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邊聚焦」茶夢麗景:平陽黃湯茶博園

2020-09-04 茗邊

去平陽採風,平陽黃湯非遺傳承人鍾維標先生執意邀請我們去他們家子久公司的朝陽山基地工廠住一晚,說是新開了一家民宿。



兩年前我們去過朝陽山,鍾維標先生和正在朝陽社區新聯村掛職的村第一書記董佔波先生陪同我們時說起要在這裡建一個平陽黃湯茶博園項目,以茶旅融合的方式把朝陽山這個地方打造成中國黃茶第一村,要把這裡建設成最美的茶園。彼時,子久朝陽山的基地茶園規模已成,遊步道、觀景臺、觀景亭等設施一如我們常見的茶旅項目的配套一樣,工廠是工廠,茶園是茶園,村落是村落,三者並沒有以一個茶字有機地聯繫起來。



一條新建的通往新聯村的寬闊的柏油路,告訴我們朝陽山已發生的變化。因為茶,因為平陽黃湯茶博園,因為新聯村打造的中國黃茶第一村的茶旅融合項目,縣裡特批了平陽通向朝陽社區新聯村的交通改造項目,路寬了,自駕車、大巴車都載著遊客奔朝陽山的茶而來。



兩年後,我們又來。茶山還是那茶山,可整個新聯村變了,農家成了茶家,裝飾一新的外牆立面,原先的農家院落轉身成了民宿別墅,遊步道在村裡四通八達,牆上、路上的廣告牌無不告訴人們這是一個以茶為魂的小村子,村頭畲鄉牌樓標誌性建築和村邊大茶壺主題公園也一一告訴人們,茶是他們的驕傲……


平陽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曾呈理(中)、平陽黃湯非遺傳承人鍾維標(左)陪同茗邊採風團採風



當然最引以為豪的還是鍾維標,30年前,他在這個村子裡當小學教師,是他引入了茶,開啟了「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朝陽新聯版本的故事。



30年前,雖然改革開放已經好幾年了,但地處偏遠山區的新聯村還十分貧窮,窮得很多學生的家庭交不起學費和學雜費,作為班主任的他為很多學生作擔保,每學年都有扣完工資的情況發生。他去家訪,貧困的原因都如出一轍,守著大山都沒有找到致富的路徑。但在家訪中有一位學生家長的信息讓他振奮不已,有一位學生家長去採茶,然後委託加工了去賣,每斤茶葉賺到的差價有好幾十元,而他當時的工資才80多元/月,賣出一斤茶葉賺的差價抵得上他一個月的工資。鍾維標認定這不僅僅是他自己,也是鄉村百姓們一條致富的路徑,於是,他一邊教書一邊與幾個朋友一起承包了50畝茶園,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後來乾脆辭了教師的工作下海專門做一個茶農與茶商。開荒種茶,也去杭州等地學制茶,綠茶、紅茶等各種茶類的工藝都學,當了解到平陽黃湯是平陽本地的歷史名茶時,便一頭扎進去,用「九悶九烘」古法成功發掘恢復了傳統名茶平陽黃湯的加工工藝,然後他自己成了平陽黃湯的非遺傳承人……



築夢為茶,我們不去細說鍾維標是如何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有信念,便有未來,茶夢有麗景!是日,我們爬上子久公司工廠的後山山頂,鍾維標對我們說,凡是能看得見的周邊所有茶園,都是他們家的,或是茶農都將鮮葉賣給他們家的基地茶園,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新聯村茶農戶均收入在35,000元以上,青山綠水變成了金山銀山。鍾維標是新聯美麗鄉村建設的領路人、開拓者、建設者。當我們去尋訪當年鍾維標施教的村中心小學時,面對那一幢已成為廢墟的教學樓建築時,鍾維標也與我們一樣地感慨,往事不堪回首,如果不是他出來帶領新聯人發展茶產業,如今的新聯村將會是如何呢?



鍾維標選擇了茶,新聯村選擇茶,一片葉子的精彩故事還在不斷繼續,新聯村正規劃,所有閒置的農居農家將轉入民宿打造,連廢棄了的村中心小學也已被規劃為茶文化教學培訓與展示基地,由溫州科技學院與浙江傳媒學院聯手打造。



回過來,再仔細看鐘維標一次次建了拆、拆了又建的子久加工廠,新建了的副樓,一二樓茶文化展示布置已經完成,這是構成平陽黃湯(朝陽)茶博園核心主景內容的又一處子久茶博園,主樓平陽黃湯生產車間,也已成了平陽黃湯非遺工藝傳承的教學實驗基地,每年茶春茶季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友們專門來體驗學習平陽黃湯的加工製作。子久工廠業已成了茶旅融合遊學茶修的理想之地。



在主樓三樓的露臺上泡一壺新出爐的新茶,坐等太陽慢慢的下山。老鍾家的民宿也已建好了,下一次,我們也要組織龐大的茗邊遊學團來……如想築夢為茶,茶夢麗景,當此「朝陽」!



