可上傳多張(我翻看多個條房源目猜,最少的圖片是7張,最多的是37張,所以我猜測最少要上傳5張,因為圖片輪播是5個,最多應該不限制)房東上傳的圖片需要官方審核通過;

b. 房屋信息除了圖片展示,還有VR和視頻模式;

c. 標題顯示一行,超出是標題文字+…顯示一行;

d. 價格顯示到個位;

e. 房東頭像必須上傳,分為超讚房東和普通房東;

f. 每個條目的大小是一致的,約佔屏幕的1/2。

3. 條目推薦機制

a. 第三行標籤最多顯示5個,根據房屋信息及用戶評價自動生成,前面的橘黃色標籤是根據房東填寫的房屋信息生成的,後邊灰色的是根據用戶評價自動生成的(猜測)。

b. 下拉滑動4個條目信息(2屏),會根據你的搜索情況,出現篩選條件,更加準確的推送信息;

c. 篩選條件後邊再滑動4個條目信息(2屏),還會根據你的情況,再次出現篩選條件;

以上是作者的一點點理解,歡迎大家補充指正~

本文由 @ 杜昭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哲學三問之我從哪裡來
    哲學上有個著名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我們從哪裡來?我從哪裡來?這是什麼問題?我是父母生的呀,沒錯,不可否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這裡也不是討論父母又從哪裡來,人又從哪裡來,是猴子進化還是什麼,我們這裡討論你的思維才哪裡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個沒有問題,可是你的思維意識又從哪裡來呢,換個身體重新裝上你的意識,你是否還是你呢?
  • 哲學三問《慶餘年》
    劇情的核心主軸就是記憶,下面從哲學三問來八卦一下該劇: 問1. 小範是誰? 小範是誰 小範是行走的記憶體,小範擁有我們這個時代的記憶。 憑藉著記憶中的《唐詩三百首》,小範成為聞名於世的詩神; 憑藉著記憶中的《紅樓夢》,小範成為慶國最大網紅作家,下至百姓、上至帝王,迷倒眾生; 憑藉著記憶中的現代商品,小範媽縱橫商界,成為慶國巨富。
  • 哲學千古難題終極三問是哪三問?
    在討論唯心主義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之前先簡單討論一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眾所周知,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兩個相對立的世界觀認識論。他們的核心區別也不難理解。所以唯物主義哲學問題的終極三問不同於唯心主義哲學問題,它的問題核心是如何更好的認識宇宙世界、更好的認識人類社會和更好的認識自我人生,並解決這與其相應的三個問題。
  • 中國思想是如何理解西方哲學三問的?
    西方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西方人說,中國沒有哲學,但是有思想。在中國文化中並沒有類似西方的哲學概念,因為中國文化一直是在關注自己,研究自己的,因此誕生燦爛的百家爭鳴。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辯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些問題做到聖人你就明白了,還明白不了,還做不到,那就去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 幹部擔當作為的「哲學三問」
    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句話被稱為哲學中考驗靈魂的「終極三問」,是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的困惑。黨員幹部要切實擔當作為,就必須把回答好這三個問題當做人生信念,每日「三省吾身」,常思常學、常做常行。首先要明確「我是誰」,找準自身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在走訪調研時,曾多次向群眾說「我是人民的勤務員」。
  • 哲學三問之我是誰
    今天自由和大家聊聊哲學裡面的「我是誰」?我是誰,在小編當然不會簡簡單單的問我們的名字是誰?而是我們究竟是什麼?我們是什麼。我們是現在所擁有的身體嗎?也是,也不是。是的,我們曾經什麼也沒有,離去之後也是什麼也沒有,正所謂來也空空去也空空。我們什麼都帶不來,也什麼都帶不走,甚至也許下一刻我們就將重新歸於虛無,所以生命的本質就是虛無的。雖然小編認為生命的本質是虛無,但是小編也依然認為我們存在自然有我們存在的意義。我們要學會以虛無的心態看這個世界,不害怕不執著。
  • 基層的哲學三問
    在哲學上有個著名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不僅是對自身存在的思考,更是對人生意義的追尋,是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的心靈叩問。基層幹部要在基層天地大有可為,就必須回答好這個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需要四梁八柱來支撐,基礎非常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幹部就像大廈的基石,群眾看我們黨,首先就看基層幹部。基層工作往往與「苦」「難」為伴,經常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幹部遇到的困難、挫折難以預期。無論是疫情防控、還是脫貧攻堅、或是防汛抗洪,基層幹部總是衝鋒在前、不畏艱險、重任在肩。
  • 學哲學無用?錯了,從哲學的本源定義說說西方經典三大學問
    作者:劉宏宇一說「哲學」,或者問「什麼是哲學」「哲學是指什麼」,估計咱中國人十有八九都得犯懵。剩下十之一二,少說得有一半能告訴你:哲學就是啥啥啥主義。最後剩下那很少一部分人,可能會背出老版教科書上的所謂定義——哲學,就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聽起來很對哈。