(作者孫狀雲系茗邊頭條、《茶訊》創始人、主編,中國發展研究院農業農村品牌戰略研究中心專家顧問、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平陽黃湯」茶博園迎來旅遊最佳季
    日前,記者在國家AAA景區的 「平陽黃湯」茶博園內看到,此季最美的不僅有翠綠欲滴的茶園春光,還有「平陽黃湯」制茶車間裡飄出的縷縷茶香。「平陽黃湯」茶博園,位於平均海拔500米的平陽縣水頭鎮朝陽山上,這是2018年底新評定的國家AAA景區,景區內有曾入選「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的天韻茶園和「中國黃茶第一村」 新聯村等景點。
  • 平陽黃湯亮相2020廈門國際秋季茶博會 引發茶界關注
    展會期間受廈門潘龍「茶飾界」邀請,於10月18日晚,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黃茶品鑑會。茶友們首先觀看了「平陽黃湯」的電視宣傳片。平陽縣茶葉產業協會秘書長葉麗琴詳細地介紹了平陽黃湯的生產環境、歷史文化、採制工藝、品質特徵、品飲價值以及發展現狀等。   品鑑會先後品鑑了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品「畲鹿」、平陽縣天潤茶葉有限公司的80多年老樹「黃小茶一級」、浙江盈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推產品「大白罐捲曲形茶」。品鑑期間,企業代表對產品作了介紹與推介,讓茶友們學習和了解了黃茶的相關知識。
  • 恢復歷史名茶「平陽黃湯」製作工藝 用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
    他歷經多年摸索研製,讓幾近消失的「平陽黃湯」重現市場。在他推動下,朝陽山以萬畝茶園為依託,成功創建「中國黃湯茶博園」3A級景區,新聯村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黃湯第一村」。山村面貌和村民生活都發生了巨變。  一次家訪與茶葉結緣 棄教務農一幹二十多年  鍾維標年輕時曾在朝陽中心小學教語文,有過5年教導主任的經歷。
  • 中國黃茶·平陽黃湯文化節開幕 董智武致歡迎辭
    2018-11-30 23:37 | 通訊員 蘇意偉 陳順利 陳培勇品平陽黃湯,享美好生活。11月29日上午,2018中國黃茶·平陽黃湯文化節開幕式暨主題會議在我縣舉行。縣委書記董智武致歡迎辭。平陽黃湯始制於清朝,乾隆年間納為貢品,民國時期每年有千餘擔平陽黃湯銷往北京、天津、營口一帶,勝名遠播海內外。近年來,在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平陽茶產業持續蓬勃發展,現有生產茶園面積4.8萬畝,生產企業100餘家,年產量近千噸,年綜合產值近2億元。「千年茶文化,今朝共傳揚。」
  • 「平陽黃湯」裡的「霧鄉皇」
    平陽黃湯茶,以「幹茶顯黃,湯色杏黃、葉底嫩黃」的「三黃」特徵傲立茶界。 2014年平陽黃湯茶入選農業部2014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誌名錄,地理坐標為東經120°24′00 ~121°08′00 ,北緯27°21′00 ~27°46′00,品質以平陽北港(南雁蕩山區)和泰順東溪所產為最好,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4-01-1393。
  • 「茗邊聚焦」西湖龍井之不得不說的西湖龍井:去哪兒買茶?
    原標題為:「茗邊聚焦」春天裡的西湖龍井①之不得不說的西湖龍井:去哪兒買茶?又到一年一度採茶季。在杭州,無論你做茶還是不做茶,都無法越過西湖龍井開採、新茶上市這樣的熱門話題。媒體記者,加上大量的新生主力自媒體人士很早就去茶園採風捕捉新茶開採的消息了。
  • 「茗邊聚焦」西湖龍井採風系列報導之 來往亦風流,我們看茶去!
    原標題為:「茗邊聚焦」西湖龍井大型採風系列報導之 來往亦風流,我們看茶去!天氣那麼好,我們決定去看茶。每一年的春茶季,那一片片新綠仿佛是長在心頭的,好事的媒體人,更有那些痴迷的愛茶友們從茶芽剛剛露頭的那一刻,便開始關心起了人們共同期待的春茶樂事,仿如等待一個重大節日的來臨。開茶節,是官方的作秀。
  • 上海茶博會:中國最北茶區首次亮相,200年「平陽黃湯」實力徵服
    參展茶企(排名不分先後)為:河南九華山茶業有限公司、河南省妙高茶業有限公司、河南青峰雲霧茶業有限公司、河南仰天雪綠茶葉有限公司。 固始展團有關負責人語氣肯定地表示,雖然固始茶首次亮相上海茶博會,相信懂茶、愛茶人士喝過之後,一定會喜歡的。
  • 水頭這個村是中國黃湯第一村!現在又發展起了…
    泡一壺茶,斜靠在酒店露臺的橫杆上,細嗅青青綠葉散發的大自然的清香,傾聽溪水潺潺流動,甚是愜意。在茶餐廳美美地吃一頓以「茶」為主題的早餐,漫步在遊步道上,滿山的綠意洗滌凡塵,靜悟一刻深山的寂靜。閒來無事,在古法工坊體驗一下黃湯的製作工藝、在茶葉培訓基地學習炒茶技術,悠哉悠哉度過一個午後。如今,在朝陽山上的「中國黃湯第一村」——新聯村,正在奏響茶旅融合第二部交響曲。
  • 平陽這10家旅遊景區景點,已向全國遊客免費開放!
    為積極激活旅遊消費、幫扶旅遊行業復興,日前,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聯動雁蕩山、各縣(市、區)文旅主管部門共同發起免費遊溫州活動,2020年3月20日開始到2020年4月30日,平陽10家旅遊景區景點向全國遊客免費開放。在韶光正好的時候邂逅溫州最美的風景,才不負這春光。
  • 「茗邊聚焦·金榜茗錄」天福集團茶文旅一體化發展
    原標題為:「茗邊聚焦·金榜茗錄」天福集團茶文旅一體化發展——天福(開曼)控股有限公司榮獲2018中國茶業品牌傳播力十強企業天福集團是由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於1993年在內地創辦的茶專業集團,25年後,「天福茗茶」連鎖店已遍布全國各地。
  • 到底是怎麼個「黃」法?
    明朝許次紓的《茶疏·產茶》中有記述「天下靈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實產霍山縣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明代中後期以前就已有黃茶的生產了品質特徵按照鮮葉原料的嫩度黃茶可以分為黃小茶和黃大茶黃小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茶、霍山黃芽、北港毛尖、平陽黃湯等
  • 靠山吃山又不傷害山 平陽讓生態與經濟「琴瑟和鳴」
    為了追求生態與經濟「琴瑟和鳴」,平陽立足生態,多年來久久為功,探索出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綠色發展新路子,並讓身處其中的平陽人守住了「金飯碗」。近日,我們走進平陽,對話這抹綠色的守護者,找尋蝶變背後的好故事。
  • 靠山吃山又不傷害山 平陽讓生態與經濟「琴瑟和鳴」
    當地制茶人還深入鑽研,成功恢復了古老的平陽黃湯製作工藝。朝陽山一舉成為歷史名茶「平陽黃湯」的核心產地;平陽天韻茶園入選「全國最美三十座茶園」;2018年底,平陽黃湯茶博園更是獲評國家3A級旅遊景區稱號。一片茶葉富一方百姓的故事,在朝陽山上生動上演。截至目前,朝陽山茶園超過1萬畝,年茶葉產量250噸,綜合產值達6600萬元。
  • 神秘霧鄉 盛世黃湯
    這裡四面環山,常年雲霧環繞,故有「霧鄉」之俗稱,歷來既是「平陽黃湯」的主要採摘基地之一,這裡民風純樸,依然保留著自給自足的農業消費模式,生態環境未遭任何破壞,被列為浙江省環保生態鄉。好茶是一種相約,更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的相逢。一道磨礪200多年的「黃湯」餘味傳承,茗香流轉,是與乾隆,嘉慶的過杯交盞,是歲月的味道和藏。
  • 平陽水頭做個村將打造3A級景區!
    朝陽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且是平陽黃湯發源地,將這裡的「綠水青山」轉化為 「金山銀山」,是我縣茶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點。溫州市農科院茶葉產業服務團隊首席專家、水頭鎮黨委委員(掛職)、市派駐朝陽社區新聯村第一書記董佔波介紹, 2017年平陽縣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了在未來5年,要做大做強「平陽黃湯」農業品牌,擴大「中國黃茶之鄉」的影響力。朝陽山是平陽黃湯的核心區,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深化茶產業鏈、打造茶旅融合的新模式,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
  • 「茶道」聽得多,「茶修」又是什麼?
    十幾年前,我曾有一些對外交流的機會,當時我們稱之為「中國茶文化訪問交流」,我便想,「茶文化」這個概念太寬泛了,沒有辦法聚焦。我每次做完展演和交流,內心總感到很空洞。我發現,我們只傳達了一種表現形式:泡了一杯茶而已。而事實上,我們是茶的故鄉,茶的祖國。在茶文化寬泛的外延下,我們自己內核的聚焦到底是什麼?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 平陽水頭打造特色茶葉強鎮
    近年來,該鎮因「茶」而聞名遐邇。日前,水頭茶葉特色農業強鎮更是成功上榜第二批省級特色農業強鎮,為該鎮農業產業發展帶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我鎮主導的茶產品除了『平陽黃湯』,還有平陽工夫紅茶、平陽高香綠茶等,一直以來都深受消費者青睞。」
  • 民生圖景裡的三個變:黃湯變黃金,最髒變最美,輸血變造血
    溫州網訊 仲夏之際的平陽,綠是最出彩的色調。斜風細雨裡,綠意從大片大片的稻田裡蕩漾開來,連接著霧靄蒙蒙的遠山。從山上的茶園到山下的農田,儘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日前,記者跟隨「強四力、展形象、說小康」採訪組來到這裡,親身體會平陽這座山海之城的民生幸福圖景。