  • 「哲學三問」,3步做出個性化高考志願表,服氣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滿老師,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哲學三問!今天在家閒著瀏覽今日頭條時,看到一篇名為《用西方終極「哲學三問」方法論,「3步法」做好高校招生面試準備》的文章。寫的不錯,從哲學角度來看待招生面試問題。
  • 公文寫作培養問題意識和哲學思維,寫作「三問」整明白思路就有了
    如果你學過哲學,你就知道哲學有三大基本問題,也就是常說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哲學思維的成長、個人能力的提升往往在自我拷問和探索中實現。其實,公文寫作亦是如此,意在筆先,也是可以通過問題意識來提高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和創作能力的。在公文寫作前也得有三問:一要問為什麼,定好寫作目的和意圖。當你接手一篇公文任務時,寫作意圖是第一時間要明確的。為什麼要寫這麼一篇公文?是領導集體決策,還是領導指示要求,又或是為了解決什麼突發問題?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此外,中科院的潘建偉院士也不止一次在演講中提到過,如果將量子態傳輸技術放大到人體的尺度,是完全有可能將意識一併發送出去的,因為傳輸一個人和傳輸一份信息,從原理和步驟上來說是一模一樣的,不同之處只是人體的粒子數量更多而已,信息只有幾個粒子,而人體有10^28個粒子。
  • 讀《哲學的故事》,回答保安大叔的靈魂三問
    這個時候,總會對自己產生一些質疑,不禁想起保安大叔的靈魂三問:1、你是誰?2、你從哪裡來?3、你要到哪裡去?在2020年這個疫情蔓延的危險時刻,大叔還給給你深情一槍,看你是不是頭腦發熱?面對這樣哲學的靈魂拷問,自己無從下手,想了很久也未能明白,思考了很久卻也無疾而終,最終結果是更加迷茫。因為,哲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晦澀難懂、望而生畏的學問。直到看了《哲學的故事》,作者通過介紹幾位哲學家的主要思想與生平,以講故事的形式對思辨哲學進行考察,最終的目的就是「知識人性化」,來引導人們哲學的入門。
  • 中藝匯賞名畫:保羅·高更的人生感悟-「哲學三問」畫
    今天,小編依舊來帶大家欣賞一幅名畫,這幅畫是前段時間小編為大家介紹過的保羅·高更的代表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這幅作品體現了高更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時也是他創作的最大一幅油畫,小編還給這幅畫起了一個愛稱:「哲學三問」畫。
  • 為什么女生總喜歡問「你愛我嗎?」哲學大師教你怎麼回答?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通過戀愛的話題,將高深的哲學理論變得通俗易懂起來,幫助大家簡單輕鬆的理解哲學世界。前幾天,我在餐廳就餐,隔壁桌一對年輕的小情侶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女孩問男孩:「你到底愛不愛我?」男孩反駁道:「當然愛你,親愛的,我怎麼可能不愛你呢?」
  • 哲學三問有答案嗎?不管怎樣,天亮了,陽光依舊燦爛,不斷前進!
    你怎麼看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對你而言就是什麼樣子。一切事物最終都將歸於空虛,所以目的是不重要的。能夠在過程中儘量找到簡單的快樂。生活本質就是吃喝拉撒睡,然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從中獲得自己的心理認同和價值感,這樣的一生,就很有趣。萬事萬物皆自有其理,我們不過是宇宙以及事件中的過客,何必受困於其中讓自己疲憊不堪呢?
  • 哲學不只是定義之爭
    有一些人覺得哲學只是定義之爭︰哪個哲學理論是對的,僅依賴於說話的人把討論的關鍵詞定義成什麼。例如,這類人會這樣說︰「如果你把『是道德的』定義成『能達成最大效益的』,效益主義就為真;如果你把『是道德的』定義成『符合義務的』,義務論就為真。
  • 中古哲學——(經院哲學)③晚期經院哲學
    ②知識三來源知識有三個來源:權威、理性、經驗不能通過權威了解事物,需要靠理性作為其基礎,推理需要經驗以充分,自然經驗是不完善的,科學家必須掌握進行實驗的本領.反對無理性的詭辯權威、支持《聖經》裡的智慧權威和一些聖徒,哲學家,科學家的個人的優越與尊嚴的權威.
  • 哲學是無用之學?讓我們來看看莊子和亞里斯多德是怎麼說的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哲學是無用之學」。尤其是在我們這個追求速度、追求效益的時代,哲學究竟能幹什麼呢?或者說,這門學問本身的用途是什麼呢?莊子和惠施或許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學技術具有實用性,但哲學沒有。哲學之人常常自我安慰說「哲學雖無用」,但「無用視為大用」。
  • 老子,終極三問;名身得失之間的哲學求索
    本文的重點就是開頭的三句,我稱之為老子,發自靈魂的三問!這三問,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認真思考,說了半天,那這三問到底是什麼意思?到底問了些什麼?老子云,名與身孰親?一虛一實,名為虛,身為實!當然這個身也不是長久的堅固的實!這個身,只不過在某個時間段,姻緣聚合的產物!在此處我們估且看成是實。理解了吧!到底是虛無縹緲的浮名,比較親切呢,還是本身這個能說會道,的身更親切!
  • 西方有沒有哲學?
    網上選來,板權屬原作者北京大學哲學系的楊立華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西方大哲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就問哲學有標準嗎?西方有那麼多著名的,公認的大哲學家,象成排的山峰,哪一座都令人肅然起敬,西方有沒有哲學怎麼還能是問題呢?這麼想的人要想到一句在哲學界流傳的話:「要難倒一個哲學家,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問他什麼是哲學」。到了當今,連哲學家們也還是回答不明什麼是哲學,西方有沒有哲學怎麼就不是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